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408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册同步巩固练习题24

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安全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实验室使用电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

B.实验结束后,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电源

C.未经老师允许,可以带食物进实验室,可以边做实验边吃东西

D.酒精灯里的酒精不准带出实验室

解析:

用湿手接触电器容易触电;做完实验要做好善后工作,如洗刷试管、关掉电源等;实验室中的许多化学药品是有毒或者有腐蚀性的,故边做实验边吃东西,不符合实验操作要求;不能将实验室中的药品带出实验室.

答案:

C

2.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     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

A、D中的两固体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答案:

C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

、CO

、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

,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H2SO4B.HCl

C.NaOH

D.NaNO3

解析:

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应当先加入盐酸排除CO

的干扰,而加入H2SO4,会引进SO

,故只能加入盐酸,B正确.

答案:

B

4.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可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粗盐中混有难溶性的泥沙,因而可采用物理方法即通过溶解、过滤

、蒸发、结晶,得到提纯.

答案:

D

5.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

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解析:

A项,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滴上3%~5%的NaHCO3溶液;C项,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热;D项,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腐蚀管道.

答案:

B

6.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

体时停止加热

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被蒸发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待有较多量晶体析出时,应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蒸发皿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

B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

如酒精灯长期未盖灯帽,酒精挥发使灯芯上面的水分较多而点不

着,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

答案:

A

8.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 NaCl NaOH

B.NaOH NaCl Na2CO3

C.NaCl NaOH Na2CO3

D.NaCl Na2CO3 NaOH

解析:

三种金属离子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Mg2+和Ag+均能与Na

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因此首先加入NaCl溶液生成AgCl沉淀,然后加入NaOH溶液生成Mg(OH)2沉淀,最后加入Na2CO3溶液生成BaCO3沉淀.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9.(9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但电解前要进行粗盐精制.试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一些物质的溶解

OH-

Cl-

SO

CO

H+

溶、挥

溶、挥

Na+

Ca2+

Ba2+

Mg2+

(1)选择试剂以除去下表所列的可溶性杂质.

杂质

加入的试剂

CaCl2

Ⅰ________

MgCl2

Ⅱ________

硫酸盐

Ⅲ________

(2)精制过程既要将杂质离子Ca2+、Mg2+、SO

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为:

Ⅱ、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

.其中盐酸除去C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除去表格中的可溶性杂质,实质是将Ca2+、Mg2+、SO

三种杂质离子沉淀,因此可分别选择Na2CO3、NaOH、BaCl2进行沉淀;

(2)为了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Na2CO3以除去过量的BaCl2,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应为NaOH、BaCl2、Na2CO3.(3)盐酸除去CO

的反应即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答案:

(1)Ⅰ.Na2CO3 Ⅱ.NaOH Ⅲ.BaCl2

(2)Ⅲ、Ⅰ

(3)Na2CO3+2HCl===2NaCl+CO2↑+H2O

10.(11分)今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1)写出①~④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连接.

(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应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据生成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确定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固体间的反应,需加热,应选A装置;由于ρ氧气>ρ空气,应选E装置.制取H2是固体与液体间的反应,且不需加热,应选B装置,由于ρH2<ρ空气,选F装置.

(3)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为固体间的反应,产物中有CO2气体,应将其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应选择A与C两装置相连.

(4)H2还原CuO的实验,应将产生H2的装置B与H2和CuO反应的装置D相连.反应结束后,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H2至试管冷却,防止反应2Cu+O2===2CuO的发生.

答案:

(1)铁架台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2)A E B F

(3)A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B D 防止生成的铜再和氧气反应

11.(10分)已知硝酸银与氯化钾

反应生成硝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AgNO3+KCl===AgCl↓+KNO3.将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提纯,某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沉淀;

(3)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滤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选用的两种结晶方法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所有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情况,上述两种方法对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都适用.

答案:

(1)加速固体溶解 

(2)硝酸银

(3)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4)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溶液

12.(9分)将下列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填在空白处:

(1)手拿试管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内所盛液体超过容积的1/3时给试管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不垫石棉网直接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烧杯盛固体试剂干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用量程为100℃的水银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容易烫伤手 

(2)液体沸腾时易喷出伤人

(3)烧瓶易炸裂 (4)烧杯易炸裂 (5)浓硫酸的沸点超过温度计的量程,会使温度计破损

13.(13分)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

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

固体A中含

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

固体A中含

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Ⅲ:

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解析:

猜想Ⅰ主要是检验碳酸盐,可以加入强酸,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猜想Ⅲ是对SO

的检验,可选用适当的钡试剂.

答案:

(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猜想Ⅰ:

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

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

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