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043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docx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概要

浅析大学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们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

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

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

毛泽东说过: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

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

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

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

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

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

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

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

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

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

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

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

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

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

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

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

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

也是这一章的内容。

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

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

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

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

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

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

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

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

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

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

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

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课堂

论文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拙必修课之一,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忽视课堂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要想达到课堂授课的最大绩效,就要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营造一个轻松活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突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

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绩效。

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用此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锻炼能力,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摄取有很多渠道,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

可以说,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

这其中,实践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实践能够有效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实践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某些实践环节,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

对专业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教学质

量的方式。

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课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的指导,但是课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论知识的前沿阵地,这里可以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料,可以提供正规的实验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鲜的信息。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普遍存在逃、混对待的状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

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逃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电脑、听MP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2.大学生课堂问题原因简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有很多原因。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方式,加上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导致各种课堂问题出现。

从课堂讲授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因循守旧,与其说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还不如说对着教材照抄照搬,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讲,所接受的也只是陈旧的知识体系,而且加上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向往。

从课堂管理方面来看,一般的大学对旷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旷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次迟到可以记为一次旷课等,但是对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如何惩罚,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课堂管理的漏洞。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目前的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能够带来未来就业效益的各种课程,而且更加倾向于立竿见影的课程,例如英语,但是对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各门课却缺乏相应的兴趣。

加上有些同学整日奔波于考研、考证、出国、积累各种就业经验、打工等事情,课堂上分心和逃课现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三、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实践

就目前学生上课的状况来看,对他们影响比较深远的因素之一便是课堂教学方式。

可以说,好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强大的。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然而对于新形势而言,实践经验显得更为重要。

暂且不说实践经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单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接受程度而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会显得更受欢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因此课堂上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坚守的主旨,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1.打破学生的老套观念

作为教师而言,课堂教授是主要任务之一,把教材内容和信息传达给学生是一

个基本的工作任务。

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同于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就给该课程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那即是—这是一门政治课,是宣传口号的阵地。

因此,最初的印象就给该门课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障碍,在这种观念的统领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大为减弱,很多学生第一感觉就是任课教师会用一种老套的“填鸭式”的教授方式进行授课,而且课堂一定会是枯燥乏味的。

因此,要想开好这门课,首先就要打破学生的这种老套观念,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或者网络资源来导人新课。

尤其是第一堂课,应摆脱传统的强调课程重要性的引人方式,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参与的感觉。

这样,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会大大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2.上好第一堂课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舞台,但绝不是唯一的舞台。

把学生的各种课下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生进人大学之后上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对其他课程的开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新生来讲,大家从不同的高中学校来到一个大学教室里,相互之间还不熟悉,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安排一次学生相互联系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上,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各自做自我介绍,但也可以转换一种方式—相互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之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不同的课堂方式。

但这需要任课教师做很多课下工作。

就本人上课的经验来看,课前需要了解任课班级的具体人数,然后做一些卡片,其中一半卡片上写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另一半卡片上对应写上答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做好相关的介绍工作之后把卡片发给同学,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相互“配对”,最后安排学生按照“配对”的结果相继上讲台,做相互介绍,其中介绍内容要包括姓名、专业、专长、爱好、来自何地等,其他也可以自我发挥,越精彩越好,并且相应地记录平时成绩。

从效果上来看,这样开始的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很深刻。

在课程结束时的调查中,学生说第一堂课大大地改变了他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感觉,使他们从原来的心理上的排斥转换到被吸引上来了。

摘要: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该课程目标的实现。

文章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选择恰当路径,以期提高该课的实践教学实效。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

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实践教学虽获得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要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对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审视,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选择恰当的实现路径。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1]“基础”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第二,“基础”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定。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2]“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内化与外化,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第三,“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基础”课实践教学就是谋求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使大学生知行统一,平衡发展。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为目标指向,引导学生努力把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法律实践。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基础”课教学中出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长期“脱节”的现象。

第一,认识不足,导致组织脱节。

基于认识上的偏差、重视的程度,导致了在实践教学组织上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重视不够。

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