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76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内科疾病诊断与常规治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表寒里热证

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双解汤。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1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中药针剂

2.1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2.2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外治疗法

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

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3.2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

适用于风寒证。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好转:

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未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第二节 

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西医学中某些慢性疾病合并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体温在37.3℃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3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4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5注意与内伤发热、寒热真假相鉴别。

1卫表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解表退热。

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选银翘散。

2肺热证

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

3胃热证

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清胃泻火。

白虎汤。

4腑实证

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通腑泻热。

大承气汤。

5胆热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清热利胆。

大柴胡汤。

6脾胃湿热证

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或目身发黄,舌苔黄而厚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和胃。

王氏连朴饮。

7大肠湿热证

发热,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湿热。

葛根芩连汤。

8膀胱湿热证

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小便淋沥涩痛、灼热黄赤,或腰痛及少腹引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膀胱湿热。

八正散。

1.1清开灵口服液,每次服2支,每日3次,适用于各证型发热者。

 

1.2新雪颗粒剂,每次服1.5g,每日2次,适用于各证型壮热者。

2.1柴胡注射液,每次2~4ml,肌内注射,每日1~2次。

2.2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针灸疗法

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委中、外关、陷谷等穴位。

4外治疗法

4.1滴鼻退热:

复方柴胡滴鼻液,每次每侧鼻腔3~4滴,每1小时滴1次。

4.2灌肠退热:

清热灌肠汤或大黄枳实汤水煎取汁200ml,高位直肠灌注或保留灌肠30分钟,每2~4小时1次。

5西药疗法

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感染严重者配合抗生素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2好转:

体温降低,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3未愈:

体温不降,症状未改善。

第三节 

湿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闷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疾病。

西医学中的胃肠型感冒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临床表现以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脘痞,饮食无味,舌苔腻,脉濡等为主症。

2湿阻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固定不移。

3湿阻发病多与夏令梅雨季节及地域潮湿有关。

4实验室理化检查,多无器质性改变,各项指标数据大致在正常范围内。

5应注意与湿温病相鉴别。

1湿困脾胃

肢体困倦,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淡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

2湿热中阻

四肢困重,脘痞闷似痛,口苦而粘腻,渴不欲饮,纳呆,尿短黄,大便不爽,或有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化湿。

3脾虚湿滞

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淡胖苔薄腻,脉濡缓。

健脾化湿。

香砂六君子汤。

1.1湿困脾胃者可服用五花茶冲剂,每次1~2包,每日服3~4次。

1.2湿热中阻者可服甘露消毒丹,每次5~10g,每日服2次。

湿热中阻见发热较高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3草药疗法

3.1鲜藿香、鲜荷叶,鲜佩兰、焦麦芽等量,煎汤代茶饮,适用于湿困脾胃及预防湿阻之病。

3.2苡仁、炒麦芽、炒山楂等量,加鲜荷叶1片,煎汤代茶饮,适用于脾虚湿滞证。

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正常。

临床症状减轻。

临床症状无改善。

第四节 

痢 

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利赤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疾病。

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出现类似本病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常有脓血粘冻。

2本病多发病急骤,可伴有恶寒发热,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

4急性菌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肠阿米巴病的新鲜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5本病应与泄泻鉴别,必要时作X线钡剂造影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1湿热痢

腹痛阵阵,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芍药汤。

2疫毒痢

发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致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

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蒙或神昏不清,呕吐频繁,惊厥,瞳仁大小不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清热,解毒,凉血。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若发生厥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逆而冷汗出,唇指紫暗,尿少,脉微细欲绝,选用参附汤、四逆汤。

3寒湿痢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

4虚寒痢

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

初痢、暴痢之后,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粘冻,舌质淡苔腻,脉濡或虚数。

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连理汤。

1.1热痢可选用香连丸。

1.2寒痢可选用藿香正气丸。

1.3虚证久痢者可选用理中丸、补脾益肠丸。

1.4疫毒痢可选用神犀丹、紫雪丹灌服。

2.1疫毒痢发生厥脱者可用生脉或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根据病情可反复使用。

2.2疫毒痢发生神昏,惊厥时可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或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急重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4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

3针灸疗法

取穴:

合谷、天枢、上巨墟。

随证配穴:

湿热痢者可选曲池、内庭等穴;

寒湿痢者可选中脘、气海等穴;

休息痢者可选脾俞、胃俞、关元、肾俞等穴。

针法:

实证用泻法,偏寒者加灸。

4外治疗法

4.1灌肠:

可用苦参、马齿苋以1:

2比例水煎成150ml保留灌肠。

亦可用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各30g,黄柏10g,黄连5g,水煎成150ml保留灌肠。

此法适用于湿热痢。

4.2敷足心法:

吴茱萸18g,研细末,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纱布包扎,2小时后取下。

适用于下痢不能食,兼有四肢厥冷者。

5西药疗法

5.1感染严重者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5.2出现中毒性休克时,可抗休克治疗。

1.治愈:

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连续3次阴性。

2.好转:

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致病菌转阴或未转阴。

3.未愈:

临床症状及大便镜检无改善。

第五节 

疟 

疟疾是因感受疟邪,正邪交争而出现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

西医学所称之疟疾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发作时寒战,高热,汗出热退,每日或隔日而作,或三日一次。

伴有头痛身楚,恶心呕吐,发作后口唇出现疱疹等症。

或者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寒热不清。

2疫疟重症可出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抽搐,昏迷等症。

3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或有输血史。

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贫血和脾脏肿大。

4寒战时,末稍血液涂片或骨髓片可找到疟原虫。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病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5注意与感冒、伤寒、痨瘵、湿热证等病证出现寒热往来相鉴别。

1正疟

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后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隔日发作,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柴胡截疟饮。

2温疟

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

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倦怠,舌苔白腻,脉弦。

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柴胡桂枝干姜汤。

4热瘴

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清瘴汤。

5冷瘴

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6劳疟

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遇劳则发,寒热时作,舌质淡,脉细无力。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何人饮。

7疟母

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压痛,或胁肋胀痛,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鳖甲煎丸。

1.1青蒿素浸膏片,每次服0.2g,每日2次,连服4日,适用于瘴疟。

1.2热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冷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苏合香丸。

1.3疟母见气血亏虚证候者加服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

2.1青蒿素油注射液,每次肌注0.2g,首次用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分别再肌注0.2g,共4次。

2.2热瘴出现神昏谵语等热毒蒙蔽心神症状时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日1次。

2.3冷瘴见阳虚气脱之症,可选用参附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

3西药疗法

确诊后可选用抗疟药治疗。

症状消失,血涂片未见疟原虫。

症状控制或减轻,血涂片可见或未见疟原虫。

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第二章 

肺 

病 

咳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

7本病应注意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痨及肺癌相鉴别。

1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3风燥伤肺

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数。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4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

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7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1.1咳嗽属热性者可口服橘红丸,每次服6g,每天服2~3次。

1.2热咳者亦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每次服10ml,每天服3次。

2.1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适用于外感风热、风燥及痰热郁肺者。

2.2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燥者。

可选用列缺、合谷、外关、尺泽、肺俞、曲池、大椎、太白,丰隆、太渊等穴位。

4.西药疗法

4.1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

4.2痰多者可选用祛痰药。

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

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哮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疾患。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患所致的哮喘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7应与喘证相鉴别。

1发作期

1.1寒哮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1.2热哮

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2缓解期

2.1肺虚

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

每于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2.2脾虚

平素痰多,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沉缓或弱。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2.3肾虚

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腰酸腿软,脑转耳鸣,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象沉弱;

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苔少,脉细数。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1.1虚寒型哮喘者,可口服黑锡丹,每次3g,每日服3次,淡盐水送服。

1.2寒实型哮喘者,可口服紫金丹,每次服5~10粒(<

150mg),每日1次,睡前冷茶送下。

2.1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