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726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0601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门类:

电气类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

四年适用年级:

2015级

所属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

汪先兵

方案制订人:

汪先兵方案审核人:

林其斌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多维度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及PLC、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理论知识;具备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能力,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和维护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高低压设备制造、微机控制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学习电工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微机保护、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工厂供电等方面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应用技术的综合素质;

4.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掌握电气类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5.较好地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

6.获得较好的电力系统及其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技术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7.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电力工程应用能力。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序号

主要职业

岗位描述

关键能力

能力要素

主要支撑课程

1

电气工程师

1.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2.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研发与维护能力。

1.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能力;

2.熟悉电力系统保护、绝缘等方面的原理与相关设备;

3.掌握电力电子元件原理与应用;

4.熟悉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结构与维护。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及PLC

2

供配电工程师

1.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设计能力;

2.供配电系统设计;

1.熟悉电力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选择与相关参数设置;

2.熟练掌握电力工程CAD综合设计能力;

3.熟悉高电压绝缘设备;

4.掌握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能力。

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气工程CAD、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工厂供电、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

3

电气运行

工程师

1.工矿企业电力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2.工厂供电系统设计与故障分析能力

1.掌握变配电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能力;

2.掌握电力系统智能保护与自动控制的方法;

3.掌握低压供电系统的故障分析能力。

工厂供电、电气控制技术及PLC、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

(二)特色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分析

(三)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专业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见习、电子工艺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

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

179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7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63.5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43.5学分;应具备电力系统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八、必要说明

本教学计划使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5级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学完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限选及选修课程。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分析

学时:

68

学分:

4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网的正序参数和等值电路、输电线路运行特性及简单电力系统潮流估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调整与控制、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电力系统对称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电力系统领域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教材: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上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特色:

与安徽省滁州市安瑞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同开设该课程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学时:

44

学分:

2.5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主要内容:

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继电保护的自动装置、继电器的使用、继电保护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继电保护的未来趋势、输电线路纵联保护、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等。

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电线路和主要电气元件、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了解这些继电器和自动装置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解决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的处理。

同时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用,达到更好的对电力系统的保护效果。

参考教材:

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特色:

与安徽省滁州市宏秀电气有限公司共同开设该课程

表1:

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学时

占课内总学时比例

学分

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710

29.9%

37

27.3%

专业基础课

1056

44.4%

63.5

46.9%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80

3.4%

5

3.7%

专业选修课

532

22.4%

30

22.1%

合计

2378

100.0%

135.5

100.0%

表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

类别

学分

比例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

112

62.6%

实践教学

课程实验(或课程实践)

16

8.9%

实验课程(或实践课程)

4.5

4.2%

课外实践

6.5

3.6%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37

20.7%

合计

179

100.0%

(注:

课程实践指除了实验之外的课程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实训等。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素质拓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社会实践

继电保护或PLC课程设计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大学体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形势与政策

安全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自然科学类课程

人文社科类课程

经济与管理类课程

艺术审美类课程

生产实习

电子工艺实训

金工实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或主系统课程设计

表5-1: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课内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学时

类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5

42

24

2

16

0.5

3

考查

思政教研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

32

18

2

12

0.5

2

考查

思政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5

3

48

28

2

18

0.5

3

考试

思政教研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4

64

36

4

24

1

4

考试

思政教研部

大学英语

(一)

3.0

3.0

56

42

14

3+1

考试

外语

学院

大学英语

(二)

3.5

3.5

64

48

16

3+1

考试

外语

学院

大学英语(三)

3.5

3.5

64

48

16

3+1

考查

外语

学院

大学英语(四)

3

3

48

40

8

3

考查

外语

学院

大学体育

(一)

1

1

28

4

24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

(二)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三)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四)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

42

14

28

1+2

考查

信息

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2

32

22

10

2

考查

教科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2.5

2.5

40

40

1(16学时)、6(24学时)

考查

见表5-4

形势与政策

2

1

18

18

1

2(6学时)、3(6学时)、4(6学时)

考查

见表5-4

安全教育

1

1

考查

见表5-4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2

1

36

36

1

考查

见表5-4

入学教育

1

1

考查

见表5-4

小计

43.5

37

710

430

210

70

6.5

12

13

10

5

应修读课内学分37,其中实践教学7.5学分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最低应修满5学分。

1.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8周。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在学期中期进行,其周学时未计入小计。

3.课外学分计入“表5-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在此环节不列入应修读学分统计。

4.公共基础课中,思政课、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体育将通过网络平台、分层分级、体育俱乐部等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内容见附件“滁州学院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方案”。

 

表5-2: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课内

课外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学分

学时

学时类型

讲课

实践

实验

学分

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A

(一)

4.5

4.5

70

70

5

考试

金融

学院

高等数学A

(二)

5

5

80

80

5

考试

金融

学院

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A

5.5

5.5

84

84

5

考试

金融

学院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3

45

45

3

考试

金融

学院

专业导论

1

1

10

10

2

考查

电气

学院

工程制图

1.5

1.5

26

26

2

考试

机械

学院

大学物理

(一)

3

3

51

51

3

考试

电气

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

(一)

1

1

20

0

20

2

考查

电气

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

3.5

3.5

64

32

32

2+2

考试

信息

学院

电路分析

4.5

4.5

68

68

4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路分析实验

1

1

20

0

20

2

考查

电气

学院

大学物理

(二)

3

3

51

51

3

考试

电气

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

(二)

1

1

20

0

20

2

考查

电气

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

4.5

4.5

68

68

4

考试

电气

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1

24

0

24

2

考查

电气

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

3

3

51

51

3

考试

电气

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

1

24

0

24

2

考查

电气

学院

电机学

3.5

3.5

64

48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工程电磁场

2

2

32

32

3

考试

电气

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5

58

42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4

4

68

54

14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电子技术

3.5

3.5

58

42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小计

63.5

63.5

1056

854

202

9

20

16

16

15

应修读63.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8.5学分

说明

1.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8周。

2.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中的周学时计算:

讲课周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学时)/上课周数,课内实验周学时=课内实验总学时/上课周数,两者之间用“+”分隔,如“2+2”表明讲课周学时为2,实验周学时为2。

3.专业特色课程:

在课程名称右上方用*标示。

4.课程归属原则上按课程的学科属性设置,如数学类课程归属数学学院、经济类课程归属经管学院、工程制图类课程归属机电学院,等。

表5-3: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课内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学时类型

讲课

实践

实验

电力系统分析*

4

4

68

56

12

4+2

考试

电气

学院

发电厂电气部分

2.5

2.5

36

36

3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2.5

2.5

44

32

12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高电压技术

2

2

32

32

3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5

2.5

44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小计

13.5

13.5

224

188

36

6

8

7

应修读13.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学分

电力系统Matlab仿真技术

1

1

24

0

24

3

考查

电气

学院

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

1

1

24

0

24

3

考查

电气

学院

单片机应用技术

2.5

2.5

48

32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

1.5

1.5

32

16

16

2+2

考查

电气

学院

专业英语

2

2

32

32

2

考查

电气

学院

电器学

2.5

2.5

32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气测试技术

2.5

2.5

32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气控制技术及PLC

3

3

52

36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气工程CAD

1

1

20

0

20

2

考查

电气

学院

工厂供电

3

3

52

36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DSP原理及应用

2.5

2.5

44

32

12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磁测量

3

3

52

36

16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

2.5

2.5

32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工程基础

2.5

2.5

48

32

16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数字信号处理

3

3

52

36

16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能质量概论

3

3

48

48

4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系统通信

2.5

2.5

40

32

8

3+2

考试

电气

学院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2.5

2.5

44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2.5

2.5

44

32

12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计算机控制技术

2.5

2.5

48

32

16

2+2

考试

电气

学院

小计

46.5

46.5

800

560

276

25

44

12

至少应修读16.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不少于6学分

说明

1.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8周。

2.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中的周学时计算:

讲课周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学时)/上课周数,课内实验周学时=课内实验总学时/上课周数,两者之间用“+”分隔,如“2+2”表明讲课周学时为2,实验周学时为2。

2.专业特色课程:

在课程名称右上方用*标示。

3.每个方向所有课程的总学分原则上应保持一致;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方向确定后必须修读整个模块的所有课程。

4.不设模块方向的,可以规定若干门专业限选课。

层次

实践环节名称

主要内容

周数

学分

时间安排

组织实施

备注

通识基础实践(6.5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题演讲、班级辩论、经典阅读、参观考察、专家讲座、论文评奖

0.5

第一学期

由思政教研部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典阅读、人物访谈、校内调研、参观考察

0.5

第二学期

由思政教研部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知识竞赛、视频教学、参观考察、暑期调查

0.5

第二学期

由思政教研部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卷调查、视频教学、参观考察、课件制作、志愿服务、学生助讲

1

第三学期

由思政教研部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形势与政策

社会调研、实地参观考察等

1

各学期

由宣传部、教务处和思政教研部共同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

1

第一学期

由学生处、保卫处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入学教育

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教育等

1

第一学期

由学生处和各院(部)共同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安全教育

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1

各学期

由保卫处、学生处和各院(部)共同组织实施。

课外实践

专业实践

(27学分)

专业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