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文主要给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稻草人,一个就是稻草人的主人——老妇人。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和老妇人形象呢?
2.指名反馈:
再读课文后,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个()的稻草人;
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悲惨、孤单、可怜、穷苦的?
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稻草人的尽职和善良的?
4.集体反馈。
5.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语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2)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教师导读:
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老妇人啊!
所以善良的稻草人很想帮助老妇人,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有多着急呀!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稻草人焦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教师小结:
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
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
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稻草人
稻草人老妇人
(善良)焦急、担心、愤恨、悲伤(可怜)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出课文中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你喜欢稻草人吗?
谈谈自己的理由。
把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2 寓言二则
课时3课时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生字词卡片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
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都有哪些?
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
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
——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
怎么知道的?
-------“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
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
之前他会想什么?
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
------“应”:
回答。
“弗能应”:
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
-----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
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
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
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
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
(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3.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是怎样发生?
怎样发展?
结果怎样呢?
4.发生:
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5.教师:
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怎样说?
怎样做的?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个别读)
6.教师:
他很得意!
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
(个别读、分组读。
) 出示: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
------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
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
选择一篇试背。
(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
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2 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一个人拿着矛和盾的图 物莫能陷也于物 无不陷也
锐利 戳得穿 坚固 戳不穿
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读懂课文内容
自学。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字义,记下不懂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理解了的在小组中讲一讲,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1这个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是怎么反应的?
听了问话那个人又是什么反应?
后来可能反升什么情况?
怎样表演才能使人们受到启示?
其人弗能应也:
那个(指卖矛和盾的人)。
遂饮其酒:
那杯(指酒)。
画蛇添足:
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办糟了。
3 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吗?
安徒生是丹麦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被誉为“童话之王”。
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从小受尽颠沛流离之若,整个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发表于1846年。
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
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
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
安徒生说:
“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
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
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预习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①读准宇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分析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⑨按“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想想各段的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
正音重点,给多音字组词:
zhè
ng(挣钱) huá
(划火柴) jī(几乎) zhǐ(只有)zhe(拿着)
zhēng(挣扎) huà
(计划) jǐ(几个) zhī(一只) zhá
o(擦着了)
字形难点:
不要少点:
蜷叉
不要多点:
旺焰捏
词义重点:
辨析“精致、细致”的意思。
教师讲解:
圣诞树、圣诞节。
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②听课文录音,投影填空题: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按()顺序写的,全文可分()段。
第一段写(),第,二段写():
它三段写()。
⑧质疑问难。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讨论:
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
说明了什么?
2.划出有关说明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3.重点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①“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a.前句是什么意思?
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b.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家里非常贫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的是妈妈的大拖鞋。
)
②“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a.她忘不了什么?
大年夜富人享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小女孩有吗?
B.小女孩忘不了这大年夜,说明了什么?
(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光明,向往快乐。
3.小结:
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
I.指名逐节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
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
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
(一)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2.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想的语句。
3.填空练习。
┌──────┬──────┬─────┬───┐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希望得到│原因│
├──────┼──────┼─────┼───┤
│ 第—次 │ 大火炉 │ 暖和 │冻僵│
│ │ │ │ │
│ │ │ │ │
└──────┴──────┴─────┴───┘
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
(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
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
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
(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6.小结过渡:
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
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二)第三段
①小女孩的幻想有没有实现?
为什么?
②重点句理解。
“第二天清晨…冻死。
小女孩是被冻死的,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⑨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小结:
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出现了一次次美好的幻想。
得到一个人起码的幸福,可是那个社会并没有给她这些,反而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那个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第三课时
—、复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幻想什么?
而一次次幻想的破灭又说明了什么?
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轻声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人动口、动笔)
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运用“学习提示”)
三、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2.问题讨论。
①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好的幻想?
填字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叙了()的故事。
揭露了(),表达了作者()。
3.感情朗读训练。
4.造句训练(练习册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
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
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
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板书设计 3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
冻僵暖和——铜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单爱抚——奶奶
再读课文,说一说: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现实——幻象——现实)
学习方法:
1朗读
2旁批体会
3交流
体会句子: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2谁也不知道他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故事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
4*刺猬汉斯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
(格林兄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
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
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
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
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
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
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
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
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
(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
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
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
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
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
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 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 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介绍作者:
格林兄弟是德国著名的语音学家、童话作家。
出生在莱茵河畔的一个文职人员家庭。
经过几十年的勤奋劳作,收集了极为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编写整理写成了二百多篇民间故事,即《儿童和家庭童话》俗称《格林童话》和《德国故事》。
你读了这篇童话,你觉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
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
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
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
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
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
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
评价要点:
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
---------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
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
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
积累了词语:
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
知错改错
勇于舍己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介绍作品: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1909年若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夫的代表作。
是一部世界名著。
2、默读课文,把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