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04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提纲

第一章:

1.语言的社会功能/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的交际工具(见笔记)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思维功能,见笔记)

3.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原理,材料分析)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1)不同民族的思维有相通的地方,更有相异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民族都能够思维:

思维能力都有,思维过程的特点不尽相同。

(2)思维在每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中打下烙印,思维特点的差异会通过语言形式反映出来。

学会了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一种思维。

(3)语言能力不同民族都有,但是每个民族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

如汉英文亲属系统的差异,方向词复合运用的差异等等。

【思考】

A.试比较英、汉亲属称谓系统的异同,并分析它说明什么问题?

B.人见面都要打招呼,汉族人见面通常说“吃过了没有?

”,英国人见面常说“今天天气如何?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C.比较英语和汉语中方向词组合使用的异同,并分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正确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2)认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层级性,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把握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

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①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②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级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书定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言语是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③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与区别:

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

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总之,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2.符号的定义、特点、与征候的区别

【名词解释】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包含形式与意义两个方面。

特点:

符号和它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逻辑或经验上是不可推知的;符号的形式是可直接感知的,即显性的;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隐性的、抽象的;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人们约定成俗的,是或然的。

区别:

符号用甲代表乙事物,但是代表乙事物的甲事物并非都是符号;征候代表着事物,但是征候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联系,是可以推知的。

3.为什么用符号来交际?

与实物相比,符号更为便捷、有效;并且有些意思不存在相应的实物。

与一般的符号相比,选用声音作表达材料具有如下优越性:

A.使用最简便B.信息容量大C.效果非常好

用声音作为符号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比较做出的有效选择,是自然演进的结果。

4.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原理(符号的形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同符号所代表的现实世界的关系)

(1)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既涉及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涉及语言符号的概括性。

(2)心理现实有两个重要来源,直接经验感知和间接地通过语言文字得到的消息,它们都经过人大脑的整合处理转化为主观的心理现实。

(3)语言符号具有概括性,其指代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既能指任何具体的个体,也能指概括程度不同的类。

(4)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其音义是社会约定关系。

(5)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一方面,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现实的编码;另一方面,心理现实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语言获得的。

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也是相互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在指称心理现实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

【思考】

1.语言符号的意义根源于现实世界,是不是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符号的特点、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2.语言符号的意义根源于现实世界,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狗]这个概念,为什么它们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上帝”有没有意义?

如果有,它的意义来源是什么?

如果没有?

那么它在语言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5.论述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原理(系统性其实只包含“语言层级体系”和“组合聚合关系”)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符号任意性的体现

①相同语言

同一语言相同时期:

A.同一个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B.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

同一语言不同时期:

A.同一声音在不同时期表示不同事物B.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声音表示。

②不同语言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可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相同的声音可表示不同的事物。

★音义组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①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即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来说的。

②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

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

③符号初创时的音义结合任意性和符号进入交际后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制约,二者并不矛盾。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是有规律和有条件的。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4)语言符号还具有稳定性和渐变性。

①稳定性:

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轻易改变。

②渐变性:

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

③稳定性和渐变性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质上二者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要求派生而来的。

作为交际工具要求符号具有稳定性;同时社会的发展又要求符号有所变化和增减。

(5)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

从语言的内部结构来看,语言具有层次性,而非混乱无序的。

这种层级性体现在:

①在语音层面(第三章语音)[结合笔记框架图叙述]

每种语言包含若干音位成分,这些基本的音位成分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形成一种语言所需要的所有语音表达式。

②在句法/词汇层面(第四章语法)

一种语言包含一定的数量的基本语素,这些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形成数量有限的词,词再按照组合规则形成短语、句子。

(6)语言符号之间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①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是横向进行的,在线性序列上展开。

相同的符号成分,如果线性序列不同,则会形成不同的组合结果。

②聚合关系:

在符号组合的线性序列上,在某一点上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形成聚合关系,可分为词类和形态两部分的聚合。

组合、聚合之间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a.组合负责语言符号的线性连接,是横向的;b.聚合负责相同功能符号替换和类聚,是纵向的;c.组合是显性的,可以直接目视;聚合则是隐性的,需要思维;

二者的联系:

d.聚合关系是从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e.组合与聚合一起发挥作用,使得整个语言系统得以有效运转;f.组合与聚合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发生作用。

6.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论述)

①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需要、语言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则往往是囫囵一团,以整体表示完整的意思,难以分解为可以组合的基本单位。

②任意性:

人类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推知的,同时具有可取消性和变更性。

这有利于用有限的音节表示数量相对庞大的词汇成分。

动物表示暴怒、恐怖、警告等信息的叫喊是其本能的反映,这和人类初始阶段是大致相同的。

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③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可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

每个层面的若干基本成分都可以按照组合规则进行组合,在短语句子层级具有了无限性,能够满足丰富、复杂的言语表达式。

而动物语言不能分解为单位,谈不上结构及结构层级。

④开放性:

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可以提供基本材料供人们生成无限的句子。

⑤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习的;而动物的交际模式则是先天带来的。

⑥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动物的交际都是有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境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

人们语言则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总之,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第三章:

(选择需要复习下语音学和现汉发音及国际音标部分)

补充:

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区别与联系

语音学:

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音系学:

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语音学的出发点在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或听觉反映,最小的线性单位是音素,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来说的,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是间接的联系;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系统中的组合方式,最小的线性单位是音位,是针对某一具体语言来说的,是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1.概念【名词解释】

音节:

在话语中,人们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最小语音单位。

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音位:

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别义功能的角度来划分的,而音素是从纯音质的角度来划分的。

音质音位:

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

(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

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

非音质音位: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调位)、音重(重位/势位)、音长(时位)构成的音位。

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

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代表或具体体现。

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可能考的)音位变体的类型:

(1)条件变体:

处在同一音位中的几个不同音素,相互处于互补关系之中且语音上相似,这几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2)自由变体:

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几个音素是这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区别特征:

①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

②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

③两个音位间相互区别的特征称为区别特征,相同的特征称为共有特征。

(简单地来说元音和辅音音位区别特征)

元音:

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

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从音质的角度,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2.元音、辅音的区别:

【论述】

1、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发出某个音。

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某一部分特别紧张。

3、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4、发元音时,声带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

辅音发音时,浊音声音响亮,清音不响亮。

3.确立和归纳音位的原则(原理、材料分析)

因为的确立包括三个基本原则:

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性原则。

①对立原则:

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之中,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若干不同音素就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确定音素是否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可用替换法。

②互补原则:

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和互相替换,这就是互补。

③语音相似原则: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相差太远,即使几个音素互补,也不归纳为一个音位。

对立关系是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标和飘;但互补关系不一定具有区别词的作用(具体结合某种语言分析),而是同一音位下不同的音素,体现为组合条件不同,特别是音节中语音的组合条件,即周围的音环境不同。

如汉拼中前a,后a和央。

总之,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素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这就为把不同的音素归属于一个语音单位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条件。

【音位三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①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

②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③语音相似原则又是对互补原则的补充。

4语音流变的类型【材料分析】

①同化:

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同化分为两种:

A.顺同化:

又称为前进的同化,指前一个音同化后一个音。

我们在发完一个音之后紧接着发后一个音时,由于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来不及调整,以至把后一个音给同化了。

根据同化的程度,可分为:

a.全部同化(前一个音使后一个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和自己完全一致。

);b.部分同化。

;B.逆同化:

逆同化又叫后退的同化,它是后一个音影响前一个音。

发生逆同化的原因是说话人在未发前一个音时已经预料耍发后一个音并开始作发后一个音的准备,就在准备当中发出了前一个音,因而前一个音受了影响,被后一个音同化。

逆同化亦分:

a.全部同化;b.部分同化。

②异化:

异化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为了避免重复,其中一个音变得跟另外一个音不相同或不相似。

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

同化和异化只是语流中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是否发生,如何变异,决定于语言社会。

(北京话声调异化:

上升变调、重叠变调)

③弱化:

在语流中,有些发音的声音强度减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

现象如普通话的轻声;音节的弱化会导致:

复元音变为单元音,例如“木头”;单元音(除[i][y]外)央化;声调变化,失去原有调子,变得短促;在有重音的语言中,非重读音节往往就是弱化音节。

④脱落:

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即语音形式从微弱变为零形式。

北京话中“你们”[nimn]常发为[nim],“我们”常发为[wom],“豆腐”[toufu]常发为[touf]。

⑤增音:

在一连串语音流中,常有音素增加现象。

如北京话儿化时存在增音现象:

i、u(还包in、un)为结尾的韵母儿化时增加元音[ə],然后再卷舌。

⑥合音:

两个音或者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

⑦换位:

两个音在语流中可相互更换位置,称之为换位。

第四章:

1.语法规则: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二者是语言结构两种根本关系。

(1)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词法与句法。

组合(语法结构)具有层次性、递归性、开放性

层次性:

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由基本结构一层层地组合起来的。

递归性:

基本句法结构可以层层套用;复杂的句法结构都是由基本句法结构组合而成的

开放性:

因为语法结构的递归性,使得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成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

(2)聚合规则是语法成分在某个句法位置具有可替换性而形成的关系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

最普遍的是词类和词形变化(即形态)。

词形变化:

附加词尾

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的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

如,man—men)、

异根法(指用不同来源的词根表示某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构成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

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him是宾格,即we-us、he-him;good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分别为better和best,即good-better-best,也是由异根方式构成。

零形式

重叠(重复整个词或者词的一部分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如,汉语:

个——个个、人——人人、

看——看看、笔直——笔直笔直、高兴——高高兴兴;越南语名词重叠可以表示遍指,马来语名词重叠表示复数,日语名词重叠表示复数,俄语动词重叠表示未完成体,印地语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高。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范畴。

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

如果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

2.每一种语法范畴的特点:

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单数与复数不同,但都是数。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不同,但都是时。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是共同意义领域中的不同意义。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

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某个项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其他项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项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引起其他项的意义的变化。

3.【思考】一个句子的句义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句义的两层次:

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见第五章)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

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种:

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结合材料说明)

4.语言的结构类型,是从语法的角度划分的,根据词法的区别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

第五章:

1.语言的意义:

可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客观意义);另一个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涉及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

2.词的意义也可以分为两类:

语法意义,性数格时体态;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感情、形象、语体色彩)

3.词汇的性质和特点【论述】

(1)词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

但语言中也有相当多词语,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其音义联系也有一定的理据性。

由此可见,词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

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

(2)词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遮性,又有民族性。

语言中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与逻辑上的“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概念和词语本质上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因此可以说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方面所有的语言都一样,这就是词汇的普遍性。

但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有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在这方面不同语言就可能有明显差异,这就是词汇的民族性。

由此可见,词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也是统一的:

普道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词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使得某种语言的词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

(3)词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词汇同语音、语法比较起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加直接。

因此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很快反映到语汇中,这也就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从人们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在交际场合和传播媒体中出现,变化更替的速度甚至是惊人的,这就是词汇的活跃性。

但同时语汇的变化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也有极强的稳定性。

所谓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

由此可见,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也是统一的:

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地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这也是为了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

4.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指词的理性意义)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概括性反映。

概括这里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总结起来,给你名称,使它与其它现象分开。

词义的概括性有三个方面:

(1)一般性——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纳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经过概括的概念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全民性——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交际就必须使用语言。

同时,语言在使用时是带有强制性的,社会内部必须按照已有的“约定俗成”使用语言。

所以,词义就必须是全民性的。

Ps.词义没有阶级性,词义反映的现象可能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如:

“监狱”、“皇上”等。

总之,“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列宁),即“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是人们所想的确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黑格尔)

5.词义的派生【分析】

(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否被用于或怎么被用于此一派受到语言社会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因此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历程。

(2)派生意义的产生途径主要就是意义的引申,就是意义之间产生联想。

意义引申有两种方式:

A.隐喻。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由此产生引申。

B.换喻。

两类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由于这种联系经常在人们心目中出现而固定化。

6.【名解】句子的真值:

蕴涵:

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预设:

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7.【名解】语境:

即言语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物理环境(或言谈环境)、话语环境以及双方的知识背景。

8.词语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

①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②词语的搭配还涉及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

③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

④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⑤词义在搭配组合中还会凸显一些语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

语义结构中谓词和体词的搭配规则就是句子的语义规则。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还要符合语义规则。

第六章:

1.文字的定义、作用、基本性质、产生条件

文字有两个含义:

a)单个的字;b)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文字作用:

文字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文字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传播。

文字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文字的发明人人类文明的标志。

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论述)

①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产生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文字三要素:

文字具有音、形、义三个要素,用字形来记录语言符号,因此与语言符号中的语音外壳直接相对应。

一个文字记录词、语素、音节、音素等语言单位,并由此形成不同性质的文字体系。

绝大部分汉字代表汉语里的语素,也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少数汉字只有字形和字音,而没有字义。

③记录语言的文字是一套书写符号系统,有自身的构成和使用规则。

通过书写符号的系统可以把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即由听觉系统转化为视觉系统。

文字的产生条件:

第一,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