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98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docx

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2007-2013湖北省黄冈市历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思想品德:

45分,历史:

40分,地理:

35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

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

10、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

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1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

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遵义会议D抗日战争

13.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1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5.“美国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下列符合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说法的是

A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B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C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D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16.有人认为,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盟作为平衡的力量,越来越被其他国家寄予希望。

这主要说明了

A欧盟对保持西欧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C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17.2013年华师一附中关于北大、清华等高校校长实名直推的实施细则出台,该《细则》明确规定:

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不关心他人、从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不良诚信记录的学生,都不得获得推荐资格。

“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上清华、北大”,孝敬父母成为一些学校选才的标准。

这是因为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④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2012年11月12日,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徐砺寒,在不小心撞坏路边停放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字条,欲事后赔偿。

他因此被网友称为“诚信中学生”。

徐砺寒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②当今社会,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③坚持诚实会赢得信任④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9.下列观点最能体现右图寓意的是

A共同富裕  B男女平等  C社会公平  D民族团结

20.田园风光、工业革命、披头士、《猜火车》、007、“憨豆先生”……一个个令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逐一登场。

2012年7月27日晚,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以“奇迹之岛”为主题,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此次奥运会开幕式

A说明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和谐局面  B标志着各种文化的差异正在消失

C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英国文化  D说明英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21.“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呆在家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  孩子。

有些网友称“00后”为“ipad一代”,网络游戏让许多孩子成为“宅童”。

你想对“宅童”说

 ①沉迷网络是应抵制的不良诱惑  ②“宅”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④网络对未成年人弊大于利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为了让消费者判定食品的新鲜程度。

然而,一些黑心的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在食品包装的生产日期上动起了歪脑筋。

新华视点记者在北京、湖南发现,一些商家用有毒化学药剂等涂改食品保质期,湖南浏阳一家食品企业涂改包装生产日期,女工甚至被烧伤了手。

涂改食品保质期的行为

①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违背了诚信原则

②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③属于合理的商业竞争手段和促销方法

④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④

23.右边漫画反映了

①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

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一样

③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24.2012年,“网络反腐”频频使问题官员落马,“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重庆雷政富、黑龙江孙德江等,都因为违纪违法线索在网络上被曝光而被立案调查或免职,网友举报违法乱纪官员是

A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会有任何回报

B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C依法行使公民监督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表现

D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5.漫画《敞开》说明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全体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④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2012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梦”列年度国内字第一。

该活动公布年度国内字结果时对“梦”字的解说是:

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航母梦、深海探测梦、诺贝尔奖梦……一一兑现。

我国“美梦成真”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 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卷选择题(共68分)

历史部分

29.(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

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

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

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3分)

30.(8分)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深圳“敢闯”有什么重大举措?

(1分)并说明这一举措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或影响。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1分)

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

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材料三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

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评述材料中关于科技革命影响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黄冈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9.B10.D11.C12.D13.B14.A15.A16.C

29.(7分)

(1)措施:

以庸代役;减免赋税;轻徭薄赋;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绢或布)替代劳役等。

作用:

保证了农民生产不误农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原因: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如精耕细作;推广引进高产作物等。

30.(8分)

(1)洋务运动。

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2)探索活动: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举措:

建立经济特区。

地位或影响: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

(2)认识:

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向外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社会管理经验等。

31.(9分)评分标准:

一等(9~7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6~4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3~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黄冈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

10、有学者指出: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1、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

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B、《离骚》C、《资治通鉴》D、《红楼梦》

12、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南通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1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4、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注: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

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片,走向整体。

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16.“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

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农奴制改革

17、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第Ⅱ卷非选择题

30、(8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

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

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

原因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3分)

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2分)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

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

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5分)

32、(7分)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据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1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9.B10.C11.C12.D13.D14.B15.C16.C17.B

非选择题

30(.1)形式:

和亲(或联姻)和会盟。

藏族。

(2)特点:

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

原因:

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3)原因:

①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②康熙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意义:

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

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31.

(1)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者展。

)②“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认识: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既允许犯错误,又敢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2(.1)变化: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原因:

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黄冈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思想品德:

55分,历史:

40分,地理:

25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历史部分)

第I卷选择题(50分)

7.唐太宗曾说:

“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普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

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

8.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9.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

康熙帝写的一幅拘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

”哀悼的是

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施琅

10.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B.开埠通商C.协定关税D.设立工厂

11.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图6),根据图片内容,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外交战线硕果累累

C.民族关系融合发展D.民主政治发展演进

13.图7,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

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法案确定英国政治体制的原则是

A.议会主权B.君权神授C.三权分立D.民主共和

15.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

第II卷非选择题

28.(7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见图14)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分)

(1)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个计划(2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的错误的影响)(1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1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分)

29.(9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

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右弥。

……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右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