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91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docx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1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古罗马城的由来公元前6世纪罗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元前378年罗马成为“七丘之城”;罗马城的杰出建筑几乎都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制作古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

传统讲述

  问题探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公元80年大斗兽场建成;大斗兽场主要用于角斗士表演。

公元80年的大斗兽场是古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是古罗马的象征。

分析大斗兽场的建筑风格。

情境再现

  问题发现罗马民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兼容并包的胸怀。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图拉真广场是罗马城内最大的广场。

图拉真纪功柱是古罗马纪功柱的代表作。

图拉真广场是皇权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制作图拉真广场示意图。

情境复现

  问题探究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

  雄伟的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罗马建筑。

万神殿是“罗马的另一象征”。

资料分析

  讲授法

  众多的凯旋门凯旋门是罗马人推崇武力的表现。

凯旋门是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大斗兽场;雄伟的万神殿。

  难点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科书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

建议课时,学习古罗马城的由来、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三个子目的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雄伟的万神殿、众多的凯旋门两个子目的内容和本课书学习的小结。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将本课学习内容制作成电子版的教学,为学生创设如临其境的历史氛围,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本课引言概括介绍了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罗马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及本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完古代希腊的历史遗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

即以旧知为新知的生长点,从心理上唤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西方人一般认为他们的古典传统源于希腊,而发扬光大于罗马。

希腊罗马都是他们文明的重要源头。

如何看待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视线聚焦到世界遗产古罗马城的建筑,从中窥视这两种文明之间的关系。

  目“古罗马城的由来”。

教科书以古罗马文明发展历程为线索,概述了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和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

  罗马城的建立。

主要介绍罗马城的起源。

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意大利地图,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

两个世纪以后,罗马城才真正形成。

历史上关于罗马城的起源说法不一,教科书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母狼与婴孩的故事。

建议请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的【历史纵横】,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传说中折射出的历史踪影,从中发现历史踪迹。

在引导学生观看母狼雕塑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学生理解古罗马城的发展历程。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母狼雕塑时,需要注意的是,铜像下两个吮吸乳汁的婴孩。

两个婴孩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家波那尤奥略的补作,由于艺术家的精湛艺术,使母狼和婴孩相隔千年的艺术作品风格浑然一体,让人拍案叫绝。

罗马人为什么以这尊雕像为罗马城的象征?

其中的寓意又是什么?

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无法说清。

有人说,也许是因为罗马刚建立时十分弱小,古罗马人只有依靠战争才得以生存,所以他们把母狼当作国家的象征和标记。

  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是从罗马城的建立,了解罗马文明的开始。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七丘之城”。

  一般认为,罗马文明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

王政时代大体相当于教科书介绍的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共和国时代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帝国时代从公元前1世纪一直到公元476年。

  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罗马人不仅将罗马城进一步扩大,还为此修建了周长10公里,厚近4米、高7米多的城墙,并在地势险要和交通要塞之处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

整个工程于公元前378年完成。

至此,罗马城把周围七座山全部纳入城内,使罗马成为“七丘之城”。

在此后的近千年里罗马城没有被敌军攻克过,可谓固若金汤,由此获得“永恒之城”的美名。

共和国时期罗马城建筑的突出特色是以防御为主。

  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

伴随帝国统治的建立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资源的充足和奴隶劳动力的丰富,罗马人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达到辉煌的顶峰,蜚声世界。

罗马城更是汇集了这一时期罗马人建筑的精华。

  本目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罗马城的发展历史,为认识古罗马城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提供比较清晰的历史背景。

建议教师处理本目教科书内容的着力点可以采用──发展线索:

简洁、清晰;具体内容:

详罗马城的建立,略罗马城的发展,显帝国时期罗马城的辉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这份世界遗产学习的热爱和珍惜。

  第二目“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

教科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斗兽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然后从大斗兽场的外部特征到内部结构逐一进行了比较详细地介绍。

这座斗兽场有很多别称需要学生知道。

因其规模巨大,被称为科洛西姆竞技场,拉丁语巨大之意;因其形状椭圆形,被叫做圆形竞技场;因其主要用途为斗兽和角斗,又叫斗兽场或角斗场。

本目教学,要学生通过对大斗兽场的建筑价值的了解,认识古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对人类的贡献,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

  大斗兽场的建造──了解历史。

这座斗兽场,是为纪念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兴建的。

从公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历时8年,动用几万名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

它的外墙高约48.5米,长径约188米,短径约155米,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从基层到高层,共60圈座位,可容纳观众5万多人。

  大斗兽场的结构──认识历史。

从外面看,它共分为四层,其中下三层采用的是柱式与拱门联合结构,每层都有80根立柱和80个拱门。

底层的拱门用作入口。

第四层的结构,装饰简单,仅设以长方形的窗户。

  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大斗兽场外貌的建筑风格,和罗马人对人类建筑学的贡献。

可以请学生首先观察大斗兽场的外观,然后进行语言描述。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描述的条理性。

可以从整体到细微,从下部到上层,从希腊建筑特色到罗马建筑风格等方面逐一观察和畅谈对大斗兽场建筑的理解。

在学生对大斗兽场具有一定感性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大和巧两个方面深入认识大斗兽场的历史价值。

  大:

指的是斗兽场的规模空前大。

斗兽场的遗迹,在罗马人曾经统治过的欧、亚、非地区都可以见到,其中最大的斗兽场是坐落在罗马城内台伯河东岸的这座圆形大剧场。

它彰显了罗马帝国的强盛,是罗马帝国辉煌的历史见证。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出示罗马帝国时代各地斗兽场图片突出大斗兽场的规模宏大。

  巧:

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这得益于建筑物的哪一部分设计?

这座斗兽场,远看给人气势磅礴之感,近看又错落有致虚实相间,这又得益于建筑物的哪一部分设计?

内部结构布局的精巧更是让现代建筑家都叹为观止。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本部分内容,体味建筑设计的巧妙。

由于这座建筑物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文艺复兴以来,成为各国建筑家们的向往,现代体育场馆的先驱。

  大斗兽场的用途──铭记历史。

大斗兽场记载了古罗马人一段残忍的历史,它是罗马暴政残忍的历史见证。

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让战俘、奴隶在斗兽场和野兽搏斗,让角斗士彼此残杀,罗马人则在高高的看台上如痴如醉,目睹一批批的动物和角斗士在极限挑战中死去。

他们为什么崇尚这种娱乐活动,大斗兽场如何走向了灭亡?

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寻找历史答案。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文明总是不断地战胜野蛮。

大斗兽场是历史的见证,它的矗立也时时提醒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第三目“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

教科书主要从广场的建立、广场的结构和广场的历史价值三个方面,对图拉真广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时可以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本目的素材,认识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的历史价值。

  广场的建立。

广场是古代罗马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罗马人政治、经济活动场所。

从恺撒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在罗马城内修建广场。

到图拉真统治时期,由于找不到一块可作广场的平地,只好将数十米高的坡地挖平,才获得一块面积几乎等于以前几个广场总合的宽阔场地。

它长达300米、宽200米,今天看起来它还不如我们的一个标准体育场大,但是,在罗马人的眼里这已经是叹为观止的了。

  广场的结构。

广场的设计师是一位希腊工程师,他曾随图拉真远征西亚,担任军事工程师。

他设计的图拉真广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进入极富罗马建筑特色的拱门,首先见到的是庭院,正中是图拉真的青铜骑马雕像。

庭院外墙左右两边是图拉真市场。

第二部分是乌尔皮亚大厅。

第三部分是两个相对的图书馆,两馆之间是图拉真纪功柱。

  广场的历史价值。

、宣扬皇权思想。

广场是罗马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统治达到顶峰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广场规模的空前宏大,纪功柱上图拉真远征的场景。

第二、服务市民思想。

具体表现是图拉真市场的设置,这也是图拉真广场最具创新意义的内容。

教学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学思之窗】的内容,开展学生活动。

图拉真广场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大部分都已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图拉真广场多层商店至今保存完整,并且与现代购物中心极为相似。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是后人认识古罗马历史的重要资料。

  第四目“雄伟的万神殿”。

古罗马人认为,一切事物,甚至每一个人的每一种具体活动,都包含有某种神秘的内在力量或精灵,所以,古罗马人信仰多神教。

古罗马的神,有些是罗马及其周围邻近部族原有的,有一些则是外来的。

古罗马时代,最受人尊崇的神庙是万神殿。

  这一目教学内容,从万神殿的宗教特色、建筑风格和特色、历史地位等角度向学生呈现了万神殿至今令人向往的魅力。

  宗教特色。

名称虽然是万神殿,并不是所有神都崇拜。

万神殿只是供奉以天上的星宿为代表的希腊、罗马的天神。

  建筑风格和特色。

万神殿大门口有16根巨大圆柱,带有浓厚的希腊色彩。

但是它的后部却是罗马的圆形建筑,将古希腊建筑同罗马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

  罗马万神殿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

穹顶直径达43.3米,正中有一个直径8.92米的圆洞,这是除大门外的唯一采光洞。

圆顶之下除边墙外无任何支撑物,人们站在万神殿的穹顶下,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便不自觉地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唯一通道。

  万神殿的修建标志着罗马建筑设计艺术和工程艺术的高超水平,也象征着罗马世界帝国的气势。

  历史地位。

它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

万神殿建筑对后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私人住宅,以圆顶圆厅为中心,北京清华大学大礼堂建筑蓝本为万神殿。

搜集现在我国著名建筑物,从中能否发现万神殿建筑的影响。

  对本目教学,建议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即先向学生提供现实生活受到万神殿建筑风格影响的不同建筑物,引导学生发现共性,然后请学生观看万神殿,分析万神殿,感受万神殿,从中体会罗马人的万神殿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五目“众多的凯旋门”。

凯旋门是纪念胜利的拱门,古罗马建筑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们独立于其他建筑群,矗立于欢迎凯旋队伍经过的大道两旁。

教科书首先宏观介绍了修建凯旋门的原因,凯旋门的兴盛和代表作。

然后详细介绍了提图斯和君士坦丁两座最优秀的凯旋门。

  修建凯旋门的原因。

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主要原因是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果,所以罗马千余年的历史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战争史。

他们崇尚勇敢,总是想方设法地鼓励人们勇敢地对外征战,其中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为得胜的将军举行凯旋式。

修建凯旋门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罗马人炫耀对外战争胜利与战功的纪念性建筑。

最昌盛时期,罗马城内有36座凯旋门。

  最优秀的凯旋门:

提图斯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公元81年,提图斯皇帝为纪念镇压犹太人起义的“胜利”,在罗马广场的东南角首次建立了一座凯旋门。

这座凯旋门形制比较简单,单拱门,门道两边配以希腊圆柱,上承一道顶阁式短墙。

高15.5米,宽13.4米,厚4.8米,整体显得庄重秀丽,被建筑学家公认为最具古典精神的建筑。

尤其是它的雕刻极为精美,是罗马城中现存古典浮雕艺术的杰作之一,被意大利人视为国宝。

  君士坦丁凯旋门,已经不是传统的一条门道而是三条门道。

高20.6米,宽25米,四周上下均装饰精美的各种浮雕像。

由于它矗立在罗马城中心,建筑具有时代特色,被视为凯旋门的代表。

  凯旋门反映了罗马人对征服者炫耀武力和威力的心态,展示了罗马建筑艺术的高超,是罗马在建筑方面庄严、隆重的典型。

  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提图斯和君士坦丁凯旋门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凯旋门建筑的发展;还可以将法国凯旋门与古罗马凯旋门进行比较,从中感受古罗马建筑对世界的影响。

  有人说,仅是领略罗马地面上看得见的文化遗迹,哪怕穷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怎么都不够,更不必说那些室内和地下的遗产了。

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不难发现每一座古罗马建筑物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当它们一起进入我们的视线以后,又能发现很多带有共性的内容。

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

  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那个时代的顶峰,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每一座罗马建筑遗迹都是一本无声的史书,它显示了帝国的强盛与富足,是罗马帝国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继承优秀,弘扬传统,独树一帜,是古罗马建筑不灭的灵魂。

古罗马文明是人类的骄傲,罗马是人类的“永恒之城”,古罗马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在世界上影响了整整几个世纪,难怪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历史的真正开端可以说发轫于古罗马。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设计

  总体教学形式,借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活动开展本课学习。

  导入新课。

  据说教皇格利高里14世曾经对在罗马逗留过好几个月的旅行者说:

“愿我们在罗马再相会。

”因为这座城市保存了太多的可以让人能够触摸的历史实物,神庙、竞技场、凯旋门等,向后人诉说自己昔日的辉煌,让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罗马文明的伟大、宏伟、深沉。

人们一旦被这座城市迷住了,就会盼望再次访问这座城市。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亲自去拜访这座历史名城,但是教科书提供的丰富历史资料,足以让我们仿佛置身在罗马城中,同样能够感受罗马城诱人的艺术魅力。

  古罗马城的由来。

这一目的教学可以参照教学案例一。

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古罗马发展史的同时,发现古罗马城发展的特点,为感悟罗马城建筑艺术成就创设条件。

  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

关于这一目的教学,建议首先请学生观看大斗兽场图片,从中寻找希腊建筑风格──石柱。

柱式体系是希腊建筑的精华所在,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希腊历史遗迹中,有哪些建筑体现了这一风格?

雅典卫城的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帕特农神庙等等。

罗马建筑师在建筑大斗兽场时,几乎承袭了希腊建筑风格。

在一般人看来,希腊和罗马建筑几乎大同小异。

注意这当中的小异是什么呢?

罗马建筑特色是什么?

两柱之间的拱门。

柱式粗壮牢实,富有阳刚之美,罗马人把它用在最需要显示强劲承重之处。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如何评价两者之间的结合呢?

不仅有美学的意义,还充分显示了罗马人继承、发扬与创造希腊遗产的精神。

  大斗兽场内部结构。

请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内容思考,大斗兽场由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这种建筑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使用效果?

  大斗兽场的用途。

可以先了解学生是否知道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

或者播放一段斯巴达克的电影,制造一个大斗兽场用途的氛围,然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罗马人为什么热衷于如此血腥的表演?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历史纵横】,从罗马起源到罗马发展,崇尚武力是古罗马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也形成了古罗马人尚武的精神和传统。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

广场是人们从事公共活动的场所。

图拉真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显示罗马帝国的强大,图拉真皇帝决定在罗马城建立广场。

但是环顾四周,从恺撒大帝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修建广场,图拉真找不到一块可作广场的平整土地,于是挖山平土,开发出一块当时最大的广场用地。

  出示一张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示意图,请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进行对号入座,将每一部分进行填写,使已经成为废墟的图拉真广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图拉真广场需要重点介绍的是图拉真纪功柱和图拉真市场。

教科书对纪功柱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思考,如何评价图拉真纪功柱上的浮雕带?

整个浮雕就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是世界上最长的战史立体画卷。

浮雕刻画人物的容貌、服饰等具有丰富的历史真实性,浮雕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

站在纪功柱之上的是图拉真雕像,在纪功柱之下埋葬的是图拉真夫妇,你认为设计者的意图是什么?

是对图拉真皇权的昭示,也是罗马帝国强大力量的展示。

关于图拉真市场,结合教科书中的【学思之窗】开展活动。

  雄伟的万神殿。

介绍古罗马宗教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掌握万神殿的宗教特点。

观看万神殿建筑,引导学生寻找古希腊建筑特色与古罗马建筑特色,让学生认识到万神殿是在继承古希腊建筑风格基础上,将古罗马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特色的建筑物,是古罗马人智慧的结晶,表现了古罗马人的创新精神。

然后请学生观看万神殿的内部结构,体会古罗马人将建筑艺术与宗教思想有机结合的聪明才智。

  众多的凯旋门。

首先请学生观看法国巴黎凯旋门就是拿破仑一世为庆祝法军征战胜利而建造的,其主题为“军队光荣”,历经30年于1836年建成。

这座凯旋门是欧洲人学习古罗马建筑的典型范例。

出示古罗马凯旋门,介绍凯旋门的用途和提图斯、君士坦丁凯旋门。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它是一个国家雄厚文化底蕴的象征。

  漫游了古罗马城的建筑遗存,不难看出昔日罗马的活力。

这些无声的石头就像一部部打开的史书,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松蒲晃一郎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明智之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世界遗产

  概论》刘红缨王健民中国旅游出版社P26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古罗马城的由来。

  罗马,现代意大利的首都。

当它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传说只是台伯河边乱草丛中一只母狼的栖身之地。

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直到今天,罗马市民对那只母狼仍身怀感恩之情,在他们的城徽上刻着母狼的形象,在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边,墙角处还特别保存着一座自古以来就放在那里的兽笼,其中永远饲养着一只母狼。

尽管传说无法确证,从中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有关罗马城建立之初的历史信息?

  从罗慕洛兄弟来到台伯河畔建立新城,可看出罗马城是一个移民城市。

从母狼的形象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崇尚勇猛。

  人们都说,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

请阅读教材,我们一起编制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追寻古罗马人走过的历程。

  古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

  公元前8世纪 罗马城逐渐建立

  公元前6世纪 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城出现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 成为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378年 成为“七丘之城”

  公元前27年 建立罗马帝国

  依据这个大事年表,我们能否概括罗马历史发展的特点?

罗马的发展是以一个城市起步的。

罗马的发展经历了好几百年。

为什么教科书向我们出示的时间只是停留在了罗马帝国时代?

  在罗马人几百年的发展中,他们用战争的方法,征服的手段把疆域逐步扩大,到公元前27年罗马统治者,屋大维自封为皇帝,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iperator,什么意思呢?

就是发命令者,发命令的人。

这也就是后来皇帝──eperor一词的,epire──帝国也是从这里来的。

帝国时代古罗马城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阶段,至今罗马大部分代表性建筑,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正因为如此,1980年古罗马城以“罗马历史中心”为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一份怎样的世界遗产?

我们一起走进古罗马城。

  案例二 雄伟的万神殿。

  出示清华大学大礼堂图片,美国总统杰弗逊的私人住宅等建筑物的图片,请学生观看,寻找建筑风格的共性。

这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是不谋而合,还是拥有共同基础?

  出示万神殿或者请学生观看教科书中万神殿的图片。

  万神殿又叫潘提翁神庙。

潘提翁是拉丁语,万神的意思。

万神殿是否是祭祀万神之所?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万神殿不是供奉一切神的场所,主要供奉的是天上星宿代表的古希腊、罗马的天神。

  万神殿的历史开启于何时?

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梳理其历史脉络。

  公元前27年,阿克里巴建立,形状为长方形殿堂和柱式门廊。

百余年以后,哈德良重修万神殿,保留了原先的柱式门廊,将长方形殿堂改为圆形圆顶,成为当时的一个独创。

为什么哈德良将长方形的殿堂改为圆形?

有人说因为哈德良喜欢建筑,尤其喜欢圆顶之类的建筑,因此,皇帝本人参与了万神殿的设计。

还有人说与万神殿供奉的是天神有关,以圆代表天穹。

相信你们对这几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你赞同哪种观点,这种长方形门廊后接圆顶殿堂的形制,在当时是一个独创。

走进万神殿人们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请学生观看万神殿内部结构图和教科书有关内容。

每一位进入这样高大统一和谐的圆浑空间时,都会从内心发出惊叹,尤其是顶上开口的穹顶,让人感叹人的伟大。

万神殿建筑形制后来被各种以圆顶圆厅为主体的古典建筑所继承。

以至于意大利的导游总是对有幸游览万神殿的游客说,万神殿是继罗马大竞技场之后“罗马的另一象征”。

  大多数对万神殿感兴趣的人,不仅因为它是历史古迹,还因为这里也是众多不朽人物、艺术家和国王的永久的栖息之地,像意大利的位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等等。

人们说万神殿像一条贯通古今连续不断的金线,将历史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80年,万神殿和罗马历史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理由如下:

“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城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

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达五个世纪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

”万神殿承载了两千年历史,它就是一个历史的活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