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558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docx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

语言学概要复习提纲

一、导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定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

语言。

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整个人类的语言。

3.主要任务:

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和规律,使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4.语言的基本理解

语言的性质: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的结构:

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要素:

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

(二)语言学简史(语文学与语言学)

1.语文学阶段

(1)三大发源地:

①印度②希腊-罗马③中国

(2)语文学的作用

语文学三大发源地的语言研究各有侧重,共同特点是都注重实用性,与当时社会的需求紧密关联,都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②研究任务不同

因此,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语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

2.语言学阶段

(1)历史比较语言学

产生时间:

19世纪初

社会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特点:

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

奠基人:

拉斯克、葆朴、格林等。

历史地位:

摆脱了过去从属经学的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结构主义语言学

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时间:

19世纪中叶

奠基人:

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

索绪尔被尊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死后由其学生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索绪尔提出的主要理论是:

①区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

②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③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所构成的。

④提出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转换生成(形式)语言学

创始人: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主要观点:

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理论构成:

主要包括生成规则和转换规则两部分。

①生成规则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

②转换规则主要指不同句式或结构间的转换。

如核心句和非核心句之间、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等。

(4)交叉语言学

含义:

是语言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如社会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

二、语言学的分类与地位

(一)语言学分类

共时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语言学

狭义语言应用学

应用理论学

广义语言应用学

(二)语言学的地位

概括地说是其他众多学科的共同基础。

在语文学时期,其成果主要为其它社会学科所利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语言信息的处理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语言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三、语言学的功能

1.是规范本民族语言的重要理论依据

2.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3.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言语

(一)语言和言语的含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2.言语是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具体运用,包括说的行为和说的结果。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一般与特殊。

1.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

2.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的社会性

1.语言与社会共存亡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作为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语言是人类为沟通思想、增进了解、统一意志、协调行动等目的所创造并使用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不是人类社会唯一的交际工具

人类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还需要借助大量非语言交际工具,如文字、音乐、旗语、红绿灯、手势、表情等。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其它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含义一般都需通过语言来说明。

2.其它交际工具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是辅助性的。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二)思维和语言

1.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思维需要语言

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②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③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和条理化

④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2)语言需要思维

①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思维

②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于思维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1)聋哑人同样生活在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即有交际和思维的现实需要。

(2)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和思维工具,聋哑人可以借助别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得到补偿。

(3)但聋哑人缺少了语言这一工具,必然会对其交际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符号

(一)含义:

是用来指代某种事物或思想的标记,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标记者,所指是被标记者。

(二)符号与症候的区别

⑴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的。

⑵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是对事物间自然联系的反映。

如“发烧”是“得肺炎”的征候。

(三)符号的特点

1.标记性

2.可感性

3.任意性

4.强制性

(四)符号的种类

按感觉方式分类主要有视觉和听觉符号(约占符号总数的99%),其它还可以是触觉、嗅觉或味觉符号。

二、语言的符号特点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

一般是指词的语音形式与其词的语义内容之间关系的性质具备作为符号的所有特点,只是比其它符号更为复杂而已。

(二)语言符号与其它符号的区别

1.从起源看:

第一性和第二性

2.从应用范围看:

广泛性和狭窄性

3.从结构和表义看:

复杂性和简单性

(三)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

1.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

2.语音组合具有线条性

3.语义组合具有层次性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特殊性

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含义:

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要素

1.语音——是表达语义的载体。

2.语义——是语音表达的内容。

3.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4.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三)语言结构单位

1.语音单位——音素(音位)、音节

2.语言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句子(无穷)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上层(音义结合层)词(数万至数十万)

语素(数千)

语言

下层(音素)音位(数十)

语言的构造表现为一个层级体系,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以少驭多。

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

是言语链条内部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2.聚合关系:

是与言语链条内某一特定符号具有相同作用并且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

两者关系:

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有序、可数的横向关系,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

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无序、不易计数的纵向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1.语言由一整套词汇和语法构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样的语言系统只是人类社会所特有。

2.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也就无所谓语言。

第三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1.语音:

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并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素:

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和字母的区别: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字母是拼音文字中的最小书写单位,两者不具有严格对应关系。

二、音标

(一)记音符号

1.读若法。

2.反切法。

3.注音符号。

4.汉语拼音。

(二)国际音标

(1)含义:

是专为记录音素而创制的标记符号。

(2)制定

(3)特点:

a.排列科学b.记音准确全面c.形体便于认读

第二节语音的自然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波

2.声音的四要素

(1)音高:

即声音的高低。

是由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的,在汉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别不同的声调。

(2)音重(音强):

即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是由物体振幅的大小决定的,在汉语中的作用主要是区分轻重音和语调的上升和下降。

(3)音长:

即声音延续的长短。

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在英语中有区别长短音的功能。

(4)音质(音色):

即每种声音的个性特征。

是区别音素最主要的依据,它的不同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音响两方面分析。

音质的不同大体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⑴发音⑵发音方法⑶共鸣器形状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发音器官的构造

2.发音器官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1)肺:

呼出或吸入气流,为发音提供动力。

(2)声带:

随气流的冲击,开合振动,发出清音或浊音;还可通过控制声带,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3)口腔、鼻腔和咽腔:

通过改变形状以调节气流,形成不同的音素。

第三节音素——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

辅音

气流不受阻

气流受阻

发音器官均衡紧张

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

气流较弱

气流较强

二、元音的分类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共鸣器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舌面元音

口元音舌尖元音

元音卷舌元音

鼻化元音

(一)舌面元音

1.元音中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由舌面起作用,其发音的不同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决定的。

(1)根据舌位的前后: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2)根据舌位的高低:

高元音、次高元音、半高元音、中元音、半低元音、次低元音、低元音

(3)根据唇形的圆展:

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2.八个基本元音

(二)舌尖元音

1.由舌尖起主要作用,有前与后、圆唇与不圆唇的区别。

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元音有:

⑴舌尖前元音:

如zi、ci、si中的i,标作[

]。

⑵舌尖后元音:

如zhi、chi、shi中的i,标作[

]。

(三)卷舌元音

发音时舌面、舌尖同时起作用,在发舌面元音的同时,舌尖往硬腭方向翘起。

汉语普通话的卷舌元音只有er,标作[

]。

(四)鼻化元音

鼻化元音的标注方式是在口元音的上方加“~”,如绍兴话中的“碰、生”。

三、辅音的分类

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一)发音部位:

指发辅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阻碍的部位。

主要有:

双唇、唇齿、齿间、舌尖前、舌尖后、舌叶、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小舌、喉。

汉语普通话辅音按发音部位分类情况

(二)发音方法;指发辅音时成阻和除阻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⑴从成阻和除阻的方式看辅音可分为8类: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

(2)从气流大小看塞音、塞擦音可分为2类:

送气音、不送气音。

不送气音:

p、t、k、ts、t、t

送气音:

p‘、t‘、k‘、ts‘、t‘、t‘

(3)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可分为2类:

清辅音和浊辅音。

(四)辅音分类表

四、汉语拼音方案中的辅音音素

(一)辅音的描述(定名)方法:

发音部位+(是否送气)+清浊+发音方法

如:

[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二)如何确定音位

(1)对立原则:

当不同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时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的。

(2)互补原则:

当不同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相互替换,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就是互补的。

(3)相似原则:

是指归并为同一音位的若干音素应该在发音特点上相近似的。

(三)音体变位

1.音体变位的含义:

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这些音素发音相似且不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

2.音体变位的种类

(1)音位的条件变体:

是由该音位受出现的语音环境制约而造成的音位变体。

(2)音位的自由变体:

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义的音位变体。

3.确立音位的意义:

⑴可以用有限的注音符号记录特定语言的所有语音,便于记忆和使用。

⑵经济原则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是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是对特定语言中音素的归并。

2.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1)调位:

是通过音高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2)重位:

是通过音强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3)时位:

是通过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1.含义:

是不同音位及类别间相互区别的特征。

2.依据:

不同音位的发音特点。

3.方法:

每一音位都有若干个区别特征,并至少在某一发音特征上与其它音位构成对立。

二、音位的聚合群

1.含义:

就是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不同音位的聚合。

第六节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音节:

是由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可由一个音位构成,也可由多个音位构成。

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代表一个音节。

2.辅音和元音

(1)复元音:

是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音现象。

(2)复辅音:

是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辅音音位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音现象。

二、语流音变

1.含义:

是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起的语音变化。

2.语流音变种类

⑴同化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与它相同或相近音位的现象。

⑵异化是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与它不同音位的现象。

⑶弱化是一个发音清晰响亮的音位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发音变弱、不清晰的现象。

⑷脱落是由弱化或快速连读等引起丢失某个或某些音位的现象。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含义:

语法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二、语法规则

1.组合规则是把语法单位组成更大单位时应遵循的规则。

组合规则规定了语法单位的组合方式,确保组合后符号间的关系呈现有序性,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抽象。

2.聚合规则是语法单位归类、替换的规则。

按照聚合规则,同类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同一位置可以互相替换,由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造出各种句子。

三、语法单位

(一)含义:

语法单位又叫语言单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能够与其他音义结合体组合并且被替换。

(二)内容:

语法单位包括句子、词组、词、语素。

1.句子

(1)含义:

句子是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言语系统中最小的言语单位或交际单位。

(2)特点:

①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

②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语素、词、词组则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2.词组

(1)含义:

词组是词的组合,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语言单位。

(2)特点:

能够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句法结构的成分,可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

3.词

(1)含义:

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2)特点:

由语素构成,以“自由运用”区别于语素,以“最小的”区别于词组。

★词与词组的区别是相对的,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其过渡状态叫“离合词”。

4.语素

(1)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一起构成词。

(2)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语素。

词缀按位置一般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词根与词缀的区别

①从功能看,词根可以单独构成新词,词缀本身不能独立构词。

②从意义看,词根往往都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词缀只表示比较抽象概括的意义。

(3)词缀按其功能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派生词缀:

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

屈折词缀:

是粘附在词干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

★派生词缀与屈折词缀的区别

①从位置看,派生词缀可前、中、后,屈折词缀只出现在词后。

②从功能看,派生词缀可构成新词,屈折词缀不能构成新词,只是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表达不同语法意义。

(4)词干、构词语素和变词语素

词干:

是由词根或词根+派生词缀构成的,是一个词的主体部分。

构词语素:

是具有构词作用的语素。

词根和派生词缀都是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之和相当于词干。

变词语素:

只能改变词的形式,只用于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语素。

变词语素与屈折词缀所指范围一致,只是命名角度不同。

第二节组合规则

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1.单纯词与合成词

(1)单纯词:

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

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1)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①并列式:

根本、尺寸、语言、长久

②偏正式:

铁路、白菜、雪白、国债

③补充式:

打倒、拆穿、人口、推翻

④支配式:

司机、中肯、表态、伤心

⑤陈述式:

眼尖、地震、心疼、肉麻

(2)汉语派生词的结构关系

①前附式:

老大、可笑、非法、以后

②后附式:

患者、兔子、土气、绿油油

 

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①主谓结构:

今天-初五;祖国-昌盛;你-说

②述宾结构:

弹-钢琴;念-诗;来了-朋友

③述补结构:

洗-干净;去-一趟;倒-下来

④偏正结构:

黄-土地;兴奋地-说;积极-发展

⑤联合结构:

老师和同学;前进或后退

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1.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⑴语法意义是对同类词语的抽象并通过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意义。

⑵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

★两者的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

⑴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别。

狭义包括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广义还包括词类范畴,如实词和虚词。

⑵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对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别。

主要语法手段:

①选词:

是指在语法结构中的某一个位置上只能选择一定词类的词语。

②词序:

是指词语在语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

③虚词:

是语言中专门用来构成语法形式的词。

④词形变化:

指在语法结构中词本身形态上发生的变化。

四、组合的层次性

组合的层次性即语言结构内部的组合关系是有层次的。

★直接成分分析法

是按照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作逐层分析,把每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切分出来。

★三步循环法:

⑴切分直接成分

⑵标志筐式图

⑶标明结构名称

例:

我们必须十分认真地学习

|主||谓|

▪|偏||正|

▪|偏||正|

▪|偏||正|

★层次分析注意事项

⑴切分必须都是有意义的单位。

⑵切分不能跨段。

⑶切分要符合原意。

 

五、组合的递归性

1.含义:

语法的递归性是指反复使用相同的规则来生成无穷的短语或句子。

2.特点:

结构相同,层层相套

第三节聚合规则

一、词类

1.实词与虚词:

具有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

2.词类划分的标准:

⑴意义标准是划分词类的重要参考。

⑵句法功能标准是划分词类最重要的标准。

⑶形态标准是划分词类的形式依据。

二、形态

1.含义:

形态又叫词形变化,是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词形上的变化。

在有形态变化语言中,词形变化是表示语法意义最重要的手段。

2.常见的词形变化手段

⑴外部屈折:

也叫附加词尾,主要是在词干后面附加成分,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⑵内部屈折:

也叫语音交替,即通过词根中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

⑶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⑷重音法:

是通过改变词的重读音节来改变语法意义的方法。

⑸重叠法:

是通过词根或词的重叠来改变语法意义的方法。

⑹零形式:

是词的原形形式。

三、语法范畴

1.含义:

一般指借助形态变化来表现不同语法意义的类别,主要包括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级等。

⑴性:

性是表示名词、代词等语法性别的语法范畴

⑵数:

数是表示名词、代词等指称现实中事物数量关系的语法范畴。

⑶格:

格是表示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的语法范畴。

⑷体:

体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方式的语法范畴。

⑸时:

时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的时间的语法范畴。

⑹人称:

人称是动词表示行为发生者的语法范畴。

⑺态:

态又称“语态”或“情态”,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与主体关系的语法范畴。

通常把态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汉语的态主要通过语序和词汇来表现。

⑻级:

级是形容词和副词表示性质或属性在程度上的差别意义的语法范畴。

一般可分为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三种。

汉语的级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比较、更、更加、特别”和“最”等。

第四节变换

一、变换和变换规则

1.含义:

变换也叫转换,是由一种句法结构变为另一种句法结构的过程。

2.变换的规则

①移位②添加③删除④替代

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1.根据词法特点分类:

(1)孤立语:

又叫词根语,特点是用词根构词,一般没有词的形态变化。

(2)屈折语:

特点是广泛使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

(3)粘着语:

特点是通过在词根粘着各种附加成分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4)复综语:

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特点是动词含有多种附加成分,作用相当于其他语言的一个句子。

2.语法结构类型具有相对性

①任何语言,无论从词法还是从句法看,都不是纯粹地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②汉语作为孤立语的代表,也有粘着和屈折的成分;如俄语是典型的屈折语,但也用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英语介于汉语和俄语之间,只是从词法看更接近于屈折语。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任何成熟的语言都必然有足够的语法形式以满足和适应各种交际的需要,只是在表现方式上各自有所侧重。

从原则上说,语法结构没有高低优劣的区

第五章词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

1.含义: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

词在一种语言里总是词汇构成的主体。

2.固定词组

⑴固定词组构成

①成语②歇后语③惯用语④缩略词⑤专有名称

⑵固定词组的特点

①在结构上具有定型性。

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或位置一般不能做任意变动,不能被任意替换或增减。

②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

以一个整体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不等于各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二、词的词汇意义

1.词义

⑴含义:

词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和主观评价,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

2.词义的类型

(1)理性意义:

是词义的核心和基础,是所有词都具有的。

(2)附加意义:

是词义中表示人们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形象色彩以及词义的语体等。

并非所有词都具有附加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⑴概括性是词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⑵概括性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现象归纳在一起并使用统一的名称作为标志,与其他现象相区别。

⑶功能:

以简驭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般性:

指词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性特点。

②模糊性:

指词义所概括的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外延。

③全民性:

指词义反映的是一个社会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认知,被全民共同使用。

第二节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1.含义:

只包含一个义项的叫单义词,包含有几个义项的叫多义词。

2.多义词存在的原因:

符合经济原则。

3.多义词的特点:

存在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注意与同音词的区别

★判断标准:

在意义上是否有联系

4.多义词形成的途径:

由本义引申出派生义。

5.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

(1)本义与派生义:

一个词最初形成的义项是本义,在本义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是派生义。

(2)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