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82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放与交流文档格式.docx

)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朝的繁荣强盛有威望,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展示课题)

新课学习)

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

(日本、天竺)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本目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设计自学问题如下,学生自学中如有困难,也可讨论交流)

1.什么叫“遣唐使”?

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端午节、登高节、服饰等)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在学生回答第4个问题时,先给学生看鉴真东渡的示意图和录像,增加感性认识。

(鉴真六次东渡,出生入死不怕艰险的精神令人感动;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在佛教、建筑、艺术、医学等方面的文化,贡献巨大)

(过渡)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在唐朝与天竺交流中同样也有一位杰出使者,他就是玄奘。

(展示图片)

二、玄奘西行

(本目内容比前一内容相似,相对来说学生更易掌握,采用比较玄奘与唐僧的比较法进行学习)

你们听说过玄奘吗?

谁能讲讲你所知道的玄奘?

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到《西游记》中的唐僧。

设计探究题:

《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相同:

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

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过渡:

刚才比较玄奘与唐僧,现在我们再来比较玄奘与鉴真。

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可以阅读课本和参考自我测评题2)

(1)共同之处:

都是僧人;

都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都与佛教有关;

都为实现目标历经艰辛,都有感人的事迹。

(2)不同之处:

方向不同、目的不同(鉴真去传播文化、玄奘去学习文化)、目的地不同、影响不同、是否归国、是否独行。

(3)我们能从玄奘和鉴真身上学到什么?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展示《唐长安城示意图》,让学生读图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街道整齐,有市有坊)

为什么说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都会,你能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说明吗?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长安城的布局加深认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贞观年间,有3位波斯商人到长安来做生意,住在长寿坊的旅店里。

他们在回国之前的一天之内完成以下任务再回到旅店:

到小雁塔和曲江参观游玩;

到西市买唐三彩;

到东市买箫;

到安兴坊与老友告别。

快快行动吧,请你设计一条省时又省力的最合理的路线。

(课后延伸)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布置作业:

《开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注:

蔡林森校长创造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和学习,其实质是:

全过程学生自学,符合新课程理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也是6各环节: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其中,前3个环节是辅助环节,后3个环节是主要环节。

在紫蓬山梁刚学校汪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全体教师勇于打破常规,认真学习和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现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历史课中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来,仅供参考。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大家看投影:

学习目标

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认识对外开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

目标怎么达到呢?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按要求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32-38,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画出答案

1、什么是遣唐使?

结合P39“自我测评”思考遣唐使的作用。

2、鉴真东渡的时间、原因、经历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3、玄奘西行的目的、时间、路线、目的地、主要活动与贡献分别是什么?

结合P39“自我测评”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

4、长安城的地位、建筑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四、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讨论、更正)

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答得更快、更好。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中国文化就开始传入日本。

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产生了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同时,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更加迫切的需要从中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这就出现了日本派遣大批的使节,留学生和学问僧入唐通好,求学求法的高潮。

(板书遣唐使)。

大家要知道两国在唐朝交流的情况。

1、讨论第一题:

要点: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促进自身发展的媒介。

那么,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两国的交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高僧鉴真。

(板书:

“鉴真东渡”)

2、讨论第二题:

(时间)唐玄宗时,(原因)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经历)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成功。

(影响)鉴真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鉴真死后,就安葬在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内还放着他的坐像。

唐朝不仅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

当时,唐朝就从天竺学习了熬糖法,还将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引入。

那么,在唐与天竺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数唐代高僧玄奘了。

“玄奘西行”)

3、讨论第3题:

(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经义,(时间)玄奘于贞观年间,(路线)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目的地)到达天竺。

(主要活动)他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贡献)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诸国的人。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两件大事,请列表归纳这两件事的异同。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还是结伴

是否归国

鉴真东渡

僧人

日本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结伴

玄奘西行

天竺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独行

通过对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学习,可以看出唐朝时一个积极发展对外开放和进行友好交流的王朝,唐朝都城长安更是繁荣发展和开放的缩影。

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4、讨论第四题:

(长安的地位)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长安城布局特点)整个城市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功能齐备,居住区、商业区严格分开。

(长安城布局的影响)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当堂训练

1、大家都知道鉴真多次东渡日本,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请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1)表明了鉴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2)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

鉴真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2、玄奘法师不远万里,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余里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

又在以后二十年的时间内,和助手们陆续翻译出1300多卷。

这些佛经原本在印度已经失传,它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既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又保留了世界的文化遣产。

那么,你从玄奘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答:

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3、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那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呢?

他们身上那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巩固拓展

1、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2、“唐僧取经”的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实,指出:

史实是真实的,而小说是虚构的。

八、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和唐都长安四个方面了解了唐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盛况。

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唐,鉴真到日本传送佛法,通过这一取一送,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文明的博大精深,她一方面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又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宗旨。

《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

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可通过对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兴起、政权更迭及其与两宋政权的战和关系、融合发展进行归纳,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线索脉络和总体特征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三、设计思路: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

“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推动女真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二部分,前两目合为一体,即金与宋政权的战和关系;

第三目则为女真与汉的融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

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写历史小论文,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和书面语言论证、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

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女真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

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

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3、解决措施:

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有的放矢,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理解疑难问题。

课堂上,出示教师设计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注意适时利用图片、引言等加强直观性、形象性。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分组合作、归纳总结、课件辅助

学法指导:

自主收集、合作探究、故事讲述、分组讨论、列表归纳、比较反思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指导:

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配课前准备任务:

⑴收集史料:

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北方义军与韩世忠、岳飞等人的抗金的故事。

做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

⑵表述历史:

讲述重要史实,历史故事。

⑶质疑探究:

宋金战争性质和议和作用;

民族融合与变迁。

2.关注小组课前准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3.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

分组合作,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⑴第一学习小组:

收集整理有关靖康之变;

北方义军、韩世忠、岳飞等人抗金故事等史实资料;

作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

⑵第二学习小组:

收集有关女真民族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的史实资料;

做好讲述历史的准备。

⑶第三学习小组:

收集有关金灭辽、北宋;

南宋与金对峙战和关系等史实资料,并做好对战争性质和议和作用进行评价的讨论准备。

八、教学内容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展示诗词、音频

设问

导入

女真

兴起

金的

建立

金灭辽、北宋

南宋

岳飞

抗金

宋金

议和

金革

旧俗

展示《满江红》诗词内容及歌曲吟唱。

同学们都知道这首词的作者吗?

那么,诗词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宋金对峙的局面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图片展示:

女真族兴起的地区和环境。

组织学生讲述女真族生活状况。

提出问题:

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谁?

有何历史贡献?

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板书。

金与辽的关系如何?

出示:

《金灭辽形势图》

金灭辽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面对辽的大举进攻,北宋军民是怎样做的呢?

北宋统治者又是怎样做的?

东京保卫战的胜利能不能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

为什么?

出示《金灭北宋形势图》

金对北宋的战争是正义的吗?

南宋政权的建立。

南宋建立后,金又发动了对南宋的大举进攻。

面对金的大举进攻都出现了哪些抗金力量?

王彦、韩世忠的抗金斗争。

岳母刺字、岳家军、郾城大捷、岳飞遇害等图片。

《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取得辉煌成果?

有什么重要意义?

2、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永久怀念?

3、高宗、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4、如何正确认识宋金之间的战争?

如何正确认识宋金和议?

总结评价分组探究活动,强调对战争性质和议和积极作用的认识

1、金朝为什么要变革旧俗?

2、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

有何作用?

答:

看图查询,了解女真兴起的地区和环境。

第二学习小组概述女真族的生活状况。

并认识到女真族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课文,了解并概述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

完颜阿骨打领导抗辽斗争,壮大势力;

建立金政权(1115年、都会宁);

阅读课文,概括:

抗辽——灭辽。

看图了解金灭辽(1125年)的过程。

阅读课文后,作答:

北宋军民奋起抗击,进行了东京保卫战;

而北宋的统治者妥协投降。

第三学习班小组讲述李纲与东京保卫战。

作答:

不能。

因为北宋统治者的软弱腐败,导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最终被金所灭。

第三学习小组讲述靖康之变。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

金对北宋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学生看书归纳:

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阅读课文,归纳:

北方——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抗金斗争;

南方——韩世忠、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第一学习小组讲述:

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抗金斗争史实;

韩世忠取得黄天荡大捷史实。

简介即可

第一学习小组结合图片讲述相关故事。

第三学习小组概述宋金议和史实:

时间、内容。

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第三学习小组总结评论。

归纳意见,总结提高,提高历史评价的能力

阅读课文,概括要点:

为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管理。

概述金推行汉法、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举例说明)。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在图中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概述史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出示《金灭辽、北宋形势图》可以使学生对战争形势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

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了解金宋之间的战和关系。

同时也为解决难点问题作了铺垫。

南宋军民的抗金故事(特别是岳飞抗金的故事)、图片的介绍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小组讨论的设置,即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宋金南北对峙(出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并立时期,双方有战有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东北地区得到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

表格归纳: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建立的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建立民族、都城)。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一、 

金的建立:

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

宋金 

女真的兴起 

金灭辽:

1125年

南北 

金灭北宋:

1127年

对峙 

南宋建立:

1127年、赵构、临安

南宋与金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岳飞——郾城大捷、1140年

南宋与金议和:

1141年

二、金革旧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七年级的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新奇、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本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