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105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11学年 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docx

1011学年公共管理教案PPTConvertor

公共管理学

开课寄语

一、自我介绍

名称&出产地、E-mail、QQ、Tel

二、教学目标

公共知识、公共思维、公共精神

学科研究意义、目标、方法和框架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三、评价方式

口勤、腿勤、笔勤、脑勤

公共管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科大发展背景

一、改革方式

(社会变革方式:

革命与改革)

渐进式:

时间长,力度小,逐渐发展,不会出现动荡(优点),弱点:

若遇到问题,改革会停止。

休克鱼式:

突然改变,动荡较大。

苏联解体40%的国民生产总值损失,通货膨胀几十倍

二、我国改革进程

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01年公共管理(政治)体制改革迫起

三、迫起表现及原因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全面小康社会(收入差距过大)

取消农业税(城乡差距过大)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内陆沿海差距过大引发民族、宗教、统一、战略、经济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下岗职工、教育,医疗,房价三座大山、价值观扭曲、)

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缺乏、环保问题凸显)

改革深入方向:

经济运行规范化

行政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完善

宪政民主政治

可持续发展

四、现象与变化

人物:

经济学(樊刚,历以宁,吴敬琏)à政治学(张成福,王沪宁)

政府职能的转化:

宏观调控(微观)、社会管理(经济)、公共服务(管制)

公共管理呼之欲出:

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

Tips:

改革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我国改革深入方向是什么?

下课啦!

一、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发展历程

为什么不是公共管理学(TQ)

行政学研究早期(19世纪末以前):

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国家活动分为议事、执行和审判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宪政、三权分立、自由(民权)

第二讲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

1865年,斯坦因“行政学”:

融汇社会学、政治学、财政学、宪法与行政法、行政组织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行政现象

事实上学者们主要围绕行政法研究

※早期行政学研究出于政治分权监督和法治行政的社会需求

宪政:

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体制与行政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AdministrativeManagement):

1887年,威尔逊《行政研究》(TheStudyofAdministration)

190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PoliticsandAdministration)

“政治与行政二分论”

行政管理范式兴起

(范式的涵义)(TQ)

※“PubicAdministration”的由来

※“Administration”和“Management”区别:

语义重叠、层次不同、色彩不同

※行政管理范式外延:

政府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

(范式:

指在一段时间内共同体成员所公认的那些信念、途径、技术和方法等集合,它为实践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公共”行政(20世纪50~70年代)(“Public”Administration):

公共领域(PublicSphere):

1961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产品(PublicGoods):

1954年,萨缪尔森则《财政支出的纯理论》

公共事务(PublicAffairs)

※这些理论逐步完善成为公共行政实践与学科发展的重要理论渊源

新公共行政理论(NewPublicAdministration)

将公共价值、社会公平、公民参与和积极回应等理念注入传统行政管理范式当中。

※“公共性”(Public)日益重视,“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

公共管理(20世纪80年代至今)(PublicManagement):

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一组信条或实践所构建优良的管理将是治疗较为宽泛的经济与社会病疾的良药

※管理主义是古立克POSDCORB管理原则的新装

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

推进政府职能市场化,将私营部门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运用于公共服务部门

※新公共管理运动促使公共管理范式兴起

※国外沿用公共行政学称谓,视公共管理为新近范式

新公共服务理论(NewPublicService):

组织与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民主治理模式是基于社会连带关系与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基于物质激励;提出“参与式国家”的政府治理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

人依自利性做出选择——“政治”经济学,“经济人”防范、“公众偏好”汇聚、“政治决策”程序、“利益集团”博弈等体现公民参与或选择。

治理理论(Governance)

主张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改造、非营利性组织发展、善治理论完善与实践

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和互补机制,使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需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促使公共管理范式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我国公共管理学发展历程

学科跳跃式发展:

“行政学”/“公共行政学”(30~50)

“行政管理”(80~90)

“公共管理”(1997~)

※“行政学”弃用、行政管理成为公共管理分支学科,公共管理学诞生

※我国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国外公共行政学“PublicAdministration”

Tips:

公共管理范式的含义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名称的缘由是什么?

下课啦!

一、公共领域(PublicSphere)

阿伦特(生平)

劳动(labor)——私人领域(小农经济,自然条件生产)

工作(work)——社会领域(交换经济,摩登时代产物、“雌雄同体的领域”,“市民社会”,本质更高效的生产)

第三讲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

行动(action)——公共领域(公民通过言论自由参与政治、展现自我和实现人生的意义)

※“公共领域”赋予人们生命的意义

※真正政治是人们交互行动和自由交流的活动

※反对非政治的私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政党国家化(极权主义)的合法性蔓延

※防止现代性下(孤立的追逐物欲满足的“原子”般的个人)极权主义(群众运动、宣传与恐怖、组织)的产生

※主张古典共和主义:

建立公民参与、自由言论、审议式的民主体制

哈巴马斯:

公共领域:

介于私人与官方之间

个体及其社团可进行自主交往和自由辩论的一种非官方的批判领域。

公众通过在这一领域的合理交往形成公共意志、公共观点、公共舆论。

重视各种媒体(尤其网络媒体)的在公共领域的作用

公共领域的存在前提:

  公共议题

  体制化的空间和法律保障

  展开公共辩论的空间

  理性的,非支配性的辩论

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领域:

狭义:

阿伦特、哈贝马斯

广义:

公共性的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与提供都应视为公共领域范围

二、公民社会(CivilSociety)

本义:

公民团体或共同体

古典:

政治社会(亚氏)、国家政治(孟氏),与自然状态相对应

发展:

“国家与社会二分法”提出市民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私人自主的公共领域)(黑格尔、马克思)

转型:

依据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公民社会三分模式,将经济领域从中分离出来,专指社会其他公共领域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狭义:

古典、发展、转型

广义:

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公民可以自主自治的社会

公民社会的要素:

私人领域:

充分的自主权和隐私权

公共领域:

充分言论自由、展现自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处理的空间

社会运动:

可以为捍卫私域和私人公共领域自主发展的合法权利不受经济系统和国家的侵犯为目标的单一主题的抗议运动

公民社会组织(核心要素)

公民社会组织(核心要素):

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价值或原则:

契约、法治、自治、志愿的价值

人本、多元、公开、参与的原则

※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其参与能力和水平。

※其愈发达,公民自治水平愈高,愈利于社会良性互动与繁荣发展

课堂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认识。

Tips:

公共领域的含义是什么?

公民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下课啦!

一、公共性(Public)

(内涵和外延含义)(TQ)

内涵:

某个社会或地区的全体成员基本的、共同的需求属性

外延:

公有的、公众的、公益的、公用的(SE)

第四讲公共性

公共性(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实现:

公平(机会)

公正(态度)

公开(过程)

二、公共需要——本源

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涵义:

具有公共性的需要

外延:

安全、经济、公用、保障、救济、公有、人权(不断变化中)

三、公共利益——动机

利益:

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

物质利益、精神利益

涵义:

能够满足公共需要的事物

四、公共事务(PublicAffairs)

事务:

为满足需要,受利益驱动的活动

私人事务、公共事务

涵义:

以满足公共需要,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活动

外延:

追求公共利益、解决公共问题的一切活动

公共事务的内容:

(P8)

1)政治事务。

2)经济事务。

3)非政治、非经济事务(狭义)

公共事务的特征:

公共性:

公益性、基础性、长远性

非营利性:

需要付费,但不以营利为目的(非盈利性、非嬴利性)

阶级性:

为一定利益集团服务

课后视听:

观看《王浦劬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性问题思考》视频材料(附演讲提要)

作业1:

结合已学知识,谈下你对公共性的认识。

Tips:

什么是公共性?

什么是公共事务及其分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的基础

一、公共权力的涵义

内涵:

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权力转移:

氏族à国家à社会

形成机理:

公民权利让渡

(特征:

综合性、约束性、阶级性、多向性、反向性)

公共权力

二、基本形式

强制性权力、非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应具有合理性

※非强制性权力亦有暴力性

(公共权力的异化)

三、运行机理

赋权:

代议制民主制度

分配:

横向(制衡,非配合)

纵向(自治,非授权)

控制:

权力制衡、公众监督

Tips:

什么是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下课啦!

※公共事务界定的分析工具和标准

一、公共产品(PublicGoods)

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和劳务

二、公共产品界定(萨谬尔森)

非排他性(受益上):

无法排除(国防)、不经济(路灯)和外溢性(教育)

非竞争性(消费上):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气象)

第五讲公共产品

推论1:

公共产品的消费和生产不同于私人产品(规模效应、费用摊派、消除“免费搭便车”。

推论2:

产品经济属性随客观环境条件改变;

推论3:

很多公共产品只存在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推论4:

是否为公共产品取决于制度安排

三、准公共产品:

涵义: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充分性的公共产品。

特征:

具有生产上(电信)或消费(教育)上的正外部性

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1)具有非排他性,但非竞争性不充分:

教育(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SE)

2)具有非竞争性,但非排他性不充分:

公园(SE)

3)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均不充分:

影视(SE)

准公共产品分布:

见P25图

四、公共产品的分类

社会总产品分类(P20图)

1、纯公共产品类:

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2、准公共产品类:

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及基础设施。

※纯—大量的准公共产品—私

※区域:

全国性、地方性

作业2:

尝试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城市道路的社会产品属性。

Tips:

公共产品的特征是什么?

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下课啦!

一、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和体系

数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渐强

渐强

混合

人类科学文化知识

物理↔

哲学

化学↔

生物↔

经济↔

管理↔

法律↔

文史↔

※管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

(含专家和专业介绍)

第六讲公共管理学科巡礼

管理学(学科部门)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农业管理

军事管理

会计学

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

金融学

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管理(二级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

土地资源管理

社会工作

物业管理

公共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理论框架

1、理论基础:

公共领域、公民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产品等理论

2、学科目标: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2、管理对象:

公共产品

3、管理范围:

公共事务

4、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

5、管理性质:

社会管理

三、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

1、实践抽象法

(理论与经验关系:

普适/单一、稳定/不稳定、抽象/具体)

2、实体分析法(解剖麻雀)

3、案例分析法(SARA案例)

4、比较分析法(中外住房制度)

5、实验法(城市公交规划)

四、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

2、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变革

3、促进新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形成

4、促进社会社会和谐的构建

(美与德、苏、日、中的比较;政治文明、经济强大、文化向往、制度可靠;美三大法宝:

科技、军事、粮食;制度合理,《历史的终结》;拯救世界为己任;奥巴马的就职演说)

Tips:

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公共管理实践与研究意义何在?

下课啦!

公共管理

第二部分基本要素

一、公共组织涵义:

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公共利益,服务公众的组织

※组织性质不在于标榜什么,应依据组织目标和活动方式是否具有公共性判定(TE:

私营医院)

第七讲公共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特征

1、组织目标增进公共利益

2、有公共权威性但受法律约束

3、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目标明确,评判标准模糊

(多元化,不似经济活动一元)

5、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6、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三、公共组织的分类

1)政府组织:

主体和核心、官、强制性;

2)准政府组织:

必要补充,半官(行业协会、消协)、部分强制性

3)非政府组织:

必要补充、民、无强制性

非营利性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四、政府

政府产生:

止争论、自然论、社会契约论、社会分工论、阶级论

政府基本属性:

统治性、社会性

政府基本职能:

阶级统治、社会管理

(属性、功能与职能、性质、特征的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

消除外部性

调节收入及财产再分配

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五、非营利性组织

国家≠公民社会,两者相互补充

政府管理+社会自我管理

特征: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地位:

公共管理社会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重要载体

非营利性组织作用

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承担者

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

提高公民化和民主化意识

※美:

NPO(非营利性组织)、TheThirdSector(第三部门)

英、欧、印:

志愿组织、公益组织

东亚:

社团组织

转型国家:

公民社会组织

发展中国家:

NGO(非政府组织)

(因各国历史、文化、法律不同)

※“NPO”概念最为宽泛和普遍使用

六、当代我国非营利性组织问题及对策

1、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兴起

2、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不足

自身问题:

身份不清、资金缺乏、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

外部问题:

培养、管理、监督不足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改革取向

培育角度:

政社分开、资金资助

监管角度:

完善法制、严格执行

Tips:

什么是公共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特征是什么?

作业3:

举出一个我国实际中运行的非营利性组织实例,简要说明它的组织目标、活动方式以及面临的困境。

实践作业

尝试组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了解组建流程以及运行方式。

Tips:

什么是公共?

公共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下课啦!

公共管理

第三部分静态分析

一、公共管理环境的含义

含义:

公共管理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

经典划分法:

自然环境(气候、地理、资源、人口)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其他)

其他划分法:

层次、国别

※对环境认识目的在于更好的决策

第八讲公共管理环境

二、自然环境

1、气候:

供暖、水利、防灾

2、地理:

交通

3、资源:

石油、矿藏

3、人口:

数量、分布、结构、迁徙、家庭状况

三、社会环境

1、政治环境:

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关系

2、经济环境:

生产力发展水平(信息化技术、经济总量,影响管理范围、能力和效率)

经济体制(经济参与主体及其参与方式和关系,影响管理制度、行为特征)

※影响高层决策,税收(税率)与公共产品供求数量和质量的最佳平衡

3、文化环境(重点)

含义:

传统思想习惯、道德风俗、宗教等文化因素导致人们对公共管理的认知和理解、价值取向、方式选择

特征:

历史传承性、时代流行性

公共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1、传统政治文化:

集权与分权(自治)、独裁与民主、人治与法治

2、管理主体文化:

管理者价值取向

(父母官、管本位、考公务员热)

3、公众公共管理文化:

公众的公共意识

对公共事务参与热情、参与程度

对公共管理认知程度、行为倾向、评价基准

(包青天,顺民、人民、公民、纳税人)

官本位、考公务员热

官本位的表现(因)

1、地位高:

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唯上不唯下

2、官官相互:

互相利用,相互包庇

3、特权化: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穷不敌富,富不敌官

考公务员热(果):

国考、现代科举、范进和孔乙己、分配制度出现问题

案例:

美元上的头像

美元上的头像都是谁?

他们又代表了什么?

什么是清教徒?

(虔诚、教育、俭朴、创业、奋斗、拯救世界)宗教与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迷信就是“贿赂神仙”)

※公共管理方式受文化因素,特别是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和宗教影响

※我们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理念重建我国公共管理价值体系

4、其他(社会环境因素):

公共关系:

管理者之间,其与公众

国际环境:

人权、人性化、低碳

※环境决定、制约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要适应环境,并促使环境改变(两者辨证关系)

※自然环境应付性管理为主,人文环境可以一定的创造性管理

Tips:

影响公共管理的文化因素包括什么?

下课啦!

第九讲课堂视听

(一)

观看《大国崛起(新国新梦)》、《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视频材料。

PS: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下课啦!

观片反思与启示:

1、虚假繁荣(市场失灵,自由过度,需要国家调控;2、扒粪运动(历时20年);3、解放黑奴(自由与平等);4、自治、分权与民主(自治基因);5、发战争财(孤立主义、韬光养晦);6、专利制度(创新环境);7、美国精神(梦想、冒险、不屈);8、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9、中美发展历程相似(矿难、垄断、食品安全,监管);10、宪政(制宪会议);11、宗教(清教徒)

(原则、目标、理念、宗旨、路线、方针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管理原则含义:

围绕公共性的基本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规范和引导管理主体的行为,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实现。

第十讲公共管理原则

一、公众为本原则

公众为本:

以全体社会

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

二、服务原则

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立足点是服务。

让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三、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在公共管理中,必须社会效益为先,首先解决公平问题。

社会效益:

保证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公平分配。

※经济管理讲效率,社会管理讲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四、市场化原则

市场化可循的路径:

1、调整公共管理主体系统尤其是政府管理系统。

2、在具体操作上,通过管理理念和管理职能输出方式市场化的改革。

※市场化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食堂饭菜质量问题)

五、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的重点:

1、从宪政的角度讲,公共管理主体特别是政府应受到严格的立法和司法的法律监督。

2、从具体操作角度讲,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程序,不得超出法律权限并且歪曲法律原意。

Tips:

如何做到公众为本原则?

如何理解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一、公共管理模式演变

保守模式: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当·斯密理论——“守夜人”(国防、防止相互戕害、保护私有财产和市场秩序)(注:

亚当斯密或许被误解)

干预模式: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政府全面干预、垄断公共事务(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

公共管理模式

政府与市场关系:

市场失灵(马克思)、政府失败(机构膨胀、财政赤字、效率低下、腐败寻租),但不可相互替代(还存在灰色地带)

市场模式:

20世纪80年代至今,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新公共行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

二、公共管理模式的实质

涵义:

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主体构成及其相互间关系。

实质:

政府、市场、社会如何分工

五、现代公共管理模式

1、需求、投资、管理主体多元化

2、政府主导和统筹(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规划和支持)

3、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

4、法制化和规范化(通过立法保证教育经费的支出)

Tips:

公共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可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机理是什么?

现代公共管理模式是什么?

一、行政方式

二、经济方式

三、法律方式

四、教育与心理方式

五、公共合同

定义:

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协议

表现:

服务外包、服务购买

公共管理方式

六、公共管理方式运用特点

基本分类:

刚性方式、柔性方式(宣传、说服等非强制管理手段)

运用原则:

1、多种方式综合使用(系统化)

2、经济方式、法律方式重点使用

3、刚性方式变柔性方式

4、公民参与提高质量(民主化)

5、高科技化提高效率

Tips:

公共管理的方式包括哪些?

公共管理方式运用原则是什么?

下课啦!

公共管理

第三部分动态分析

课堂讨论:

小张同学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是强调需要有较强的项目推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小张不清楚这些具体指什么,你能告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