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861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100.docx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00

中考常识及名篇名著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有误,《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故答案为:

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 《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答案】B

【解析】【分析】文学名著题,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B项,《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纪时性作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 行书   楷书   草书       

C. 行书   草书   楷书       

D. 草书   行书   楷书

【答案】B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

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4.小文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发现诸多古典小说中都有“闹”这一情节。

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帮助小文进行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古典小说中的“闹”

情节概述

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西游记》

一日美猴王于酒醉后睡梦中,魂魄被鬼差黑白无常带到地府。

他大闹地府,修改①________(填物品名),然后离开了地府。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

鲁智深暗中护送②________(填人名),到野猪林时解救了差点被官差杀死的他,并将他一路护送到沧州。

乡绅发病闹船家——《儒林外史》

严贡生于回乡途中装疯,到岸上后又故意追究船家吃掉他的云片糕的责任,威胁要将船家送官,结果③________。

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请选择其中一“闹”,联系整本书,和小文一起进行深入探究。

________

【答案】生死簿;林冲;讹诈银子、骗银子、赖掉船费(选一个即可);示例1:

鲁智深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

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

他还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代表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

示例2:

严贡生的“闹”则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性扭曲,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他哄吓诈骗,连小小船家的钱都要讹诈,六亲不认到不仅不关心弟弟的死,还要大闹分产……他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反面形象,是封建科举制度下乡绅地主集团中丑恶、可笑形象的代表。

   

【解析】【分析】①要求学生结合《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的情节。

美猴王在花果山和山上众妖和众猴饮酒醉了。

然后睡梦中,魂魄被地府鬼差黑白无常带到地府。

美猴王一到地府很是差异,之后见到阎罗王,很是无礼,又很是愤怒。

阎罗王料想它小小猴王能有何本事,然后想打压它一下。

没想到美猴王是天地所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美猴王差点砸了地府,然后逼问阎罗王为何如此对它。

阎罗王无奈说明美猴王阳寿已尽(的确如此),美猴王偏偏不干,然后逼迫阎罗王拿来生死簿,将自己以及花果山众猴的阳寿全部修改注意要求填物品名。

孙悟空因改生死簿,被阎王告上天庭。

②要求学生根据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

鲁智深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结为好友.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为霸占林冲的妻子陷害林冲.林冲被刺配沧州.高衙内暗地里给了押送林冲的公人些银子,令他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

③要求学生根据大致的故事情节,写清前因后果即可。

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

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

严贡生于回乡途中装疯,到岸上后又故意追究船家吃掉他的云片糕的责任,威胁要将船家送官,结果讹诈银子。

④要求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析“闹”的效果。

三个不同的“闹”任选一个即可。

如:

孙悟空的“闹”折射强烈的反叛精神。

他大闹地府,又大闹天宫,后来又为了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不断地与妖怪抗争,例如大闹黑风山等……他的斗争出于本心,不畏艰险,不畏强权,活泼热烈地斗天斗地;在斗争中,他不断地成长。

故答案为:

⑴生死簿;

⑵林冲;

⑶讹诈银子、骗银子、赖掉船费(选一个即可)

⑷示例1:

鲁智深的“闹”是《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的代表。

他为了兄弟敢于抗争,他反抗的不仅是押送林冲的公差,更是当时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官府。

他还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代表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反抗斗争的一面,也体现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

示例2:

严贡生的“闹”则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性扭曲,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他哄吓诈骗,连小小船家的钱都要讹诈,六亲不认到不仅不关心弟弟的死,还要大闹分产……他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反面形象,是封建科举制度下乡绅地主集团中丑恶、可笑形象的代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西游记》情节的积累。

平时阅读时要注意积累这部小说的经典情节,这样答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⑵这道题考查对《水浒传》经典情节的积累。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被押开封府。

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

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

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

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

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情节的积累。

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

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

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惟有"优贡"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

⑷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旨的能力。

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5.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其他章节,分析范进形象。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

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

“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若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第四回

________

【答案】示例:

范进是一个虚伪的人。

他在为其母守丧期间,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但他却捡大虾丸子吃,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几十年皓首穷经,只为了考取功名;他猥琐、卑微,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总之,他是一个人格被扭曲的腐儒的形象。

【解析】【分析】选段中范进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可是文中却写到“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范进是一个虚伪的人。

他在为其母守丧期间,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但他却捡大虾丸子吃,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几十年皓首穷经,只为了考取功名;他猥琐、卑微,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总之,他是一个人格被扭曲的腐儒的形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6.班级举行“走进文学人物画廊”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小题。

(1)主人公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请根据所给材料,写出相关作品人物的名称。

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②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③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④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像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

(2)读小说就是读社会。

请根据下面图片所体现的情节,说说作品反映了怎样特定的社会背景。

(3)读小说就是读自己。

请从1题的四个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生活感悟,用所给句式说一段话。

(不少于80字)

【答案】

(1)①闰土;②于勒;③祥子;④旧毡帽朋友。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满怀希望而来,很快就失望而去,反映了当时洋米洋面倾销、地主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

(3)我想对闰土说,从你悲苦的脸上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深重的灾难,你用一声“老爷”筑起一道心墙,隔离了少年的伙伴,也隔离了海边碧绿沙地上的那个“英雄少年”;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灵,从此不再有“希望”,甘心做“一具木偶”。

我问你一句:

“你的现在注定就是永生的未来吗?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本题需要注意平时对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结合原文内容和图片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

故答案为:

(1)①闰土;②于勒;③祥子;④旧毡帽朋友。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

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满怀希望而来,很快就失望而去,反映了当时洋米洋面倾销、地主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

(3)我想对闰土说,从你悲苦的脸上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深重的灾难,你用一声“老爷”筑起一道心墙,隔离了少年的伙伴,也隔离了海边碧绿沙地上的那个“英雄少年”;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灵,从此不再有“希望”,甘心做“一具木偶”。

我问你一句:

“你的现在注定就是永生的未来吗?

”   

【点评】第二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一是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二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①________》。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②________》,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③________》,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是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例如: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1)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忆江南 大江东去 酹江月                                   

B. 忆江南 酹江月 大江东去

C. 忆秦娥 大江东去 酹江月                                   

D. 忆秦娥 酹江月 大江东去

(2)下列选项中,属于“沁园春”这一词牌的是(   )

A.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        

B.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

C.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D.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干所给文段主要叙述词牌的缘起,告诉我们词牌是怎么来的。

结合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文中所举的一些完整例子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文中一些句子使用的关联词起到的引导作用,以及前后句的逻辑关系。

所以,我们能得出《忆江南》、《大江东去》和《酹江月》的答案。

(2)本题针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感悟。

文段主要介绍词牌的来源,通过词牌的来源,我们就可以知道词作的一般格式。

题干给出的《沁园春》的词牌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类似的格式,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答案D。

故答案为:

(1)A

(2)D

【点评】把握词牌名即可。

8.名著阅读。

                                                

(1)在横线上填写与内容概述相应的篇名(范围为《艾青诗选》)。

①《________》:

抒发了诗人对抚养她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②《________》:

是诗人“归来”之后创作的一首哲理诗,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水浒传》中的李逵,金圣叹说他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然而,也有人认为,李逵极为可恨,心智体能不全,无视他人生命。

对此,你怎么看待?

请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

(1)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

(2)示例1:

我认为李逵是天真烂漫的上上人物。

因为众多好汉中,只有他敢砍断梁山的杏黄大旗,只有他敢扯坏皇帝的诏书。

他上梁山后,思母心切,等不得天明就要把老母亲接来尽孝。

他得知冒充他的李鬼家有九十老母,不仅饶他性命,还送他银两,只望他改过自新,完全不顾是否受骗。

示例2:

我认为李逵是极为可恨之人。

因为他快活杀人是建立在无视别人生命的基础上的。

江州劫法场,李逵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杀,杀得尸横遍野。

三打祝家庄,李逵不管扈三娘投降与否,两把板斧招招见血,血洗扈家庄。

梁山每攻陷城池,李逵必杀人放火。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

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鱼化石》是诗人艾青“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综合评价。

结合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的观点。

李逵绰号:

黑旋风,性格特点: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他疾恶如仇,又莽撞急躁。

他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和最强烈的反抗性,天不怕,地不怕,坚决反对招安。

战场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

李逵的性格中渗透着“真”和“直”的天性,但他头脑简单,做事鲁莽,此外还贪吃贪喝,耍泼耍赖,乱砍滥杀,破坏性很强。

故答案为:

(1)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

(2)示例1:

我认为李逵是天真烂漫的上上人物。

因为众多好汉中,只有他敢砍断梁山的杏黄大旗,只有他敢扯坏皇帝的诏书。

他上梁ft后,思母心切,等不得天明就要把老母亲接来尽孝。

他得知冒充他的李鬼家有九十老母,不仅饶他性命,还送他银两,只望他改过自新,完全不顾是否受骗。

示例2:

我认为李逵是极为可恨之人。

因为他快活杀人是建立在无视别人生命的基础上的。

江州劫法场,李逵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杀,杀得尸横遍野。

三打祝家庄,李逵不管扈三娘投降与否,两把板斧招招见血,血洗扈家庄。

梁山每攻陷城池,李逵必杀人放火。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综合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人物的名(字、号)、称谓、主要情节、李逵的优点和缺点等内容作答,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9.班级开展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

(1)【我来对一对】(甲)“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3回)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甲)段内容,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

(2)【我来辨一辨】(乙)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道:

“罢了!

来到尽头路了!

”沙僧道:

“是一段水挡住也。

”唐僧道:

“却怎生得渡?

”八戒道,“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

”三藏道:

“悟能,你休乱谈。

水之浅深,如何试得?

”八戒道:

“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节选自《西游记》)

有人说(乙)段中的“一股水”是“流沙河”。

你认为正确吗?

请结合(乙)段内容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3)【我来品一品】依据(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洒家”与“八戒”的形象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

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

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3)除了身材都胖外,性格都直爽。

如“洒家”“—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八戒”“罢了!

来到尽头路了!

”都有智慧,如:

“洒家”明知郑屠已死,为显得自己不是怕事而逃离,便假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八戒”“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的经典情节。

补全“回目”。

首先要理解好情节,然后还要注意所给出的“回目”上句“史大郎夜走华阴县”的句式结构。

“史大郎”是人名,“夜走华阴县”整体上是个动宾结构。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辨析。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等语言描写中可概括出鲁提辖粗中有细很有头脑的性格特征。

从“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的语言描写中,可分析出猪八戒也是一个很有智慧之人。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故答案为: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正确。

流沙河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河流,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其长万里、宽八百里,河主人是沙僧。

而【乙】段中的沙僧已成为三藏的徒弟。

(3)除了身材都胖外,性格都直爽。

如“洒家”“—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八戒”“罢了!

来到尽头路了!

”都有智慧,如:

“洒家”明知郑屠已死,为显得自己不是怕事而逃离,便假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八戒”“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

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点评】

(1)这道题考查名著情节,要在熟悉原著的的基础上,综合判断,根据“回目”特点补全情节。

甲段选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见打死了镇关西,设法脱身的片段。

回目呈现对偶的形式,正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