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495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第1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对称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知识

技能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

设计

思路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

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

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

“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

准备

教师

1.教具:

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

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学生

剪刀、彩纸

课时教案A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1课第节

对称图形

对折后                 完全重合

 

折 痕               叫做对称轴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

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

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还有别的办法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

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同桌互相讨论。

(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动二: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可以小组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

(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2、认识对称图形

板贴展示学生剪出的图形。

问:

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

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

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为什么?

生:

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

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

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展示,让学生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

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

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图形?

二、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

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2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镜子中的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知识

技能

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过程

方法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

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

设计

思路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

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教学

准备

教师

机灵狗图片

学生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2课第节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

(板贴)。

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

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

售票员阿姨说:

“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

路上太慢了。

生2:

时间看的不对。

3、师:

时间到底对不对呢?

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

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

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第二课时

一、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

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

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

(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

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二、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

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

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

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镜子有什么作用?

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二单元第3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平移和旋转

课型

新授课

 

情感

态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知识

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

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

重点

难点

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

设计

思路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

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

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

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看一看”的图片。

方格纸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3课第节

平移和旋转

特点:

(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绕着一个点(或轴)的转动

方法:

移图,找对应线段找对应点——数格子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去过雪山游玩吗?

那里有哪些游乐设施?

(滑草、飞龟、遨游太空……)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过运动的?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索新知

1、投影片出示课本“看一看”中的四幅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画面?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并用手比划一下。

2全班交流。

3小结:

缆车、国旗的运动都是平平直直地走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是在固定地转动。

4让生上台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5让全班学生用手演示升旗和缆车的运动。

小结:

我们把像、缆车、升国旗这样的运动成为平移。

(板书:

平移)

6让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做平移运动。

7让生动手演示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运动。

小结:

我们把像螺旋桨、风车这样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运动称为旋转(板书:

旋转)

8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做旋转运动?

第二课时

一、判断平移、旋转运动。

1、出示课本第19页的“说一说”。

先独立思考判断,在书上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雪撬、火车的运动是平移;

转盘、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2、做一做:

先做一个平移运动,再做一个旋转运动,让同学先在小组内做、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做给全班看。

3、出示课本20页试一试。

移一移,说一说。

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向下平移了几格。

填一填,教师演示,学生数格,说一说蜡烛向右平移了       格。

小鱼向      平移了    格。

小结:

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了多少格。

(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最后师总结。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20页“试一试”的(3)。

先让小组讨论,找学生到黑板演示。

2、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1。

3、让学生做课本21页练一练2、3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像升降电梯、收害机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如果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旋转。

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平时注意观察,把收集到的与同学分享。

 

 

效果与反思

课时教案A

第六单元第4课第节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欣赏与设计

课型

练习课

 

情感

态度

使学生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内

在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知识

技能

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

图案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并能应用这一知识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过程

方法

使学生通过欣赏身边熟悉的图案,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

实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

教学

重点

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

学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材先向我们展示了几幅设计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

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到图形的美。

接着,让学生用已

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并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

准备

教师

各种图案,不同规格的纸,剪刀。

学生

预习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4课第节

 

欣赏与设计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金花图案。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资料: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四幅图:

1、你们知道这四幅图吗?

他们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甲:

第一幅图是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学生乙:

第二幅图是奥运五环图,它代表世界的五大洲。

学生丙:

第三幅图是我国的风筝图样——燕子。

学生丁:

第四幅图是一个美丽的圆形图案,可以应用于织毯、绘制陶器等方面。

2、这些图案美吗?

美在哪里?

学生甲:

美在它们组合很有规律。

学生乙:

美在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

学生丙:

美在都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图形。

3、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会图案中的平移和旋转。

(1)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2)集体交流。

“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得到的。

“奥运五环”可以说是由一个圆环平移后得到的,也可以说是绕圆环的交点经过多次旋转得到的。

“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图形图案,可以说是每朵花绕圆的圆心旋转后得到的。

(3)上面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

“奥运五环”、“风筝”图、“圆形图案”都是对称图形。

(4)拿出你收集到的图案,在小组里说说,它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

分小组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

一、动手设计、绘制图案。

(1)打开课本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

先独立画,然后与伙伴交流、分享。

教师:

注意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赞赏。

(2)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

可合作完成。

教师:

(同上)

(3)完成课本第25页“实践活动”的第

(2)题。

教师:

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从伙伴中得到启发。

(4)动手制作“雪花”,课本第26页的第

(1)题。

(5)动手制作“装饰物”,课本第26页的第

(2)题。

二、作品展览、鉴赏。

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

三、练习巩固

1、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2、下面的图形是旋转得到的画“○”,是平移得到的画“—”。

(    )   (    )      (         )        (    )

3、课本第24页的第2题。

4、下面的图形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设计的图案,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5、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四、课堂小结

平移、旋转和对称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效果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