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769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定量的稀硫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其中一定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硫酸铜固体B.水C.醋酸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Zn过量,生成氢气由硫酸决定,则减小氢离子浓度,不改变其物质的量,则可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加入少量CuSO4固体,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达到目的,故A选;

B.加水,小,反应速率减慢,但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B不选;

C.加醋酸钾溶液,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但是,反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C不选;

D.加入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生成氢气总量不变,能达到目的,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浓度、原电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为(  )

A.v(O2)=3mol•L﹣1•min﹣1B.v(SO2)=4mol•L﹣1•min﹣1

C.v(SO3)=0.1mol•L﹣1•s﹣1D.v(O2)=0.1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保持一致.

【解答】解:

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

A.

=3mol•L﹣1•min﹣1;

B.

=2mol•L﹣1•min﹣1;

C.v(SO3)=0.1mol•L﹣1•s﹣1=6mol•L﹣1•min﹣1,

=2mol•L﹣1•min﹣1;

D.v(O2)=0.1mol•L﹣1•s﹣1=6mol•L﹣1•min﹣1,

=6mol•L﹣1•min﹣1;

故反应速率D>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难度不大,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但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

 

3.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在三级动力中采用了氢氧燃料.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

O2(g)△H=+242kJ•mol﹣1

B.2H2(g)+O2(g)═2H2O(l)△H=﹣484kJ•mol﹣1

C.H2(g)+

O2(g)═H2O(g)△H=+242kJ•mol﹣1

D.2H2(g)+O2(g)═2H2O(g)△H=+484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

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

【解答】解:

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

A、氢气燃烧放热,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则H2O(g)=H2(g)+

O2(g)△H=+242kJ•mol﹣1,故A正确;

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

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C错误;

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注意反应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的反应热,题目较简单.

 

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反应:

NO(g)+CO(g)

N2(g)+CO2(g);△H=﹣373.2kJ/mol

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正)催化剂B.增大压强(体积减小)

C.给体系加热D.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CO2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则增大浓度、压强或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加入催化剂、增大压强或给体系加热,都可增大反应速率,但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CO2,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把握反应的特征与外界条件的关系,难度不大.

 

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2M(g)+N(g)⇌R(s)+Z(g)在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一定不变D.不能确定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由于R为固体,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减少,结合M=

判断,

【解答】解:

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由于R为固体,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减少,根据M=

可知,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能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情况,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关计算等,难度不大,注意R为固体,注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6.一定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Z,同时生成2nmolY,如果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且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7.已知常温下,N2(气)和H2(气)生成2molNH3(气)放出92.4kJ热量.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常温下:

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  )

A.Q1=2Q2=92.4B.Ql>2Q2C.Q1<2Q2D.Q1=2Q2≠92.4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N2(g)和H2(g)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说明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

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氢气和氮气不能完全转化;

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达到平衡时氢气和氮气不能完全转化;

然后根据等效平衡来判断热量的大小.

【解答】解:

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氢气和氮气不能完全转化;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小于92.4KJ;

②假定0.5molN2和1.5molH2完全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92.4kJ×

=46.2kJ,由于合成氨是可逆反应,故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Q2小于46.2kJ,反应②可以建成恒压下与反应①的等效平衡,此时放出的热量反应②是反应①的一半,然后反应②进行扩大容器,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Q1>2Q2,综上所述可知:

92.4>Ql>2Q2;

故选:

B.

【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反应热的概念,还同时考查了可逆反应,等效平衡等概念,综合性较强,考生只有在准确理解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25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一定为固体

B.平衡向右移动

C.化学计量数:

m+n大于或等于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如平衡不移动,则c(A)应为0.25mol/L,而达到新平衡时c(A)=0.25mol/L,说明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若B为气体则有m+n=3,若B不是气体,则m=3,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如平衡不移动,则c(A)应为0.25mol/L,而达到新平衡时c(A)=0.25mol/L,说明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若B为气体则有m+n=3,若B不是气体,则m=3,

A.由分析可知,B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非气体,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降低压强平衡不移动,则有m+n≥3,故C正确;

D.平衡不移动,物质C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与移动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增大体积A的浓度变化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9.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B、注意反应的可逆性;

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

D、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HCl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

A、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QkJ,故B错误;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v(HCl)=

=0.03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

×v(HCl)=

×0.03mol/(L•min)=0.015mol/(L•min),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

×4=0.1mol,100mL1mol/L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平衡移动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速率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

aX(g)+bY(g)⇌nW(g)△H,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φ(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表示反应时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a+b<n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C.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D.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H<0

【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分析】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是压强,应有P2>P1,a+b<n;如是温度,应为T2>T1,△H<0;

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也可能是同温下改变压强的影响,应n=a+b;

图Ⅲ可能是不同压强、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是压强,应有P1>P2,a+b>n;如是温度,应为T1>T2,△H>0.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图Ⅰ如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速率快,则P2>P1,增大压强,ω(W)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n,故A错误;

B.图Ⅱ如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1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速率快,则P1>P2,增大压强,ω(W)不变,平衡不移动,则n=a+b,故B错误;

C.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平衡状态相同,1反应达到平衡用时少,则1催化效果更好,故C正确;

D.图Ⅲ如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T1时达到平衡的时间短,速率快,应有T1>T2,升高温度,ω(W)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H>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点,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1.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

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化学计量数关系a>b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原来的50%,而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原来的50%,而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A.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

B.平衡正向移动,则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

C.平衡正向移动,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a<b,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平衡移动,把握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判断体积变化导致的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

【解答】解:

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

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

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

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

 

13.已知: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A.+43.5kJ/molB.﹣67.7kJ/molC.+67.7kJ/molD.﹣43.5kJ/mol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HCN(aq)与NaOH(aq)反应可分为两步:

①HCN在水溶液中电离HCN

H++CN;②产生的H+与NaOH(aq)反应;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可得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反应热.

【解答】解: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N(aq)+OH﹣(aq)═CN﹣(aq)+H2O(l)△H=﹣12.1kJ•mol﹣1…①

H+(aq)+OH﹣(aq)═H2O(l)△H=﹣55.6kJ•mol﹣1…②

用①﹣②可得HCN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CN(aq)

H+(aq)+CN﹣(aq)△H=﹣12.1kJ•mol﹣1﹣(﹣55.6kJ•mol﹣1)=+43.5kJ•mol﹣1,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

 

14.已知:

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H﹣H 436kJ/mol;F﹣F153kJ/mol;H﹣F565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与F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F2(g)=2HF(g);△H=﹣541kJ

B.2LHF气体分解成1LH2和1LF2吸收541kJ的热量

C.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

D.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热量小于541kJ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B、气体所处的状态不确定;

C、根据键能,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D、同一物质气态的能量比液态的能量高,结合能量守恒判断.

【解答】解:

A、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各化学键键能:

H﹣H 436kJ/mol;F﹣F153kJ/mol;H﹣F565kJ/mol,所以对于反应H2(g)+F2(g)=2HF(g)的反应热为△H=436kJ/mol+153kJ/mol﹣2×565kJ/mol=﹣541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于H2(g)+F2(g)=2HF(g)△H=﹣541kJ/mol,故A错误;

B、由A可知2molHF分解,吸收的热量为541kJ,气体所处的状态不确定,不清楚2L氟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无法确定吸收热量,故B错误;

C、由A可知H2与F2反应生成HF为放热反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故C正确;

D、由A可知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HF(g),放出的热量为541kJ,液态HF的能量比气体HF的能量低,所以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热量大于541kJ,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意义、反应热与化学键及物质能量关系、物质状态与能量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5.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O2)=v逆(SO3)

B.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SO3的同时消耗xmolSO2,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做题时要注意方程式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答】解:

A.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2v正(O2)=v逆(SO3),所以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化学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导致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B正确;

C.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SO3的同时就消耗xmolSO2,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所以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

 

16.已知:

2CH3OH(g)⇌CH3OCH3(g)+H2O(g)△H=﹣25kJ/mol,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物质CH3OHCH3OCH3H2O

c/(mol•L﹣1)0.81.241.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400

②平衡时,c(CH3OCH3)=1.6mol/L

③平衡吋,反应混合物的总能量减少20kJ

④平衡时,再加入与起始等量的CH3OH,达新平衡后CH3OH转化率增大

⑤此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⑥平衡时CH3OH的浓度为0.08mol/L.

A.①②④⑤B.②⑥C.②③④⑥D.②④⑥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①、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平衡常数降低;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CH3OH的起始浓度为0.8mol/L+2×1.24mol/L=3.28mol/L,令平衡后c(CH3OCH3)=x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时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