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4388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doc

专题5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人民民主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省部级高官落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一年多来,上万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官员被查处,其中,省部级高官达16人。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

60年风雨历程,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自信,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2014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3.2013中国法治蓝皮书发布2014年1月24日,2013年度法治截面史——《法治影响生活·2013中国法治蓝皮书》正式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对“中国梦”的系统阐释;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立法项目突出对民生民利的法治保障;敢于对叔侄冤案说不的“最美检察官”代表张飚;全国人大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雷政富、刘志军等出庭受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思路、具体内容和步骤安排……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有许多振奋人心的“大事件”和“好声音”,向公众传递着“正能量”。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民主法治建设作出部署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1.依法治国2.全国法制宣传日3.基层民主制度4.网络问政

1.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理由、为什么?

2.党始终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的原因(理由、为什么?

3.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易错易混链接:

区分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原因、为什么?

)和要求(怎样?

如何?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

6.国家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原因(或:

为什么要让人民监督权力?

7.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和渠道

8.多角度分析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因(理由、为什么?

9.我国严惩涉嫌贪污腐败官员体现了哪些法律常识?

10.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例1】(2013·江苏泰州·20)“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依法行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

A.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B.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依宪执政

D.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维权

【例2】(2013·江苏镇江·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等。

这表明()

①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任免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权力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

有人形象地将此绘成漫画(见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例3】(2013·江苏镇江·1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

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

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

④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例4】(2013·浙江湖州·14)权力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监督,监督的正确途径有()

①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②使用书信、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曝光④用论坛发帖、写大字报方式发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能有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这说明()

A.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法令的施行

B.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法律

C.与法律相比,其他社会规范并不重要

D.只要国家兴旺,法律自然会得到贯彻实施

3.漫画《苍蝇老虎一起打》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③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苍蝇老虎一起打

④严惩腐败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4.对下图认识最准确的是()

A.正确,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正确,因为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

C.错误,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D.错误,因为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5.“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这表明在我国()

①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②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各级人大代表都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6.右图《同票同权》反映了公民()

A.懂得正确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B.通过行使选举权而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

C.参政议政热情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逐步得到落实

7.根据图中示意,在▲处填上合适的机构()

A.国务院B.人民代表大会C.政治协商会议D.国家主席

8.上题图中群众对政府及其各部门采取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正确的有()

①庞大爷因反映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环保部门的答复,就拨打市长热线提出批评

②小钱就小区商业摊位的整治问题,向街道办事处口头提出合理化建议

③小周不满民警王某工作态度恶劣,在网上“人肉(搜索、曝光)”其私人信息

④小韩就税务员故意免除其亲戚税款向税务局写信举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某校思想品德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次会议”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展示了一张全国人大代表结构表:

代表成分

少数民族

归侨

妇女

一线工人农民

专业技术人员

党政领导干部

名额

409

35

699

401

610

1042

比重

13.69%

1.17%

23.4%

13.42%

20.42%

34.88%

从该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④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10.如右图,面对网络谣言,中学生应该()

①抵制不良诱惑,辨别是非真假

②履行公民义务,不信谣不传谣

③行使公民权利,向有关部门举报

④作为个人谈资,可以私下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继“秦火火”“立二拆四”因网络造谣被北京警方逮捕之后,近日爆料人周禄宝因涉嫌敲诈勒索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被昆山检察院批准逮捕。

与秦火火不同,周禄宝在落网前有另一头衔——“维权斗士”。

他曾多次在网上实名举报“表哥”等涉嫌贪腐的官员,赢得网民关注。

材料二: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入罪标准。

行为人实施诽谤,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不论网帖内容被点击和转发的次数是多少,都构成诽谤罪。

两高对网络空间的司法介入弥补了网络空间信息管理的一大空白。

(1)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为公民进行网络监督提出合理化建议。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有哪些现实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4日,全国第13个法制宣传日。

2013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三年,为做好2013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尊重宪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涉及到建设法治中国的时候,《决定》首先谈到了维护宪法权威,并且写道: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治国方略?

在实施这一方略过程中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的哪些基本特征?

(3)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

60年风雨历程,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材料二:

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

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有关网络消费的新规定,包括通过网络购物的消费者,除部分有期限的货品外,有权在收货的一星期内,在无须说明理由的情况下退货。

经营者搜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经消费者同意,不能泄露、出售和非法向他人提供有关的个人资料。

(1)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明设计了下面一张图表,请你将①②③的内容及其地位(或性质)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内容

地位(或性质)

(2)阅读材料二后,有同学认为:

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材料二中提到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新规定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