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751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docx

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

2021学年度长宁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21.12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中人唱歌作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

(1)《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僧人说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他所指的人物是( )。

(2分)

A.甄英莲  B.薛宝钗  C.林黛玉  D.贾迎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

(选自《乡土中国》)

①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

②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通

③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④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3—7题。

(16分)

材料一

①“客户”与“用户”只有一字之差,不少人将其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截然不同。

②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而客户不一定是最终的使用者;用户关心的是使用价值,而客户更在意的是价格。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基于交易,可用户却不一定是产品的购买者,企业与用户的关系是基于产品的使用价值。

③过去的数十年,我们经常会听到“客户就是上帝”的说法,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依照传统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创新和销售是企业最重要的两项任务,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销售。

所以,企业的核心战略和终极目标,就都落在了“销售”上。

以客户为导向的话,营销策略就是有效的,为了完成销售业绩,企业就得费尽心思地讨好客户,不管对错,只要客户买单就算大功告成。

④然而,“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的本意,真是让企业这样做吗?

很显然,是传统企业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谁都知道,低声下气地讨好是不舒服的,可是为了盈利,企业还是会倾向于营造这种不平等的关系。

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一步步地掉进了沼泽地: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夸张描述、欺瞒事实……企业不尊重客户,没有替客户着想,甚至欺骗客户,彻底伤了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多半成交变成了“一锤子买卖”,没有回头客。

⑤相比之下,用户思维就不一样了。

用户思维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

我们都在用的搜索引擎,客户付钱做推广,但用户却可以免费试用;有些社交软件,用户免费使用,但贡献的流量可被用于其他收费项目,甚至可以把流量卖给需要的客户。

⑥与客户思维相比,用户思维显得更温情而人性化,它把每一个消费者都当成朋友,产品是彼此产生关系的唯一媒介。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推介,只需要让用户尽情地体验,追求来自心底的打动。

⑦用户思维是认同与信任的思维,打动消费者只是第一步,还要让产品体验超出他们的预期,在满足消费者的基本诉求之外,带给他们极致的产品体验和身份认同,从而将其转化为忠实的用户。

⑧客户思维的体验,通常是客户与商家发生交易之后才产生的,而用户思维的体验却是从你开始关注商品和服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它会让你通过体验产生关注,从关注到感兴趣,从感兴趣到成为使用者,甚至再变成粉丝,最终形成社群。

⑨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世界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完全是因为产品的魅力而相互吸引,因真诚而相互交流,因信任而结成商业社群。

用户思维模式运营的最高形态莫过于社群,商业社群从产品开始,经体验而深化,成型于产品的独特魅力。

你的产品有多极致,体验有多完美,对社群的感召力就有多大。

 

材料二

①早些年,一些临近商场的美容院总会发起一些免费体验的活动,比如免费做一次面部护理、眼部护理,抑或身体护理。

业务员介绍的时候很热情,说都是免费的,可以试一下看看效果。

许多爱美的女士经不住诱惑,就去体验了。

②美容师一边给你做护理,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其他项目,意图很明显,让顾客买他们的产品或是办理会员卡。

有一部分人是真心觉得产品和项目不错,自己又有经济实力,消费一下也无所谓。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是被“忽悠”了,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买吧,可是自己并未做好这项预算;不买吧,觉得不好意思。

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两种选择:

违背意愿进行一下最低消费;抑或找个借口离开,发誓再不体验了。

③本来是想体验一下免费或便宜的项目,结果就像掉进了“陷阱”,经不住对方的轮番信息轰炸,最终不明不白地掏了腰包。

可是,花了钱的效果呢?

似乎并不是特别满意,甚至还有点失落。

消费者是会记住教训的,且会口口相传。

所以,如今再碰到类似的“体验”,大家都不太感兴趣了,因为实在“不好玩”。

3.根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2分)

4.以下关于某家具店的运营介绍,不属于材料一所说的“用户思维”的一项是()。

(2分)

A.所有陈列的商品你可以随意触碰,但没有服务员亦步亦趋地给你介绍。

B.不是按类别将陈列品进行划分,而是将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供顾客挑选。

C.小摆件、餐桌椅等可以尽情体验,但沙发和床上有“样品勿坐”告示。

D.产品的标签上包括了材料、颜色、价格、产地、购买程序等详细信息。

5.依据材料一,我们能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3分)

A.如果以用户为导向,重要的就不是销售产品。

B.客户思维模式的运营中不给予客户体验机会。

C.广告和促销手段在用户思维运营中已被淘汰。

D.商业社群结成的基础在于产品而非运营方式。

6.材料一第⑤段至第⑨段集中阐述了用户思维,请分析这几段的行文思路。

(5分)

7.小宁经营的美容院正是材料二所说的美容院中的一家,营收欠佳,所宣传的免费体验活动难以招来更多顾客。

小宁想改善经营。

请你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写一段话,向小宁提出合理建议。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影青瓷

①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着没事就爱到乡下转悠。

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

②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有只宋代的影青瓷。

那是一只小瓷碗,保管得很好。

虽然不是什么大宝贝,但在铜城,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

纪项就问主人丁大爷,这个碗卖不卖?

③丁大爷摇摇头,不卖,这是咱家唯一的宝贝哩。

纪项很想得到这件宝贝,开了三千元的价钱,丁大爷还是不卖。

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也只能擦肩而过啊。

④纪项回家后,常常想起凤庄看到的那件影青瓷。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小宝贝,纪项是不屑一顾的,他家里的藏品都有半屋子了。

之所以想得到这件影青瓷,是因为它另有一番深意。

铜城是个千年的瓷乡,仅岭垌村在宋时就有影青瓷窑一百多座。

而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

铜城这个与景德镇相距甚远的小地方,能生产出与之相媲美的影青瓷,可见当时铜城制瓷技艺之高超。

世事沧桑,现在铜城所产影青瓷存世量已极少。

⑤不久,纪项又像往常一样去城南的古董街淘宝。

在街上没走几步,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拿着一件东西谈论它的真假与来历。

纪项便凑了上去,一看,那不正是他在凤庄丁大爷家看到的影青瓷么?

⑥卖主是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长得结实憨厚。

看的人大概价钱给得很低,小伙子有点着急,他从一个中年人手中拿回瓷碗,说你们都不识货,别看了,人家给了三千块我爷爷还舍不得卖呢。

围观的人就发出一片不屑的嘘声。

⑦纪项问,那你要多少钱呢?

小伙子说,如果你中意,一口价,五千元。

⑧纪项从小伙子手中取过瓷碗,仔细看了看,确实是那天他在丁大爷家看到的那件影青瓷。

便说,这瓷器是铜城岭垌窑的产品,值不了那么多。

⑨小伙子看着他,说这是咱铜城的“土产”不假,但它与景德镇的影青瓷比,品质一点也不差。

小伙子头头是道地说过,顿了顿,一脸无奈地说,如果不是爷爷病了急等钱用,我还舍不得卖呢。

纪项看着小伙子,说货物要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你要的价确实过高了。

⑩也许看出纪项是个识货的行家,小伙子问纪项,那你能给多少?

纪项伸出三个手指头。

围观的人中有人说,三百也高了。

小伙子急了,三百我拿回家去。

纪项说,一口价三千元。

卖,我就拿走。

⑪小伙子看了看纪项,又看着瓷器好一会儿,眉头一皱,额头上的几道皱纹变得更深了,好一会儿才点头,算是成交。

⑫小伙子拿了钱,急匆匆地向车站方向走。

纪项看着焦急而又匆忙的小伙子,在他走出十几步后,把他叫住了。

小伙子回转头,不解地看着纪项。

纪项边迎上去边问,你在哪里工作呢?

⑬小伙子看了看脚下,说没有工作。

纪项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做古董销售,铜城最大的古董店德宝坊是他朋友开的,正缺人手。

⑭我对古董不在行,行吗?

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

⑮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吃苦,干什么都行,纪项笑着说。

在纪项的推荐下,小伙子去了德宝坊。

⑯转眼十几年过去。

小伙子已经成为德宝坊最有名的古董鉴别师,认识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丁二根,也不叫他丁老师,而是叫他丁一眼,因为他鉴别物品时看上一眼就知真假。

⑰一天,丁一眼来到纪项家,说想求一件事,他说,我爷爷快不行了……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拉着丁一眼的手,说,走,去看看你爷爷。

⑱病床上的丁大爷奄奄一息,见到纪项,呆滞无神的双眼亮起一道光。

看着气若游丝的爷爷,丁一眼说,纪老师,我爷爷一生视为宝贝的那件影青瓷,十多年前我卖给您收藏了,今天,我想把它赎回,多少钱都行,我要让它陪着爷爷。

⑲丁大爷向丁一眼招了招手,似有什么话要对他交代。

丁一眼上前一步,把耳朵凑了过去。

丁大爷吃力地告诉丁一眼,在他卖了影青瓷的几天后,纪项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一笔钱治病……丁大爷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渐渐说不清楚了。

⑳丁一眼从爷爷变动的口型中能感受到爷爷想要对他说什么。

爷爷说完后,丁一眼看着纪项,感慨万千道,纪老师,谢谢您!

㉑纪项拍了拍丁一眼的肩膀说,宝物,要留在真正爱宝的人那里。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8.这篇小说把叙述语言与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内心独白融合了起来,请以第③段为例,对此加以赏析。

(3分)

9.分析第⑨段和第⑩段议价的场景对塑造纪项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3分)

10.小说第⑲段的情节出人意料,细加品味又合情合理,这与诸多细节的成功刻画密不可分,请从这一角度对第⑰段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

(4分)

11.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暖心小说”栏目将刊发本作品,并配发一段推荐语。

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

(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临江仙

〔南宋〕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①。

不应②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飞诏下青冥:

谓下令回朝。

②不应:

不顾。

12.出版社编《分类词选》,这首词放入以下类别中合适的一类是()。

(1分)

A.忆旧   B.致仕   C.赠别    D.怀乡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记得”句以昔日乐景衬相思之深。

B.“回头”句虚写重逢之景渲染悲情。

C.“铁马”句情景交融,境界雄阔悲壮。

D.全词上阕幽峭冷艳,而下阕豪放磅礴。

14.画线部分思路曲折、词情慷慨,请加以赏析。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20分)

钱若水正冤狱

①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

②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

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

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

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

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

“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

”若水笑谢曰:

“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

”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

③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

“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

”知州惊曰:

“安在?

”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

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

“汝今见汝女,识之乎?

”对曰:

“安有不识也?

”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

“是也。

”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

其人号泣不肯去,曰:

“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

”知州曰:

“推官之赐也,非我也。

”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

“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④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

“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

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邪?

”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

远近翕然称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今数人当死( )  

(2)知州屡趣之(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留其狱( )

A.监牢  B.罪案  C.狱吏   D.刑罚

(2)屏人言曰( )

A.隐藏  B.放逐  C.使退避   D.抑制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

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

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19.第②段和第④段,钱若水以不同的说话方式、语气分别拒绝了录事和知州的诉求,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4分)

20.第④段写道“远近翕然称之”,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钱若水的可“称”之处。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

兰亭记

〔明〕袁宏道

①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

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

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

□□卑者纵情曲糵①,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

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

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

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

“死即死耳,何畏之有!

”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

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②;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

______,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②羲之《兰亭记》③,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

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

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

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④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

夫世果有不好色⑤之人哉?

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矣。

③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

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曲糵:

代指酒。

②“夫蒙庄”句:

典出《庄子•大宗师》: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庄子借此说明世事万物时时都在运动变化,难以预料。

③《兰亭记》:

即《兰亭集序》。

④《闲情赋》:

晋陶渊明撰,萧统认为“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

⑤好色:

语出《论语子罕》:

“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1分)

A.于是  B.虽然  C.已而  D.间或

22.适合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一项是(  )。

(2分)

A.庸下尚不及B.其死生一也

C.死何足道也D.死如不可畏

23.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4.本文与《兰亭集序》在语言上都不失素朴自然之美,又有明显差异,请就这两方面加以赏析。

(4分)

三写作70分

25.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又往往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

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1)映阶碧草自春色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2.

(1)A(2分)     

(2)B(3分)

3.答案示例:

为客户做好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满意度。

(2分)

4.C(2分)

5.A(3分)

6.答案示例:

第⑤段强调了用户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其后四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以用户为中心”:

第⑥段指出要让用户尽情体验来打动用户;第⑦段指出要在打动用户的基础上获得用户的认同与信任;第⑧段和第⑨段进一步指出要让用户结成商业社群。

这三个方面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地阐述了用户思维模式的要点,符合读者认知习惯。

(5分)

7.答案示例:

首先,在宣传免费体验活动的同时,要针对用户的顾虑,做出并申明体验期间不推销会员卡的承诺,为想退卡的顾客提供便利,让用户放下顾虑尽情体验,以此打动用户;其次,要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充分考虑临近商场的地缘因素,尝试推出更符合不同个体诉求的项目,争取让用户的体验超出预期,力求将体验的顾客变成忠实的用户;最后,要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线上活动等方式,让好的口碑产生更大影响,主动促成商业社群的形成,服务并维护好用户群体。

评分说明:

每条建议2分,给到满分为止。

所提建议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境,不空谈。

8.答案示例:

小说第③段将丁大爷拒绝出售藏品的对话以及纪项被拒绝后的内心独白,都融合到叙述语言中。

这样处理,省去了衔接性的叙述语言,使情节更简明、矛盾更突出。

这样处理还增强了叙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3分)

评分说明:

第一点1分。

后两点每点2分,给到满分为止。

9.答案示例:

面对卖主因家人病情才愿意出售藏品的陈述和围观者起哄拉低价格的局面,纪项给出和上次见到该瓷器时所开的相同的价格,刻画出纪项鉴宝能力强、讲原则、待人真诚、干脆利落的形象。

(3分)

10.答案示例:

第⑲段丁大爷说纪项早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并资助过他,出人意料。

第⑰段写“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就拉着丁一眼去看丁大爷,表明他已猜出丁一眼所求的事,但并未带上影青瓷,直接就去看丁大爷,暗示了影青瓷早已还了回去;同时,这个细节还暗示了他与丁大爷早已有所交往,有一定的交情在。

这一细节与纪项随缘而热心的处世风格一致,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虽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自然巧妙,可读性强。

(4分)

11.答案示例:

宝贝与有缘人为伴,识宝惜宝之人也因宝结缘。

求购不得能随缘而安,意外购得后不仅悄悄地物归原主,还不露痕迹地助人脱离困境,美丽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就能使你产生温暖的感动。

现将该小说推荐给你,希望也能温暖你心。

(5分)

评分说明:

符合情境要求,依据应答的整体表现按等级给分。

12.C(1分)

13.C(2分)

14.答案示例:

一般人即使安心守边疆也仍然希望归家,霜塞晚也是常人眼中的悲景,画线句却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边塞生活,有横槊赋诗之兴,只恐被朝廷召回,勾画出友人在其心中雄姿英发的形象,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友人在边塞建功报国的情意,这样写熨帖动人,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临别赠言毫无衰飒之气,词情慷慨,读来痛快淋漓,如闻边鼓之声。

(5分)

15.

(1)判罪 

(2)通“促”。

催促。

(2分各1分)

16.

(1)B 

(2)C (2分各1分)

17.答案示例:

(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

他们承受不住酷刑,自然就屈招了。

(5分)

18.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

(3分)

评分说明:

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

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19.答案示例:

回答录事的诉求,钱若水是含笑回应,以此缓和对方激烈的情绪,用反问句指出延迟决断的必要性,柔中带刚。

回答知州时,先直陈内心的真实想法,再以反问指出拒绝的另一层理由,语气诚恳,态度坚决。

(4分)

20.答案示例:

钱若水的可“称”之处有:

断案公正、有担当;有智慧,能发现案情疑点,处理案情方法得当;廉洁自律,事成不接受获释富民对其个人的谢意;有容人之心,不居功,能体恤同僚处境。

(4分)

评分说明:

每点1分。

21.A(1分)

22.D(2分)

23.答案示例:

写眼前兰亭之景,交代了上文联系《兰亭集序》畅谈生死问题的缘由。

以对择平地砌渠流觞做法的否定,重申了自己崇尚自然的主张,以此呼应并强调了上文正视生死问题、珍惜生命的观点。

(4分)

评分说明:

每点2分。

24.答案示例:

两篇文章都不追求藻饰,用典自然、无堆砌滥用之感,文字洗练而轻松自如,因而都不失素朴自然之美。

《兰亭集序》与本文相比用了更多的整句,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样的对偶句,与散句相杂,既有整饬之美又不失灵活多变之姿;本文偶有整句,主要是散句构成,用语更接近口语,显得洒脱不羁。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