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631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笔试说明

一、笔试目的

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

二、笔试重点

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包含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三、笔试内容

包括综合知识测试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两部分。

(一)综合知识测试包括时事政治(2018年6月~2019年5月)、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科目包括: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三)试卷统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制,考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

四、笔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综合知识测试说明(各学科考生必考内容)

一、考试目的

综合知识测试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位要求进行的基础测试,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考生的必考内容。

测试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满分30分。

(二)内容比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及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6月至考试当年5月)约占20%;民族团结教育约占20%;新疆地方史约占2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40%。

(三)题型:

选择题、判断题。

(四)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命题基本要求

(一)命题关注考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二)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

一、考试目的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考查考生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考试范围

小学、初中、高中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4∶5∶1。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识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选择题约占30%,非选择题约占70%。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

六、考核内容目标

1.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拼音和汉字的基本知识;识记国家通用语言中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字形;能够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背诵的优秀诗文。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多义词;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义不明、不合逻辑);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3)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2.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特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语言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能辨析个体言语表达中的基本问题并能修改。

(1)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能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等方法,鲜明地表达中心思想。

(2)写一般的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使用准确明白的语言说明事物,恰当地采用各种说明方法。

(3)写一般的议论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4)语言富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

(5)立意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数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否具备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选拔出具备合格小学数学专业素养的教师。

二、命题原则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现行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三、考试范围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全部内容,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必修

中的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小学、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4∶5∶1。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两部分。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

150分钟

3.考试分值:

满分150分(综合知识占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4.试卷结构:

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类。

5.试题难易度:

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所占比例为6∶2∶2。

 

英语

一、考试目的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适应小学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小学、初中、高中所占比例为4∶5∶1。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

小学(三年级起点):

人教《英语》(PEP)和人教《英语》(精通)教材的全部内容。

初中:

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

高中:

模块教材(模块1——模块5)。

(三)考试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

1.词汇方面:

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课程标准列出的二级和五级词汇描述简单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简单概念等;能够使用1600个左右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语法方面:

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基本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了解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组织信息,语篇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合乎规范。

3.功能方面:

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功能项目;灵活运用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

4.话题方面:

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

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读:

能从与课本内容难度相当的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阅读量(除教材外)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2.写:

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卷和II卷。

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选择题、非选择题比例为7∶3。

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

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

10.时态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3)一般过去时;(4)一般将来时;(5)过去进行时;(6)现在完成时;(7)过去完成时;(8)过去将来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

(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前缀、后缀;

(2)转化;(3)合成;(4)派生;(5)缩写与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15.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6.并列复合句

17.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4)主语从句;(5)表语从句。

18.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19.省略

20.倒装

21.强调

 

道德与法治

一、考试目的

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考查考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比例及能力要求

(一)考试范围

小学1-3年级《道德与法治》约占10%,4-6年级《品德与社会》约占30%;初中《道德与法治》约占50%;高中《思想政治》约占10%。

整张试卷小学、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4∶5∶1。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正确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价。

三、考试形式、时间、分值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和能力水平命题。

2.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和价值取向。

六、考核内容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

1.健康、安全地生活:

适应新生活,悦纳新身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适应新生活,具有良好的公共生活意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了解规则的意义,了解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3.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追求创造性的生活,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设计与制作,养成明朗积极的生活态度。

4.我的健康成长:

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做诚信的人。

5.我的家庭生活:

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

6.我们的学校生活:

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7.我们的社区生活:

了解社区生活的意义,愿意关心并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了解家乡的自然状况,了解家乡人的贡献,热爱家乡。

8.我们的国家:

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

小学【品德与社会】

1.我的健康成长: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

2.我的家庭生活: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3.我们的学校生活:

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初步形成规则意识;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4.我们的社区生活:

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我们的国家: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

6.我们共同的世界:

知道世界的大洲、大洋的位置;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

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②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

③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④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⑤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⑥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2.自尊自强:

①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②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③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④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⑤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3.心中有法:

①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③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④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交往与沟通:

①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②了解青春期的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③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④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⑤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在集体中成长:

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②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③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④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⑤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3.权利与义务:

①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④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⑤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②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④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⑤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⑥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⑦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③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④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⑤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⑦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⑧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⑨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3.法律与秩序:

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②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④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⑤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思想政治】

(一)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2.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二)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2.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5.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