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013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docx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1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等10个生字,会写“滋润”等生字,积累“四季的风”等优美词句。

2、初步了解神话这种体裁,学习抓重点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仿写有关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抓重点词朗读课文,积累语言,体会神话的神奇。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想象,仿写有关变化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助读单。

教学过程:

一、初识神话,导入课题

1、出示《后羿射日》等图片,及二下识字八,讲解神话的由来。

师: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没有宇宙飞船,没有人造卫星,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恐惧,“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的宇宙从哪里来?

世界万物是从哪里的?

”为了使存在变得合理,人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的故事,像这些充满瑰丽想象的故事就是——神话。

(板书:

神话)

2、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师:

今天我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一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神话这种体裁,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神话由来和特点。

二、学习字词,梳理大意。

1、检查字词。

(动词、平翘舌、多音字、偏正短语)

2、学习偏正短语时,引导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式读好词语,并学着说几个形容词偏正短语。

3、学习写滋润。

1)理解词义;2)观察字形;3)教师范写,注意笔顺和位置;4)生练写

5)讲评

【设计意图:

字词教学仍是中段的教学重点,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容易读出的,在归类的基础上能便于识记。

课标提出可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

所以在书写难写字“滋润”时,先进行理解后再书写。

虽然耗时多,但却能提高学生字词的敏感性,还是值得的。

4、学习概括课文

1)自由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

学生概括啰嗦有难度的。

引导用表格抓每段关键词进行概括;预设2:

学生概括简练的,表扬,让其介绍方法,抓课文的最后一段,关键句进行概括。

小结概括方法:

同学们真厉害,我们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像这样抓课文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进行概括。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了两种概括方法,第一种抓关键词的概括方法,重在学习梳理课文脉络,是一般可通用的方法,而第二种抓关键句的概括的方法属于可遇不可求类型的,适合语感较强的孩子,所以在设计时,两种方法都讲了,旨在面向更多层次的孩子,希望学得更实在些。

三、抓关键词,品味神奇

a)学习第一段

(1)看图片理解“混沌”,读好“混沌一片”。

练习说话:

宇宙混沌一片,没有……没有……也没有……

(指名读,3人,齐读)

【设计意图:

“混沌”的意思较难表述,所以借助图片理解。

理解了“混沌一片”才能理解盘古对其的厌恶,为下文学习做情感铺垫。

b)学习第二段

1、师:

是啊,这样的宇宙一片混沌和荒芜,我们都不喜欢,有一天盘古醒了,他喜欢吗?

快速读第二段,你从哪里看出来。

1)指名读,读好“抡起”、“猛劈”。

2)对比“拿起”——“抡起”,做动作体验,指名读好句子。

(指名读3人,齐读)

2、找近义词,缓缓、渐渐、慢慢,读好带有这两个词的话。

1)对比读。

师:

都是表示慢,干嘛不都用慢慢呢?

你看我这样改怎么样?

那句好?

汉语是丰富多彩的,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句子更新鲜。

2)理解读。

师:

这几个都表示速度很(慢),说明天地分开的速度很(慢)很不容易,哪这两句话该怎么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2人)齐读)

3、找反义词,读好天地变化的句子。

师:

刚才我们找的是近义词,在这句话中,同样有几组反义词,你找出来了吗?

快速圈一圈。

交流,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2人,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

这段话,动词用得传神,写天地分开的变化运用了很多反义词和近义词,很有特色,是学生积累言语的好材料。

c)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师:

这声响雷,吓得盘古心惊肉跳,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一千年,一万年,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形成了,盘古也累得倒下了,但盘古倒下后并不是神话的结束,而是个美妙的开始

(1)默读第四段,梳理变化。

(2)一分钟识记,段落填空式积累语言。

(3)对比短语乱用的段落,体会想象需要合理。

(4)师生配乐合作出示画面读段。

(5)出示诗歌形式读第四段。

(同桌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6)仿写句段。

师:

盘古的身体的变化仅仅只有文中写到的吗?

还有可能有哪些呢?

你也能学着句式写一写吗?

(出示星级作业,基础差的孩子写一句,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挑战多写几句。

(7)机动,出示古文做对比阅读,拓展想象。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一个省略号读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预设:

感谢盘古,或赞美盘古)

d)回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背诵、诵读,意在多方的积累下,进行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习得。

在写话设计上,中段如果只写一句话显得太单薄,如果统一写一段话,毕竟才三年级上册,而且是想象力的训练,对很多孩子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设计了有层级的星级写话,旨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适应不同学情。

四、拓展阅读,下课引趣

1、拓展阅读:

中国的孩子就该了解中国的故事,就该会读中国的故事。

其实除了《盘古开天地》我们还有很多神话故事,很多故事甚至都是相关联的的。

向大家推荐这套《幼学启蒙故事系列》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

2、师:

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靠的是这个故事本身的生动精彩,更靠的是人们对其的喜爱并口口相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能不能的家人分享呢?

回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下节课我们在来重点学习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吸引人,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

一篇神话,应该是一扇窗,让学生窥见其中的美好,老师要做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整套书的阅读。

这个单元目标是体验传统文化,课文就该是个良好的契机带孩子走近传统文化,领略其魅力。

复述是这篇文章很重要的功用,因课堂容量有限,只能在这里作为下课学习的铺垫】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

神话抓关键词、句

神奇概括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为主题,包含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4篇课文,以及“习作:

我和______过一天”“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分别介绍了盘古、精卫、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这些人物形象。

这些神话故事情节离奇动人,想象丰富,富有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和______过一天”,写写和神话故事或书中的人物过一天的情景,在叙述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识记、背诵,积累生字、成语、古诗,并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盘古开天地

2

本文通过介绍盘古开天地并把自己化成天地间万物的故事,体现出盘古的无私和伟大。

1.会写32个生字,会认3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人物形象,并受到感染。

4.体会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

精卫填海

2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体现了它坚持不懈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

2

文章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脱离苦海而“盗”取火种,结果受到惩罚,最后被救出的故事,体现出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及他对人类的爱。

女娲补天

1

本文讲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体现出女娲的善良与博爱。

习作

1

我和______过一天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故事。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写具体。

2.学会抓住题眼,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2

1.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2.很久很久以前

1.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的几篇神话,了解神话特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古人借助神话表达的愿望。

2.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途径地识字,积累识字经验。

认识“圃、卉、蕾”等10个生字。

3.读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和相应的神话人物或故事联系起来。

4.能够找到几个句子的共同点,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与相关的神话故事联系起来。

5.阅读《嫦娥》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并背诵这首诗。

6.感受神话的无穷魅力。

12盘古开天地

1.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字词教学

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课的生字大部分笔画较多,识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集中识记生字;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生字进行识记,如编顺口溜、记形声字等。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情节之瑰奇,想象之丰富。

3.表达应用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我认为……很神奇,因为……”的格式补充句子,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高表达能力。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记忆最深的神话故事是哪个?

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讲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什么是神话故事呢?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谈认识,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

(板书:

盘古开天地)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

翻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

学生交流易错点。

预设:

“缓”读“huǎn”,不要读成“nuǎn”;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累”下面部分容易错写成“系”,书写时要注意。

“血液”的“血”读“xuè”,不能读成“xiě”。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指名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情况。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的生字较多,教师引导集中识记生字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相结合,夯实字词基础,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

要把握课文内容,我们就要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边读边概括,语言要简练。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读课文,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读课文。

可以同桌讨论完成表格,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指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起因:

宇宙混沌一片。

经过:

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把天地分开。

结果:

盘古倒下,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美丽的世界诞生了。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哟!

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

老师也及时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讲故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准备。

二、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读完课文,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并交流。

2.老师带领学生研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2~3自然段。

①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盘古开天地的紧迫感,读出感情。

②教师指导朗读:

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的快慢,注意抓住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要重读,如“黑乎乎”“翻身坐了起来”“劈过去”等词语要读得略快一些,“轻而清”“重而浊”等词语,要读出惊喜的情感。

③引导学生分析天地形成的过程,通过“宇宙混沌一片”“把天地分开”“盘古身体随着天地长高”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

(2)重点研读课文第5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我们创造了多么美丽的世界。

②学生根据课文描述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世界。

③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3)我们看到了盘古做出的贡献。

那么,谁来说一说,盘古是个怎样的人?

生通读课文,分析盘古的人物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学生读这段话,理清楚盘古的身体部位都变成了什么,并在全班汇报。

预设: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敢献身的精神。

(板书:

雄伟高大,勇于献身)

(5)文章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到神奇?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课文,了解盘古的变化,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拓展延伸

我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收集或听爸爸妈妈讲神话故事或传说,并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搜集或听神话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兴趣,令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讲神话故事,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人物形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读为主,在读中把握内容,培养语感。

阅读、朗读贯穿教学设计的主体环节。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识记生字词。

然后以小组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等方式,进一步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令他们读顺课文。

再在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自由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学语言,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开阔视野,激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在“激趣导入”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已知的神话故事;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多渠道收集更多神话故事并分享。

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令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

在我们的童年时光中,也许会回响着那些娓娓动听的讲述,那是来自远古的奇幻世界。

那时的人们无法解释自己所面临的种种,于是将各种美好的幻想寄托在超越人世的神话故事中。

在这些故事中,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由神主宰着。

这些虽然看似荒诞,却是劳动人民对自然最为生动的阐述。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的光阴,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的气息。

在这些奇幻多姿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劈开了天地,以身化万物,无私献身;精卫溺亡东海,发誓衔木石以填海,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为民造福,无怨无悔;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勇敢无畏。

每一个神话故事,都让人着迷;每一个神话人物,都令人敬佩。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神话故事,体裁特殊,不同于前面几个单元。

神话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虚构性,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们要重点发挥想象的作用,在想象中感受远古人民的精神、品格。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盘古开天地

2

借助图片,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和献身精神。

精卫填海

1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

2

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女娲补天

1

补充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的精神。

习作

我和过一天

1

学会抓住所选人物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交流平台

2

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理解与花及神话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理解并积累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

识字加油站

语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

很久很久以前

1

把握世界不同地区神话故事的异同,探索神话世界的奥秘。

 

12盘古开天地

文本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缓、撑、竭”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激发想象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学会“缓、撑、竭”等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相关词语,积累优美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随文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主旨,正确划分层次。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盘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

导语:

神话,沸腾着先人对世界的幻想,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神话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畅想。

相信大多数人都爱看神话,爱读神话,喜欢在神话故事中编织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认识一位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他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接下来我们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板书:

盘古开天地)

思考:

(1)课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谁?

他的事迹是什么?

(盘古;开天地)

(2)课题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神话及本文的整理者袁珂的相关知识。

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一种。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

神话中的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原始劳动者根据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袁珂、丙生、高标、袁展等。

四川成都人。

他一生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

之后,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等多部著作。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并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

教师相机纠正。

会写的字:

慢混

精疲力

流不息

润祖

会认的字: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纟:

缓(缓慢)纸(纸张)纠(纠正)缠(缠绕)

氵:

浊(混浊)液(液体)流(流动)润(湿润)

月:

肢(四肢)肤(肤浅)腊(腊月)腔(腔调)

◆量词归类:

条:

一条缝一条路一条小河

根:

一根柱子一根鱼竿一根火柴

丝:

一丝微光一丝笑容一丝温情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书写指导:

[浊]左窄右宽。

左部呈弧形,右部第五笔横略向右上斜行。

[撑]左窄右宽。

右部“尚”扁,“手”的竖钩稍长,末笔的钩尖轻抵竖中线。

[血]独体字。

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框中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笔横长。

[奔]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大”撇、捺伸展,罩住下部。

[茂]上扁下大。

“艹”居上居中,“戊”第三笔斜钩伸展,钩底低于第二笔撇尖。

◆易错提示:

[缓]右部上边是“爫”,不要写成“”。

[竭]右部下边是“”,不要写成“匈”。

[累]下边是“糸”,不要写成“系”。

[茂]下边是“戊”,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滋]右部是“兹”,不要写成“”。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