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5203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2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pptx

第八讲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学习目标,通过阐述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几种方法与我国传统贷款分类的方法,懂得依照贷款的内在真实价值实行五级分类,不仅是国际惯例的要求,而且更能准确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通过学习贷款分类的主要内容,了解贷款分类的目标、标准、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事项;,学习目标,三是通过学习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明确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础,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款分类的目的,进而明确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原则和种类。

思考题,1、我国传统的“一逾两呆”分类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它有哪些局限性?

2、试述我国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的重要性。

3、简述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和标准。

4、如何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

5、简述我国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讨论题,为什么说如果仅推行五级分类管理,不对呆账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各类银行弥补风险的能力。

一、国外银行贷款分类的方法,纵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实践,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贷款分类方法:

(一)美国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类法”,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风险为依据对贷款进行分类。

依据美国模式设计贷款分类方法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多,并且有增加的趋势,加拿大、东南亚以及大多数东欧转轨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事实证明,这种贷款分类方法比较科学。

(二)大洋洲国家模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后者又进一步划分为停止计息资产、重组资产,以及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资产。

(三)欧洲发达国家模式,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规定,即监管当局主要采取道义规劝,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更倾向于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对资产质量的判断和对信用风险采取的措施。

二、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局限性及其改革,

(一)我国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2002年1月1日前,我国银行实行的贷款分类方法基本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即把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

1996年颁布的贷款通则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的定义作了调整。

(二)我国传统贷款分类方法的局限性,1、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

2、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

3、从制度上削弱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24日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三)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方法的改革过程。

三、我国银行业现行贷款分类的主要内容,

(一)贷款分类的目标第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第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第三,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正常: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可疑: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贷款分类矩阵,(三)贷款分类的特征,矩阵法中借款人财务状况各档次的含义分别为:

1、良好指借款人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定,各项财务指标都较好。

2、一般指借款人财务状况基本稳定,但个别指标不太令人满意。

3、合格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稳定,但有一些财务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

(三)贷款分类的特征,4、不佳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部分财务问题甚至比较严重。

5、恶化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不稳定,大部分财务指标较差。

此方法中对贷款评级主要考虑了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和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两个因素,只能看作是最低标准,不是最后的结果,要准确分类还需要借助其他信息和手段进行。

(四)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应注意的事项,1、贷款风险分类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2、把握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的关系。

3、贷款风险分类并不是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部。

4、要克服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的主观和虚假问题。

四、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

(一)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关系1、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础;而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款分类的目标之一。

2、贷款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估价过程;计提呆账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反映,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反映。

(二)贷款分类与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原则,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应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计提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进行。

充足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应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的种类,1、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一般提取三种呆账准备金。

(1)普通呆账准备金:

即按贷款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2)专项呆账准备金:

即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根据内在损失程度按照不同比例计提的准备金。

(3)特别呆账准备金:

即按照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等)提取的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应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的种类,2、普通呆账准备金与专项呆账准备金的比较

(1)普通呆账准备金是按照贷款组合余额的既定比例计提的,它针对的是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

因此,普通呆账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组合总量直接相关,而与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无关。

(三)商业银行应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的种类,

(2)专项呆账准备金是按照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计提的,它反映的是评估日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评估日贷款组合的内在损失。

因此,与普通呆账准备金不同,专项呆账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直接相关,而与贷款组合的总量变化无直接关系,专项呆账准备金正好可以弥补普通呆账准备金的不足。

(三)商业银行应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的种类,因此,我们不难看出:

通过计提专项呆账准备金,使得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不仅仅与贷款规模的大小相联系,而且与不良贷款的损失程度直接相关。

(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及存在的问题,1、提取方法:

我国自1988年实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以来,已对呆账准备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五次改革。

不论呆账准备金制度怎样演变,但并未改变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即: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呆账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用公式表示为:

(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当年应提呆账准备金=本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1%-上年末呆账准备金余额,(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及存在的问题,2、局限性传统提取呆账准备金的办法,无论“一逾两呆”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如何攀升,而呆账准备金的变动总是和“一逾两呆”贷款的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即与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无关。

因而就无法做到对贷款内在损失的弥补。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1、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管理办法的颁布针对200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在近几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于2005年5月新颁布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和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550号),对呆账准备的提取和核销管理分别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新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管理办法是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01年)基础上,结合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相关内容,修改完善而成的,其改进主要体现在: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一是重新界定呆账准备、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规定呆账准备金包括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其中一般准备是针对全部风险资产从净利润中提取,属于所有者权益,而资产减值准备则在税前提取,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二是对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方法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首次在制度上对除贷款以外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做了详细的规定。

三是进一步规范了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包括提取、转回、收回已核资产损失时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2、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经数年修订完成的39项会计准备,取代之前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行业性会计核算办法并存的局面,成为我国全新的会计工作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并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新准则下共有四项准则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分别是存货、资产减值、所得税、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涵盖各类资产的减值拨备体系(可见下表)。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3、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的颁布为了进一步增强金融企业风险抵御能力,提高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的前瞻性和动态性,发挥金融企业准备金缓冲财务风险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完善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办法,财政部于2012年3月30日颁布了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

(1)适用范围办法中的第二条规定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村镇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办法。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

(2)计提准备金的资产范围办法中的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第四条“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应计提准备金,具体包括发放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存放同业、拆出资金、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项等”。

“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购买的国债等资产,不计提准备金”。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3)计提的准备金种类办法中的第三条明确了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这里准备金中包括的资产减值准备仅指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4)计提周期资产减值准备办法中第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分析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发放贷款和垫款,至少应当按季进行分析,采取单项或组合的方式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三十章“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

其中,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公历12月31日;会计中期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会计中期期末相应地是指公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等”。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结合本办法中的第十二条“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季度终了后60天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其准备金计提情况”。

个人理解为此条中的“资产负债表日”至少是季末,也就是至少每个季度要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分析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并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4)计提周期一般准备办法中第六条明确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计提一般准备。

一般准备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统一计提和管理。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5)计提方式一般准备计提方式办法中第六条明确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内部模型法或标准法确定风险资产潜在风险估计值。

对于潜在风险估计值高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差额,计提一般准备。

当潜在风险估计值低于资产减值准备时,可不计提一般准备。

一般准备余额原则上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5%。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1)内部模型法应当使用至少包括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历史数据,综合考虑风险资产存量及其变化、风险资产长期平均损失率、潜在损失平均覆盖率、较长时期平均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建立内部模型,并通过对银行自身风险资产损失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或其他合理方法确定潜在风险估计值。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需经董事会(改制)或行长(总经理、总裁)(未改制)办公会审批后实施,将内部模型及详细说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2)标准法按潜在风险估计值与资产减值准备的差额,对风险资产计提一般准备。

其中,信贷资产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风险分类,标准风险系数暂定为:

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其他风险资产可参照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采用的标准风险系数不得低于上述信贷资产标准风险系数。

金融企业对非信贷资产未实施风险分类的,可按非信贷资产余额的1%1.5%计提一般准备。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标准法潜在风险估计值计算公式:

潜在风险估计值=正常类风险资产1.5%+关注类风险资产3%+次级类风险资产30%+可疑类风险资产60%+损失类风险资产100%,(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5)计提方式资产减值计提方式应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资产损失的程度计提用于专项损失的准备金。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改革,(6)账务处理在办法的第十四条中规定:

一般准备作为利润分配处理,构成权益的组成部分。

另此条中明确了一般准备的用途:

金融企业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后,可用一般准备弥补亏损,但不得用于分红。

因特殊原因,经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后,金融企业可将一般准备转为未分配利润。

第十五条明确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1、从内容上看,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呆账准备的概念进一步理清新颁布的办法对呆账准备作了明确的定义,即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办法中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债权、股权等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的,计入金融企业成本的,用于弥补资产损失的准备金。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办法中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内部模型法或标准法计算风险资产的潜在风险估计值后,扣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

(2)准备金计提的范围更加明确办法规定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应提取准备金。

包括以下两点: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1)发放贷款和垫款、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存放同业、拆出资金、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项等。

2)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应当计提准备金。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

(2)准备金计提的范围更加明确办法规定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购买的国债等资产,不计提准备金。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3)一般准备计提范围增加,计提比例更注重风险状况办法要求一般准备金余额原则上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5,比较原来“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的规定计提范围更广了,同时计提比例也予以提高。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4)准备金的账务处理和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新办法,金融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一般准备不再列入损益表的资产准备支出项下,而是进入利润分配表中,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同时,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因此,一般准备具有预期性质,实际上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而准备的利润储备,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只有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而原指引要求贷款损失准备(含一般准备)的财务会计和税收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求银行在税前计提一般准备,即通常一般准备在企业所得税前作成本扣除。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5)利润分配制定了限制性条件新办法规定:

金融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及时、足额提取准备金。

准备金提取不足的,原则上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这就为银行的利润分配规定了限制性条件。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2、从流程上看,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确认环节资产减值确认流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二是判断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否高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资产未来可以创造多少价值)。

第一步是检验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可能性;第二步是真正测试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

如下图所示:

图:

资产减值确认流程图,(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

(2)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取得、确认过程,实质上不仅是个会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管理问题,是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将使长期以来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导致众多银行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准确反映的情况得到改观,且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易于评价银行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加大银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波动。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3)改变了计量方法按照原方法计提减值,充其量能称之为“计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量”。

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量引入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贴现现金流(DCF)模型:

DCF模型应用于单项测试的信贷资产。

银行首先依据对借款企业、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判断,对贷款的未来现金流进行预计,然后将预计的现金流量按照贷款原来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最后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减值。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影响某项贷款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借款企业本身能够产生多少现金流量;二是企业能否具有偿还贷款的意愿;此外,银行评估现金流量时,对于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应当察看抵押物、查封物,并估计其处置价值;对于破产清算的企业,应当验证它的可执行财产状况和其他债权人状况。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迁移模型(MigrationModel):

迁移模型通过在一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中追踪其在一段特定时间中的五级分类发生的变动来计算每一级别信贷资产的发生损失的机率。

通过将当期资产负债表日同级别信贷资产余额与损失率相乘得到损失金额。

迁移模型的使用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将信贷资产组合分层运用迁移模型,银行必须按照信贷资产不同的风险特征进行分组,分组的标准包括单笔贷款金额、地域、业务产品、逾期天数等不同纬度。

银行可以考虑首先将贷款分为对公、对私两个风险特征不同的组合。

对公贷款一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对私贷款可以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为汽车贷款、房贷等不同特征的组合。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采集迁移降级数据采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迁移数据,银行应当将特定贷款在不同期间的五级分类变化进行匹配,得出贷款五级分类的迁移情况,进而计算得出该类信贷资产的降级率。

这个期间可以是年度、半年度、季度或是月度。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计算信贷资产的历史损失率银行应当计算各个类别信贷资产的损失率,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损失类贷款的损失率,也就是观察某一期间内损失类贷款清收的情况,统计出实际损失率,然后倒算其他四个类别的损失率;第二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次级、可疑、损失三类的损失率,然后倒推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的损失率。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银行对历史损失率进行适当调整以反映现实的经济状况银行应当对历史损失率进行调整以反映当前的经济状况,这些影响因素包括:

信贷政策和程序的变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化;贷款资产组合的结构改变;信贷管理人员的经验、能力发生变化;逾期贷款、非应计贷款、重组贷款的数量发生变化;银行本身的管理方法、信贷紧缩政策或是外部竞争发生变化。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4)明确了披露要求和责任丰富了披露内容。

新准则对披露的要求是异常严格的,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要求银行披露:

采用的减值会计政策,减值发生的原因、导致减值的事项等等,对于重大减值还要单独披露。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明确了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责任。

资产减值信息是银行风险状况的真实反映,也是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依法披露资产减值信息是商业银行的义务和责任。

(六)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办法的变化,3、从结果看,其变化如下:

一是夯实了资产价值。

二是做实了收益。

三是实现了风险识别、计量、记录在会计上的制度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