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692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

食品营养与检测

(二)专业代码:

590107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

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食品药品和

粮食大类

(59)

食品工业类

(5901)

食品制造业

(17)

食品工程技术人员

(2-02-28-00)

食品检验岗位、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岗位、

公共营养服务岗位

营养配餐员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新技术接受与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掌握食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营养指导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食品企业、质检部门、卫生防疫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有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精神;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与专业有关的技术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

(3)专业素质

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食品营养学基本知识、营养配餐和食谱编制基本知识、食品分析检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解决检验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意识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身体心理素质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2.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当今形势与政策,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工作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具备常用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2)专业知识

①具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基本知识;

②具有分析检验、仪器维护与使用的基本知识;

③掌握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和感官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④掌握食品营养与健康、营养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⑤熟悉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专业知识;

⑥了解食品行业发展动态,具有食品企业经营运作的相关管理知识;

⑦具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观念及基本知识。

3.能力

(1)通用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和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查找资料,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具有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具有计划、决策、方案设计的能力;具有成本、环保和节能意识;具有整体思考、合理利用资源能力;具有自我评价、自我展示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自我保护能力。

(2)专业技术技能

①具备指导不同人群健康饮食的能力;

②具备营养配餐和编制食谱的能力;

③具有采集样品和处理样品的能力;

④具有应用化学分析与物理分析的知识与方法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的能力;

⑤具有应用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与分析的能力;

⑥具有进行食品感官检验的能力;

⑦具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编制检测报告的能力;

⑧初步具有计量器具管理、常规分析检测仪器的保养维护能力;

⑨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监控的能力。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表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

工作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素质、知识、能力)

01食品检验员

01-01实验准备

01-01-01选择实验用水规格,能正确储存实验用水;

01-01-0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分析中所用的化学试剂;

01-01-03能正确配制实验用各种试液、指示剂、缓冲溶液等;

01-01-04能正确配制实验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并准确标定;

01-01-05能根据分析检验要求,确定分析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

01-02食品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分析化验,并做详实记录

01-02-01能根据方案选择正确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检验;

01-02-02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微生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并进行相应分析;

01-02-03具有查阅、解读国家标准与执行能力;

01-02-04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01-03化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并对分析方法提出改进性建议

01-03-01能对分析检验数据正确处理、准确分析并书写分析报告;

01-03-02能找出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

01-03-03能正确处理实验废液;

01-03-04整理、清洗实验仪器与试剂等,完成测后工作。

02食品质量

管理员

02-01企业产品原材料入厂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管理

02-01-01掌握食品原材料、产品的检测技术;

02-01-02熟悉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02-01-03熟悉食品企业生产规程,会编写企业基本的质量体系文件;

02-01-04掌握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ISO9000基本理论;

02-01-05能进行生产的现场管理;

02-01-06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02-01-07具有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

02-02产品质量认证、计量认证

02-02-01了解计量认证、实验室认证认可程序及知识;

02-02-02能执行产品质量法、计量认证及相关知识;

02-02-03熟悉产品质量管理及实验室认证操作要求及步骤。

03营养配餐员

03-01编制营养食谱

03-01-01熟悉人体所需的营养特点;

03-01-02掌握不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点;

03-01-03熟悉中国膳食结构特点及不同人群膳食特点;

03-01-04会计算膳食能量及所需食物量。

03-02营养餐制作

03-02-01了解不同烹饪过程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03-02-02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特点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

03-02-03掌握简单的烹饪技术。

04审计员

04-01ISO9001内审员

04-01-01遵守职业道德;

04-01-02熟悉食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国家标准;

04-01-03熟悉食品企业生产需要和产品质量要求;

04-01-04熟练食品企业生产与操作。

04-02HACCP内审员

04-02-01遵守职业道德;

04-02-02熟悉食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最新国家标准;

04-02-03熟练掌握如何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监控,以保证食品质量。

七、主要课程简介

1.有机化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分类、命名、性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食品化学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的主要组成水、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酶、色、香、味物质、食品添加剂等的结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仪器分析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仪器分析的各类方法。

其内容涵盖光学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及某些新技术的应用。

使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其基本结构、方法特点及应用能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及理解相应问题的能力。

4.食品营养与卫生

本课程主要学习营养学基础、膳食指南与合理营养、各类食物的营养、特殊人群的营养与膳食、常见疾病与膳食、营养配餐、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管理及各类食品的卫生管理等内容。

5.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

主要学习理化检验基础知识、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物理检验方法、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检验、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分析检验、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检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食品中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降解、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卫生细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霉菌和酵母菌以及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7.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本课程主要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介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体系(机构、组织),支持体系(法规、标准、规范)及过程控制体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AP和GMP)、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和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系列以及食品质量检验的技术和方法]等。

8.化学分析技能实训

本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一般在专业实训室完成。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实训,并具备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运算、分析处理,写出实训报告。

通过对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及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做好准备工作。

9.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实训

本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一般在专业实训室完成。

要求学生以某种食品为载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独立、规范地完成食品各项理化检验指标项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运算、分析处理,写出实训报告。

通过对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缩短其与就业的“距离”。

10.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

本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要求在微生物实训室完成。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对某种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常见的致病菌进行检验,并对实验现象和所得数据进行记录、运算、分析处理,写出实训报告。

通过对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八、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140学分。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营养配餐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九、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结果。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应确保专业师资水平。

具体要求如下:

(1)校内专职教师要求

①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

1;

②专业带头人:

熟悉生产过程工业分析技术发展状况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双师”素质;

③要求全体专任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专任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④要求专职实训室辅导教师该专业工种高级工以上的资格证书(含高级工);

⑤本专业专任教师“双师”资格(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60%。

(2)校外兼职教师要求

①要求校外兼职教师具备本专业工种高级工以上的资格证书(含高级工);

②校外兼职教师要求具有5年以上本行业的一线工作经验;

③要求校外兼职教师为企业一线技术主管或单位技术主管。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验实训基本条件

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应设置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基地(室)。

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可以本专业独立配置的,也可以是与相关专业共享。

校内实验实训仪器设备配置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训室配置与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内容

主要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1)食品的物理检验

(2)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

(3)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4)食品中矿物质的检验

(5)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验

(6)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验

(7)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验

电子分析天平

40

气相色谱仪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

可见分光光度计

20

紫外分光光度计

6

氨基酸分析仪*

1

显微熔点仪

1

自动电位测定仪

10

旋光仪

20

黏度计

20

折光计

20

比重计

20

常压烘箱

2

灰化炉

2

恒温水浴锅

20

索氏抽提器

10

凯氏定氮仪

40

消化装置

40

离心机

8

电磁搅拌器

8

组织捣碎机

2

小型绞肉机

1

小型粉碎机

1

电动振动器

2

酸度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10

2

食品微

生物检验

实训

(1)细菌形态学检验

(2)细菌生理学检查

(3)细菌卫生一般检验

(4)常见致病菌检验

(5)真菌学检验

光学显微镜

40

高压蒸汽灭菌锅

20

恒温培养箱

2

恒温摇床

2

冰箱

2

超净工作台

8

pH计

10

分析天平

2

恒温水浴锅

5

3

营养指导

实训

(1)体格测量

(2)膳食调查

(3)营养食谱设计

(4)营养宣教

身高体重计

4

皮褶厚度计

4

电脑(营养宣教)

12台

食物成分表(2002版)

30套以上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专业教学有效的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除满足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外,还要满足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需要。

校外实践条件配置与要求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功能与作用

主要设备的配置要求

1

济源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肉制品生产工艺与检测认识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绞肉机、灌肠机、烤箱、切片机、分割机、冷冻机

2

济源伊利乳业有限公司

乳制品生产工艺与检测

认识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均质机、冷热缸、奶泵、高温瞬时灭菌机、无菌灌装机、pH计、分光光度计、密度计、酸度计、色谱仪

3

济源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农产品质量检测

认识实习

食品甲醛快速测定仪,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食品甲醛快速测定仪、分光光度计

4

济源市飞龙食品有限公司

面包和糕点加工及检验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下厂锻炼

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高压灭菌锅、冰箱、厌氧培养设备、离心机、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

5

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配料生产与检验

肉制品检验

认识实习、下厂锻炼

自动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纤维测定仪、pH计、分光光度计

(3)信息化条件

学院已完成校园网建设工作,确保校园无死角、学生可以全天候上网,以满足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信息化条件保障应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需要。

3.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

并建有可接入CERNET和CHINANET互联网、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带宽,建议链接国家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资源,满足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专业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素材库等教学资源。

4.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典型食品的分析检验,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意识,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同步提高。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常见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堂与车间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5.教学评价

探索建立由多种基本考试方法构成、进行多次测试、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

知识评价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平时考核以出勤、课堂问答、笔记、作业等为主,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能力评价采用平时实操考核和期末综合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素质评价采用平时表现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观察、面谈评价学生,主要采用多次过程考核方式。

6.质量管理

(1)教学运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

由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

系部负责日常教学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3)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形成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

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实施柔性管理。

①企业的订单培养

根据就业单位的要求,对订单班,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设置适合企业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课程,并改革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②实行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由于服兵役、进入社会实践等原因暂时中断学习,学分制的建立体现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③对于顶岗实习的柔性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按照学院(校)、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执行。

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按照毕业实践课程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指导、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顶岗实习单位可灵活选择,在毕业实践环节,学生既可前往就业单位实习,也可去专业安排的校外基地进行实习。

也可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只要企业符合专业规定的实习教学条件要求,就可以前去实习。

因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针对部分学生在第五学期就前往就业单位实习或从事非本专业实习内容的,实行“学分替换”制度,学生在企业参加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经系主任批准,可用企业考核成绩替换相应专业课程学分。

十、人才培养进程安排

1.专业教学计划表

表2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与周学时

课程

类型

开课

单位

考试

形式

理论

实践

1

入学教育

(8)

C

学生处

2

军事技能训练

2

(60)

2W

C

考查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54

3

A

考查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70

2

4

B

考查

5

形势与政策

1

32

32

每学期4课时,

其余讲座形式开设

A

考查

6

※军事理论

2

36

36

(2)

A

考查

7

大学体育

6

108

6

102

2

2

2

B

体育部

考查

8

音乐欣赏

2

36

18

18

2

B

教育系

考查

9

美术欣赏

2

36

18

18

2

B

艺设系

考查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36

2

A

社科部

考查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36

36

(2)

A

学生处

考查

12

信息技术

4

72

36

36

4

B

信工系

考试

13

素质教育实践

8

(64)

1-4学期开设

A

学生处

考查

14

大学英语

2

52

52

4

A

基础部

考试

15

高等数学

3

52

52

4

A

考试

16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82

42

40

4

2

B

冶化系

考试

17

职业人文素养

1

18

18

1

A

教育系

考查

18

应用文写作

2

36

36

2

A

基础部

考查

19

公共任选课程

4

64

64

A

考查

20

有机化学

4

75

60

15

5

B

考试

21

食品化学

3.5

70

40

30

5*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