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426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docx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总汇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精品小编准备了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

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

矿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①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③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①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②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2)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

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

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

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

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风海流:

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补偿流:

秘鲁寒流

寒流:

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

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

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

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

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

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

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

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

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

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地表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

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

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

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

土壤

(1)土壤的概念:

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

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

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

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

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

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

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

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

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

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要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

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

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港口作用:

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

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

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

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

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

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

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

特点:

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

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

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

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

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

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

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

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

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

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

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

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必修一高一级地理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