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66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CBA外观检验标准讲解Word格式.docx

能有良好组装可靠度,判定为理想状况。

【允收状况】(AcceptCondition):

此组装情形未符合接近理想状况,但能坚持组装可靠度故视为合格状况,判定为允收状况。

【拒收状况】

(RejectCondition):

此组装情形未能符合标准,其有可能阻碍产品之功能性,但基于外观因素以坚持本公司产品之竞争力,判定为拒收状况。

3.2缺点定义

【致命缺点】

(CriticalDefect):

指缺点足以造成人体或机器产生损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点,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之。

【要紧缺点】

(MajorDefect):

指缺点对制品之实质功能上已失去有用性或造成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为要紧缺点,以MA表示之。

【次要缺点】

(MinorDefect):

系指单位缺点之使用性能,实质上并无降低事实上用性,且仍能达到所期望目的,一样为外观或机构组装上之差异,以MI表示之。

3.3焊锡性名词说明与定义:

【沾锡】

(Wetting):

系焊锡沾覆于被焊物表面,沾锡角愈小系表示焊锡性愈良好。

【沾锡角】(WettingAngle)被焊物表面与熔融焊锡相互接触之各接线所包围之角度(如附件),一样为液体表面与其它被焊体或液体之界面,此角度愈小代表焊锡性愈好。

【不沾锡】(Non-Wetting)被焊物表面无法良好附着焊锡,现在沾锡角大于90度。

【缩锡】(De-Wetting)原本沾锡之焊锡缩回。

有时会残留极薄之焊锡膜,随着焊锡回缩,沾锡角那么增大。

【焊锡性】熔融焊锡附着于被焊物上之表面特性。

4、引用文件Reference

IPC-A-610B机板组装国际规范

5、职责Responsibilities:

6、工作程序和要求ProcedureandRequirements

6.1检验环境预备

6.1.1照明:

室内照明800LUX以上,必要时以(三倍以上)〔含〕放大照灯检验确认;

6.1.2ESD防护:

凡接触PCBA必需配带良好静电防护措施(配带洁净手套与防静电手环接上静电接地线);

6.1.3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平台清洁。

6.2本标准假设与其它规范文件相冲突时,依据顺序如下:

6.2.1本公司所提供之工程文件、组装作业指导书、返工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专门需求;

6.2.2本标准;

6.2.3最新版本之IPC-A-610B规范Class1

6.3本规范未列举之项目,概以最新版本之IPC-A-610B规范Class1为标准。

6.4假设有外观标准争议时,由质量治理部说明与核判是否允收。

6.6涉及功能性问题时,由工程、开发部或质量治理部分析缘故与责任单位,并于修理后由质量治理部复判外观是否允收。

7、附录Appendix:

7.1沾锡性判定图示

图示:

沾锡角(接触角)之衡量

沾锡角

熔融焊锡面

被焊物表面

插件孔

理想焊点呈凹锥面

7.2芯片状(Chip)零件之对准度(组件X方向)

理想状况(TargetCondition)

芯片状零件恰能座落在焊垫的中央且未发生偏出,所有各金属封头都能完全与焊垫接触。

1.

注:

此标准适用于三面或五面之芯片状零件

w

允收状况(AcceptCondition)

零件横向超出焊垫以外,但尚未大于其零件宽度的50%。

(X≦1/2W)

2.

X≦1/2WX≦1/2W

X≦1/2W     X≦1/2W

拒收状况(RejectCondition)

零件已横向超出焊垫,大于零件宽度的50%(MI)。

(X>

1/2W)

以上缺陷大于或等于一个就拒收。

X>

1/2W  X>

1/2W

7.3芯片状(Chip)零件之对准度(组件Y方向)

WW

WW

3.

1.零件纵向偏移,但焊垫尚保有其零件宽度的25%以上。

 (Y1≧1/4W)

2.金属封头纵向滑出焊垫,但仍盖住焊垫5mil(0.13mm)以上。

(Y2≧5mil)

Y2≧5mil

Y1≧1/4W

330

Y1<1/4W

Y2<5mil

1.零件纵向偏移,焊垫未保有其零件宽度的25%(MI)。

(Y1<1/4W)

2.金属封头纵向滑出焊垫,盖住焊垫不足5mil(0.13mm)(MI)。

(Y2<5mil)

3.以上缺陷大于或等于一个就拒收。

7.4圆筒形〔Cylinder〕零件之对准度

D

组件的〝接触点〞在焊垫中心

注:

为明了起见,焊点上的锡已省去。

Y≦1/3D

Y≧1/3D

 X2≧0mil   X1≧0mil

1.组件端宽(短边)突出焊垫端部份是组件端直径33%以下。

(Y≦1/3D)

2.零件横向偏移,但焊垫尚保有其零件直径的33%以上。

(X1≧1/3D)

3.金属封头横向滑出焊垫,但仍盖住焊垫以上。

1.组件端宽(短边)突出焊垫端部份是组件端直径33%以上。

(MI)。

(Y>1/3D)

2.零件横向偏移,但焊垫未保有其零件直径的33%以上(MI)。

(X1<1/3D)

3.金属封头横向滑出焊垫。

4.以上缺陷大于或等于一个就拒收。

Y>1/3D

Y>1/3D

  

X2<0mil   X1<0mil

7.5鸥翼(Gull-Wing)零件脚面之对准度

各接脚都能座落在各焊垫的中央,而未发生偏滑。

 

W S

1.各接脚已发生偏滑,所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尚未超过接脚本身宽度的1/2W。

(X≦1/2W)

2.偏移接脚之边缘与焊垫外缘之垂直距离≧5mil。

  X≦1/2WS≧5mil

1.各接脚已发生偏滑,所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已超过接脚本身宽度的1/2W

(X>1/2W)

2.偏移接脚之边缘与焊垫外缘之垂直距离<5mil(0.13mm)(MI)。

(S<5mil)

3.以上缺陷大于或等于一个就拒收。

 

X>

1/2WS<5mil

7.6鸥翼(Gull-Wing)零件脚趾之对准度

WW

各接脚已发生偏滑,所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尚未超过焊垫侧端外缘。

已超过焊垫侧端外缘

各接脚侧端外缘,已超过焊垫侧端外缘(MI)。

7.7鸥翼(Gull-Wing)零件脚跟之对准度

X≧WW

X≧WW

各接脚已发生偏滑,脚跟剩余焊垫的宽度,最少保有一个接脚宽度(X≧W)。

各接脚己发生偏滑,脚跟剩余焊垫的宽度,已小于接脚宽度(X<

W)(MI)。

X<

WW

     S

 

W

7.8J型脚零件对准度

2.偏移接脚之边缘与焊垫外缘之垂直距离≧5mil(0.13mm)以上。

(S≧5mil)

  S≧5mil

X≦1/2W

  

1.各接脚已发生偏滑,所偏出焊垫以外的接脚,已超过接脚本身宽度的1/2W(MI)。

2.偏移接脚之边缘与焊垫外缘之垂直距离<5mil(0.13mm)以下(MI)。

S<

5mil

  

X>

1/2W

7.9鸥翼(Gull-Wing)脚面焊点最小量

1.引线脚的侧面,脚跟吃锡良好

2.引线脚与板子焊垫间出现凹面焊锡带。

3.引线脚的轮廓清晰可见

1.引线脚与板子焊垫间的焊锡,连接专门好且呈一凹面焊锡带。

2.锡少,连接专门好且呈一凹面焊锡带。

3.引线脚的底边与板子焊垫间的焊锡带至少涵盖引线脚的95%以上。

1.引线脚的底边和焊垫间未出现凹面焊锡带(MI)。

2.引线脚的底边和板子焊垫间的焊锡带未涵盖引线脚的95%以上(MI)。

3.以上缺陷任何一个都不能接收。

7.10鸥翼(Gull-Wing)脚面焊点最大量

1.引线脚与板子焊垫间的焊锡连接专门好且呈一凹面焊锡带。

2.引线脚的侧端与焊垫间出现稍凸的焊锡带。

3.引线脚的轮廓可见。

1.焊锡带延伸过引线脚的顶部(MI)。

2.引线脚的轮廓模糊不清(MI)。

7.10鸥翼(Gull-Wing)脚跟焊点最小量

A

B

C

脚跟的焊锡带延伸到引线上弯曲处底部(B)与下弯曲处顶部(C)间的中心点。

A:

引线上弯顶部

 B:

引线上弯底部

 C:

引线下弯顶部

 D:

引线下弯底部

脚跟的焊锡带已延伸到引线上弯曲处的底部(B)。

脚跟的焊锡带延伸到引线上弯曲处的底部(B),延伸过高,且沾锡角超过90度,才拒收(MI)。

沾锡角超过90度

7.11J型接脚零件之焊点最小量

TB

1.凹面焊锡带存在于引线的四侧;

2.焊锡带延伸到引线弯曲处两侧的顶部(A,B);

3.引线的轮廓清晰可见;

4.所有的锡点表面皆吃锡良好。

   

1.焊锡带存在于引线的三侧

2.焊锡带涵盖引线弯曲处两侧的50%以上(h≧1/2T)。

h≧1/2T

1.焊锡带存在于引线的三侧以下(MI)。

2.焊锡带涵盖引线弯曲处两侧的50%以下(h<

1/2T)(MI)。

h<

1/2T

7.12J型接脚零件之焊点最大量工艺水平点

1.凹面焊锡带存在于引线的四侧。

2.焊锡带延伸到引线弯曲处两侧的顶部(A,B)。

3.引线的轮廓清晰可见。

B

1.凹面焊锡带延伸到引线弯曲处的上方,但在组件本体的下方;

2.引线顶部的轮廓清晰可见。

1.焊锡带接触到组件本体(MI);

2.引线顶部的轮廓不清晰(MI);

3.锡突出焊垫边(MI);

4.以上缺陷任何一个都不能接收。

7.13芯片状(Chip)零件之最小焊点(三面或五面焊点)

1.焊锡带是凹面同时从芯片端电极底部延伸到顶部的2/3H以上;

2.锡皆良好地附着于所有可焊接面。

H

1.焊锡带延伸到芯片端电极高度的25%以上。

(Y≧1/4H)

2.焊锡带从芯片外端向外延伸到焊垫的距离为芯片高度的25%以上。

(X≧1/4H)

Y≧1/4H

X≧1/4H

1.焊锡带延伸到芯片端电极高度的25%以下(MI)。

 (Y<1/4H)

2.焊锡带从芯片外端向外延伸到焊垫端的距离为芯片高度的25%以下(MI)。

 (X<1/4H)

3.以上缺陷任何一个都不能接收。

Y<

1/4H

X<

7.14芯片状(Chip)零件之最大焊点(三面或五面焊点)

H

1.焊锡带是凹面同时从芯片端电极底部延伸到顶部的2/3H以上。

1.焊锡带稍呈凹面同时从芯片端电极底部延伸到顶部;

2.锡未延伸到芯片端电极顶部的上方;

3.锡未延伸出焊垫端;

4.可看出芯片顶部的轮廓。

1.锡已超越到芯片顶部的上方(MI);

2.锡延伸出焊垫端(MI);

3.看不到芯片顶部的轮廓(MI);

7.15焊锡性问题(锡珠、锡渣)

无任何锡珠、锡渣残留于PCB

1.锡珠、锡渣可被剥除者,直径D或长度L≦5mil。

 (D,L≦5mil)

2.不易被剥除者,直径D或长度

 L≦10mil。

(D,L≦10mil)

可被剥除者D≦5mil

不易被剥除者L≦10mil

1.锡珠、锡渣可被剥除者,直径D或长度L>5mil(MI)。

(D,L>5mil)

L>10mil(MI)。

 (D,L>10mil) 

3.以上缺陷任何一个都不能接收。

可被剥除者D>5mil

不易被剥除者L>10mil

7.16卧式零件组装之方向与极性

1.零件正确组装于两锡垫中央;

2.零件之文字印刷标示可辨识;

3.非极性零件文字印刷的辨识排

列方向统一。

〔由左至右,或

由上至下〕

+

R1

C1

Q1

R2

D2

1.极性零件与多脚零件组装正确。

2.组装后,能辨识出零件之极性符号。

3.所有零件按规格标准组装于正确位置。

4.非极性零件组装位置正确,但文字印刷的辨示排列方向未统一(R1,R2)。

1.使用错误零件规格(错件)(MA)。

2.零件插错孔(MA)。

3.极性零件组装极性错误(MA)(极反)。

4.多脚零件组装错误位置(MA)。

5.零件缺组装(MA)。

(缺件)

6.以上缺陷任何一个都不能接收。

C1+

Q1

7.17立式零件组装之方向与极性

1.无极性零件之文字标示辨识由上至下。

2.极性文字标示清晰。

1000μF

6.3F

+

-

10μ

16

●332J

1.极性零件组装于正确位置。

2.可辨识出文字标示与极性。

1000μF

+

J233●

1.极性零件组装极性错误(MA)。

(极性反)

2.无法辨识零件文字标示(MA)。

7.18零件脚长度标准

1.插件之零件假设于焊锡后有浮高或倾斜,须符合零件脚长度标准。

2.零件脚长度以L运算方式:

需从PCB沾锡面为衡量基准,

可目视零件脚出锡面为基准。

1.不须剪脚之零件脚长度,目视零件脚露出锡面;

2.须剪脚之零件脚长度下限标准(Lmin)为可目视零件脚出锡面为基准;

3.零件脚最长长度(Lmax)低于2.5mm。

(L≦2.5mm)

Lmax:

L≦2.5mmLmin:

零件脚出锡面

Lmax~Lmin

L

Lmax:

L>2.5mmLmin:

零件脚未露出锡面

1.无法目视零件脚露出锡面(MI);

2.Lmin长度下限标准,为可目视零件脚未出锡面,零件脚最长之长度>2.5mm(MI);

(L>2.5mm)

3.零件脚折脚、未入孔、缺件等缺点阻碍功能(MA);

7.19卧式电子零组件(R,C,L)浮件与倾斜

1.零件平贴于机板表面;

2.浮高判定量测应以PCB零件面与零件基座之最低点为量测依据。

倾斜/浮高Lh≦0.8mm

倾斜Wh≦0.8mm

1.量测零件基座与PCB零件面之最大距离须≦0.8mm;

 (Lh≦0.8mm)

2.零件脚不折脚、无短路。

WhLh

1.量测零件基座与PCB零件面之最大距离>0.8mm(MI);

(Lh>0.8mm)

2.零件脚折脚、未入孔、缺件等缺点阻碍功能(MA);

倾斜/浮高Lh>0.8mm

倾斜Wh>0.8mm

7.20立式电子零组件浮件

2.浮高与倾斜之判定量测应以PCB零件面与零件基座之最低点为量测依据。

1.浮高≦1.0mm;

 (Lh≦1.0mm)

2.锡面可见零件脚出孔;

3.无短路。

Lh≦1mmLh≦1mm

Lh>1mmLh>1mm

1.浮高>1.0mm(MI);

(Lh>1.0mm)

3.短路(MA);

4.以上任何一个缺陷都不能接收。

7.21机构零件(JumperPins,BoxHeader)浮件

1.零件平贴于PCB零件面;

2.无倾斜浮件现象;

3.浮高与倾斜之判定量测应以PCB零件面与零件基座之最低点为量测依据。

1.浮高≦0.2;

(Lh≦0.2mm)

2.锡面可见零件脚出孔且无短路。

Lh≦0.2mm

1.浮高>0.2mm(MI);

(Lh>0.2mm)

Lh>0.2mm

7.22机构零件(JumperPins、BoxHeader)组装外观〔1〕

1.PIN排列直立;

2.无PIN歪与变形不良。

1.PIN(撞)歪程度≦1PIN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