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013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 2.docx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策略

本节主要内容为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

首先让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接着介绍长度和时间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重点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展开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式,使用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学会时间的测量。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资源、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

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问题1: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问题2:

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甲                   乙

图1

目测后回答。

办法:

用一根线作为标准,来比较上述物体的长度。

 

领悟目测不可靠。

事先选一个标准才可以比较。

新课教学(20分钟)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例题:

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520cm

强调: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发现:

由于选取的标准不一,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地知道长比宽多多少。

 

体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掌握单位换算的书写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图2中的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图2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教师强调: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三、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3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图3甲

图3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图3丙

图3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4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图4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5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图5

 

 

 

 

 

学生思考,体会。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归纳。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归纳体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具体活动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

(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2)计时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分组实验:

(1)练习停表的使用:

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

秒表的外形如图6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

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

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图6

 

学生思考回答:

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等。

 

 

仔细观察秒表,获得秒表结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

 

 

 

 

 

 

 

 

 

 

 

 

 

 

 

 

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四、误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

 

 

体会误差只能减小,但不可能消除。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反馈

(5分钟)

让学生完成本节随堂练习,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