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775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咸宁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咸宁碧桂园房地产有限公司拟在咸宁市咸安区其征地范围内拟建碧桂园温泉城·翠岭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119栋(不包括样板房)2~3层别墅(主要户型为G155、G150、H98、G153、G151),各型号拟建建筑主要设计参数详见下表1.1,±0.00标高详见表6.1或“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拟建建筑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1

建筑物

名称

基础埋深

(m)

结构

类型

高度

(m)

层数

柱基

中柱荷重(kN)

边柱荷重(kN)

H98

-3.0

框架

7.85

2F

800

700

G150

-3.0

框架

7.05

2F

850

950

G151

-3.0

框架

7.05

2F

600

500

G153

-3.0

框架

10.25

3F

900

950

G155

-3.0

框架

10.50

3F

1250

800

该项目由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武汉分公司设计,受建设方委托,我公司承担其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所需岩土工程资料。

拟建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1.2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要求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岩土工程评价,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关参数。

具体需解决以下岩土工程问题:

1、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地层结构、均匀性、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判明建筑场地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

3、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的土层并进行液化可能性评价,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地下水及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建议经济合理的基础类型,并提供设计参数。

1.3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1.3.1勘察依据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的1:

1000“总平面图”、“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详见附件1)并按照下列规范、规程等进行的: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6、《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3.2工作量的布置及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沿拟建建筑物轮廓线共布置并完成勘探点332个,各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勘探方法采用钻探取土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

本次勘察具体完成工作量如下:

1.3.2.1钻探取样

为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332个,钻探方法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钻孔孔深9.5~32.6米,总进尺4976.4米,共采取原状土试样24件,岩样99件。

1.3.2.2标准贯入试验

为查明各土层的状态及强度等,在钻孔中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16次。

1.3.2.3静力触探

为查明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及性质,综合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等,本次勘察共布置并完成静力触探孔13个(均为对比孔),孔深1.7~6.1米,共计进尺46.4米。

1.3.2.4勘探点测放

各勘探点的测放工作由我公司根据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1:

1000建筑物总平面图实施完成,各勘探点坐标引测自场地西侧坐标控制点(坐标为X=299789.11,Y=529391.27;X=299483.05,Y=529381.14),属北京城市坐标;各勘探点地面标高引测点距离本场地较远,受图幅限制未标在图中,属1985国家高程程系。

各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勘探点主要数据详见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3.2.5室内土工试验

为了解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岩土定名,分别进行了土试样的常规项目、直接快剪试验、自由膨胀试验、岩样的单轴抗压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等。

1.3.2.6勘察工作的组织安排

本次勘察现场外业工作于2012年12月20日~2013年1月4日完成,土工试验由我公司下属湖北中机三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岩石单轴抗压试验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完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于2013年1月下旬提交。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咸宁温泉度假村南侧,场地部分范围进行过推填整平工作,但地势起伏仍然很大,场地地面高程为44.53~85.80米,属低丘垄岗地貌。

2.2场地地层结构与特征

本次勘察的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查明,本场地在勘探深度(32.6米)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除表层杂填土层(Qml)外,其下分布全新统冲积成因的粘性土(Q4al)及第四系坡残积成因的粘土(Qdl+el),下伏基岩为志留系泥质粉砂岩(S)。

各地层的分布及主要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表2.2。

各地层主要特征一览表

表2.2

层号及名称

年代

成因

分布

范围

层面埋深(m)

层厚(m)

颜色

状态或密度

压缩性

包含物及其它特征

(1-1)杂填土

Qml

局部缺失

——

0.3~6.7

松散

主要由粘性土混碎石、岩块,少量混凝土碎块组成,较松散,堆积年限小于3年。

局部为耕表土,夹少量植物根系。

(2)粉质粘土

Q4al

部分地段分布

0.4~4.7

0.5~2.1

褐灰色~黄褐色

可塑

含氧化铁及铁锰结核。

(4)粉质粘土

Qel+dl

部分地段分布

0.0~6.7

0.4~3.6

黄褐~褐红色

可~硬塑

含氧化铁及铁锰结核,少量高岭土,局部夹少量泥质粉砂岩岩屑。

(5-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S

全场地

0.0~7.5

0.7~3.4

褐黄色

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呈土状,遇水强度降低,取芯率低。

(5)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全场地

0.7~9.2

最大揭露厚度30.1米

黄褐色,灰~灰黑色、黑色

不可压缩

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局部为碳质粉砂质泥岩、碳质粉砂岩,节理裂隙发育,采芯率约为70~80%,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

注:

为方便设计使用,本报告地层编号与我公司前期在该地块其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致。

2.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及分析

2.3.1常规试验指标

各地基土层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详见表2.3.1。

 

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表

表2.3.1

 

2.3.2剪切试验指标

本次勘察选取了部分土试样进行了土的直接快剪试验,其抗剪强度指标C、φ值统计详见表2.3.2。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统计表

表2.3.2

层号

土层名称

指标

试验

次数

n

基本值

标准差

б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ψ

标准值

max

min

μ

(2)

粉质粘土

C(kPa)

2

35.0

32.0

33.5

32.8

φ(°)

2

13.2

12.7

13.0

12.9

(4)

粉质粘土

C(kPa)

6

69.0

32.0

53.3

14.9

0.28

0.77

41.0

φ(°)

6

16.6

12.7

14.9

1.49

0.10

0.92

13.7

注:

统计数小于6个时,标准值取小值平均值,统计数为1时,置信度取0.8,下同。

2.3.3标准贯入试验指标

本次勘察在钻孔中进行了116次标准贯入试验,各层标贯击数(实测值)统计结果详见表2.3.3。

标贯击数(实测值)分层统计表

表2.3.3

层号

土层名称

试验

次数

基本值

标准差

б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正

系数

Ψ

标准值

N

(击)

max

min

μ

(2)

粉质粘土

4

7

6

6.5

6.3

(4)

粉质粘土

13

23

16

19.1

1.8

0.09

0.95

18.2

(5-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99

59

39

49.3

3.74

0.08

0.99

48.6

2.3.4静力触探试验指标

各土层的静力触探试验曲线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其比贯入阻力Ps值分层统计结果详见表2.3.4。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MPa)统计表

表2.3.4

层号

土层名称

试验

次数

基本值

标准差

б

变异系数

δ

统计修正

系数

Ψ

标准值

Ps

(MPa)

max

min

μ

(2)

粉质粘土

8

1.5

0.9

1.29

0.22

0.17

0.88

1.14

(4)

粉质粘土

7

3.6

2.6

2.96

0.36

0.12

0.91

2.69

2.3.5膨胀性试验指标

本场地分布的(4)层粉质粘土层为较致密的非透水层,其埋藏部分处在大气影响深度内。

为判别其胀缩性影响,本次勘察在(4)层中共选取了4组试样进行了自由膨胀试验,试验结果统计见下表2.3.5。

自由膨胀率统计表

表2.3.5

层号

地层名称

试验次数n

基本值(%)

max

min

(4)

粉质粘土

4

35.0

28.0

32.5

由表2.3.5可知,(4)层粉质粘土自由膨胀率在28~35%之间,膨胀率均小于40%,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判定,其不具膨胀潜势,结合地区建筑经验,本场地可按非膨胀土地基设计。

2.3.6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指标

本次勘察共取了99组岩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详见附件2),部分试样沿节理破坏,统计时进行了剔除,其指标分层统计详见表2.3.6。

岩石天然含水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指标统计表

表2.3.6

地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试验

次数

n

基本值(MPa)

标准差

б

变异系数

δ

统计修正系数

Ψ

标准值

frk

(MPa)

max

min

μ

(5-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54

50.0

15.3

27.79

6.44

0.23

0.96

26.59

3地下水

3.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本场地分布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1-1)层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在丰水季节及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充分时有一定水量,无统一水位,勘察期间,测得部分钻孔上部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10~1.50米,其对应标高为45.81~55.98米。

3.2地下水及场地土的腐蚀性

根据本工程样板房区水质分析报告(详见附件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咸宁地区为II类环境,其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在勘察外业期间对场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场地在历史上未建过有污染源的厂矿企业,亦未被污染源入侵,土质无异味,地面植被生长茂盛,场地水交换条件良好,依据水质分析结果及地区经验,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4场地地震效应

4.1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咸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建筑物可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其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拟建建筑物属标准设防类(丙类),可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

4.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场地土的组成特征、现场原位测试指标值,结合湖北地区相似土层剪切波速经验值对本场地土层剪切波速进行估算(各钻孔按其对应建筑±0.00估算深度至(5-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面),估算结果详见表4.2。

根据估算结果,各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为156.3m/s~450.0m/s,本场地基岩埋深0.7~9.2米,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可分为I1和II类,其中I1类场地土类型为坚硬土或软质岩石,II类为中软场地土,其分区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坚硬土或软质岩石地段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中软场地土地段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Vse值估算结果表

表4.2

层层号

厚(m)

孔号

(1-1)

(2)

(4)

(5-1)

估算

深度(m)

单孔Vse估算值(m/s)

Vs=145

(m/s)

Vs=175

(m/s)

Vs=270

(m/s)

Vs=450

(m/s)

1#

9.7

-

1.0

1.8

12.5

167.6

43#

4.9

1.1

1.4

1.8

9.2

186.7

77#

-

-

-

1.3

1.3

450.0

154#

3.6

-

-

2.7

6.3

204.3

246#

12.6

-

-

1.5

14.1

156.3

303#

5.0

-

-

2.1

7.1

181.4

4.3液化判定

咸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相关规定,本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影响。

5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场地位于咸宁勘察场地位于咸宁温泉度假村南侧,属低丘垄岗地貌,据20万分之一区域地质图并结合本次勘察中实地调查和钻探结果:

本场地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故拟建场地是稳定的。

本场地土质较均匀,地基较稳定;地形有一定起伏,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排水条件较好,故本场地适宜建造拟建建筑物。

本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层面起伏较大,整体为不均匀地基,但按单体建筑场地而言,主要地基持力层(4)~(5-2)为中等压缩性地层及基岩,可定为均匀地基。

5.2地基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

5.2.1地基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根据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及湖北地区经验综合分析,本场地各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1-2)值建议按表5.2.1中数据使用。

各地基土工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

表5.2.1

地层

编号

地层名称

土工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综合经验建议取值

fak

(kPa)

Es(1-2)

(MPa)

fak

(kPa)

Es(1-2)

(MPa)

fak

(kPa)

Es(1-2)

(MPa)

fak

(kPa)

Es(1-2)

(MPa)

(2)

粉质粘土

160

9.0

110

5.5

145

9.0

120

6.0

(4)

粉质粘土

230

14.9

220

E0=20.0

240

E0=22.0

240

14.0

E0=22.0

(5-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450

E0=45.0

450

E0=45.0

(5-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fa=2400

5.2.2地基土工工程性能评价

综合本次勘察成果,现将本场地各地基土层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析评价如下:

(1-1)杂填土层,局部缺失,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工程性能差;

(2)粉质粘土层,可塑,部分地段分布,强度低,厚度较小,具中等压缩性,工程意义不大;

(4)粉质粘土层,部分地段分布,可~硬塑,中等压缩性,强度尚可,厚度较大的地段可考虑作为持力层使用;

(5-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强度较高,可作为拟建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及桩基持力层;

(5-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分布于整个场地,是本场地揭露的强度最高的地层,可作为拟建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及桩基持力层。

6基础分析与评价

6.1地基分析与评价

根据前述分析评价以及地层埋藏条件,结合拟建建筑荷重、基础埋深、±0.00综合分析,本场地分布的(5-1)、(5-2)层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4)层厚薄不均,厚度较大的地段亦可考虑作为基础持力层。

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针对每栋建筑物的地层条件结合基础埋深,基础底面标高等,对建筑物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进行计算分析后确定基础型式,同一栋建筑物宜选择同一种基础型式,且宜以同一地层作为持力层。

采用人工挖孔桩(墩)时,建议先将场地整平至基底标高,以减少填土厚度。

各建筑基础形式详见下表:

各建筑物基础型式及持力层选择一览表

表6.1

建筑物序号

基础埋深(m)

±0.00(m)

基础类型

基础型式

建议

持力层选择

1#

-3.0

52.45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墩)

钻孔灌注桩:

(5-2)

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2#

-3.0

51.95

3#

-3.0

51.95

4#

-3.0

52.95

天然地基

独立柱基

(5-2)

5#

-3.0

52.95

6#

-3.0

53.40

7#

-3.0

54.40

8#

-3.0

55.30

9#

-3.0

56.15

10#

-3.0

57.05

(4)、(5-1)或(5-2)

11#

-3.0

55.70

(5-2)

12#

-3.0

54.75

13#

-3.0

53.85

14#

-3.0

54.75

(5-1)或(5-2)

15#

-3.0

55.80

独立柱基+人工挖孔桩(墩)

独立柱基:

(4)或(5-1)

人工挖孔桩(墩):

(5-1)

16#

-3.0

56.35

17#

-3.0

57.15

独立柱基

(4)或(5-1)

18#

-3.0

59.35

桩基础

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19#

-3.0

59.15

20#

-3.0

58.95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21#

-3.0

58.70

22#

-3.0

58.50

23#

-3.0

58.55

天然地基

独立柱基

(5-1)或(5-2)

24#

-3.0

58.70

25#

-3.0

58.95

(5-2)

26#

-3.0

59.15

27#

-3.0

60.75

(5-1)或(5-2)

28#

-3.0

61.85

29#

-3.0

62.95

(5-2)

30#

-3.0

63.25

31#

-3.0

63.15

32#

-3.0

62.45

(5-1)或(5-2)

33#

-3.0

62.45

(5-2)

34#

-3.0

63.45

35#

-3.0

63.45

36#

-3.0

63.45

37#

-3.0

63.40

38#

-3.0

62.50

续表6.1

建筑物序号

基础埋深(m)

±0.00(m)

基础类型

基础型式

建议

持力层选择

39#

-3.0

61.20

天然地基

独立柱基

(5-2)

40#

-3.0

60.60

41#

-3.0

60.05

(5-1)或(5-2)

42#

-3.0

63.20

(5-2)

43#

-3.0

63.45

44#

-3.0

63.45

45#

-3.0

60.05

独立柱基

(5-1)或(5-2)

46#

-3.0

60.65

47#

-3.0

61.20

48#

-3.0

61.55

49#

-3.0

61.75

50#

-3.0

61.90

51#

-3.0

62.20

52#

-3.0

62.40

53#

-3.0

62.45

54#

-3.0

62.45

独立柱基+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55#

-3.0

61.00

独立柱基

(5-1)或(5-2)

56#

-3.0

60.25

57#

-3.0

60.45

58#

-3.0

61.25

59#

-3.0

61.40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墩)

钻孔灌注桩:

(5-2)

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60#

-3.0

61.20

61#

-3.0

60.95

62#

-3.0

60.75

天然地基

独立柱基

(5-1)或(5-2)

63#

-3.0

60.50

独立柱基+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64#

-3.0

60.55

桩基础

人工挖孔桩(墩)

(5-1)或(5-2)

65#

-3.0

60.80

66#

-3.0

61.05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67#

-3.0

61.30

68#

-3.0

61.35

人工挖孔桩(墩)

(5-1)

69#

-3.0

60.65

70#

-3.0

56.75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71#

-3.0

56.10

77#

-3.0

56.00

78#

-3.0

56.70

79#

-3.0

55.45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80#

-3.0

55.45

81#

-3.0

55.45

续表6.1

建筑物序号

基础埋深(m)

±0.00(m)

基础类型

基础型式

建议

持力层选择

82#

-3.0

55.45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83#

-3.0

55.45

84#

-3.0

55.45

85#

-3.0

56.40

天然地基

独立柱基

(5-2)

86#

-3.0

55.45

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5-2)

87#

-3.0

55.45

88#

-3.0

55.45

89#

-3.0

56.45

90#

-3.0

56.45

91#

-3.0

56.45

92#

-3.0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