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944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1、当一位上流社会的太太在大谈流行的好处时说到:

“流行的就是好的。

”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立即反驳道:

“难道连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某种事物的流行肯定有其合理性

B.追逐流行的事物是有情趣的表现

C.我们要学会鉴别,不盲从

D.不紧跟流行的事物会使我们落伍

2、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

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

那么我们分清是非的依据是

A.个人好恶          B.个人愿望          C.个人利益          D.法律和道德          

3、一位诗人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对面走过来的评论家相遇。

这个对诗人有成见的评论家说: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

”“我恰恰相反。

”诗人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对此,你不同意    

A.没有教养的人就会变得骄狂、自负、愚蠢

B.这位诗人机智的回答中反映出了他幽默的生活情趣

C.文明礼貌体现着诗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D.这位诗人不懂得尊重别人

4、下边的示意图主要表明了法律与道德       的区别。

A.表现形式                              B.实现方式

C.调整的范围                              D.规定内容

5、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反映了

①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他人

②在接人待物中,要真诚,讲究诚信

③文明用语能使人交往和谐

④激烈与狂躁容易引发矛盾,提倡尊重与温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人的力量有大小,智力有差距,每个社会成员最终的地位、财产都不相同,但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

A.在所有的社会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它获得的这些地位和财产

B.把获得这些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C.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尽可能多的地位和财产

D.维持社会成员之间因力量、智力大小而产生的地位、财产的差距

7、初中生刘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移走了路段上的一处施工指示标志。

被巡警发现后,将其带进派出所,受到了严厉批评,还被罚款100元。

事情传到班上,有人认为民警对他的处罚太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在下面的评议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刘某的做法不对,但属于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

B.移动指示标志的行为当然违法,如果后果严重,其行为就构成犯罪

C.刘某破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

D.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我们都应吸取教训

8、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

对之,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可以先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

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9、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人身自由权利

③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④宗教信仰自由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如果你伸出一千只手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

”这是舞蹈《千手观音》的主题。

用这一主题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以说明(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同的

C.公民先享有权利,后承担义务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

11、“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支有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团的指挥。

”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宪法是一切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2、违法行为是指(    )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     

②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

③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④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3、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几位同学对休闲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休闲意味着外出旅游和欣赏音乐,要花钱才能实现

B.任何休闲方式都会对人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C.只有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才有可能享受休闲的快乐

D.休闲不只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14、幽默是一种生活情趣。

一段幽默的话语能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下列属于用幽默方式表达出来的是

A.你看看你的衣服,怎么穿得这么脏

B.个子矮好,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C.回家把你的衣服洗干净

D.你个子太矮了,多难看

15、如果小王进了网吧玩游戏,并因此上瘾,结果会是

A.学习越来越好

B.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C.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D.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6、关于好奇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②好奇心往往把我们引上歧路

③对自己好奇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④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某市一位中学生买了本印有“最喜欢的国家:

台湾”字样的信笺。

发现问题后,他及时向报社记者投诉,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查处生产信笺的厂家。

该同学的行为说明他:

①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②有高尚的爱国情操;③喜欢管闲事,自找麻烦;④敢干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①正在内地中学读书的西藏藏族学生;

②生活在美国的美籍华人;

③在我国监狱中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④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对“有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会不迟到、与朋友约会准时到达

B.对朋友的承诺积极兑现、说话算话

C.不强调个人的特殊、也不有意变现自己的优越感

D.掩盖自己的不足、伪装自己

20、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因为:

A.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与道德都是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D.法律与道德存在着严格的区别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题型注释)

2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

 

评卷人

得分

三、探究题(题型注释)

22、材料一:

阿基米德在洗澡中无悟出了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富兰克林用风筝扑捉到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材料二:

《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你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中,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有人说:

“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产生发明创造,就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好奇心?

23、个体运输户张某,少年丧失父母,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初中,随后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为表现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

退役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张某买了一辆卡车,当了个体运输户。

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又被评为纳税积极分子,后来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干部的好评,并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

(1)张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2)张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公民应该树立怎样的权利和义务的观念?

24、2008年9月以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而越来越经不起冲击。

振奋人心的是:

2009年1月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做出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被判处无期徒刑;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法律的那一特征?

(2)“三鹿”事件后,相关负责人受到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题(题型注释)

25、情趣,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  )

 

评卷人

得分

五、判断题(题型注释)

26、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   )

27、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

28、吸食毒品一旦上瘾,就无法戒除。

(  )

29、读书、绘画、下棋、麻将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30、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要求。

31、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也可以不履行。

32、拥有高学历的人一定是有教养的人。

33、公平总是相对的。

所以,对于实际生活中不公平现象,我们只能听之任之,自认倒霉。

34、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D

6、B

7、A

8、C

9、B

10、A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B

18、D

19、D

20、A

21、

(1)从内容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与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

6分

22、

(1)好奇心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

科学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人们起初的好奇。

 (2分)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路,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和利用它。

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人类,能够产生发明创造,也能够成为科学家;但好奇心一旦与恶结缘,它就可能诱惑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3)对于好奇心,我们一方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3、

(1)获得物质保障权,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荣誉权;

(2)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受教育,劳动,守法,依法纳税的义务;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4、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5、A

26、√

27、A

28、B

29、错

30、对

31、错

32、错

33、错

34、错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文的主旨在于说明要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

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默守陈规,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从,所以观点C符合题意;观点A、B、D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盲目从众的危害,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对从众心理的正确认识。

2、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判读是非善恶的依据是道德和法律,所以正确答案选D,其中ABC都是错误的。

考点:

判读是非善恶的依据

3、试题分析:

从这位评论家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而且骄狂、自负、愚蠢,而这位诗人则机智地反驳了他,反映了这位诗人具有幽默的生活情趣,诗人能够主动给评论家让路,体现了诗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所以ABC都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试题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大的多,故应选C。

考点: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5、试题分析: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强调了待人接物时使用的语言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启发我们要文明用语,文明用语能为人际关系增色,粗话、脏话会使人际关系恶化,所以选择D选项。

②和题干无关,应排除。

考点:

礼貌待人。

6、试题分析:

公平在比较中产生,一个公平的社会需要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让社会成员能够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B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平均分配不是公平的,因为有些人会不劳而获,按劳分配相对来说是公平的,C是错误的,这不是公平社会的关键,D是错误的,减少贫富差距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做法,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但不是公平社会的关键,排除,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

7、试题分析:

题干中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其移动指示标志的行为属于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

故A选项中只认为是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

违法

8、本题考查对待不良诱惑的方法态度。

面对不良诱惑需要采取正当有效的手段,学会说不,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9、③选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应尽的义务。

故不选

10、本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11、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表现。

认真读出材料内容中与所提供选项相照应之处。

材料中把宪法比喻统帅、指挥。

即宪法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

12、②选项中区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即可。

③选项是种犯罪行为。

13、学会休闲,多一点情绪,多一点高雅。

学会休闲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

14、题目要求选出用幽默方式表达看法的选项,B的说法体现了对自己个子矮小的坦率接受,符合题意,应入选。

A中的方式表达的是斥责、C中的方式表达的是命令、D中的方式表达的是嘲笑和不屑,都不符合题意。

15、网络游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因此如果小王进网吧玩游戏并因此上瘾,就有可能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B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C的说法错误,只有戒除网瘾才会提高学习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发展;D的说法过于绝对。

16、题目要求选出对好奇心的正确说法,①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的说法是片面的,对积极事物的好奇心会激发我们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对消极事物的好奇心才有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③说法错误,我们应明辨是非对错,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故该题应选C。

17、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生产信笺的企业的做法是破坏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该同学的做法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也是爱国的表现。

①②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的说法错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此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B。

18、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因此①中的少数民族学生、③中的罪犯、④中的具有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②中的华人是美籍,即拥有美国国籍,是美国公民,不是我国的公民,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该题应选D。

19、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中的守时、B中的诚信、C中的平易都是有教养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

D中的做法是虚伪的表现,不符合有教养的要求,符合题意,应入选。

20、因为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A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B说法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维系;C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但材料要求说明的是二者的联系不是区别。

21、试题分析:

此题是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原因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值一般。

从分值设置看,此问设6分,要求学生从三个角度分析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几个方面来说明。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考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2、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寻找两则材料的相同点,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

材料一中列举的三位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都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好奇心推动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好奇心是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只要学生回答出好奇心对于创新的作用即可。

(2)此问属于辨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易错易混点的把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首先应当承认,好奇心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但是好奇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当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它会造福于人类,能够产生发明创造,也能够成为科学家;但好奇心一旦与恶结缘,它就可能诱惑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因此这个观点夸大了好奇心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好奇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错误的。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

根据所学知识,好奇心具有两重性影响,因此对于好奇心,我们一方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23、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并运用所学知识“翻译”出来。

认真阅读材料,“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初中”---获得物质保障权,受教育权;“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被评为纳税积极分子”---荣誉权;“当了个体运输户”---劳动权;“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被选举权。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并运用所学知识“翻译”出来。

认真阅读材料,“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初中”---受教育的义务;“自愿到部队服兵役”---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当了个体运输户”---劳动的义务;“认真守法、积极纳税”---守法、依法纳税的义务。

(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寿命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

材料中的张某既行使了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因此作为公民,我们既要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又要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依法享受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4、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根据所学知识,法律的显著特征有三: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的法律,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根据所学知识,法律的作用主要有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材料中相关企业负责人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作用。

25、试题分析:

根据教材知识,情趣,又称生活情趣,它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它分为高雅和庸俗的生活情趣两类,所以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

本题考查情趣的含义。

26、试题分析:

社会的规则是正义的制度,正义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所以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题干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考点:

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27、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

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是相互依存的,一般来说,凡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也是道德提倡的,凡是法律禁止的,也都是道德谴责的,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8、试题分析:

吸毒的危害不仅消耗巨额财富,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但是如果自己有自制力,还有靠一些强制手段吸食毒品是可以戒掉的,所以上述观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远离毒品,拒绝诱惑。

29、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指那些健康的、进取的、文明的、科学的情趣,读书、绘画、下棋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而麻将则不属于高雅的生活情趣。

故该观点错误。

30、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道德和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我们判断是非的依据是道德和法律。

故观点正确。

3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易错易混点的把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公民的某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故观点错误。

3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易错易混点的把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有教养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不一定是拥有高学历的人。

故观点错误。

3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易错易混点的把握情况。

根据所学知识,“公平总是相对的”说法正确;“对实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听之任之,自认倒霉”的做法错误,虽然不可能实现绝对公平,但我们仍要为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