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732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docx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资料

综合设计性实验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与性能检测实验

 

学  校:

  攀枝花学院  

院  系:

 材料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  级:

 2014级1班

指导教师:

   李亮 

学  生:

   冯扬 

学  号:

 201411101021 

实验地点:

 工程实训中心 

同组人:

杜燕、方公军、董志雄、夏良华

实验时间:

2017.5.8~2017.5.31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产品实训任务书

题 目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与性能检测实验

1、产品实训的目的

1)通过本次产品实训培养学生查询有关镁铝尖晶石文献资料的能力。

2)通过市场调研,针对市场所需镁铝尖晶石产品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3)分析解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4)培养及提高学生写作报告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产品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内容:

1)通过查询资料获得镁铝尖晶石的配方和其大致烧结温度范围,自行设定烧制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说明选取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的依据。

2)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镁铝尖晶石的影响。

3)根据试验结果提出解决方案,以获得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产品。

要求:

1)设计试验方案合理。

2)结果分析详细。

3)格式规范、字号按要求编辑。

4)写出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3、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业兴等.镁铝尖晶石的合成与应用[J].山东冶金,1996.8

[2]马北越.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5.8

[3]李建平等.低温合成镁铝尖晶石的试验研究[R].矿产保护与利用,1995

[4]李如椿等.工艺因素对合成镁铝尖晶石性能的影响[R].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08

4、产品实训工作进度计划

2017.5.8-2017.5.12查找文献,拟定实训方案;

2017.5.13-2017.5.25分组进行镁铝尖晶石的配料,烧结,测试;

2017.5.26-2017.5.31实训报告撰写修改定稿。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

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

年月日

注: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产品实训(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题目名称

铝及铝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试

评分项目

分值

得分

评价内涵

工作

表现

20%

01

学习态度

6

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

02

科学实践、调研

7

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

03

课题工作量

7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

能力

水平

35%

04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0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05

应用文献的能力

5

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06

设计(实验)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

5

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晰、完整。

07

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

08

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综合的能力。

成果

质量

45%

09

插图(或图纸)质量、篇幅、设计(论文)规范化程度

5

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文件第五条要求。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

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

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1绪论

1.1镁铝尖晶石

镁铝尖晶石属于一种镁铝氧化物,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氧化镁。

镁铝尖晶石有天然形成和人工合成两种,其化学式为MgAl2O4或者MgO·Al2O3。

尖晶石理论含量为:

MgO=28.3%、Al2O3=71.7%,天然铝镁尖晶石极少发现,工业上应用的镁铝尖晶石全部都是人工合成的。

1.1.1镁铝尖晶石的分类

我国镁铝尖晶石采用烧结法和电熔法两种生产工艺。

原料主要是菱镁矿和工业氧化铝粉或铝矾土。

按氧化镁和氧化铝的指标不同,分富镁尖晶石和富铝尖晶石并应用不同领域。

1、按生产工艺或方法分:

烧结镁铝尖晶石(烧结尖晶石)和电熔铝镁尖晶石(电熔尖晶石)。

2、按生产原料可以划分:

铝矾土基镁铝尖晶石与氧化铝基镁铝尖晶石。

(烧结或电熔)

3、按含量和性能划分为:

富镁尖晶石、富铝尖晶石以及活性尖晶石。

1.2镁铝尖晶石的用途

镁铝尖晶石具有良好的抗侵蚀能力、抗磨蚀能力,热震稳定性好。

其最主要的用途:

一是代替镁铬砂制造镁铝尖晶石砖用于水泥回转窑,不但避免了铬公害,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剥落性;

二是铝镁尖晶石用于制作钢包浇注料,大大提高钢板衬的抗侵蚀能力。

使其广泛应用于炼钢用耐火材料。

优质预合成尖晶石的制取为不定形及定形高纯耐火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

1.3产品标准

本实验所得的产品为铝矾土基镁铝尖晶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264-2011,铝矾土级烧结镁铝尖晶石产品理化指标体积密度要求达到3.15g/cm³,对吸水率没有明确标准,但根据文献资料来看在相同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小一些。

具体的一些理化指标如表1.1所示

表1.1铝矾土基镁铝尖晶石理化指标

项目

Al2O3%

MgO%

SiO2%

体密g/cm3

气孔率%

烧结尖晶石%

硅酸盐%

指标

56-62

28-32

<4.0

<3.0

<9.0

85-90

10

1.4产品的市场状况

我国目前生产的隔热耐火材料主要为硅质、粘土质、高铝质和刚玉质。

其中以高纯莫来石和刚玉质(包括氧化铝空心球)轻质耐火材料制品使用性能最为优良。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莫来石质隔热耐火材料使用温度低、高温收缩性大、体积稳定性差、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不强,且生产成本较高。

刚玉质隔热耐火材料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大,隔热效果差,生产成本极高,而且在温度波动较大的场合使用时寿命很低。

镁铝尖晶石隔热耐火材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充分利用镁铝尖晶石的抗侵蚀、抗热震等高温性能,开发出高强度、耐侵蚀、隔热三重功效的新型耐火材料。

既填补了镁铝尖晶石的使用空白,又为隔热耐火材料增添了新品种。

目前,日本的耐火材料生产中不定形耐火材料约占51%。

在欧洲及北美这一趋势却并不十分明显,因为不定形耐火材料内衬需要一套施工工艺及设备。

耐火材料用尖晶石的价格随品级和粒度不同而已。

一般来讲,电熔尖晶石的价格要比煅烧尖晶石的价格高,但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差额有所缩小

2原料的选择及设备

2.1原料的选择

镁铝尖晶石的原料主要有三部分:

MgO源、Al2O3或铝氧源、添加剂

1MgO源

MgO源主要有:

菱镁矿、轻烧镁粉、碳酸镁氢氧化镁等。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的是电熔镁砂粉。

电熔镁砂粉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MgO及少量的CaO、SiO2,其中MgO的含量可占总含量的95%以上。

电熔镁砂粉的主要化学组成见表2.1。

表2.1电熔镁砂粉的基本化学组成

MgO/%

CaO/%

SiO2/%

≥95.0

≤2.0

≤2.2

2Al2O3源

Al2O3源主要有铝矾土生料、铝矾土欠烧料、铝矾土熟料、工业氧化铝等。

本此实验采用的是特级钒土。

特级矾土的主要成分为Al2O3,其含量可占总含量的85%以上,还含有SiO2、TiO2、Fe2O3等,大多数都对镁铝尖晶石的烧结有促进作用。

⑶添加剂

添加剂有促进晶体生长、再结晶及降低烧结温度等作用。

目前,常常引入的添加剂有Si02等。

由于Si02能通过生成堇青石液相,从而促进尖晶石的烧结。

资料表明,在合成尖晶石的原料中,外加3%Si02经1620~1650℃烧成,可以合成致密的尖晶石。

⑷减水剂

图1实验所用原料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

加入原料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原料拌合物的流动性。

2.2设备

高温电炉、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秤、搅拌器、注浆成型模具、万能材料试验机。

具体规格如表2.所示

表2.2所用设备的具体规格

设备名称

型号

高温电炉

SX2-9-17TP

烘干箱

101-1A

电子秤

-

搅拌器

-

注浆成型模具

-

万能材料试验机

5582

3产品实训过程

3.1

实验流程图

图3.1镁铝尖晶石的制备流程图

3.2实验配方

表3.1实验配方单位:

g

组号

电熔镁砂粉

特级矾土

硅微粉

减水剂

水(ml)

27.48

81.79

3

0.1

23

27.48

81.79

5

0.1

23

27.48

81.79

8

0.1

23

27.48

81.79

3

0.1

23

27.48

81.79

8

0.1

23

29.8

84.35

5

0.1

25

29.8

84.35

3

0.1

20

29.8

84.35

3

0.1

20

29.8

84.35

3

0.1

20

29.8

84.35

3

0.1

20

3.3实验过程

3.3.1配料及混合搅拌

(1)配料

将电熔镁砂粉、特级矾土、硅微粉、减水剂分别按照表3.1的配方准确称量,备用

图3.2原料的称量

(2)原料的混合搅拌

由于原料较多,且实验室条件不够好,为使物料均匀混合,因此我们在加水搅拌前,先将各物料混合均匀再加水搅拌3-5分钟,直至各物料充分混合在一起。

这样有利于烧结时各物料的充分反应。

图3.3搅拌器对原料的搅拌

3.3.2浇注成型

将搅拌好的物料缓慢倒入50*50*50(mm)的模具,倒入浆料时应不时轻微振动模具,使其均匀充满模具以及避免气泡的产生。

事先应先在模具内壁涂上机油,以防止拆模时试块粘在模型内壁上,导致试块在拆模时碎裂。

图3.4浇注成型的样品

将浇注成型好的样品放置24h,使其自然风干凝固,具有一定的强度后,便可后续进行拆模。

拆模后的试块仍需放置12h,使样品充分干燥。

图3.5拆模后的产品

3.3.3镁铝尖晶石的烧成

通常所用的镁铝尖晶石都是人工方法合成的,合成方法主要有:

固相反应法,电弧炉熔制法,共沉淀法,干燥及冲洗法,高温雾化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最有前途,但电弧炉熔制法由于电熔温度高(达2200℃),虽可生成优良的尖晶石,但耗电量大,且需用高纯原料,成本高,价格较贵,难以推广。

近年来人们开展了用高铝矾土和轻烧氧化镁粉为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纯度较低的镁铝尖晶石材料的研究。

我国有着丰富的高铝矾土和菱镁矿资源,以其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尖晶石,这在综合开发耐火原料、扩大材料品种、出口创汇及节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采用低温烧结法,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尖晶石的烧结情况。

(1)烧结制度

图3.6MgO-Al2O3系相平衡图。

此次试验的烧结制度:

提高烧结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对于提高镁铝尖晶石的烧结程度、降低气孔率是非常必要的。

但温度愈高,合成尖晶石的成本也就愈高。

本次试验主要考虑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预设温度为1200℃、1300℃、1400℃、1500℃、1600℃六个温度梯度,保温时间3h;另一试验条件是在1350℃下分别设置保温时间为2h、3h、4h、5h、6h。

升温速率每分钟不高于8℃。

具体烧结

温度,保温时间编号见表3.2。

表3.2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

组号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h

1200

3

1300

3

1400

3

1500

3

1600

3

1350

2

1350

3

1350

4

1350

5

1350

6

图3.7高温电炉

3.3.4出炉

当炉内温度降至室温后,打开炉门,取出样品,做好标记,等待性能检测。

图3.8刚烧好的样品

图3.9做好标记的样品

4性能检测

4.1测定收缩率

烧成收缩率是表示陶瓷、耐火材料、砖瓦等于燥后的坯体在焙烧过程中产生体积或长度缩减的物理量,是评价上述矿产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也是制造模具的一项主要参数。

烧成后体积缩减的百分比,称烧成体积收缩率烧成前与烧成后的尺寸见表4.1。

表4.1试样在烧成前与烧成后的尺寸单位:

mm

组号

烧成前尺寸(mm)

烧成后尺寸(mm)

收缩率%

50*50*20

49*49*19

8.76%

50*50*20

49*49*18

13.56%

50*50*20

45*45*17

31.15%

50*50*20

43*43*16

40.83%

50*50*19

44*45*14

41.64%

50*50*19

45*46*15

34.63%

50*50*20

45*45*17

31.15%

50*50*20

45*45*16

35.20%

50*50*20

45*45*18

27.10%

50*50*20

45*44*17

32.68%

收缩率=(烧成前体积-烧成后体积)/烧成前体积×100%

4.2测定吸水率

吸水率是耐火制品全部开口气孔所吸收的水的质量与干燥试样的质量百分比。

耐火原料生产中习惯上用吸水率来鉴定熟料的煅烧质量,原料煅烧的越好,吸水率数值越低,一般应小于5%。

测吸水率的方法先称量干试样质量,再将试样浸泡在水中,充分饱和试样,称量饱和试样的质量。

吸水率见表4.2。

图4.1放入水中的试块

 

表4.2吸水率

组号

干重(g)

湿重(g)

吸水率

88.13

102.23

16.07%

94.58

109.34

15.60%

97.73

100.85

3.19%

90.59

90.98

0.43%

85.51

85.68

0.20%

88.41

91.47

3.46%

105.22

105.22

2.59%

93.90

96.02

2.26%

106.28

107.99

1.61%

102.38

103.50

1.09%

吸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4.3试样体积密度

经过计算,算得这10组烧成后的试样密度,见表4.3。

表4.3试样烧成后的密度

组号

体积密度(g/cm3)

1.93

2.19

2.84

3.06

3.08

2.84

3.06

2.90

2.92

3.04

体积密度=烧成试样质量/烧成试样体积

4.4测试抗折强度

测过吸水率后的试样水分含量太大,影响抗折强度的测试,需放入烘干箱中进行烘干。

烘干箱的温度设置在70℃,烘干时间为4h

图4.2置于烘干箱中准备烘干的试样

将烘干后的试样依次放到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其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是材

料单位面积承受弯矩时的极限折断应力,又称抗弯强度。

图4.3万能试验机图4.4测试后的试样

测得的抗折强度见表4.4。

 

表4.4每组样品的抗折强度值

组号

抗折强度(MPa)

2.57

1.94

13.64

16.31

21.58

25.20

13.67

27.22

12.59

14.41

5数据分析

5.1对收缩率的数据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