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75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docx

工程地质知识点修改孔宪立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石振明

第2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岩石与矿物概念

岩石→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结合体

根据矿物组成:

单矿岩→主要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

复矿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岩石

根据成因: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具有稳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基本单元

※常见浅色矿物:

滑石石膏

--------------------指甲2·5

方解石萤石磷灰石

--------------------小刀(钢)6~6.5

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记忆:

滑石方萤磷长石黄刚金刚

2·岩石和矿物区别

岩石:

是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各种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

是由某种元素或多种化学成分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

造岩矿物;它包含于矿物中,一般是指一些常见的矿物

3·三大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常见主要类型

A岩浆岩:

侵入岩:

深成岩→岩浆在地壳深处结晶形成的岩石

浅成岩→岩浆在地面以下地壳较浅处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

由喷出地面的熔岩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SiO2含量:

酸性岩类(SiO2>65%)

中性岩类(SiO252%~65%)

基性岩类(SiO245%~52%)

超基性岩(SiO2<4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识别标志

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相互结合的情况

按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全由结晶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

由结晶矿物非晶质矿物组成

非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全由非晶质矿物组成

按晶粒大小:

显晶质结构→全由结晶较大矿物组成

隐晶质结构→全由结晶微小的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全由非晶质组成均匀致密

按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矿物全是显晶质粒状结晶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按晶粒大小:

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不等粒结构→主要矿物结晶颗粒大小不等相差悬殊

晶形完好颗粒粗大:

斑晶小的:

石基

按颗粒相对大小: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构造→矿物在岩石中排列填充方式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块状构造→分布均匀无一定的排列方向

流纹状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长条形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

形成的流动状构造反映岩浆喷出后的流动状态

气孔状构造→岩浆凝固时挥发性气体未及时逸出在岩石中留下许多圆形椭

圆形长管形孔洞

杏仁状构造→岩石中的气孔为后期矿物(方解石石英)填充形成一种形似杏

仁的构造

B沉积岩→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来自先前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的化学和

物理破坏产物。

*先成岩石的风化产物被流水等运动介质搬运到河湖海洋等低洼的地方沉

积下来成为松散的堆积物→经过压密胶结重结晶逐渐形成沉积岩

物质组成1·碎屑物质

2·粘土矿物

3·化学沉积矿物

4·有机质生物残骸

5·胶结物

*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

浆岩的一个特性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识别标志

结构:

碎屑结构(碎屑胶结)→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质胶结而成沉积岩特有结构

按碎屑粒径大小:

砾状结构

砂质结构:

泥质结构

结晶结构

生物结构

构造→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相互间排列关系

层理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

颜色成分上发生变化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形层理

层面构造→层面上保留有反应沉积岩形成时的某些特征:

波痕泥裂

化石→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动植物遗骸或遗迹常沿层理面平行分布

*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岩石形成的地理环境和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沉积岩的分类:

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

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沉积碎屑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

粘土岩类:

泥岩

页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石灰岩白云岩

C变质岩→地壳内部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由于受到高温高压化学成分

的加入的影响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形成新的岩石

引起变质作用主要因素:

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区域变质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出现变质矿物和特殊的变质构造

不同的变质矿物表明不同的变质环境

变质岩的结构:

1·变余结构

2·变晶结构:

等粒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

鳞片变晶结构

3·碎裂结构

4·交代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片理(叶理)构造→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在颜色成分上呈层排列的

现象

1·板状构造

2·千枚状构造

3·片状构造

4·片麻状构造

5·块状构造

变质岩的分类:

片理状岩类:

片麻状:

片麻岩片状:

片岩千枚状:

千枚岩板状:

板岩

块状岩类:

块状:

大理岩石英岩

常见的变质岩:

石榴子石滑石蛇纹石红柱石十字石片麻岩千枚岩板岩大理岩

石英岩

 

第3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1、地质年代表(系或纪)

地质年代单位:

五个“代”→每个“代”分为若干“纪”→每个“纪”分为若干“世”“期”

时间地层单位→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

界→系→统→阶

地质年代表

代纪→国际通用地质年代单位次一级单位→区域性地区性意义

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的各种变形变位形迹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构造

A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没有遭受强烈的水

平运动只受升降运动仍然保持其水平状态形成产状近于水平的构造

B倾斜构造→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

的构造

*单斜构造→在一定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和倾角基本一致的岩层

*产状:

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该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指的方位角

*岩层的走向和倾向相差90°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

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方位表示法:

以所需确定点的位置为中心正北方向为方位角的

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一周为360°

*方位表示法只记倾向倾角EG:

210°∠25°

读作:

倾向210°倾角25°

象限角表示法:

以北或南方向为准(0°)将平面划分为四个象

限表示方位或方向

*记走向倾角倾斜象限EG:

N65°W/25°S

读作:

走向北偏西65°倾角25°大致向南倾斜

C·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

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褶皱要素:

核部→褶皱的中心部分位于褶皱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

翼→位于核部两侧岩层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

轴面:

褶皱轴面→以皱褶顶平分两翼的面

*可以直立倾斜平卧

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轴的方位为褶皱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皱伸延的规模

枢纽→轴面与褶皱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

转折端→褶皱两翼岩层互相过渡的弯曲部分

褶皱的基本形态(根据形状和组成地层的空间关系)

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背的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以褶皱为中心向两翼倾斜老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

老到新的地层

向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向(相对)的褶皱

*岩层向下凹陷弯曲两翼岩层向褶皱轴部倾斜新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

新到老的地层

褶皱的形态分类

按褶皱横剖面形态分类→按横剖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

直立皱褶倾斜褶皱倒转皱褶平卧皱褶

按皱褶纵剖面形态(枢纽产状)分类

水平皱褶(枢纽近于水平)倾斜皱褶(枢纽向一端倾伏)

皱褶的识别

*不能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况作为识别皱褶的主要标志

顺(正)地形→背斜为山向斜为谷

逆(负)地形→背斜为谷向斜为山

穿越法:

顺着倾向(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如果在路线通过地带的岩层呈有规律的

重复出行必为皱褶构造:

背斜中心老地层两侧对称新地层

向斜中心新地层两侧对称老地层

追索法:

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看枢纽)水平皱褶:

两翼岩层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

倾斜褶皱:

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或呈S形弯曲

工程地质评价:

1)建筑工程: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塌陷)

2)道路工程:

选线\隧道(施工\偏压)\基础稳定性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边坡稳定性、偏压、岩体稳定性、地下水问题

D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岩层被断

错或发生裂开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同的断裂

分类→根据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

断层:

断裂两盘的岩石发生明显位移5cm以上

劈隙(节理):

岩层裂开岩石沿破碎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劈理:

细微的断裂变动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延续性

*劈理几个毫米—稍大—节理—超过5cm—断层

(1)裂隙

类型:

非构造裂隙→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因素形成的裂缝

原生裂隙

卸荷裂隙

风化裂隙

构造裂隙→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缝具有明显方向性规律性与褶皱和断层形

成过程密切相关

张裂隙受张应力作用形成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裂隙面弯曲且粗

糙裂隙间距大发育稀疏

剪裂隙受剪(扭)应力作用形成两组间切面形成X型产状稳定延

伸较远裂隙面光滑平直闭合有擦痕裂隙间距小分布密

工程地质评价

有利于开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又不利影响

破坏岩石整体性使风化速度加快

增强岩石透水性使岩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一致倾向与边坡一致路堑边坡容易崩塌或碎落

路基施工时影响爆破效果

(2)断层→岩石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要素:

断层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面。

断层破碎带→规模大的断层往往沿着一个错动带发生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表示断层的延伸方向形状决定于断层面的形状和地面起伏情况

断盘→断层面两侧发生相对位移的岩块

*当断层面倾斜:

上盘→位于断层面上部的断盘

下盘→位于断层面下部的断盘

当断层面直立,用用断块所在方位表示EG:

东盘西盘

*以断盘位移的相对关系:

上升盘→相对上升的一盘

下降盘→相对下降的一盘

*上升盘可以是上盘也可以是下盘下降盘可以是下盘也可以是上盘

断距→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移动开的距离

分类:

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断层面倾角>45°→冲断层

25~45°→逆掩断层

<45°→辗掩断层

平推断层→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走滑断层)*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

组合类型

阶梯状断层:

正断层组合

地堑式断层:

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著名地形:

汾河河谷\渭河河谷

地垒式断层:

常形成块状山地著名地形:

天山\阿尔泰山

迭瓦式断层:

低角度的逆断层组合

工程地质评价

致使岩体裂隙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隧道工程:

由于岩层整体性遭到破坏地面水地下水的侵入强度和稳定性差容易塌顶

建筑工程:

地基稳定性

水利工程:

岩体的稳定性

生命线工程:

岩体的稳定性

施工评价:

施工困难涌水

野外识别

地貌特征:

上升盘前缘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剥蚀—断层三角面地形

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侵蚀—沟谷(笔直的山沟)或峡谷地形

山脊错断河流转弯河谷跌水瀑布河谷方向突然转折地下水的成带出现

地层标志:

岩层重复(正断层)或缺失(逆断层)岩脉错断

伴生构造:

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擦痕牵引弯曲

地球物理化学标志:

物理参数异常地球化学异常

其他标志:

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滑坡等

E不整合→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两套岩层重叠在一起的构造形迹

分类:

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一致岩层分界线彼此平行但地质年代不连续

角度不整合→不仅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地质年代不连续产状也不相同新岩层的

分界线遮断的下部老岩层的分界线

识别:

地层标志产状标志

工程地质评价:

地下水发育斜坡稳定性

3、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描述的基本要素、类型、工程意义和研究方法

4、活动构造的定义、主要描述指标(错动速率、重复周期)、活动方式、识别方式和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定义:

活断层(活动断裂)→现今仍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

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潜在活断层→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近期:

全新世一万年

分类

1·按构造应力状态、两盘错动方向

走向滑动型断层(平移断层):

倾向滑动型断层:

逆断层(常见):

断层倾角较缓错动时上盘为主动盘且变形开裂较严重岩

体较下盘破碎

正断层:

2·活动性质:

蠕变型活断层:

只有长期缓慢的相对位移变形不发生地震或有少数微弱地震

突发型活断层:

突然发生同时伴发较强烈的地震

特征

1·活动方式:

蠕滑连续的滑动过程较小应力降伴有小地震或无地震

粘滑断层发生快速错动在突发快速错动前断层呈锁闭状态没有明显的位移

发生伴有地震活动强度以错动速率来判定

2·活动规模及活动速率

规模:

长度切割深度→反映能量和破坏力

活动速率:

活动速率是断层活动性强弱的重要标志

3·活断层重复活动周期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时往往是间断性地产生突然错动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地震重复周期

4·活断层的继承性

活断层的继承性→活断层绝大多数都是沿已有的老断层发生新的错动位移

显著特点:

活动方式和方向相同

5·活断层的时空不均匀性

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强度随时间有较大的变化。

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大地构造区内断层活动强度显著不同。

6·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

强震导致的地面破裂(地震断层或地表错段)的长度(L)

伴随地震产生的一次突然错段的最大位移值(D)

我国:

M=1.19lgL+5.25L=0.56M-2.25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1·建筑物、构筑物公路等工程地基的倾斜和错开现象

2·地形地貌:

地形变化差异大:

山从平地起

沿断裂带有串珠泉出露

陡坎山山脚有狭长洼地沼泽

陡坎山前第四系堆积物厚度大山前洪积扇特别高或特别低与山体不对称

第四纪火山锥熔岩呈线性分布

断裂带上植物突然干枯死亡或生长特别罕见植物

3·在地质及地震地质方面的标志:

P45

 

第4章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4.1土的组成与结构、构造

粒径大于0.075的粗粒土,可以通过筛分法测定。

粒径小于0.075的细粒土,可以通过水分法测定。

水分法——常用的有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愈平缓,说明——

在累计曲线上,可确定两个描述土的级配的指标: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

式中:

d10,d30和d60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分别为10%,30%和60%时所对应的粒径。

d10称为有效粒径;d60称为限制粒径。

规范:

纯净砾、砂,Cu>=5,且Cc=1~3时,级配良好,否则,不良。

工程上把Cu<5的土称为均粒土。

 

§4.1.2土的矿物成分

填空题:

主要的粘土矿物有a高岭石、b伊利石、c蒙脱石,其吸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b、a。

§4.1.3土中水和气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

结合水是受分子引力、静电引力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土粒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围绕土粒形成电场,引起土粒周围水分子和阳离子的定向排列。

在靠近土粒处,静电引力强,水化离子和水分子牢固吸附在土粒表面形成固定层;固定层外围,静电引力较小,水化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扩散层。

土粒表面负电荷、固定层和扩散层中的阳离子一起构成双电层。

强结合水--紧靠土颗粒表面的水。

其性质接近于固体,密度约为1.2~2.4g/cm3,冰点为-78℃,具有极大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

干燥的土在空气中质量将增加,直到土中吸着的强结合水达到最大吸着度为止。

1)没有溶解盐类的能力,2)不能传递静水压力,3)只有吸热变成蒸汽时才能移动。

弱结合水--紧靠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

仍然不能传递静水压力,没有溶解能力。

弱结合水与土的塑性,以及其它一些重要特性有很大关系。

弱结合水离土粒表面积愈远,其受到的电分子吸引力愈弱小,并逐渐过渡到自由水。

毛细水的工程地质意义

1.毛细压力促使土的强度增高;

2.毛细水上升接近基础底面时,增大基底附加应力,增大建筑物的沉降;

3.当地下水埋深浅,由于毛细管水上升,可助长地基土的冰冻现象;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基础及公路路面;促使土的沼泽化;

4.腐蚀管道和混凝土。

§4.1.4土的结构和构造

土的结构——土颗粒之间的相互排列和连接的形式。

单粒结构。

粗颗粒土,如卵石、砂等。

蜂窝结构。

当土颗粒较细(粒级在0.02~0.002mm范围),在水中单个下沉,碰到已沉积的土粒,由于土粒之间的分子吸力大于颗粒自重,则正常土粒被吸引不再下沉,形成很大孔隙的蜂窝状结构。

絮状结构。

粒径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并在水中运动时,形成小链环状的土集粒而下沉。

碰到另一小链环被吸引,形成大链环状的絮状结构。

练习:

选择题:

土中自由水包括毛细水和重力水,结合水包括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这之中,影响粘性土性质的土中水主要是b。

a)强结合水;b)弱结合水;c)重力水;d)毛细水

选择题:

下述那种不属于土的结构(b):

a)单粒结构;b)分散结构;c)蜂窝结构;d)絮状结构

土的结构包括:

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土的构造包括:

层理构造、裂隙构造、分散构造

选择题:

土的颗粒级配曲线位于半对数坐标图上,其中横坐标表示粒径,纵坐标表示c。

a)等于某粒径的土粒百分含量;

b)大于某粒径的土粒百分含量;

c)小于某粒径的土粒百分含量;

d)某两个粒径之间的颗粒百分含量

§4.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

§4.2.1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1.土粒比重(土粒密度)——土粒质量(或重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或重量)之比。

土粒比重常用比重瓶法测定,事先将比重瓶注满纯水,称瓶加水的质量。

然后把烘干土若干克装入该空比重瓶内,再加纯水至满,称瓶加土加水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土粒比重:

 

式中:

m1——瓶+水的质量;

m2——瓶+土+水的质量;

ms——烘干土的质量;

——tºC时蒸馏水的比重。

2.土的天然重度(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重量(质量)

对于粘性土,土的密度常用环刀法测定。

3.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重量)与土粒质量(重量)之比,即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之比。

测定含水率常用的方法是烘干法

比重、(天然)密度和含水量是实验室直接测定的3个指标

§4.2.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与其工程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1.孔隙比e

孔隙比e可以用来表示砂土的密实度。

对于同一种土,当孔隙比小于某一限度时,处于密实状态。

孔隙比愈大,土愈松散

2.相对密实度Dr

Emax:

砂土在最松散状态时的孔隙比

E:

砂土在天然状态下孔隙比

Emin:

砂土在最密实状态时的孔隙比

砂土的天然孔隙比界于最大和最小孔隙比之间,故相对密度Dr=0~1;当Dr=0时,e=emax,砂土处于最疏松状态;当Dr=1时,则e=emin,砂土处于最紧密状态。

工程实际中,常用相对密度评价砂土的密实程度,或判别砂土的震动液化。

按相对密度值可将砂土分为三种密实状态:

1≥Dr>0.67密实的

0.67≥Dr>0.33中密的

0.33≥Dr>0松散的

§4.2.3粘性土的稠度

由固态转变到流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

由塑态转变到流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测定液限的方法:

挫条法

测定液限的方法:

碟式液限仪法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用塑性指数作为粘性土分类的标准。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表达了粘性土所处的状态

根据液性指数的大小,划分粘性土的状态:

按液性指数划分粘性土的稠度状态表

液性指数IL

IL≤0

0

0.25

0.75

IL>1.00

稠度状态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练习:

【例】某路堤填筑需土40万方,要求干密度达到18kN/m3,附近取土场内土的天然重度为17.25kN/m3,含水率15%,土粒比重2.7。

则所需土方储量为()

A.42B.48C.56D.96

【解】取土场土干重度

按土的干重相等,土方用量为:

V=40×18/15=48万方

需储备土方量:

2×48=96万方答案D

§4.2.4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说明:

土的压缩被认为只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

土的固结:

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分为:

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粗粒土按颗粒级配进行分类;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分类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根据级配和颗粒形状,又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又具体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的土。

又具体分为砂质粉土和粘质粉土。

粘性土:

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具体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1017时称为粘土。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1、软土:

在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或沼泽相等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条件下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特点:

富含有机物、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

大于等于1.5时为淤泥

工程特性:

•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

•渗透性低(1e-4~e-8)

•高压缩性(a0.1-0.2=0.7~1.5Mpa-1):

变形大而不均匀,变形稳定时间长

•抗剪强度低

•较显著的触变性和儒变性.一般灵敏度为4~10,个别达13~15

2、湿陷性黄土定义与特征:

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遇水侵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