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825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Ⅰ卷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全国卷Ⅰ)

(本试卷共4页,共12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三、非选择题:

共54分。

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39分。

29.(10分)

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

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突触

高尔基体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2)       

(3)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

要成分

(4)          

功能举例

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5) 

 

 

 

 

30.(10分)

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

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

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    ,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 。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200

1180

560

623

 

31.(10分)

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

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

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    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   ,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    。

 

(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                                  。

 

(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

 

32.(9分)

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                                                            。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

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

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灭菌。

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    。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    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    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                   。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

                               。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

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        ,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        。

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与解析

2020年生物(全国卷Ⅰ)

查缺补漏表

题型

题号

知识考查

核心

素养

查缺补漏

模块

考查要点

形式

1

必修1

传染病的预防

文字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病毒的增殖

蛋白质变性

2

必修1

细胞呼吸

文字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

必修3

甲状腺激素的产生与功能

文字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垂体产生的激素及其功能

4

必修1、

必修2

质壁分离与复原

表格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减数分裂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5

必修2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文字

科学思维

基因位置的判断

6

必修3

生物数量的调查方法

文字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物种丰富度

消费者的作用

非选

择题

(必

题)

29

必修1、

必修3

生物膜的组成与功能

表格

科学思维

30

必修1

中耕、施肥等栽培措施的生物学原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文字、

表格

科学思维

31

必修3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文字

科学探究

32

必修2

基因重组

文字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诱变育种

 

续表

题型

题号

知识考查

核心

素养

查缺补漏

模块

考查要点

形式

非选

择题

(选

题:

二选

一)

37

选修1

微生物分离的原理

文字、

图示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微生物的计数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38

选修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文字、

图示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试卷评析】

1.全国卷Ⅰ生物试题突出了对高中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遗传定律与变异的应用、稳态调节等,这些主干知识是高考备考时重点复习的内容,考生在面对这些题目时会有较强的熟悉感。

2.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的第3题、第4题、第31题、第32题均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这体现了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考查,为考生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3.注重对材料、图像的分析

本试卷的第1题、第2题、第30题、第31题均出现了材料表述,第4题、第29题、第30题、第37题、第38题出现了图或表。

需对题目所给材料或图表进行分析后再答题,由此可见,试题对考生的材料分析及图表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考查文字叙述能力

在非选择题中,需要语言表述的题目越来越多。

2020年全国卷Ⅰ生物部分的每一道非选择题都有长句填空题,开放性进一步增强。

在作答时,考生不仅需要提炼出相关知识,还需将其整合成具有关键词的语句。

1.B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对病毒的结构及其传播途径的理解。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D两项正确。

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增殖,在餐具上不能增殖,B项错误。

高温能够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C项正确。

2.D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由题干可知,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底物为葡萄糖。

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CO2,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乙醇和2molCO2,因此,若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

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和6molO2产生6molCO2,因此,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B项正确。

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因此,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C项正确。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等于释放CO2的分子数;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少,D项错误。

3.D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及功能的理解。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加速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细胞代谢减慢,机体产热减少,A项正确。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B项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

垂体能够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小鼠体内仍然缺乏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其代谢无法恢复正常,D项错误。

4.A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准确记忆教科书中不同实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

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不含有中央大液泡,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项不合理。

蝗虫的细胞中染色体较大,数目较少,且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因此常用作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B项合理。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会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因此,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可用作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材料,C项合理。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且无色,因此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后,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项合理。

5.C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亲子代的表现型。

由题意可知,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不具有的性状(截翅),由此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性状,截翅为隐性性状,A项不符合题意。

隐性性状只有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能表现,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截翅果蝇的隐性基因来自双亲,双亲都为杂合子;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截翅果蝇的隐性基因来自亲本中的雌性个体,雌性亲本为杂合子,雄性亲本为纯合子;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代截翅果蝇的隐性基因来自双亲,双亲都为杂合子,B项不符合题意。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都是3∶1,所以无法判断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C项符合题意。

不管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D项不符合题意。

6.A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理解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和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的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因此,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项错误。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项正确。

土壤小动物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无机物,因此土壤中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项正确。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项正确。

考生如果不理解调查土壤中小动物数量的方法,则会误认为A项说法正确。

29.答案

(1)细胞膜 

(2)参与信息传递 (3)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4)脂质和蛋白质 (5)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功能,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1)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3)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不同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5)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就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30.答案

(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细胞代谢,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中耕能够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农作物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可以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土壤微生物对腐殖质的分解,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2)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防止植物因过度失水而死亡;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不同株高的农作物间作可避免相互遮挡,且植株高的农作物接收的光照多,光饱和点应较高,植株矮的农作物接收的光照少,光饱和点应较低。

结合表中信息可知,A和C符合条件。

31.答案

(1)胰岛B

(2)高 增加

(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4)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推理能力。

(1)注射药物W后,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因此,可推断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失去功能,不能分泌胰岛素,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与对照组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由此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肾小管重吸收的水减少,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3)甲组大鼠的胰岛B细胞被破坏后,胰岛素缺乏,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致使大鼠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较多地来源于大鼠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所以实验中甲组大鼠体重下降。

(4)若

(1)

(2)(3)中的推测都成立,则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

32.答案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对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理解。

(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可使子代产生变异;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一般是指通过辐射诱变、激光诱变或化学诱变剂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性状。

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诱变后,很难出现等位基因同时突变为相同基因的情况,因此获得新性状的个体往往都是杂合子。

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可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或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子,再进行筛选。

37.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中,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筛选与计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微生物相关基础知识及应用的理解能力。

(1)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由图可知,乙培养基用来挑选单菌落,菌种分离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需要添加凝固剂——琼脂。

甲、乙两培养基都起筛选作用,因此甲、乙培养基都属于选择培养基。

(2)根据1mL=1000μL,可将100μL转化为0.1mL,设菌液的稀释倍数为x倍,可得(2×107/x)×0.1≤200,解得x≥104。

(3)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说明该浓度的S抑制菌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导致菌株对S的降解量下降。

(4)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一般将菌液稀释后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计数。

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时,应取淤泥加入无菌水中,然后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

38.答案

(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考查考生对单克隆抗体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1)若要制备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制备单细胞悬液时,先将小鼠的脾脏剪碎,然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使脾脏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最后,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单细胞悬液。

(3)由图示可得,经筛选1后获得了杂交瘤细胞,因此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能够淘汰未融合的细胞以及同种细胞相互融合的细胞,保留杂交瘤细胞。

经筛选2后获得了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经筛选1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数量少,且包含多种,不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并依据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的原理,进行多次抗体检测,方可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应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或者将杂交瘤细胞在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