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442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2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总论

节能评估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的要求,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工程项目工艺、技术、设备、综合能耗、材料的下一级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等进行评估,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项目建设背景

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设,省政府提出了《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78号》。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以煤炭运营为主。

为应对自然灾害影响,保障我省能源供应安全,将该项目作为重点工程,积极为企业扩大生产能力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协调企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使项目尽早建成投产,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能源补充,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评估目的

1、对项目投产后能源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能源消费品种及总量是否合理,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2、对项目工艺技术方案中选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在能源消耗和节约、合理使用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3、对项目实施的诸方面是否符合国家在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是否达到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估。

4、对各项主要能耗单项指标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并与国家能耗单项定额进行对标评估。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和合理用能标准、节能设计规范,对项目是否符合节能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能耗指标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是否符合合理用能和节能设计规范;能源消耗品种、数量对当地能耗负荷的影响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估。

四、节能评估报告各项指标汇总

1、经评估确定,本项目场内煤炭周转能力为10Mt/a,煤炭产品综合售价775元/t(含税)。

总产值775000万元。

2、经评估,项目年消耗电力4849万kW.h;年锅炉房耗焦炉煤气3712624Nm3;年水消耗81.2万m3;柴油100t。

项目综合能耗按等价值折标准煤18712t,按当量值折标准煤7822t,见表1、表2。

表1消耗能源的种类、来源、年总消耗量

序号

主要能源及含能工质名称

计量单位

年需要量

其        中

购入量

自产量

实物

折标准煤

实物

折标系数

折标准煤

实物

实物

折标标煤

1

万kwh

tce

4849

0.1229

5445

4849

 

 

2

煤气

Nm3

tce

3712624

0.6x10-3

2231.3

3712624

 

3

万m3

tce

81.2

电耗已包括

81.2

 

 

4

柴油

t

tce

100

1.4571

145.7

100

 

 

 

合计

 

tce

 

 

7822

 

 

 

表2耗能指标

名称

实物指标

能耗指标

指标(等价)

指标(当量)

综合能耗

18712tce/年

7822tce/年

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4.85kwh/t

0.00162tce/t

0.00054tce/t

单位产品综合煤气耗

0.00022t/t

0.00022tce/t

0.00022tce/t

单位产品综合油耗

0.000073t/t

0.0000073tce/t

0.0000073tce/t

单位产品综合水耗

0.0812m3/t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0.00186tce/t

0.00078tce/t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

0.0241ce/万元

0.01tce/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0.383ce/万元

0.16tce/万元

第一章评估依据

第一节评估范围和内容

一、评估范围

对建设单位关于本项目申请报告节能相关篇章及项目投产运行后用能状况进行节能评估。

二、评估内容

1、评估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2、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工艺技术及用能方案;

3、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及其供应状况;

4、项目能源消耗品种和数量;

5、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及附属设施的节能设计分析;

6、能源管理措施;

7、合理用能评价,包括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节能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8、结论和建议。

第二节评估依据和原则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主席令[8届第60号])

5、《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9、《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10、《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

11、《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1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

13、《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

14、《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15、《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16、《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1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

1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2010]131号)

1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2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令)

21、《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科技部、税务总局,2002.6.21)

22、《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年1015号文)

23、《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24、《xx节约能源条例》

25、《xx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26、《xx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暂行办法》

27、《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

28、《煤炭产业政策》(国发[2007]80号)

29、xx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

30、《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发改办[2010]1691号)

31、《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发改能源〔2007〕1456号

32、《选煤电力单耗限额》(DB37/833-2007)

33、《选煤综合能耗限额》(DB37/834-2007)

34、《清洁生产促进法》

35、《“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二、合理用能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

1、《三相配电变压器能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

2、《煤矿在用主提升带式输送机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MT/T1070-2008);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

5、xx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6、xx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8、《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9、《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1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11、《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153-2009);

12、《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7954-2007);

1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14、《煤炭工业给排水设计规范》(MT/T5014-96)

15、《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

16、《煤项目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

1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2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1、《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08);

22、《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8174-2008);

23、《xx重点工业产品取水定额》DB371639-2010

24、《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三、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

1、国家、行业和地区关于工程建设、卫生、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的定额、标准、指标等相关规定。

2、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交通、人文等社会、经济、自然的有关资料。

3、《xx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申请报告》

第三节产业政策分析

一、本项目所依据的产业政策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3、《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4、《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7、《当前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8、《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

9、《煤炭产业政策》(国发[2007]80号);

10、xx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

11、《xx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12、《菏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上报2011年煤炭产业升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1】839号);

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16、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2006年12月24日)。

17、《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78号》

二、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费品,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原油价格高涨的情况下,煤炭的基础性能源的作用更加明显,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生产的依赖性短期内不会改变。

2006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了综合措施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国家大力支持煤矿扩能升级,努力增加煤炭供应能力,全面启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国有重点煤矿产能大幅增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通过“三个转变”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了我国的第一部《煤炭产业政策》,是对2005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细化,在提高煤炭行业准入门槛及规范煤炭资源开采秩序上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分别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该政策将在较长时间内指导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国的行业产业政策都是和国家宏观政策结合的,煤炭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安全生产力度的加大,一方面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压缩了很大的生产能力,给国有大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增加,也给煤矿发展提供了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产业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根据预计,煤炭供给面变动使中国煤炭市场呈现新格局,受收紧供给的产业政策影响,未来5年国内煤炭市场供给偏紧,煤炭价格持续走高。

第四节行业规划分析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国家“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中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要有序发展煤炭,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技术。

3、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2007年7月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要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工业,《意见》第二十六条指出“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在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动力煤配煤厂,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此,国家于2007年7月份宣布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13亿,其中用于发展动力配煤专项资金90亿元。

4、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即将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煤炭的洁净利用、高效利用,鼓励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

5、xx“十二五”规划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以煤炭运营为主。

为应对自然灾害影响,保障我省能源供应安全,我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一中心、一网、四基地”煤炭储备基地格局。

在济宁市建立山东煤炭交易中心,构建稳定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高质量的建设好山东煤炭市场信息网,及时准确地反映煤炭库存、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快推进龙口煤炭储备基地后续工程建设,近期形成80万t储备能力、2015年形成2000万t运营能力,菏泽、齐河、诸城、高唐储备基地,2010年达到200万t的应急储备能力,规划期内全面建成。

到2015年,煤炭储备应急能力达到300万t,运营能力达到8000万t。

二、项目准入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传统的煤炭供应模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1)煤炭市场供需两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能源需求,煤炭市场供需两旺。

动力煤需求的主要市场是电力锅炉用煤,约占动力煤市场需求的70%,电力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总计约占动力煤市场需求的90%以上。

动力煤品质要求逐年增高,产品对路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煤炭供应方产品均匀、煤质稳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长期稳定存在,煤炭市场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2)构建合理煤炭物流网络,缓解供需矛盾,优化煤炭资源供给。

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西部的“三西”地区,煤炭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在时间上、空间上煤炭供需存在突出的矛盾,煤炭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存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和“铁海联运”的运输格局。

我国煤炭供应链包括了煤矿生产链及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链,由于链长节多且各链节权属于不同行业产业主体,在客观上加大了各链节之间链接协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一旦某个链条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供应链安全。

当煤炭产量供不应求或运力瓶颈卡塞时,煤炭供应链因供应短缺极易引发煤荒危机,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电厂因缺煤停机的情况近年来屡见不鲜。

煤炭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不但煤炭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用户的需求也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煤炭供需双方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博弈状态。

本项目的建设将参与构建合理煤炭物流网络,优化煤炭资源供给,满足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要求。

2、满足区域能源需求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其地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华北及西北地区约占我国动力煤资源的80%,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煤炭市场供求缺口极大,是我国煤炭净调进的重点地区。

虽然我国煤炭供求总体平衡,但在严重缺煤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南沿海省(市、区))煤炭市场供不应求。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供求将在总体平衡的基础上趋于宽松,但由于存在产运需结构性矛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仍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品种、区域和时段性矛盾。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但差异性较大,动力煤不同产品如原煤、混煤、粒煤、粉煤、末煤、低质煤、洗煤厂副产品等多元化趋势明显,优质动力煤偏少,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全硫含量、灰熔点及燃烧特性煤质指标差异性较大。

本项目所实施的动力配煤技术是解决煤炭生产地域与需求地域分离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煤炭消费终端,利用动力配煤技术,将不同地区生产的煤炭加工质量稳定、可靠均匀的产品,满足自身质量上和数量上的要求。

3、满足燃煤产需的对路供应

我国燃煤热能利用率普遍较低,目前工业锅炉效率仅为60%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工业窑炉则低20~30%,电力锅炉也低10~20%。

造成煤炭热能利用率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实际供应锅炉的煤质与锅炉设计时的煤质不匹配。

造成燃煤效率降低,出力下降,电力机组不能满发,发电煤耗和助燃油量增加,燃料费用和发电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的锅炉事故占总事故的40%以上。

以往还采取过“削足适履”的办法,改变炉型去适应多变的煤质,改造工作量大,费用高,在多变的煤质情况下其效果可想而知。

本项目的实施,使市场来煤通过科学配煤加工,调整煤质使其满足用户燃煤设备的燃煤质量要求,从而达到提高热效率、节约燃煤的目的,实现燃煤产需的对路供应。

4、满足燃煤用户对煤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

我国煤炭资源品种和质量千差万别,煤矿生产地远离煤炭消费地,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终端用户对煤质要求各不相同。

煤炭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难于实现分采、分装、分运、分储,中途混淆现象严重,使煤炭质量极不稳定。

而且由于受到煤炭市场供应的变化和限制,用户采购渠道多、煤种杂、质量不稳定,经常偏离锅炉等燃烧设备的设计煤质要求。

燃煤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煤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较为严格,动力配煤技术应用已成为确保向用户供应质量稳定燃煤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实施将能生产出均匀稳定的配煤产品,有利于改善用户锅炉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锅炉的经济运行,有效保证用户用煤安全。

5、满足燃煤用户环保要求,缓解区域环境压力

煤炭燃烧时产生SO2、NOx、烟尘及其它有害物质,燃煤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控制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措施,除限制高硫、高灰煤的开采和使用外,要求加速发展和使用配煤、选煤、型煤等洁净煤技术,以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分析目前技术现状和经济条件,配煤技术是成熟可行的燃前加工技术,弥补了煤炭洗选无法全面调控煤质指标的不足。

如高硫煤单独燃烧时,二氧化硫排放的浓度较高,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还腐蚀用煤设备和管线,缩短用煤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如将高硫煤与低硫煤相混配,使配煤硫分降至1%以下甚至0.8%以下,使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均能达到环保要求,在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又为高硫煤资源拓宽了利用途径,既合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又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利用不同品质煤炭的煤质差异,通过科学配煤,严格控制入炉煤的污染物含量,再辅助应用燃前固硫技术,实施高附加值配煤,逐步以混配洁净煤取代原煤,将在有效提高燃煤使用能效的同时,降低燃煤用户对环境的影响。

6、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原本不能直接利用的原料煤资源通过配煤加工,满足下游客户的各项需求,通过合理配煤为低质廉价煤的拓宽应用途径,并使高价优质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例如我国有些地区还赋存有相当数量的高灰高硫低质煤、洗选性差的炼焦煤资源,无法通过洗选有效降低其灰分和硫分,既不能作为炼焦配煤用,也无法直接作为动力煤用,在利用上有很大不便,造成了资源浪费。

利用动力配煤技术,利用不同煤炭资源的差异性,实现煤质的优势互补,在结合高效固硫剂、助燃剂的使用,生产出既能满足用户锅炉燃烧性能要求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燃料煤,为合理利用我国高灰高硫低质煤、洗选性差的炼焦煤资源提供可行途径。

7、有利于高效利用物流资源

当前大宗量煤炭贸易的关键环节是稀缺的铁路、港口等物流资源,由于煤炭生产端和消费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匹配,这些资源往往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从整体优化角度出发,本项目实施后,结合高效的管理,灵活应用自身动态物流和仓储资源,使各种物流资源得到高效率用,获得最佳收益。

对于燃煤用户而言,只需保持少量库存,从而节省了物流成本。

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设,省政府提出了《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78号》,并对龙口煤炭储备配送项目给予了肯定,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经营、分步实施”的原则,总结经验、完善全省方案、分步实施。

要求省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给予支持。

龙口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的示范效应,必将推动全省煤炭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巨野、莱芜、诸城、齐河煤炭储配基地的建设。

(二)准入条件分析

本项目拟建成煤炭周转量2000万t/a(其中场内配、洗煤量1000万t,直接周转量1000万t),静态储煤能力80万t,煤炭洗选能力300万t/a的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项目前期有关手续已获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批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行业准入条件。

第二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项目名称:

xx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隶属关系:

山东xx矿业集团xx煤炭储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xx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选址于xx巨野县境内。

二、建设单位概况

xx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是山东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出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的,为山东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地在巨野县城,法定代表人为李希勇,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批发,煤炭经营资格证有效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2011年完成煤炭经营量15万t,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山东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企于1956年,总部位于xx新泰市境内,是一家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煤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1年集团完成产量4391万吨,利税突破130亿元。

位列2011中国煤炭工业100强第15位、2010中国企业500强第172位。

企业信贷信誉AAA级。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矿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国家“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