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756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一语文试题

2016年12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页。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宵柝(tuò)摒弃(bìn)畏葸(sī)皮开肉绽(zhàn)

B.惘然(wǎng)广袤(mào)贪婪(lán)撒手人寰(huán)

C.幽咽(yàn)珊瑚(shān)召唤(zhào)模糊纤细(xiān)

D.朔漠(sù)箴(jiān)言吮吸(shǔn)刨根问底(p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黏液踝节夙愿神秘莫测放诞无理

B.吞噬歆享稀罕穿流不息错综复杂

C.搁置草窠寒喧百无聊赖朝气篷勃

D.榫头旋涡 盥沐璀璨夺目兴高采烈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中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如何遏制公立医院的_________行为,让公立医院重新回归公益性质。

(2)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然为舆论所_________,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3)一个人只要真正_________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

A.牟利不耻领会B.谋利不齿领略

C.牟利不齿领略D.谋利不耻领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在海地遭遇失败后,财力上捉襟见肘,所以将一大块地盘以一千五百万美元的代价卖给美国。

B.行刺从来就不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也不是什么值得歌颂的事,我认为,荆轲刺秦王,不足为训。

C.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D.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

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去年金融危机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提前返乡,然而今年年初,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C.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是一种审美状态,也是一种生活实践。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是让读书惠及更多人的现实的趣味

②才能显示出读书的真正意义

③因而当代读书人的趣味应当是一种生活的趣味、历史的趣味

④通过读书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⑤进而把读书这种话语实践转化为社会实践,改造生活,改造自己

⑥它能将历史与个体勾连起来,将审美感与现实感统一起来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

“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

“婴其耽于色乎?

何为老而见奔?

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

“怪哉!

有深忧。

”进而问焉,曰:

“所忧何也?

”对曰:

“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

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

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

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

甚乎!

今之令不然。

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

“甚矣!

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

“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

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僻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

“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女往辞晏子之家辞:

辞别

B.君树槐县令县:

通“悬”,悬挂

C.不益刑益:

增加

D.又不以私恚害公法恚:

怨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进而问焉拔剑切而啖之

C.去其腥臊者而已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

吾其还也?

11.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2.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赤壁之战》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陈情表》

(三)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

“,”。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

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

“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

“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

“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

“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着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

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

“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节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用来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

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D.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E.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2.小说的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6分)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

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

内心深处的呢?

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

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

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B【解析】A项“屛”读bìng,“葸”读xǐ;C项项“咽”读yè;D项“朔”读shuò,“箴”读zhēn。

2.D【解析】A项“理”应为“礼”,B项“穿”应为“川”,C项“喧”应为“暄”,“篷”应为“蓬”。

3.C【解析】牟利:

谋取私利,贬义;谋利:

谋求利益,中性。

不耻:

不以为耻;不齿:

看不上、瞧不起,表鄙视。

领略: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他的意义,或辨别他的滋味:

领略江南风味;领会:

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认真领会文件的精神。

4.C【解析】捉襟见肘:

衣服破烂,拉衣襟露胳膊肘,比喻困难或处境窘迫。

不足为训:

不足,不值得;训,准则,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准则。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使用对象错,并且不能带宾语。

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5.B【解析】A.“切忌不要”重复,属于双重否定误用。

C.语序不当,应该将“电子商务”提至“不仅”前。

D.宾语残缺,应该在“说教”后面加上“的现象”。

6.D【解析】②⑤解说“无用”的阅读,根据“虽然”句知,②在⑤的后面;根据关联词“但”可知,⑥在①的后面,排除A、B、C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7.A(辞:

致辞)

8.B均是连词,顺承(A兼词,“加罪于他”;助词,放在“少”后表示时间不久。

C…的人;表原因。

D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揣测)

9.D

10.C(曲解文意。

“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略

(三)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1.(4分)选E项给2分,选C项给2分,选B项给1分。

选A、D两项不给分。

2.(4分)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的形象。

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做铺垫。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3.(4分)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

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

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的好时候。

②慈善悲悯,传承大爱。

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

③技艺精彩,细心严管。

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4.(6分)

(1)“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光明。

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

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

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

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

(2)我们普通人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

“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

”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

景公听说后说:

“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

”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

“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

”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

“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

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

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

”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

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

“奇怪呀!

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

”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

“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

”女子回答说:

“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

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

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

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

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

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

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去掉)。

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

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呀!

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明君主的道义。

邻国要是听说出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

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

”晏子说:

“这样太过分了!

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

”派人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虐。

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

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宫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

您推重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

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

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僻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爱护人民的!

”景公说:

“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

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