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755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 教案.docx

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

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学习通过对话、动作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重点难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分析讨论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现在,我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中考,高考等方式,那么有谁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是什么吗?

(答案: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在这些制度里里,最主要也是沿用时间最久的制度,就是科举。

大家也看过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面牵涉了不少科举考试的内容,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科举考试的前三名,被称为什么呢?

(答案:

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名于天下,“十年窗下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

有的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也有的人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范进的命运会如何?

二、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了解。

在此过程中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范进中举》选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来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压迫。

三、在学生阅读以后,检查预习情况

1.首先,请两位同学一人读两行下列词语,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读的音对不对。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醺(xūn)啐(cuì)攥(zuàn)簇拥(cù)

侥幸(jiǎo)作揖(yī)带挈(qiè)相(xiàng)公行(háng)事长(zhǎng)亲

腆(tiǎn)着抛(pāo)嗑(kē)亚(yà)元解(jiè)元绾(wǎn)

轩(xuān)敞锭(dìng)子拙(zhuō)病商酌(zhuó)桑梓(zǐ)

2.知道了词语的读音,也要知道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看ppt,这是老师总结的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谁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知道多少说多少,不要害怕说错,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

进学:

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烂忠厚:

过分忠厚。

闯将来:

闯来。

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

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

随机应变。

果不其然:

果然不出所料。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倒霉。

见外:

当做外人看待。

狗血喷头:

形容骂的很凶。

商酌:

商量斟酌。

不省人事:

昏迷,失去了知觉。

四、整体感知课文并分析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告诉我,你们觉得本文最突出的中心是什么呢?

(答案:

范进中举)当然是范进中举了,那么,你们觉得,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应该把全文分成几个部分呢?

最明显的分割线是什么呢?

(答案:

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

是的,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范进中举把全文分成两个部分,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

有没有哪位同学已经划分好了层次,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分段的呢?

(言之有理即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请同学们看ppt,这是老师的分段,老师还把每一部分细分了好几层,并且总结了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l~2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

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结束):

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

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

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结束):

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2.《范进中举》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前后对比十分强烈,划分层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那在你们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哪些人物或者事件印象深刻呢?

(答案:

“范进,胡屠户,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范进赠银,胡屠户骂范进等)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对老师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描写范进发疯的那一段,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一个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腐儒形象跃然纸上。

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五段,讨论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的?

(答案:

通过写范进昏倒,拍手大笑,飞跑,跌倒,淋了一身水等)

根据同学们说的这些描写,老师把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分为四层,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片段。

第一层写昏厥。

同学们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狂喜以致昏厥的情景?

(答案:

“看”“念”“拍”“笑”,“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第二层写疯跑。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这是最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描写范进跌倒的句子,体会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

(同学们念“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学习了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那么我们来探究一下,范进历尽千辛才考上了举人,可是为什么,在他得知自己中举后,却疯掉了呢?

同学们可以分小组讨论,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哦,记得从外在的原因和范进自身的原因去寻找。

同学们都讨论好了吧,那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答案:

科举制度的迫害,范进乐极生悲,范进心理压力过大,弦绷得太紧等)

老师来总结下同学们说的原因,我们从内外两方面来看:

(1)社会原因: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封建科举制度队知识分子的毒害,这就是范进发疯的真正原因。

(2)个人原因:

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

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大家对课文有了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那么课文写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

(答案:

说明范进追求功名,科举制度对人的迫害)

没错,这就是文章的主旨,作者就是通过写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活灵活现的刻画了范进这个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也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讽刺笼罩当时整个社会的的因热衷功名儿极端虚伪的不良风气。

五、之前我们学习了鲁迅大师的一篇文章《孔乙己》,那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范进中举》,下面,让我们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

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

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

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

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

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着重分析本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及文中表现出的艺术手法。

七、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梳理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明白了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文中大量的描写来具体的分析一下本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下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首先,我们来分析本文的主人公,范进。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文,找出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都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这些变化在文中哪些语句上有所体现呢?

(答案:

变化是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态度等方面)

(1)我们先来看范进在中举前的情况:

请同学们找出能表现范进在中举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的文中原话。

(答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这些话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也甘受屈辱,“唯唯连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表现了对功名梦寐以求,为功名神魂颠倒。

(2)而在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地位陡然上升,真是“今非昔比”了,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变成“范老爷”,胡屠户对范进前进千尽吹捧奉承的言行,张静斋上门送钱送房子几件事都可以看出。

那么范进在中举后,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这说明了他的什么性格?

(答案:

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2.对比完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相信大家脑海中都有了一个对范进的认识,那么,我们再针对范进得知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下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大家看原文第五段,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描写。

这位同学读的很准确,听完这一段,谁能告诉我,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

(答案:

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

作者反复地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委婉,活活勾画出了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反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

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跑,跑到集市上。

但在外形上,范进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满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

这就是强烈的讽刺,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出来。

3.在范进发疯飞跑到集市后,众人一起商议怎样为范进治疯。

在这里,有一个特别讽刺的细节,有谁知道吗?

请问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

“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

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

‘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

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

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

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

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

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三、分析完范进的人物特点,我们再来看一下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文中作者对他的描写也是生动形象的。

在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的?

(答案:

从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文中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种变化?

(l)从语言描写:

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设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啤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屠户作难道: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2)从动作描写:

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阵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

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广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伯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

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

范进给他两锭银子。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

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这些描写,体现了胡屠户怎样的人物性格?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总结。

(答案:

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自高自大、趋炎附势、粗鲁无礼等)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小说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学习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就是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讽刺形式?

(答案:

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讽刺形式,我们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来逐一进行说明。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这个刚刚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有谁能来总结一下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答案:

动作,语言的不同)

请大家看ppt,这是老师总结的胡屠户前后鲜明的对比。

对范进的称呼:

“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

“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

“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请同学们看第12段,这里描写了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情景。

这一片段里,作者对于动词的提炼是非常精准的,充分反映了人物性格。

有谁能找出你认为写的很好的动词吗?

(答案:

“攥”、“舒”、“缩”、“揣”)

这四个动词,勾画出胡屠户这个见钱眼开,贪财虚伪的市侩小人相。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的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四、本文除了描写范进与胡屠户这两个经典人物以外,还描写了张乡绅和众乡邻,从侧面烘托了本文的主旨。

1.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做了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从11段寻找答案。

(答案:

张乡绅来拜会,恭贺范进中举,不断和范进说客套话,又送银又送房。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答案:

和范进拉关系,结交新贵,趋炎附势)

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

首先,看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

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

再看张乡绅采用的手腕:

先谢罪,尔后叙说师门,继而赠礼。

此人居心叵测,是个善于耍手腕的官场高手。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表明了他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除了张乡绅,作者还对众乡绅进行了描写。

在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

(答案:

没有。

)但在中举后众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答案:

表现了众乡邻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虚伪势利)

众乡邻趋炎附势,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3.众乡邻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那么作者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和众乡邻?

是的,作品通过这些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

这些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五、分析完本文的各个人物形象,我们来想一想,既然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那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呢?

(答案:

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是的,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六、小结

通过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作者着力刻画的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看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

本文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如今,科举制度早已经被废除,我们有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希望同学们可以珍惜每一个机会,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七、布置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