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613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docx

江西省赣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校Word版答案全

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年级入学

历史考试

考试范围:

必修二;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私有制兴起

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

3.《庄子·让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陆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5.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

“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6.“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

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

7.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高转筒车正用于灌溉田间的庄稼B.几个读书人在晚上逛市场

C.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D.商业税收成为国库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8.19世纪8.60年代,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

这种二元化体制

A.抑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B.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9.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10.“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

”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1.“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物资供应紧张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12.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

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

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和压榨13.

1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

“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

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

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

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

”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C.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D.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

14.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

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15.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

他说:

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B.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D.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16.从1955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只能凭票限量供应。

直至1993年最终取消了票证。

有人说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指的是(  )

A.计划经济时代B.改革开放时代C.市场经济时代D.持卡消费时代

17.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

这种变化体现了

A.传统礼俗消失B.科学知识普及C.平等观念传播D.妇女地位提高

18.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下列生活情境,不可能在17世纪出现的是(  )

A.马铃薯、玉米等物品端上欧洲人餐桌

B.马、牛、水稻、甘蔗等动植物进入到美洲

C.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非常混杂的地区

D.蒸汽汽船成为来往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

19.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

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换了主人,有些地方变动率甚至达40%。

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

这说明

A.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影响B.价格革命加速封建贵族的衰亡

C.商业革命促使封建土地制度瓦解D.海外对西欧商品的需求增长

20.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21.1930年,美国颁布《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为保护美国农业和相关商品,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一项引发严重恶果的错误法案。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法案可谓是1929~1933年全球大萧条的“扳机”。

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由于《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A.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索B.引发了国际市场上的关税大战

C.将美国的危机转嫁给了他国D.为保护农业而影响了工业发展

2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

23.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

“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

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B.19世纪末,省府太原女性流行穿着短裙

C.20世纪50年代,超短裙引领欧美时尚D.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流行穿着长裙

2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西方人生产与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人们可以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整个社会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了。

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

25.推动下表所列国际金融组织成立的主要因素是

名称

成立时间

西非货币联盟

1962年

非洲开发银行

1964年

加勒比开发银行

1970年

伊斯兰开发银行

1974年

A.新兴国家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应对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逐步瓦解D.经济全球化扩展到金融领域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共9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主要特点是什么?

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7.(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60年代,松江、大仓一代洋布大行,本地布市消减大半,棉花大都折本……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县创设继昌隆缫丝厂,以蒸汽机为动力用机器煮茧,雇佣工人六七百人,产丝精美,行销国外。

伴随1912年共和制度的建立。

制定宪法成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性工程。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开始,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正式文本公布,在形式上终于完成近代中国首部共和制宪法的制定。

但是,民国初年的政治生态通常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

在传统史家眼中,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失序就是叙述这段历史的基调,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是人们对民国早期政治的固化认知。

——摘编自李进斌《近代社会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8.(共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

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

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

罗斯福称:

“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

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

”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

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貴《“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

“供给恒等于需求。

”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資本主义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已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

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

为此,他主张:

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销。

”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摘編自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教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学说能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

(8分)

 

29.(共11分)材料:

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铜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纽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8分)

试卷答案

1.C

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农民有人身自由,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粮食,干起过来当然就有积极性了。

所以才说“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因此说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选C。

2.B

从材料中的“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来看,这一工程是在四川境内的水利工程,应为都江堰,故答案为B项。

隋唐大运河没有经过四川,排除A项;郑国渠是在陕西咸阳附近,排除C项;灵渠在广西境内,排除D项。

3.D

试题分析:

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的信息说明小农经济理想追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也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但材料体现不出生活富裕的信息,故②错误,本题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4.C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民间贸易,排除A;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题干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B;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C正确;明朝造船技术发达,排除D。

故答案选C。

5.C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

6.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概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知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严重,B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商业,排除A项;C项提及的是对外经济政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提及的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的变迁·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概况

7.C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这属于明朝史实,不合题意,因此选C。

ABD都符合宋朝史实,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宋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相关史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8.D

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发起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抑制”;B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没有依据,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经济近代化,没有提及政治民主化,故C项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60年代”、“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

9.D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由抑制变为鼓励,这与自然经济瓦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实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抵制列强侵略,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19世纪末,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0.A

11.A

试题分析:

据材料“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的现象,故A正确。

材料解放战争时期现象与日本人的掠夺政策无关,故B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不是物资供应紧张,故C排除。

材料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无关,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放战争时期

12.考点: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需要掌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衰退的原因.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936﹣1949年”.

解答:

依据题干时间“1936﹣1949年”可知,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依据题干“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可知,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衰退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使得中国经济衰退,故B项正确.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在1929﹣1933年,而且中国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和压榨不是主要原因,故CD两项错误.

故选B.

13.B

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

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

”中的信息说明陈云主张在大方面实行计划经济,小方面实行市场经济,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14.B

【试题解析】新中国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是把土地的地主私有制改为农民私有制,主旨是废除剥削的土地制度,从材料来看,出卖土地的是农民而不是地主,证明不了土改的曲折,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了在土地改革以后,很多农民受制于各种因素,生产力低下,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生产,被迫出卖土地,这就必然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以发展农村生产力,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而不是稳固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城镇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

15.D

材料中的“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说明需要市场调节;“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说明需要计划指导。

因此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这一理论的喻义,排除ABC项。

16.C

试题分析:

凭票购物是物资匮乏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映,取消票证意味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

本题选C。

改革开放是1978年就开始的。

持卡消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变化。

17.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之前,“太太”是对官员妻子的称谓,民国时期,普通百姓和上流社会都这么称谓自己的妻子,可见平等意识的传播,C项正确。

A项“消失”太过绝对,故排除。

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材料的变化指“太太”从官员妻子的专称到平民百姓也可以对妻子的称谓,这与妇女地位提高无关,D项排除。

考点: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称呼的变化

18.D

蒸汽汽船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故D项说法错误。

其他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D。

19.B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中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造成封建贵族的衰落,故排除C,选B;海外对西欧商品的需求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0.D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英国展出的就是蒸汽机等产品,女王反复用一个词“兴奋”来表达就是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肯定,本题选D。

考点:

走向世界诶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21.B

本题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理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那是一项引发严重恶果的错误法案……该法案可谓是1929~1933年全球大萧条的‘扳机’”及所学知识可知,《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引发了国际市场上的关税大战,B正确;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B。

22.C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A项是对经济方面的作用;B项实在民生方面的作用;D项是封建时期的政权形式。

故选C

2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黄金时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这符合“裙边理论”,故C正确;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经济并不发达,故排除A;19世纪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增长缓慢,故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快速增长,长裙不会流行,故排除D。

24.D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即导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气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现象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均无关,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5.A

表格列举出的西非、加勒比和伊斯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说明新兴国家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进行积极的应对,A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