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233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docx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

目录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2

一、引言2

二、供电系统浪涌的影响2

三、浪涌保护器(SPD)的分类﹑性能概述3

(一)SPD的分类3

(二)SPD的性能3

1、气体放电管:

3

2、压敏电阻:

3

3、瞬态二极管:

4

四、浪涌保护器的选择4

(一)UC、UT和IC5

(二)保护距离6

(三)SPD的寿命和失效模式7

(四)SPD与其他外部设备的关系8

(五)电压保护水平的选择8

(六)被选择的SPD与其他SPD间的协调关系8

五、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以及注意事项10

(一)不同供电制式的系统中SPD的安装(示意图)10

1﹑TN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10

2﹑T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11

3﹑I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12

(二)SPD安装的注意事项12

六、小结13

参考文献

 

低压供电系统的浪涌保护

摘要:

简述雷电对供电系统的危害(其中间接雷击和内部浪涌发生的概率较高),重点介绍了浪涌保护器的分类、性能和主要的技术参数以及选择浪涌保护器的原则和步骤(包括SPD之间的能量配合问题),并简述了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低压供电浪涌保护器(SPD)浪涌保护

一、引言

雷电是空中对流云团发生的云天、云云和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瞬间放电电压可高达上亿伏,冲击电流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培,雷电灾害严重危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雷电放电可能发生在云层之间或云层内部,或云层对地之间;另外许多大容量电气设备的使用带来的内部浪涌,对供电系统(中国低压供电系统标准:

AC50Hz220/380V)和用电设备的影响以及防雷和防浪涌的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容量设备和变频设备等的使用,带来日益严重的内部浪涌问题。

可将其归结为瞬态过电压(TVS)的影响。

任何用电设备都存在供电电源电压的允许范围,有时即便是很窄的过电压冲击也会造成设备的电源或全部损坏。

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微电子设备,有时很小的浪涌冲击就可能造成致命的损坏。

二、供电系统浪涌的影响

供电系统浪涌的来源分为外部(雷电原因)和内部(电气设备启停和故障等)。

雷击对地闪电(雷电原因)可能以两种途径作用在低压供电系统上:

直接雷击:

雷电放电直接击中电力系统的部件,注入很大的脉冲电流。

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

间接雷击:

雷电放电击中设备附近的大地,在电力线上感应中等程度的电流和电压。

内部浪涌发生的原因同供电系统内部的设备启停和供电网络运行的故障有关。

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功率设备的启停、线路故障、投切动作和变频设备的运行等原因,都会带来内部浪涌,给用电设备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计算机、通讯等微电子设备带来致命的冲击。

即便是没有造成永久的设备损坏,但系统运行的异常和停顿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比如企业网络自动化系统、证券交易系统、电信局用交换机、网络枢纽等。

直接雷击是最严重的事件,尤其是如果雷击击中靠近用户进线口架空输电线。

在发生这些事件时,架空输电线电压将上升到几十万伏特,通常引起绝缘闪络。

雷电电流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距离为一公里或更远,在雷击点附近的峰值电流可达100kA或以上。

传输至用户进线处低压线路的雷电流每相可高达5kA到10kA。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电力设施每年可能有好几次遭受雷电直击事件,会引起雷电事故。

而对于采用地下电力电缆供电或在雷电活动不频繁的地区,上述事件是很少发生的。

间接雷击和内部浪涌发生的概率较高,绝大部分的用电设备损坏与其有关。

所以供电系统浪涌保护的重点是对这部分浪涌能量的吸收和抑制。

三、浪涌保护器(SPD)的分类﹑性能概述

(一)SPD的分类

SPD一般可由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半导体放电管(SAD)、氧化锌压敏电阻(MOV)、齐纳滤波器、保险丝等元件混合组成。

从用途上可分为电源系统SPD、信号系统SPD、天馈线系统SPD三大类。

从工作原理和性能上也可分为电压开关型SPD、限压型SPD、组合型SPD。

电压开关型SPD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

此类SPD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作为组件。

有时称这类SPD为“短路开关型”SPD。

它的特点是放电能力强,但残压较高(通常为2000~4000V),测试该器件一般采用10/350μ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

电压开关型SPD一般安装在建筑物LPZ0与LPZ1区的交界处,可最大限度地消除电网后续电流,疏导10/350μs的雷电冲击电流。

故在大楼屋顶设备的配电线路上也装设此类SPD。

限压型SPD在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连续变小。

此类SPD通常采用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级管等作为组件,有时称这类SPD为“钳压型”SPD。

它的残压较低,测试该器件一般采用8/20μ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

它一般安装在雷电保护区建筑物内,疏导8/20μs的雷电冲击电流,在过电压保护中具有逐渐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功能。

大楼内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大部分SPD均采用此种类型。

组合型SPD由电压开关型组件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

利用限压型组件对浪涌电压的响应速度非常快的特点,在一般雷电过电压的保护时,由它承受浪涌电流,其标称放电电流可达10~20kA。

若遇到较大量级的雷电过电压,第一级由限压型组件组成的电路可自动断开,由第二级电压开关型组件进行雷电过电压保护。

作为组合型SPD,其电压型组件能承受冲击通流能力一般>100kA。

(二)SPD的性能

1、气体放电管:

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放电间隙封装在玻璃、陶瓷管或其它介质内,管内再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就构成了一只气体放电管(以下简称放电管),常用的有二极放电管和三极放电管。

放电管主要的电气指标有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耐工频电流能力和耐冲击电流能力等。

标称直流击穿电压是指在放电管极间施加缓缓上升的、致使放电管发生击穿时刻的直流电压。

它反应了放电管可以使用的场合,而不导致电路工作不正常。

放电管未击穿前相当于开路状态。

冲击击穿电压则指放电管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的击穿(动作)值。

这个数值非常重要,它代表其保护效果的好与坏,通常它甚至高于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值。

如标称为230V的放电管,其冲击击穿电压值(残压)约高达600~800V(1kV/μs)。

耐流能力可以说是寿命指标,也可以说是能力指标,表明它承受工频电流和冲击电流的水平。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耐冲击电流的数值与所加冲击电流波形直接相关,不同的波形。

其值也不同。

放电管的耐冲击电流可达20kA/(8/20μs)。

2、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是一种由氧化锌(或碳化硅)晶体微粒组成的多晶半导体过电压抑制器件,是典型的限幅型过电压保护器件,实际上是一种电阻值随外加电压变化的非线性元件。

与放电管相比,它对冲击电压的响应更快,可达纳秒级。

压敏电阻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压敏电压、残压或残压比、泄漏电流、耐流能力和极间电容等。

压敏电压是指在压敏电阻两端通过1mA的电流时两端的电压,记作U1mA,而被保护点的工作电压应低于此值,约为其0.75倍或更低。

残压是指压敏电阻上通过某一量级的冲击(浪涌)电流时两端的电压值。

当不同的压敏电阻通以相同的冲击电流时,残压越低,保护效果越好。

有时,在资料上并没有提出残压指标,而是给出了“残压比”的数值,其定义为通过某一量级冲击电流时的残压值与压敏电压(U1mA)值之比,即:

残压比=UI/U1mA。

泄漏电流是指在小于参考电压(如0.75U1mA)的低电压作用下,压敏电阻中流过的电流。

压敏电阻能力的强弱以耐流能力(通流容量)来衡量。

理论上耐流能力越强越好,这样可以承受较强电流的冲击。

但实际使用时则由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常用的压敏电阻耐冲击电流能力高达10kA(8/20μs)以上。

只是体积和电容量随通流容量的增大而增大。

压敏电阻还有一个特点是压敏电阻的电阻值并非无限大,工作在有恒定电压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漏电流,若产品质量不好,漏电流会逐渐增大,以至最后自行损坏,况且长时间流过这些微弱的漏电流会形成温升,致使元件慢慢的老化而缩短寿命或性能变坏。

3、瞬态二极管:

瞬态二极管是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组成的开关型半导体元件,亦有称半导体浪涌抑制器。

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纳秒级)、击穿电压一致性好、残压低等优点,但耐流能力不如气体放电管及压敏电阻。

瞬态二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不动作电压、最高限制电压、耐流能力、极间电容和源电流等。

不动作电压或称最低限制电压,它指该管保持高阻状态时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值。

此值因与流过的电流有关,因而规定电流为1mA时的电压即为不动作电压。

从某种意义上将,不动作电压可以认为是生产厂家给出的标称值,反映它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时所能应用的场合。

最高限制电压是指在规定电压上升速率的条件下,管子两端允许出现的最高电压值。

耐流能力是指承受工频电流和冲击电流的水平。

极间电容与漏电流是静态指标,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即可。

极间电容较大反映了它在高频段上的使用。

上面分别介绍了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这些保护元件的性能特点可大致归纳为表一:

表一三种保护元件的性能比较

元件名称

项目

气体放电管

压敏电阻

瞬态二极管

泄漏电流

续流

响应时间

慢(μs级)

较快(ns级)

快(几十ps)

通流容量

大(1kA~100kA)

大(0.1kA~100kA)

较小(0.1kA~1kA)

老化现象

几乎没有

抗干扰能力

较强

残压水平

放电电压高

中等

四、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为了使浪涌保护器的防护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应注重“在合适的地方合理地装设合适的浪涌保护器”,所以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SPD的选择有如下六个步骤,如图一所示:

图一SPD的选用步骤

(一)UC、UT和IC

UC是指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UC>UCS,UCS是最大持续供电系统电压,是SPD安装位置上的最大的电压值。

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选择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依据不同的接地系统类型来选择,如表

(二)所示:

表二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Uc

接地系统

TT

TN-S

TN-C

IT

MC

≥1.55UO

≥1.15UO

≥1.15UO

≥1.15UO

MD

≥1.15UO

≥1.15UO

-

-

注:

Uc: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UO:

相线中性线间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UO=220V;

U:

线间电压,U=380V;

共模保护(MC)指的是相线对地和中性线对地的保护;

差模保护(MD)指的是相线对中性线间的保护,对TT系统和TN-S系统是必须的。

UT是SPD能承受的短时过电压值,在理论上是一条直线。

但在实际中常因一些值(电源频率、直流过压)可能随时间变化。

使得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一般在0.05秒到10秒间),会超过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因此选用UT值应考虑大于UTOV.

UTOV是电网短时过电压,是电网上某一部件较长时间的短时过电压,一般称做通断操作过电压。

UTOV一般等于最大连续供电系统实际电压UCS的1.25到1.732倍。

但事实上,要求一个SPD既要有较高的短时过电压能力同时又能提供低保护等级是不可能的,只能比较而舍取,或采用多级保护。

IC是指当外加连续工作电压UC时,通过SPD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值。

为避免过电流保护或其他保护设备不必要的动作,IC值的选择非常有用。

(二)保护距离

主要是指SPD的安装位置。

根据220/380三相系统各种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的不同,可将建筑物电气装置内的电气设备按其在装置内的位置(不同的LPZ界面)划分为下图所示的4类。

图二中6000V、4000V、2500V、1500V即220/380电气设备在该安装位置能承受的电涌电压水平的最高值。

图二建筑物内电器设备的安装

Ⅳ类安装位置的设备:

能承受进线处电涌的设备,如进线开关、电缆、架空线、母排等电气设备、电气计量仪表。

Ⅲ类安装位置的设备:

Ⅳ类位置后固定安装的设备,如配电盘、断路器、应用与工业的设备、电动机等。

Ⅱ类安装位置的设备:

Ⅲ类位置后的电气用具、移动设备等,如家用电器、手提工具和类似负荷。

Ⅰ类安装位置的设备:

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电子设备、信息设备等特殊设备。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原则是必须结合防雷区及电气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的不同,选择安装不同的浪涌保护器。

为了使被保护设备承受的浪涌控制在其耐冲击电压额定值的范围内,必须根据被保护设备的不同安装位置和耐压程度,采取多级保护。

一般地说,应在LPZ0与LPZ1区界面的Ⅳ类、Ⅲ类电气设备前安装I级分类冲击电流实验的产品,如采用放电管等元件的组成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LPZ1与LPZ2区界面上的Ⅱ类、I类电气设备前安装Ⅱ级或Ⅲ级分类实验的浪涌保护器,如压敏电阻元件或几种防雷元件组合成的浪涌保护器。

(三)SPD的寿命和失效模式

SPD的寿命是指其在使用期限内耐受规定的冲击能力。

失效模式取决于浪涌类型。

很容易选择到失效时开路(直接接地或通过脱离装置)的SPD,而选择一个失效时短路的SPD却很困难。

无论采取何种类型,为避免发生供电电源干扰或中断,必须考虑SPD与上游备用防护装置之间的配合。

失效模式的作用:

如果SPD的失效模式是开路(由SPD本身的非线性元件形成或由与SPD串联的内部或外部断路器与供电电源短路所形成),则供电电源的连续性在SPD失效的情况下被保证。

然而,应特别注意在电源的后备保护动作之前SPD的脱离能力。

SPD的断路器和后备电源的保护的协调关系应作更认真的考查。

对于电源在线连接的二端口SPD或一端口SPD,一个内部脱离装置可提供电源的连续性或不依赖于断路器在SPD中的位置,如图三所示:

如果没有使用失效指示灯(遥控或本地)给断路器送信号,则用户将不会注意到设备已不再受保护,此时更容易图三双口的SPD脱离装置

感应浪涌进

入。

这种解决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系统仍处于通电状态,其缺点是系统不再受保护。

为了避免由于脱离不再受保护,将装有断路器的SPD并联使用是可行的,如图四所示:

如果SPD的失效模式时短路(由SPD本身引起或由一附加设备引起)那么,电源供电将由与系统的后备保护而中断。

这种解决办法的优点是系统受到保护,缺点是系统不再被供电。

除非,SPD的使用说明中规定一种特定的失效模式,(即假设SPD能承受上述两种失效模式),这是为了得到一种失效模式(短路或者开路情况),一般可使用附加设备(如过电流断路器)。

模糊状态是在SPD的失效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短时间的状态。

为了产生一个明确的状态(短路或开路),需要更多的附加

图四SPD并联使用设备(如热脱离装置)。

(四)SPD与其他外部设备的关系

在正常状态下IC应不会造成对任何人身安全危害(非直接接触)或设备故障(如RCD)。

一般情况下对RCD,IC应小于额定残压电流值(In)的1/3。

如果SPD安装在RCD(或熔断器、断路器)的负载侧,则不能对由于浪涌引起的障碍跳闸,无意识动作或设备损坏提供任何保护。

在故障状态下,为了不引起SPD与其他器件(如RCD、断路器等)相互干扰,SPD应配有必要的脱离装置。

SPD与放过电流装置间的配合应达到在额定放电电流In下,过电流设备不动作(断路器未断开或熔丝未融化)。

但当电流很大时如Imax时,过电流保护设备必须动作。

对有复位功能的过电流保护设备(如断熔器),在发生浪涌之后应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过电流保护设备的响应时间内,所有浪涌将流过SPD。

因此,SPD应有足够的能量承受力。

由于这种现象引起的损坏不应认为SPD失效,因为此时设备仍被保护。

如果用户不允许供电中断,则应该使用特殊配置或使用过电流保护设备。

(五)电压保护水平的选择

为了保护负载免受雷击过电压的危害,必须考虑以下参数: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Up应小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电压Uchoc,并大于接地系统类型和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Us.max。

即Us.max<Up<Uchoc。

根据IEC60364-4规定,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的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如表三所示:

表三220/380V三相配电系统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类别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冲击耐压

较低

一般

较高

负载类型

 

电子设备:

电视﹑音响﹑录象机﹑计算机等通信设备

家用设备:

洗衣机﹑电冰箱﹑电动工具﹑加热器

工业电器:

电动机﹑配电柜﹑电源插头﹑变压器等

工业电器:

电器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

冲击耐压

Uchoc(kV)

1.5

2.5

4

6

(六)被选择的SPD与其他SPD间的协调关系

为了使被保护设备承受的浪涌减少至设备可接受的值(较低的保护水平),有时需要安装两个(甚至更多)的SPD。

为了获得两个(或更多的)SPD共同耐受电涌冲击值,需要根据他们的各自耐受电涌冲击值及其他特征进行协调。

在多级浪涌保护器配合保护中,要特别注意各级浪涌保护器的能量配合和应用的退耦措施。

一般来说,在开关型SPD与箝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米,或箝压型之间线路长度小于5米时,必须在这两级之间连接电感进行退耦。

由流动波的折反射原理可知,当浪涌进入保护装置到达电感时,电感将产生与入射波同极性的反射波来升高第一级SPD上的电压,促使第一级SPD尽早动作泄放电流。

同时电感将产生与入射波反极性的反射波,来降低作用在第二级SPD上的浪涌波形的波头的上升陡度,改善第二级SPD的动作特性,以便有效发挥其箝位限压作用。

在考虑低压配电系统的过电压防护时,一般采用多级保护,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前级保护和后级保护如何配合的问题,可以用行波理论来分析一下。

在低压配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中,通常第一级采用放电间隙,以泄放大的雷电流;在第二级采用限压元件,将残压控制在设备的冲击绝缘水平以下。

图五就是使用两个SPD的例子。

图五使用两个SPD的例子

由于限压元件(如图五的SPD1)的响应时间较快,一般为25ns左右,而放电间隙(如图五的SPD2)的响应时间则比较慢,约为100ns。

那如何才能保证第一级保护比第二级保护先动作,以泄放大的雷电流呢?

当雷电侵入波沿着电力电缆侵入,首先到达放电间隙,由于放电间隙有响应时延,侵入波将继续向前行进,应该保证的是在侵入波到达限压元件之前让放电间隙动作。

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V=1.5×108m/s,放电间隙的动作响应时间T为100ns,限压元件的响应时间为25ns,那么,波在这个时间差(100-25)ns内向前行进的距离S为:

S=V*T=(1.5×108m/s)×(75×10-9s)=11.25m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级保护器件和第二级保护器件之间的距离(电缆)大于11.25m,就能够保证前级保护先动作,从而达到将大的雷电流先泄放掉的目的。

如果前后两级保护均为限压型器件,响应时间均为25ns,但考虑到其实际响应时间的误差(可假定为25ns),那么为了保证前级先动作,则两级保护间的距离应该为:

S=V*T=(1.5×108m/s)×(25×10-9s)=3.75m

在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中,第6.4.11条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

”;另外,在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5098-2001中,第3.7.8条规定“当上一级SPD为开关型SPD,次级SPD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间距应大于10m。

当上一级SPD与次级SPD都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间距应大于5m。

在实际的工程中,有时很难保证第一级保护器件(间隙型)和第二级保护器件之间的距离(电缆)大于10m,因此经常采用集中电感来等效这个距离。

也就是采用退耦措施。

但是,这个电感的电感量为多少才合适?

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获得:

导线的LO≈1.6×10-6H/m,为了等效10m长导线分布参数的电感量,集中电感应为:

L=LO×S=1.6×10-6H/m×10m=16μH。

也就是说,可以用电感量为16μH的集中电感来等效10m长的导线。

如果前后两级均为限压型器件,若用集中电感来等效,则电感量应为:

L=LO×S=1.6×10-6H/m×5m=8μH。

行进波遇到电感将发生折、反射,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那么折射过来继续前进的能量必然会减小。

同时,电感能够使侵入波的波头陡度降低,这也是对过电压保护有利的一个因素。

五、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以及注意事项

(一)不同供电制式的系统中SPD的安装(示意图)

雷电会在供电系统的配电线路上感应雷电过电压,它可能是相线(L)对地、可能是中性线(N)对地、也可能是相线与中性线间感应过电压,而不同的配电系统中SPD的安装方法是不一样的。

TN系统一般采用相线及中性线分别对地加装过压型SPD的方式,TT系统一般为相线分别对中性线加装过压型SPD,中性线对地采用放电间隙SPD。

不同的供电接地系统,SPD的安装方法不同,在TN–C-S和TN-C中电源进线回路中有相线和PEN线,而PEN线需与总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母排连通而接地,所以这两种接地系统的PEN线上可不需安装SPD,TN-S和TT接地系统中的N线在进线处不接地,这两种系统的N线上应和相线一样安装SPD。

此外,在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使用的SPD应具有防爆功能.

1﹑TN系统SPD安装示意图(图六、图七):

图六TN-S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图七TN-C-S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2﹑T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图八):

 

图八T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3﹑I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图九):

图九I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不同供电制式的系统中SPD的安装位置各有不同。

笔者在生产实习期间发现,许多防雷技术人员都没有重视到这点,以点带面,一概而论。

如果不对SPD的安装位置加以重视,不但使其不能起到保护系统的作用,反而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SPD安装的注意事项

1﹑SPD两端引线应做到最短

当雷击时,被保护设备和系统所受到的电涌电压是SPD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由于雷击电磁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使引线高频阻抗上感应出很大的电压。

为使最大电涌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短,总长不应超过0.5m。

在实际工程中配电柜生产应注意这点,如进线母线在柜顶,可将SPD装于配电柜的上部,并与柜内最近的接地母线连接;如确有困难,可采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介绍的两种接线方法。

2﹑机械连接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端子应紧固到SPD上,在拧紧或放松导线的紧固螺丝或防松螺丝时,这些端子不应松动。

需要使用工具来松动紧固螺丝或防松螺丝。

用于连接外部导体的端子应使导体被连接后能长久保持必要的接触压力。

3﹑电漏保护器的保护

为了防止SPD因各种因素损坏或由于暂态过电压烧毁,每级SPD都必须设置保护,一般采用熔丝或断络器保护,保护用断络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该处最大短路电流,特性曲线选用C形脱扣曲线,并且能耐受SPD浪涌电流冲击而不动作、不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