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335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docx

问荆草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湖北省地矿文联主办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文联承办

 

《问荆草》

2014年第2期

刊首语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本刊评论员

纪实

·中心聚焦·

立主业敢于亮剑闯难关众志成城------刘启亮

·最美地矿人·

他在矿中笑-----------------陈肇虞

勤恳实干创新奉献----------郑漾

小说

跌宕人生(连载)-------钟国绘

悠悠看门人------------------洪波

散落一地----------------范学礼

散文

·行走人生·

走进川藏--------------------雷祝蓉

恩施印象----------------------王国良

昭君故里秀,神龙洞内天----雷深涵

·地质情怀·

我爱清明茶---------------聂开红

微笑--------------徐惠敏

我们是测绘人----------曹建华

回望---------秦志军王晓旭

咱老百姓的中国梦-------张笑

春姑娘来了------------------孙峰宇

·难忘记忆·

寻金梦圆银洞沟----------安增堂

·山野新蕾·

山野情思---------------刘芳

人生絮语---------------雪晨

诗歌

·问荆诗丛·

廉正导航放飞梦想------邓霓云

地质人生(组诗)--------姚建新

铜草花----------------张小兰

金黄------------------崔颖

青春,在金砂银矿里激扬-------方齐元

可爱的秦岭,美丽的巴山-----钟联仲

·地苑拾韵·

词二首-------------------- 夏谷初

清平乐·嫦娥落月成功--------王春凡

七律·参观延安有感--------甘奇

 江城子· 写博-------------- 杨允文 

山野杂谈

心灵之药石处世之宝典-------李杨

为他人工作为自己工作-------杨柳

他山之石

大野无声--------------向迅

词牌名品读(六章)----苟红梅

编读往来

独树一帜的超写实油画-------华南    

艺术的百花园-----------------段兰姣

书画之页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文/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国家迎来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正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地矿工作的新局面。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局党组统筹我局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为同心共筑美好的“湖北地矿梦”绘制的改革蓝图。

蓝图已绘就,精神已蓄足,“一分规划、九分落实”,而实现蓝图靠的就是改革精神。

改革精神是决定“三项重点工作”成效的关键,是实现湖北地质工作持续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这是我局改革历史经验的准确总结。

现在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沿着“三项重点工作”的“路线图”,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因时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狠抓落实。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要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解放走得多远,“三项重点工作”就会走得多远。

俗话说: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只有解放思想,“三项重点工作”才能拿出新办法,走出新路子。

我们要打破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的状态,树立突破、转型、改革、发展意识,将思想解放融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全过程。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要振奋精神。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的保证。

我们要摒弃“四风”,消除“四气”,以重任在肩、寝食难安的使命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紧迫感,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要勇于创新。

创新是改革精神的灵魂。

要立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正确处理事业帽子与市场路子、转型升级与传统优势、经济总量与发展后劲、物质利益与地矿精神的关系,立运行新机制,创新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在前列”。

以改革精神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必须要求真务实。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针对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坚定方向、大胆破题,攻坚克难,逐个解决,而不是凌空虚蹈,不切实际,信马由缰,屈就目标。

万马奔腾开新宇,千军竟发报佳音。

全局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局党组的部署,抓落实促改革,练内功树形象,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同心共筑地矿梦。

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落实到行动上,以赶超跨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认真实施“三项重点工作”,朝气蓬勃向未来,开创地质新局面。

(责任编辑:

姚萍)

立主业敢于亮剑闯难关众志成城

——湖北省地矿建设工程院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纪实

               文/刘启亮

2006年的7月,正值盛夏,热浪灼人。

面对大规模地质灾害治理任务结束后地建集团将向何处去的局面,刚刚走马上任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把建筑施工总承包确立为了全院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业,地建工程院的经济发展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跃。

时光飞逝,岁月轮回转眼间已过去了7年多,那么地建工程院在建筑施工总承包发展上的现状和前景究竟如何呢?

在院领导班子的精心策划和地建承包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7年多的打拼,作为地建工程院主业的建筑施工总承包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在武汉地区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在湖北省内的二、三线城市和省外的建筑市场上都有所建树。

如今,建筑施工总承包在全院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形成了稳定的技术管理力量,社会信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在过去7年多的时间里,建筑施工总承包(自营部分)共签订工程合同39份,总成交额达19.16亿元,已交工的项目33个,完成产值16.50亿元,上缴税费和实现利润为1.18亿元。

已经取得的良好业绩让全院干部职工信心倍增,对建筑施工总承包的发展更加充满了期待。

坚定信心,奋力开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建设部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准入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建筑施工企业归并为了三种不同类型,即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

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形势变化,加快湖北地质市场的发展,在省地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地建工程院组建了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建承包公司),并于1996年10月获得了湖北省建设厅的批准。

公司成立以后在市场开拓和技术力量积蓄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一些主客观上的原因,建筑施工总承包在1996年至2006年这段时期的发展很缓慢。

当时的局面是:

地建承包公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比较低,缺乏竞争力,承接到的建筑工程项目少,在省地矿系统内也没人看好我们。

这十年地建工程院建筑施工总承包处在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

2006年7月,是地建工程院在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开展第二次创业,把建筑施工总承包作为主业”,是院领导班子作出的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决策,充分展示了勇于开拓和敢于担当的气魄,真正吹响了在建筑施工总承包上实现重大突破的进军号。

围绕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院领导班子加强规划,选择力点,投入精力,蓄势而发。

他们以承接局系统内基建项目作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兄弟地勘单位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努力先后承接到了省地调大楼、地质职工医院综合楼、鄂东南队湖滨广场、鄂东北队住宅楼、原冶金队办公楼、宜昌队住宅楼等一批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

地调大楼是地建工程院承接的第一个系统内的建筑工程,院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关注。

院长程立文在开工后的那一段日子里,几乎每天下午下班后都要到工地去呆上1—2个小时,熟悉现场管理,了解工程进度,解决具体问题;出差回来后即刻就要到工地上去转上一圈,似乎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他还专门聘请了上海建工集团的专家担任该项工程的技术顾问,直接对施工进行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30多名年轻人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历经寒冬酷暑的磨砺,经过两年多的顽强拼搏,最终交出了一幅质量合格的建筑作品,在主体结构封顶仪式上,省地矿局领导给予了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地建承包公司不会盖房子”的传闻也就此于社会上和局系统内划上了休止符号。

提升管理增强实力

随着建筑施工总承包局面的打开,院领导班子深知,要取得突破,必须提升管理,增强实力,在践行过程中得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从各方面为建筑施工总承包进入社会建筑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点。

要想把建筑施工总承包作为主业立起来,没有技术力量作为支撑谈何容易。

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广纳专业管理人才,年年到大专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陆陆续续多达近200人。

经过六年多的大浪淘沙,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比较全面和稳定的工程技术管理队伍,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管理骨干,为持续承揽和开展建筑施工总承包项目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

——以开展内部专业知识培训作为转折点。

邀请专家对地建承包公司机关的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建筑施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更新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知识、转换思维方式和进入新的角色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培训主要是在双休日进行,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不论年长还是年少,学的都很认真,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并能够主动与自己的岗位职责相结合,在不长的时间内,大多数机关管理人员就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基本上适应了土建施工在管理上的要求,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建筑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打牢了基础。

——以推行高起点的现场管理作为立足点。

院领导班子从建立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着手,借鉴同行业先进单位的模式,编制了湖北地建集团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挑选了一部分技术骨干专程到到中建三局在上海正在施工的项目部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定期开展了对项目部执行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的检查和指导。

采取这些做法收效颇佳,不仅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并且得到了所在地建管部门的好评和认可,多次在地建承包公司的工地上召开质量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现场会进行推广和宣传,从而使得湖北地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企业形象。

——以大力开展技术上的交流作为关键点。

由地建承包公司牵头,经常组织各工程项目部的技术管理人员在一起,以交流和协商等方式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探讨攻关,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来寻求解决的办法或途径,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较好的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力,在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加快施工进度上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以定期进行综合性的检查作为助推点。

地建承包公司坚持每个季度组织机关职能部门对所有土建施工项目开展一次综合性大检查,包括质量、安全、技术、财务、人劳、党群和文化建设等诸方面。

检查评分的结果与项目部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激励项目部互相比学赶超和巩固、加强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促进作用,同时在调动项目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上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五个方面的举措,使建筑施工总承包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不仅在提升全院的经济规模上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带动院属单位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盘活工程院内部市场上彰显了较大的活力,一部分院属单位主动参与到建筑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施工当中,增加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

众志成城、奋力拼搏

地建工程院在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上能够实现重大突破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凝聚了参加建筑施工管理的全体员工的汗水和心血。

这7年多的时间里,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借助团队的集体力量,敢打敢拼,勇于奉献,面对缺少实践经验,缺少流动资金,缺少施工设备等诸多不利因素,他们没有怨言,没有退却,而是团结一心,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做出了令人折服的业绩。

在他们当中,更有一批出众的带头人——

地建承包公司副总经理李彦,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新校区施工项目进度上不去的困难时期,坚持吃住在工地上,为赶工期保质量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几个月下来头发花白了一片,体重减了十多斤,但没有丝毫怨言,硬是勇往直前,抢在新校区开学之前完成了项目施工任务。

地建承包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庆,面对施工队伍在国外遭遇不可抗拒的战乱时,忧心如焚,不畏艰辛,独自乘飞机远赴万里之外的利比亚进行指挥和协调,力挽狂澜,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平平安安回到了国内。

中楚公司经理周胜利,在施工项目面临重大困难时,置父亲的病危不顾,毅然担起了领导托付的重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多少次来回奔驰在湖北与安徽的千里路途上,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彻底扭转了工地现场的不利局面,赢得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鑫华兴公司副经理张焕生,在项目部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把原在中建三局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和做法与项目部员工共分享,在施工现场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的推进上积极主动协助地建承包公司做了大量工作,为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宣传、提升湖北地建的对外形象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地建承包公司安全管理部副主任龙景刚临危受命,担任武昌紫菱东岸第一组团项目部经理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濒于退场的工程项目起死回生,不仅赶回了耽误的工期,而且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上都做的很出色,一举扭转了业主的原有印象,为承接后续工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正是有了这个团队的打拼,正是有了这些带头人的奉献,由地建承包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才会做的很出色,他们的付出赢得了丰硕的回报。

7年多来,我们有不少工程和工地在文明施工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获得了所在地建管部门给予的好评和最高单项奖励,湖北地建在社会上的形象不断得以完善和巩固。

正视现实、奋力前行

7年多的拼搏奋斗,使湖北地建在武汉建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建筑施工总承包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推进全院的“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程,可谓是“风雨之后见彩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7年多的奋斗和拼搏,让我们坚信,在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的道路上,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既敢于正视目前的现实,更有勇气应对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描绘了新的蓝图,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的出台和推进,将会给地建工程院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开展第“三次创业”新的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加大建筑施工总承包发展的力度,抓好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是重中之重,要着力建设一支技术素质高、工作本领精,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能够打硬仗的技术管理队伍,更好的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是基本要求,要着力增强承接各种类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力,提高在湖北建筑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更好地展示地建承包公司的社会形象;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拓宽融资的渠道是必要保证,要着力增加流动资金的来源和积累,为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总承包的发展后劲,在资金上提供基本的保证。

进一步做大做强主业,更好地发展建筑施工总承包,是实现湖北地建美丽梦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征程上充满荆棘和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大力发扬“三光荣”精神,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用探索地球的智慧做建筑”,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就一定会在建筑施工总承包上实现更大的作为,成为特色矿业的重要支撑单位。

(作者单位:

湖北省地矿建设工程院)

(责任编辑:

王新钰)

他在矿中笑

——张智卿的地矿梦

文/陈肇虞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故事已经过去40余年,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已渐渐地淡忘。

然而矿山没有忘记,地质队也没有忘记,让我们回到40多年前那一段历史吧。

一、最初的发现

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在保康担任普查任务的张智卿和同事吴国林,却坚持在山区保康专心致志地找矿。

山区的冬天来得很早,张智卿和同伴冒着严寒,从保康县城出发。

当时的保康难得有几条公路,他们一路徒步百余公里,翻山越岭,趟溪过河,经金斗,过马桥,进入马面河矿区,寻找新的铁矿资源。

11月9日傍晚,苍穹暮色,霞光满天,山风吹拂着他们略显疲倦的脸膛。

在距洞河公社1公里多的山崖上,一路上细心观察岩石露头的张智卿猛然发现了一种黑色结核的岩石,他眼前一亮,马上联想到在郧西寻找磷矿的情景,他告诉同伴们,注意寻找磷矿,并随手敲了一块石头装入了地质包。

到公社以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将石头碾成粉末,在公社找了一间房间,端来一盆木炭火,再把房间里的所有窗帘拉上,把碾碎的岩石粉末撒到木炭火上,木炭上立刻闪现了绿色的火焰,大家高兴地跳了起来:

“磷矿,我们找到磷矿了!

”这火焰揭开了保康矿产历史新的一页,这火焰振奋了发现者的心灵,这火焰给贫穷的山区带来了希望,这火焰告白天下,地质队员在大山深处发现了磷矿!

张智卿彻夜未眠,一夜都沉浸在兴奋之中。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他唤醒还在熟睡中的同伴,连早饭也来不及吃就上山了,果然在昨天取样的露头上找到了矿体,他们定下了“B136”号观察点。

在尔后的工作中,他们沿西向追索了8公里,向东追索了4公里,初步圈定了一个2760万吨储量的矿体。

二、喜讯接踵而来

有了新发现后,张智卿在进行踏勘的时候,对于路边的岩石,更是非常注意。

他们在复查洞河磷矿路过观音岩时,从路边捡到了一块貌似白色玉髓岩的石头,当时怀疑是磷矿,便迫不及待地找到附近的一个老乡家进行“烧矿粉实验”,遗憾的是因为白天光线太强,没有发现绿色的火焰。

到底是不是磷矿?

一时还拿不准。

执着的张智卿把石头放入地质包中,背了几百公里,经房县回到保康,他把这块标本寄到湖北省地质局实验室作岩矿鉴定,最后鉴定报告确定该岩石标本为“磷块岩”,含磷灰石90%以上。

这一消息极大地振奋了张智卿,也振奋了保康县政府,但是随手捡来的石头,并不是原生的露头,还需要寻找矿石的母体。

他们利用“坡积碎屑追索法”,很快找到了原生的磷矿层。

从1973年以后,地质队的普查组几经变迁,最后剩下张智卿一人在保康坚持工作。

他带领着保康县政府派来的两名工作人员和一些知青,顶着烈日狂风,爬上悬崖峭壁,冬天穿越冰凉透骨的溪沟,夏日冒着酷暑直下热不透风的深壑,从观音岩由点到线,加以群众报矿,先后发现了袁家沟矿段,叶家河-—梦儿沟矿段,黑虎、峰山、马桥矿带并且串联了1971年发现的中坪新华磷矿等线索,在保康圈定了有一定规模的磷矿矿床。

喜讯频传,县里十分高兴,立即开采,给县财政和当地的农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张智卿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三、抱回一个“大西瓜”

以上的发现,还是一些比较分散,相对规模较小的矿段、矿区。

保康县政府在尝到了矿山开采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后,投入1万元重点对九里川矿区进行勘查。

1975年初,张智卿的脚步没有停止在这些成绩上,他独自一人在“九里川”外围寻找新的线索。

有时他不得不忍饥挨饿,有时不得不与野兽同行,最凉的水他也要脱下鞋袜趟水而过,最陡的崖他也要竭力攀登而上,怀着一颗找大矿、找富矿的梦想,行走在大山深处。

11月初的一天,张智卿在马桥附近河流边,找到了一块黑色的磷块岩,他手里拿着那沉甸甸黑得发光的磷石,望着那奔腾不息河流,察看它流经的方向,思索着矿石的来龙去脉,判断矿石应该是从马桥以南被洪水冲过来的,结合地层分布和构造形态的特征,推断原生矿应该在马桥南边的白竹茅山崖一带。

张智卿邀约了几个同伴,从马桥出发寻找矿石的原生地。

当他们追了几十里路,在白竹的大横溪,发现了大量的磷块岩堆积在冲沟的小山坡上,此时他们非常兴奋,便不辞劳苦,披荆斩棘,爬坡攀崖,在人烟稀少无路可走的山上,开出一条新路,果断地向山上攀登,终于在海拔900米的陡崖下找到了磷矿的露头。

他们当时的心情很难用言语形容,有什么能比地质队员找到矿更为振奋呢?

自此之后,张智卿信心百倍地背着水壶,带着干粮,沿着南北方向追索了几十公里直到兴山,无数的山峰留下了他的汗水,无数的沟壑留下过他的足迹,就这样他跑遍了白竹矿区的山山水水,他非常惊喜地发现白竹矿体的厚度最稳定,品位最高。

后来的勘探证实了他的推断,一个几亿吨储量的优质磷矿,一个保康最大的矿山就这样被发现了。

四、老骥伏枥不停步

七十六岁的张智卿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仍然激动不已。

他在保康找矿10多年,是他一生中最充满活力的年华,不但发现了保康磷矿,还追索了分布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的矿体。

1980年他获得了地质部“全国地质系统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工作者”证书、奖章和奖金。

1988地质部下文张智卿等享受地质部劳动模范待遇,1990年因发现保康白竹矿区获得地矿部“地质找矿二等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对于保康磷矿的发现虽说是偶然,也是必然。

所谓偶然是在他的无意之中,意料之外。

所谓必然是他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人民的忠诚,对发展山区经济的责任,也是他长期养成了对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

他的奖金总共才2300元,对于矿产开发中涌现出来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我们看到矿石源源不断从矿山中挖掘出来,当我们看到贫穷的山村变成了富裕城镇的时候,当我们年轻时代的找矿梦想成为实现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欣慰呢!

人们说“知足者常乐”。

张智卿一生乐在找矿中,笑在矿石中,老年的他却没有满足昔日之功,仍然忙着自己的事业。

在他的居室里,标本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种石头标本,有矿石,有奇石,有观赏石,还有玉石。

在他的床铺下、墙角里也都摆着他的宝贝石头,他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开发矿业,寻找奇石,振兴经济,实现人生的地矿梦而努力!

(作者单位:

湖北省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

(责任编辑:

王新钰)

勤恳实干   创新奉献

——记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探矿分队党支部书记蔡崇和

文/郑漾

在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如果遇到急难险重的钻探任务,队领导绝对会毫不犹豫地说:

找蔡崇和!

若是在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探矿分队的职工们都会不假思索地说:

找蔡书记!

蔡崇和何许人,竟得领导和职工如此信任?

他曾任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探矿分队分队长,现任探矿分队党支部书记。

他个子不高,木讷话少,仅有高中学历,一眼望过去跟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

可是他的大脑里像“创新”的机器一直在转动着,在鄂西地区钻探行业中享有“技术创新能手”和“孔内事故处理专家”的美名。

凭借着几十年的钻探工作经验和凡事爱琢磨的认真劲儿,他革新发明了钻进取芯钢丝卡簧、钻孔流量计、可重复使用式钻孔偏斜器、薄壁底喷式金刚石钻头、、钻杆升降滑动装置等一系列钻探小设备,大大减少了孔内事故和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探水平,受到职工们的喜爱。

技术革新小发明解决大问题

从一名普通的钻探工人到宜昌队最年轻的机长,最终成为探矿分队分队长、党支部书记,蔡崇和37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与钻机为伴。

他说,钻探工作蕴含着大学问,是发挥人聪明才智最好的地方。

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向同事讨教经验,把技术革新当做工作也当做兴趣。

在2006年重组探矿分队时,时任分队长的他将“作风过硬技术领先”作为自己的建队理念,带头发起了全分队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解决了许多一直以来困扰着钻探行业的技术难题。

2006年,他在宜昌队承担的白鸡河锌矿项目钻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岩层硬、脆、碎,接连请来三个外协钻探队伍都无法成功取出岩心,岩心采取率不足30%。

外协队伍眼看不能完成任务,宁愿不要工钱灰溜溜地跑了。

探矿分队重组后,蔡崇和针对这个问题,向省局申请了科研项目“宜昌铅锌矿钻探取芯技术试验研究”。

在省局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一个实验小组,反复设计、修改,在半年时间内成功制作出了钢丝取芯卡簧,不仅可以根据岩石破碎颗粒的大小调节钢丝的疏密和刚性,取出仅有黄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