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541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技法提分点12.docx

高考语文培优二轮江苏专用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12

技法提分点 12 把握关键得分点,字字落实译句子

三处着眼六点考虑落实文言翻译

读文支招

1.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

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文本后面“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这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2.以文解文。

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4.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

典题文本

(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停滞】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差不多】矣,还【回去】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堕落】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努力】,特耕而不获耳,藨蔉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审问】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朝廷考定】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对点解题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译文: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译文:

                                    

                                    

解析 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

考向明确,难度适中。

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

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恰当使用留、换、调、删、补、变等方法技巧,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答案 

(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试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写上就写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试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事文墨久已事:

从事

B.病目眚病:

疲惫

C.詈不佳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鞫:

审讯 

解析 “目眚”,是指眼珠上长了斑翳。

“病”应是患病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解析 据文中黄贞父所言: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注:

张汝霖时调广昌,古人善以地名代称人名,这也是借代)看来,黄贞父并未受理此案,而是交给张汝霖断案,想以此让张广昌难堪。

答案 D

4.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答:

                                    

                                    

解析 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根据“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一特点;根据“遂输粟入太学”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一特点。

答案 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或:

书写要端正美观;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参考译文】

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

年幼的时候喜欢古文,博览群书。

年少的时候不肯临池学书,字写得丑陋笨拙,每当参加主管部门举行的考试,就不能成功。

于是捐纳财货于官府进入太学学习,滞留科场二十年。

曾祖父去世,家中遭遇的重大不幸事故渐渐到来。

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掉楼梯,用轴辕传送食物,有多年没有下楼了。

江西的邓文洁到越地来,凭吊文恭。

文恭坟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粗了,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悲泣哽咽地离开。

祖父把他送到邮亭,文洁对着祖父闷闷不乐,原来是邓文洁听信心怀忌妒者的传言,说祖父近来开设酒肆,不从事学习很久了,所以邓文洁见到祖父就很感慨。

这一天将要离别的时候,回头对祖父说:

“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祖父哭泣着说:

“侄子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只是没有收获罢了,即使这样也不敢不勤奋。

”文洁说:

“有这回事吗?

我姑且当面考一考你。

”于是姑且以“六十而耳顺”为题,祖父马上动笔,很快就写完了,连一点删改都没有。

文洁又惊又喜,放下符节说:

“你的文章当会闻名于世的,何止获取科场的名声?

阳和子大概可以永生了。

甲午年正月十五,祖父就到南都去,在鹤鸣山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止,眼睛生病,放下帷帐静坐了几个月。

朋友用经书中的试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写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试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进入考场后,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文牍送到一老教谕房内。

要经由他拿取文牍,往上送到大主考九我李公那里去,骂写得不好,让再呈上,呈上以后又说不好,又呈上,到了四遍五遍,房中的文牍将要没有了。

教谕忿恨哭泣,李公寻找文牍发现少了七卷,就问教谕,教谕说:

“有七卷非常不通畅,留着作为笑料吧。

”李公说:

“赶快把你的笑料拿来!

”李公看了之后,拍掌说是非常好,整理书卷更换准备了朱砂和铅粉。

《易经》把大父作为拟元,龚三益是次一等,其余的都置于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中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调任广昌,幕僚当中有许多名士。

贞父黄先生善于戏弄人,看不起祖父,认为祖父是纨绔子弟。

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把有疑问的案件下发,命令五县共同审讯,贞父对同僚说:

“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按照惯例应该交给我来写,我不接受,你们也不要接受,我将要以此使张广昌陷入困境。

”祖父知道他的意思,没有坚持推辞,执笔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都是引经据典,断案如同老练的文吏。

贞父张大嘴巴,连呼:

“奇才!

奇才!

”于是和祖父成为朋友,成为莫逆之交。

六年期满,考定非常优异,名列第一。

(2018·江苏启东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

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

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

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

“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

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

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

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

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

”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

琼复上疏曰:

“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尚方御府,息除烦费。

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

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译文:

                                    

                                    

(2)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译文:

                                    

                                    

解析 

(1)“有司”:

有官吏;“慰遣”:

宽慰并予以遣送;“遂”:

这才、于是;“已”:

停止。

(2)“数”:

多次;“引纳”:

招揽接纳;“访”:

询问;“陈”:

陈述。

答案 

(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

(2)(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

2.(改编题)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译文:

                                    

                                    

(2)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译文:

                                    

                                    

解析 

(1)“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父忧”是指父亲去世,要服丧守孝。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阕,终了。

“辟”,本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这里指征召为官。

本句中有三个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如不熟悉这些知识,并且准确而灵活地翻译,就极易出现错误。

(2)借用历史典故,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如“六事”“自让”“闭女谒”“退舍”等。

如不熟悉文史知识,且不能灵活变通,也极易出现错误。

答案 

(1)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

(2)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

3.(改编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译文:

                                    

                                    

(2)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

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

译文:

                                    

                                    

解析 

(1)“伯夷”“柳下惠”“传”等都是专有名词,表具体的人名和书名,保留不变。

“盖”句首发语词;“故”,所以。

(2)“巴郡”“黄错”“汉阳”“任棠”是专有的人名、地名,“作者七人”文下注解表明也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不变。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伏”,谦辞,“我”。

“耆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古称六十岁曰耆,年八十曰耋。

另外文中有“公车”“会稽”“广汉”“尚书仆射”“德阳殿”等都属于专有名词,都要注意翻译技巧。

答案 

(1)君子有言:

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

(2)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这些有名的隐逸高士,年岁在八九十岁,都是有高远的志向。

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

4.(改编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

译文:

                                    

                                    

(2)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

译文:

                                    

                                    

解析 

(1)“台阁”,专指官府;“故事”属于古今异义词,古义:

先例、旧事;今义:

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

文言文中碰见古今异义词应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

(2)“好恶”,偏义复词。

“好恶”此处只取“恶”的意思。

“法度”,同义复词,法规,法纪。

“使遵法度”是省略宾语“之”。

答案 

(1)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

(2)明令近臣,让他们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

【参考译文】

黄琼字世英,是江夏郡安陆县人。

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

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

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

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

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

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

“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

君子有言:

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

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

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

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

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

”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

等到他居位任职,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

当时连着出现灾异,黄琼便上书顺帝说:

“皇上应该打开石室,研读《河》和《洛》,同时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将皇上登位以前直至汉初所有灾异,与登位以来直到现在的灾异情况,一一登录上报,看看各个时期灾异发生的多少。

并让近臣和儒生结合时政提出意见,经常引见公卿共议,检查政务得失。

那些没有功绩德行的官僚,应一律罢免。

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这些有名的隐逸高士,年岁在八九十岁,都是有高远的志向。

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

”于是下诏书征召黄错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

黄琼又上书条陈政见,说:

“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

现在也应当检查政事,关注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让世人耳目一新。

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

明令近臣,让他们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

(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

如能革除弊端从善如流,择用好的建议,那么就会灾消而福至了。

”奏章呈上后,皇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掌管的人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

一、(2018·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

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荫长松,藉丰草   藉:

践踏

B.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厌:

满足

C.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敏:

努力

D.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俾:

使

解析 藉:

枕垫,这里指坐卧。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祭十二郎文》)

B.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

C.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D.因游金陵,登蒋山

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解析 均是连词,表转折。

A项,代词,它,指《水记》;副词,表选择。

C项,动词,认为;介词,用。

D项,连词,于是;介词,趁。

答案 B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译文:

                                    

                                    

(2)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译文:

                                    

                                    

答案 

(1)(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

(2)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

4.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

答:

                                    

                                    

解析 紧扣题干中“称赞李侯贤达”一语的含义,在文本中筛选有关信息。

李侯能实地考察,于是发现了浮槎山泉;他能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去感受山林的乐趣;他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他勤勉政务,好名声遐迩传播等,都应视为称赞其“贤达”的表现。

答案 ①实地考察,发现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隐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乐趣;③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④勤勉政务,声名远播。

【参考译文】

浮槎山,在慎县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这出自于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虚诞幻化的说法。

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人都没有提到过这里的泉水。

我曾经读《茶经》,欣赏陆羽擅长谈论水(的本事)。

(我)后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这本书记载有刘伯刍与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优劣等级,(张又新)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从陆羽那里得来的,但是用《茶经》来考证这些说法,这些说法都不符合。

张又新是个狂妄怪异的人,他所说的话很难让人相信,我很怀疑并非陆羽的说法。

等到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后,更加认为陆羽是了解水的人。

浮槎山、龙池山均位于庐州界中,比较它们的水质,(龙池山的水)远远比不上浮槎山的水。

但张又新记载的,把龙池的水列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从这里可以知道张又新有很多没有收录到的泉水。

陆羽却不是这样,他论述说:

“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

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样喷流的泉水和石池里漫流四溢的泉水为最佳。

”他的言辞虽然简洁,但对水质的品论(已经)达到极点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发现的。

嘉祐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

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

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

(试着)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