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2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乡住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一般称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有一套满足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的聚集地。

③居住组团:

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区规划的任务(重点)

科学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

除了布置住宅外,还应当规划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场地、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工程设施等。

3.1居住区规划的编制

编制一个成功的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因素一般包括:

①合理地段选址②城市设计框架③住区基地规划布局③住宅建筑设计等方面。

住区规模大小、居住对象、住房制度、投资渠道等也会影响规范的编制。

3.2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简答、论述)

3.2.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1)在城乡地域尺度的范围内考虑居住区用地的适当选择,满足城市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置的总体要求。

应考虑多样的居住类型及对居住地点选择的要求。

(2)住区用地适宜性分析a对建成区的空地和待改造地区、拟开发地区和计划开发的居住区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因素包括可达性、避免灾害、与公共服务和城镇设施的临近程度、延伸这些服务的成本、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可服务空间等b现有居住区进行调整以及增加新的居住邻里的适应性。

c规划拟定的公共中心位置、城镇设施、交通系统。

开放空间系统d基础设施的有效延伸和环境保护等。

3.2.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针对特定的功能构成住区的合适要素,确定将要采用的针对性的设计原则。

根据基地特征,公共中心系统,交通系统、城镇设施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住区规划的功能和目标,研究适宜的邻里关系类型的空间组合、家庭类型、支撑性服务设施的现状与问题。

以及与交通系统、商业及就业中心、开放空间等之间的关系。

根据功能、目标要求和采用的特定原则,提出该住区规划的概念模式和初步方案,并进一步比较修改和深化3.2.3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①评估未来住宅和相应服务设备的空间需求,测算初步方案中各类居住单元的容量,将空间需求分配到初步方案所拟定的未来各类居住单元中。

②估算未来居住人口所需的住宅数量、住宅的桃树和类型组合,估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家庭人口比例,并根据家庭类型对住宅进行分类3.2.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3.2.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备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3.2.6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停泊方式。

3.2.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3.2.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3.2.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3.2.10对不同阶段方案进行必要的公共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第二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3住区的用地组成1.3.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的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1.3.2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格雷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及其所属长远、绿地和配件停车场等。

1.3.3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费公建配件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1.3.4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用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

图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3住区的规划结构(重点)

最有影响的住区结构模式包括:

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邻里单位模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扩大小区模式(综合居住区)、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等。

)3.1.2邻里单位模式(重点,6点)

①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②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④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为小学,与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

⑤邻里单位用地约为160英亩(64.75公顷),每英亩10户,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⑥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邻里单位是住区规划思想在二战后的英国的新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5新城市主义(知道,了解)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特征

(1)相对自给自足的不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

(2)为人形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

(3)设计为自行车、行人、欧系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

(4)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3.2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住区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因此,居民在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根据居民户外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得出:

居民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应尽量接近居民;

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

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上下班活动,应保证居民自居住地点到公交车站的距离不大于500m。

因此,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是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住区规划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等对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3.3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模式图或者具体方案具体画,50%考)

3.3.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不仅可以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组织,并且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上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3.3.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3.3.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

第三节:

住区的规划设计

2.2住宅的规划布置(理解)2.2.1住宅群体的组合

(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行列式布局:

这种布置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

2)周边式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形成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

对应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减少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

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但是这种布局方式有相当一部分的朝向较差,因此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

3)混合式布局:

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组形式,最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

4)自由式布局:

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的布置。

3.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3.2.1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8种)①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②医疗卫生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③文化体育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中心④商业服务食品、菜场、服装、棉服、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等⑤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税

⑥社区服务居住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

⑦市政公用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⑧行政管理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等行政管类机构3.2.2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

(1)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2)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3.2.3按盈利非盈利性分类: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3.4.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和小区级组团级的比较)

(2)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掌握)1)沿街线状布置

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

沿城市主干道或居住区主要干道布置时,交通量不大,可两侧布置,交通量较小是可沿一侧布置。

道路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

道路交叉口时,以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

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

建筑群体沿街立面要求,内部空间的组合,合理组织人流、货流线路。

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吸取前两种方式的优点。

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建设规模、特别市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

(3)居住区商业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1)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2)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4)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医院宜布置在比较安静和交通较方便的地段,以便居民使用和避免救护车对居住区不必要的穿越干扰3.4.3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掌握中小学规划布置要求)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规划结构中就应以考虑。

①保证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能就近上学,一般小学服务半径500m中学服务半径1000m。

②学生上学(特别是小学生)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尝试交通干道、市中心等人多车杂的地段。

③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

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

④避免对居民干扰,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

(2)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包括居委会、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包括图书馆)、车辆存放处、服务站卫生站、小商店等。

1)托儿所的规划布置

①应设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

总平面上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

②又拖的总平面布置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器械2)小商店的规划布置

一般设在路口,服务半径端(100~150m),使用方便3)其他设施

结合建筑功能布置

第四节: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扩展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归纳总结

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本人根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自己归纳总结的,有不足之处请谅解,还在不断更新,请关注

1.1住区的概念

住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1.2住区的类型

1.2.1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

(1)城市住区:

可以只设置为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

(2)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

职工及其家属,对象单一;

远离城市,较

强独立性;

需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食品、豆制品加工厂,综合性医院等设施;

(3)乡村住区:

与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1.2.2按建设条件不同的划分新建筑区旧住区1.2.3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

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1.3住区的规模

1.3.1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

离,最大8001000m);

(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在6001000m,城市干道间用地在36100hm2(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4)其他影响:

住宅层数(容积率影响人口规模),自然地形条件,城市历史街

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

1.3.2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所划分的三种规模住区

(1)住宅单体和小组群住宅

(2)邻里:

包括公共服务设施;

多元交通网络系统;

公共空间环境。

(3)都市聚落,由邻里聚集而成

1.3.3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划的划分

(1)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

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15000)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相对

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类型人口规模(人)30000~50000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用地(hm2)50-10010-354-6居住区居住小区10000~15000居住组团1000~3000

2.住区规划任务

1.科学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

2.规划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场地、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工程设施等。

3较大规模的住区考虑设置适当规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

3.住区规划的编制

3.2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3.2.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3.2.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2.3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和用地大小3.2.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

3.2.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很热布置方式

3.2.6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3.2.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3.2.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3.2.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很热造价估算

3.2.10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

的综合协调要求。

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1.住区的组成

1.1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自然要素,人工要素

精神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1.2住区的组成内容

1.2.1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共设施用房,小品建筑1.2.2室外工程道路工程,绿化,工程管线,挡土墙,护坡1.3住区的用地组成1.3.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

RO1

1.3.2公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RO21.3.3道路用地:

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R03

1.3.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R041.4住区的环境组成

1.4.1内部居住环境:

住宅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环境。

1.4.2外部生活环境:

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

1.5居住用地分类类别代号说明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四类居住用地R42.住区的功能

2.1居住功能:

提供给排水、燃气、供电和电信等基础设施;

安全的居住;

健康的居住2.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2.3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2.4社会互动功能2.5对多样性的包容

3.住区的规划结构

3.1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3.1.1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

采用曲线型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间,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坪,构成了开放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

街道树木成行,使得道路在连续转弯时使人产生了新的心理期待。

在住区中心设置一个由商店和列车转换站构成的小型商业中心,配置学校、办公楼区、休闲场所,上下班也可乘坐小汽车,并在购物中心、就业中心、学校和其他目的地设置宽敞的停车场地,保证机动性和可达性。

3.1.2邻里单位模式:

(1)被城市道路包围,但不穿过邻里单位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保持内部安静安全。

(3)以小学的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

(4)中心建筑为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结合中心广场或绿地布置。

(5)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800m

(6)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新泽西州雷德本:

(1928年克拉伦斯斯坦因和亨利莱特)

1将传统小规模的建筑综合体改为超级综合体。

防止大流量的机动车交通穿越综合体。

2街道按不同功能分成4类。

3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相交处采用立体交叉。

4住宅的主要居室不是面向街道,而是面向住宅的后花园和步行小道。

5超级综合体的宽阔绿化带渗透到整个城镇的公共体系。

3.1.3居住开发单元模式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每一居住开发单元内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3.1.4“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扩大小区:

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m2)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有可选择的余地。

居住综合区:

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居住与无害工业、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结合)3.1.5新城市主义的兴起于发展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另外归纳)

3.2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1.居民的活动规律和特点:

住宅内部活动,商业服务、文教体育、健身、医疗卫生2.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

应该尽量接近居民

3.城市道路:

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

居住地点至公交站距离不大于500m4.其他:

绿地系统、空间与景观系统、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特点3.3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居住区小区组团;

居住区组团;

小区组团;

独立式组团

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

1.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1基本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2基本原则:

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

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

1.3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3.1使用要求:

方便;

合理的住宅类型,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及其分

布方式,合理组织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地和住区内外交通。

1.3.2卫生要求:

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防止噪声干扰和空气污染。

1.3.3安全要求:

(1)防火(一定的防火间距);

(2)防震灾(1.避免沼泽地区、不稳定地区;

2.安全疏散用地;

3.道路平缓,利于疏散;

4.根据设防烈度,提升抗震能力)

(3)防空(平战结合)

1.3.4经济要求:

考虑建设投资及居住对象的经济状况,降低住区建筑造价和节约城

市用地。

1.3.5美观要求:

建筑空间富有变化,色调和谐统一;

建筑与绿地交织,硬质景观色

彩尺度宜人;

整体环境独具特色,且体现时代精神。

2.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布置

2.1住宅类型的选择

2.1.1住宅选型的总体要求

(1)研究分析住宅类型和特点、住宅的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住区包含多种

住宅类型、户型、产权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和收入的家庭需要。

(2)住宅内应合理安排各种功能空间,避免居住空间互相干扰,保证空间私密性。

(3)结构、设备及其管网布置应为住宅的可造性创造必要条件,体现灵活性。

(4)住宅内自然层应避免台阶和错层,设置扶手、护栏、防滑地面等,保护弱势群

体的安全。

2.1.2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编号住宅类型123456789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是第4、5类住宅的变化形式,由于增加了内天井,住宅进深加大是第5、6类型的变化形式,一般用于高层建筑一般都用于多层和高层,特别是梯间式用得较多用地特点每户一般都有独用院落,层数1-3层,占地较多点式(塔楼)是第四类住宅独立式单元的变化形成,适用于多、高层住宅。

跃廊式注:

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2.1.3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1)住宅层数与经济性:

合理提高住宅层数是提高容积率、节约用地最基本途径。

(2)进深:

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

节约造价。

(3)长度:

住宅单元拼接越长,山墙越省。

过长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

(4)层高:

每降低10cm,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

不低于2.5m。

2.1.4合理选择住宅类型

(1)住宅标准:

面积标准,质量标准

反映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每个时期都制定住宅的建筑标准,商品住宅的标准根据不同对象、市场需求来确定。

(2)套型和套型比:

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和卫生间的数量。

套型比指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

(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

用地经济、建筑造价、建筑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