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851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实验步骤:

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

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二)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2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

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实验器材:

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

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

()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3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

实验目的:

比较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实验步骤:

1、测量向阳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

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

观察到的现象:

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4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自制风向仪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器材:

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

观察到的现象:

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

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五)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5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实验目的:

知道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

实验器材:

玻璃棒、烧杯、勺子、食盐

实验步骤:

1、装三分之一烧杯水。

2、用勺子把食盐放入水中。

3、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六)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6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面粉不溶解于水。

实验器材:

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

实验步骤: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然后静置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然后也静置一会儿,有出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静置后会出现现象。

实验结论:

面粉在水中是的。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七)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7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

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器材: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

实验步骤:

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1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2、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高锰酸钾()、()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的方法或者()的方法分离出来。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八)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8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

实验器材:

试管、滴管、醋、酒精、食用油、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实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观察到的现象: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怎样进入到水中

在水中怎样扩散

是否溶解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九)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9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实验器材:

烧杯(2个)、搅拌棒、洗发液、胶水、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胶水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胶水能否溶于水中。

2、取一小匙(约2毫升)洗发液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能否溶于水中。

3、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0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2个烧杯、1根筷子、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

实验步骤:

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将食盐和小苏打均分为六份。

3、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食盐加入水中。

4、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小苏打加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

溶解了份食盐溶解了份小苏打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一)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1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溶解的快慢

实验目的: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筷子1根、玻璃杯2个、热水和冷水、糖块3个、勺子1个、

实验步骤:

1、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

2、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

3、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

4、将方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二)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2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目的:

认识到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量是一定的。

实验器材:

烧杯一个、100毫升水、搅拌棒一根、20包(2克一包)食盐。

实验步骤:

1、用烧杯装100毫升水。

2、首先倒入一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倒入第二包,搅拌至完全溶解,……至不能溶解止。

观察到的现象:

倒入第包时,食盐不再溶解。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三)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3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

实验目的: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实验步骤:

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装有30毫升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3、重复上面的实验,把其中一杯的水换成约60℃的热水,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4、重复上面的实验,如果把水的温度再提高一些,食盐的的溶解能更快吗?

5、把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中。

6、做方糖在嘴里溶解的实验,并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一块方糖需要多少时间记录表”表中

观察到的现象:

1、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是()那一杯。

2、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是()那一杯。

3、食盐溶解得更快的是()。

实验结论: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四)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4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过滤实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2、知道不溶解的物质可以被过滤出来,溶解的物质不能过滤出来

实验器材:

漏斗1只、铁架台、烧杯2只、圆铁夹、玻璃棒1支、滤纸

实验步骤:

1、把铁夹在铁架台的铁杆上上紧,漏斗放在圆铁夹的口里。

2、将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的内侧。

3、过滤时,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里,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上边。

4、观察不同的液体过滤后,滤纸里有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

面粉液体过滤后,()被过滤出来,食盐溶液过滤后()没有被过滤出来

实验结论: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判断物质是不是()了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5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

有些气体也可以溶解在水里

实验器材:

注射器1支、汽水1瓶、皮塞1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没开盖的汽水和开盖后的汽水有什么不同。

2、用注射器吸大约半管汽水,用皮塞塞住塞紧管口,然后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手柄,观察汽水的变化。

3、然后再把活塞的手柄往回推,观察汽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向外拉活塞,汽水里有冒出来,把活塞往回推,里面原来冒出来的气泡汽水里了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6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过滤食盐、沙和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实验目的: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

食盐没有()出来,面粉和沙()出来了。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7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目的:

了解酒精灯的构造,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认识酒精灯的构造;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不能用嘴吹灭火。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18周

指导老师

刘翠荣

实验名称:

分离食盐的方法

实验目的:

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实验器材:

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

酒精灯1、三脚架1。

实验步骤:

1、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毫升。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

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

3、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

4、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5、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

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就是盐的结晶。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听听物体(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

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实验器材: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

实验步骤:

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尝试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观察到的现象:

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用不同的力敲一种音叉,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3、

观察到的现象:

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地做往返运动。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研究声音的变化

实验目的: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实验器材:

钢尺、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实验步骤:

1、使钢尺发出声音。

2、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

3、使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观察到的现象: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声音()。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声音()。

皮筋松,振动(),发出的声音()。

皮筋紧,振动(),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认识声音的强弱

实验目的: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实验器材:

刚尺记录单

实验步骤:

1:

观察刚尺怎样发出声音

2:

轻拨和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并作好记录。

3:

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决定的,声音就

越强。

声音就越弱。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认识声音的高低

实验目的:

了解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实验器材:

杯子、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装四杯水量均不相同的水。

2、按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对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并作下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振动的(),声音就越();振动的(),音高就越()。

实验结论:

音高是由决定的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

认识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器材:

音叉水槽土电话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装½水槽的水。

2、敲击音叉,然后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现象。

3、组装土电话,两个同学互相用土电话对讲。

观察到的现象:

声音是通过过物体以传播的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五)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音叉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

音叉1只、1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

实验器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观察到的现象:

水面产生了。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六)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鼓膜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声音传到气球皮,会使气球皮产生振动,因而认识鼓膜振动传声。

实验器材:

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用扎线平整的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小沙粒.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在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观察到的现象:

外界的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到气球皮时,会使气球

皮,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气球皮的振动是的。

实验结论:

外界不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鼓膜会产生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控制物体发声实验

实验目的: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强度

实验器材:

音叉1套、土电话1对、易拉罐做的发声罐、毛巾3条

实验步骤:

1、用力敲击音叉,听一听声音的大小,然后再轻轻的敲击,体会前后声音又什么不同。

2、和另一个同学做土电话的实验,先大声,再小声。

3、摇动发声罐,听声音有多大,然后用3层毛巾包起来,再用同样的力气摇动发声罐,感知前后声音的不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我们的身体

实验目的:

知道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实验器材:

人体基本结构图、人体半身解剖模型。

实验步骤:

1、观察身体的外形。

2、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观察到的现象:

人体分成()、()、()、()几个大的部分。

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的。

实验结论: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初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

实验器材:

水盆水洗耳球塑料管记录单

实验步骤:

1、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心脏的工作强度;

2、讨论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

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大

运输数量。

董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四年级上册

演示

分组

时间

第周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口腔和牙齿

实验目的:

知道口腔和牙齿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实验器材:

儿童牙齿模型

实验步骤:

1、观察口腔。

2、观察牙齿

观察到的现象:

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

门齿有()粒、犬齿()粒、臼齿()粒共()粒

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