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746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

高中物理考点总结

  篇一:

最全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

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

“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X十Y十Z

  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

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

“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会做?

做对?

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1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

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等效的方法等解决Ⅱ运动分类:

(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a=0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但F合=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

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

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

(2)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

①不表示加减速;②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

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2

  向?

其做功情况?

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

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1?

F222?

2F1F2COS

  合力的方向与F1成?

角:

  1

  tg?

=F2sin

  F1?

F2cos

  注意: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F?

F1+F2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

F=0或?

Fx=0?

Fy=0

  推论:

[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

F3=F1+F2

  摩擦力的公式: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静fm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3

  4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s?

s3?

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vc?

2m..........?

5

  ①超载(即m增大),车的惯性大,由?

5?

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②同理超速、酒后驾车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

将减小,由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5

  篇二:

20XX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2)定义:

a

  ?

v

  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

t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一部分必修一必修二内容总结

  (这部分知识要求文理科学生均要掌握)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

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

v?

v0?

at②位移时间关系:

x?

v0t?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

v?

v0?

2ax②平均速度:

v

  2

  2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12at2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

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

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

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

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v?

v0

  ?

vt22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

Δx=xn+1-xn=aT2。

  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2)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

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第三章相互作用

  要点解读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

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

  2.相互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

  3.效果性: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

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法

  1

  ?

x

  ①原理: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t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

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力的图示:

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

(2)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

  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产生条件: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

  ①大小:

G=mg。

  ②方向:

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

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条件:

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

  ①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

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

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

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三要素

  ①方向: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μFN。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

F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篇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

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

x,方向与位移的?

t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

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

  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

?

v。

?

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V平均?

V1?

V2。

2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vt?

v0?

at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x?

v0t

  212at22(3)速度与位移式vt?

v0=2ax

  (4)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3、几个常用的推论:

x?

v0?

vt?

t2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

?

=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2v0?

vt。

2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v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①1T末,2T末,3T末?

?

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

∶vn=1∶2∶3∶?

?

∶n

  ②1T内,2T内,3T内?

?

位移之比为:

  x1∶x2∶x3∶?

?

∶xn=1∶3∶5∶?

?

∶(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

?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

?

∶xN=1∶4∶9∶?

?

∶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

?

∶tn=

  1:

易错现象:

?

1):

?

:

?

: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vt?

gt②位移公式:

h?

12gt2

  2③速度—位移公式:

vt?

2gh

  ④

  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t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vt?

v0?

gt②位移公式:

hv0t

  212gt22③速度—位移公式:

vt?

v0?

?

2gh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0g

  v02上升的最大高度h?

2g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x—t图象

  ①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

  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xA?

xB?

x0,且VA?

VB

  

(2)物体A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xA?

xB?

x0,且VA?

VB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