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535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docx

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方案

人行天桥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施工图设计-第二册-第三分册人行天桥;

7、*******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和技术储备。

(二)编制范围

*****人行天桥,共六座。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标段人行天桥沿现有****路设置,共设六座人行天桥,按上部结构设计分为A型天桥及B型天桥。

其中:

A型天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主桥墩身采用截面尺寸(180~260)×60cm,截面为圆端形截面,梯道墩为Ф0.6m钢筋混凝土墩。

B型天桥上部结构采用单跨变高钢桁架结构,主桥墩柱采用2×Ф1m双柱墩。

根据桥位既有过街斑马线、路口及公交车站设置,综合考虑天桥结构形式和梯道布置,天桥平面按“工”字、“[”字型布置,主桥净宽3m,总宽为4.5及5.2m,坡道总宽度为3.9及4.9m。

(二)实施范围现况

****为城市主干道,桥位处道路宽度约为39~49.9m,天桥设置于路口及公交停靠站附近,周边主要分布为住宅小区及小商铺,经现场调查,施工范围内电力电缆、通信、给水管道等地下管线均处于承台开挖施工范围外,***********人行天桥东侧有架空高压线,距施工区域距离大于6m,*********人行天桥东侧有架空通讯线缆,距施工区域距离大于6m,均满足安全施工距离。

(三)主要工程数量

人行天桥主要工程数量统计表

序号

天桥里程

桥址

主要工程量

混凝土用量

(m³)

承台

(座)

墩柱

(根)

墩台

(座)

C35

C40

1

3

4

3

24.75

17.53

2

3

21

3

24.75

35.02

3

/

10

/

/

21.24

4

3

8

3

24.75

21.09

5

/

12

/

/

20.91

6

/

24

/

/

36.95

合计

9座

79根

9座

74.25m³

152.74m³

三、人行天桥结构设计

本工程人行天桥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混凝土梯(坡)道、混凝土墩台及墩柱、混凝土承台、桥垮结构、桥面系、栏杆、伸缩缝、支座等。

其中承台、墩台、墩柱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承台:

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5,结构断面为矩形承台,截面尺寸为2.5m×2.2m,高度为1.5m。

2、墩台:

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40,结构断面为变截面桥墩(花瓶墩),截面尺寸为墩底宽度1.56m~1.84m,墩顶宽度为2.6m,截面厚度0.6m;桥墩高度为5m~6.88m。

3、墩柱:

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40,结构断面为圆形墩柱,截面尺寸分为Ф0.6m及Ф1m两种,其中,Ф1m墩柱高度为5.2m,Ф0.6m墩柱高度为0.456~5.446m。

4、垫石、支座:

垫石采用C40混凝土,制作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及时组织全体技术人员认真阅读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与业主保持及时联系,根据业主、设计、监理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施工前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二)物资准备

人行天桥墩、台、柱物资准备主要包括:

模板(木模及定型钢模)、钢筋、支撑杆件及扣件及相关构(配)件、施工设备准备等。

材料及机具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序进行的物资基础。

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于开工前完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提前订货,安排运输和储备,使能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三)劳动组织准备

1、配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管理人员。

2、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3、组织熟练的各工种技术工人,并在进场前进行有关的入场教育、交底。

4、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安全技术交底。

(四)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测量准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控制点加密、主要施工点定位、施工场地控制网测量等工作,并设置永久性控制测量标桩。

2、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现场需求,做好现场平面布置,提前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各项工作。

3、施工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物资需求计划,依次组织施工材料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储存或堆放。

4、施工场外协调

材料选购、加工和订货: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工程总体需求,提前做好相关生产加工单位(定型钢模等)选定、考察工作,并与建材生产加工、供应单位取得联系,签订供货意向合同,根据施工需求提前安排生产加工、采购等工作,保证按时供应;

5、管线摸查

为确保施工过程管线安全,作业前,应对承台施工影响范围采取人工探挖(探挖深度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结合管线探测仪,对施工位置地下管线情况进行探明。

经探挖明确开挖位置下无地下管线影响后方进行施工作业。

6、场地平整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将人行天桥施工区域与其他专业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对阻碍施工障碍物(如堆放的杂物、建筑垃圾、砖石块等)要清除干净,以满足人行天桥施工布置要求。

7、围蔽安装

为加强现场文明施工,人行天桥墩、台、柱施工期间,根据《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要求设置临时施工围蔽。

8、临时交通疏解

本工程人行天桥布置方式为横跨新建广从路,部分墩柱处于现有道路中线位置,施工前须进行临时交通疏解。

人行天桥临时交通疏解时,根据作业区域范围设置临时施工围蔽。

施工围蔽完成后,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及有关部门要求,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并统一设置各种临时交通导行标志、隔离设置、夜间警示信号。

交通疏解期间,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并根据现场实际交通情况,安排专职交通疏导员疏导交通,确保施工期间现状交通顺畅。

五、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及基坑开挖

首先,根据承台、桥墩、墩柱平面尺寸进行测量放线,复核桩基础中心位置,确定承台、桥墩、墩柱平面位置后,采用撒白灰或挂线方式定出平面位置,并测量原地面标高,按原地面标高及设计标高确定开挖深度。

开挖时采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方式进行开挖,按结构外边线加宽1m作为工作面,确定基坑开挖底部宽度;机械开挖至设计底标高20cm左右时,采取人工开挖清底至设计标高,整平压实。

本工程人行天桥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最深不超过3m,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承台采用挡土板开挖,开挖时随开挖深度铺设挡土板,并设置临时支撑,开挖到位后,紧贴挡土板打入槽钢作为立杆,立杆入土深度不得小于1m。

开挖完成后,按有关要求设置临边防护、警示标志,并设置供人员上下的安全爬梯;基坑边缘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置集水沟,有积水应及时排除。

基坑开挖完成后,人工凿除桩顶浮浆层,且确保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桩身混凝土,桩头凿除并清理完毕后,按要求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检测完成后,按要求对桩顶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2、承台垫层施工

清除坑底虚土、整平压实后,根据承台平面位置,四周各加宽10cm浇筑C15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为10cm。

垫层浇筑完成后,由测量人员恢复承台控制点,测量基底标高(垫层完成后顶标高为承台底部标高)。

3、钢筋制作与安装

本工程钢筋均在钢筋加工场按设计尺寸进行集中加工,加工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钢筋加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等级、规格进行核对,并进行外观检查,清除钢筋表面油污、锈渍等杂物。

经核对无误且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按设计长度、数量下料加工。

加工时,根据钢筋原材料长度及设计长度,在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情况下,合理搭配钢筋,尽量减少钢筋损耗。

加工完成后,根据种类、使用部位、规格型号分类存放并挂牌标明。

钢筋安装前,桩基钢筋伸入结构物部分按要求进行调整,并按要求与结构钢筋相连接。

钢筋安装采取绑扎时,绑扎强度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变形和位移,当采用焊接连接时,双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当结构物钢筋与桩基础钢筋位置出现重叠或有干扰时,可适当移动结构物钢筋,但应保证钢筋直径及数量符合要求。

钢筋安装时,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要求,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牢固并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钢筋安装完成后,按要求进行自检,确保钢筋间距、规格、搭接长度及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4、模板安装

本工程模板分为钢模板及木模板,其中承台采用木模板,墩台、墩柱采用定型钢模板。

承台木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模板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模板表面应平整无曲翘,不得有腐朽、鼓泡,并按要求进行表面清理,刷脱模剂。

为加强模板整体性,避免浇筑过程变形,模板应尽量减少拼接,模板接缝应紧密不漏浆,如发现接缝不紧密,模板接缝间可加夹泡沫塑料条。

模板安装完成后采用10×10cm方木作为外肋,并加设拉杆、斜撑以确保整体性及稳固性。

墩台、墩柱钢模板采取定型钢模,根据结构物尺寸提前安排专业厂家加工制作,出厂时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将模板之间接头处打磨平整,对模板内表面进行打磨,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前,先将地面整平并清理干净,根据结构物纵、横轴线及设计几何尺寸进行立模。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模板安装时应确保模板底部与支撑面密贴,若模板底部与支撑面不密贴,应采取水泥砂浆进行封堵。

每安装完一套钢模板,应该采用铅垂线检查模板垂直度,若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槽钢、钢管支撑结合可调底托等方式进行调整,并将模板拼装间隙封堵严实。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对模板位置、内部尺寸、垂直度、线形、保护层厚度、拼装间隙等进行检查,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

本工程墩台、墩柱高度为0.456~6.88m不等,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模板不产生变形和偏位,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2m时,采取槽钢或钢管支撑增加模板稳定性,支撑应对称设置且与地面交角应在45°~60°之间,支撑底部应采取固定措施避免滑移。

墩柱、墩台模板支撑示意图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桩顶混凝土交界面进行适量洒水,确保新旧混凝土交界面湿润无积水,并对模板内部杂物进行清扫,清扫完成进行隐蔽验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槽浇筑,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采取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采取“快插慢拔”原则,振点间距不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范围1.5倍,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避免过振及漏振,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沉落、无气泡、表面平整且呈现浮浆为准。

分层浇筑时,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振捣完毕,振捣时不得抵靠模板及钢筋进行振捣,避免扰动及变形。

分层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确保混凝土整体性。

承台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浇筑完成,采取分层浇筑方式连续进行,不得留置施工缝。

施工前应做好有关人、料、机准备工作,待到场混凝土满足承台浇筑用量时候一次浇筑到位,并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工作。

为确保结构整体性及外观质量,墩柱及墩台混凝土采取全断面连续浇筑一次性完成,变截面墩台应该两侧对称均衡浇筑。

当现场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连续浇筑或因故中断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应设置于模板交界处,且不得位于变截面位置。

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原混凝土面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保持新旧混凝土交界面湿润无积水,并铺同配比水泥砂浆一层(3cm厚)。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有无变形、移位等情况,如有发现,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加固措施。

6、混凝土养护及模板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及以上时,方可进行拆除,以确保结构棱角及混凝土表面不发生损坏。

2)混凝土强度通过回弹法检测确定。

模板拆除时设置作业区,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并安排专人指挥;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由上至下依次拆除,不得敲打、硬拉及抛掷模板,避免损坏模板及混凝土。

模板拆除后,应将模板表面灰浆、污垢清理干净,分类妥善存放。

有损坏变形应维修整理,确保模板符合使用要求。

模板拆除完成后,在结构物表面覆盖麻袋、草帘或塑料薄膜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根据水泥品种、结构强度及环境温度确定,宜为7~14天,养护期间应定期洒水,确保覆盖物及结构物表面湿润。

7、支座及垫石

为确保垫石高程及位置准确性,待墩台、墩柱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后,二次浇筑垫石。

浇筑前对高程及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准确定位,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高程复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支座安装前应将垫石顶面清理干净,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梁板安放时应位置准确,且与支座密贴。

若位置不准确或与支座不密贴,应重新起吊,采取垫钢板等措施进行调整,使支座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8、脚手架安拆

墩台、墩柱施工时,根据搭设高度不同,对高度在4m以内的采取门式脚手架作为操作界面,高度4m及以上的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界面,搭设高度及尺寸根据墩台、墩柱高度及平面尺寸确定,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准。

扣件式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8.1搭设规定

搭设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夯实,立杆及门架底部不得直接落在地面上,应采取垫木、垫板或混凝土垫块进行支垫。

搭设之前,应对进场的脚手架杆件及扣件进行检查,规格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杆件、扣件禁止适用,搭设时,现场安排管理人员统一指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脚手架搭设。

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及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2搭设顺序

门式脚手架

1)按搭设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搭设位置,安放支垫及底座。

2)依次在底座上安装门式架并同步安装交叉支撑。

3)安装水平架或铺设脚手板及水平加固杆。

4)安装上一层门式架及交叉支撑、加固杆件,并设置剪刀撑。

5)装配顶部栏杆。

6)安装门式脚手架时,同时在规定位置同步安装钢扶梯,扶梯底部采用钢管固定于门式架底部。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按搭设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立杆位置,安放立杆支垫。

2)按照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并同步安装纵向、横向扫地杆,同步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纵向、横向水平杆,对立杆、水平杆进行校正后予以固定。

3)依次向上搭设立杆、水平杆,并随搭设高度设置斜撑,增加架体稳定性。

4)脚手架搭设时,采用钢管同步搭设施工梯道,并在施工梯道底部设置水平防护网。

5)搭设完成后,在各层操作界面及施工梯道踏步处铺设脚手板,脚手板应铺平铺稳,必要时采取绑扎固定。

8.3安全防护

1)操作人员进行架体搭设、在架体上进行施工操作时,应按要求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防滑鞋,作业时安全带应高挂低用,长度限制在1.5~2m。

2)作业层距地面高度≥2.5m时,在作业层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要求不低于1.2m,并在架体外侧挂设密目式安全网。

3)脚手架仅作为施工操作界面使用,不得堆放材料、构配件,不得将模板支撑、固定设施与脚手架相连。

8.4拆除要求

脚手架拆除时,应设置作业区,并安排专人监护。

拆除时严格遵循拆除顺序,坚持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得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过程中,已松开连接的杆件应及时拆除并运走,避免误扶误靠;拆下的杆件及配件应徐徐下运,不得抛掷,并集中堆放。

拆除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严禁单人进行拆除作业。

六、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要求,在组织体系中落实质量管理的人员到位,以岗位责任制落实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始终贯彻实施公司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综合管理方针,杜绝工程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确保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二)质量保证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质量工作,组织创优管理工作。

其中:

项目经理对本段工程质量承担主要责任。

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定期质量检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质量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制度保证

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交底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产品控制

缺陷

责任期

竣工阶段

竣工文件编制、工程质量自检

工程验交、业主签发交工证书

工程质量缺陷进行补修或重建

工程质量自检控制

工序交接质量控制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分部工程质量检查

质量管理制度

设计文件分级审核制质量措施与技术交底制

测量双检制工程质量评定制

质量事故报告制竣工验交制

验工质量签定制材料进场检验制

变更设计报批制施工组织设计分级质量检验制开工报告审批制

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确保本合同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创广州市省省双优样本工程

质量责任制

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

总工程师质量责任制

质检工程师质量责任制

试验工程师质量责任制

测量、量测工程师质量责任制

 

班(组)长质量责任制

兼职质检员质量责任制

操作人员质量责任制

 

组织保证

测量组:

测量放线、定位复测

监测组:

监控、量测

试验室: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查

物资设备部:

机械物资采购管理

办公室:

质量及技术教育和培训

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质检工程师

施工准备

选择施工队伍及管理人员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原材料预制构件、半成品检查

施工机具设备的质量、性能检查

临时工程、环境控制

工程技术部:

施工技术管理

安全质量部:

质量检查制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三)质量保证措施

1、进货检验控制

对购进的钢筋、钢材、管道、砌筑材料、构配件等必须进行进场检查,出厂证明文件齐全且经检查,规格型号外观质量等符合要求,方可进场。

对于有检验要求的(如钢筋、砌筑材料等),通知试验部门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能使用,对进场验收或复验不合格的,作退场处理,不允许使用。

2、技术保障措施

为了切实执行本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对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达到业主满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保证措施作如下安排。

2.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由于本工程技术及安全要求标准高,我们选派有施工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还将密切同公司总工办联系,为本工程的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项目部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项目总工程师是本项目的技术总管,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管理。

2.2配足、配强技术人员

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成立高效运行的项目经理部。

定期、定时地对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各项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2.3图纸会审制度

按规定分级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及目的:

熟悉设计文件,了解掌握设计意图、标准和工程特点。

核对设计图尺寸,并与标准图配套使用。

发现问题,清除差错,提出改善设计建议。

补充施工详图,对复杂工程部位绘制大样图、施工详图,供施工现场使用。

做好审查记录,发现问题应按专业登记,经各级部门审核后报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研究处理。

2.4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阶段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操作规程及施工附件,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要点、工艺、技术标准向施工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书面技术交底,实行复核制、签认制,交底人保管制。

2.5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坚持测量双检制,现场控制桩,由技术部门接收、使用、保管,交桩要逐点查看,并进行签认之后测量复核,及时上报结果。

施工中必须定期对控制桩进行复测,避免累计误差,测量数据在测前、测中、测后分三次复核检查,内业资料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

测量仪器按要求进行定期检定。

2.6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专人负责,建立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档案室,技术资料的收发、借还由专人建立台帐进行登记。

指定专人填写工程日志,要求内容详细、真实、清晰,施工中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工程完工,竣工文件编制完成。

2.7技术保证措施

2.7.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控制措施

1)对参加本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各项技术培训。

2)从事机械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人员,要深入进行设备结构原理的技术培训,以便透彻地掌握设备的性能特点,操作正确、使用得当、维护及时,特别是不断提高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2.7.2施工技术准备

1)熟悉、审核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2)复测控制桩和水准点,并制定测量方案和监控量测方案。

3)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

4)进一步复查完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工作。

5)配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并按规定进行校验。

2.7.3施工现场准备

1)确定施工范围,按规定进行围挡,整理施工场地,清除地面、地下障碍物,调查地下管线的走向,落实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2)按平面图布置,确定材料、设备运输路线、存放地点。

3)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4)制定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消防、保卫、健康措施。

(四)主要检验标准

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各工序完成后,均应按照规定项目、频率、方法进行检查验收,一般项目合格率不得低于80%,且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1.5倍,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避免返工。

主要检验标准如下:

1、钢筋、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2、承台

混凝土承台允许偏差

3、墩台、墩柱

现浇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

现浇混凝土柱允许偏差

4、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允许偏差

(五)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蜂窝、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封堵不严密,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配合比不准确,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厚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封堵情况,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混凝土配比应准确,混凝土到场后应对搅拌质量、坍落度、外观质量等进行检查。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用串筒、溜管进行下料。

混凝土入模后,控制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避免漏振、过振。

振捣质量通过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