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941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docx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

山东省洙赵新河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河海大学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1工程简述3

1.1工程位置3

1.2工程任务、规模3

1.3工程总体布置3

1.4主要工程设计4

1.5占地与移民安置5

1.6主要工程量5

2环境现状简述6

2.1水质6

2.2生态6

2.3土壤环境7

2.4景观文物7

3环境影响预测概述8

3.1施工期环境8

3.2水文情势11

3.3生态环境11

3.4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13

3.5土壤环境13

3.6交通影响13

4环境保护措施概述15

4.1施工期措施15

4.2生态保护16

4.3占地与移民安置17

4.4土壤环境17

5评价结论18

1工程简述

1.1工程位置

工程位于东经115°04′-116°35′、北纬35°11′-35°47′内,工程行政区域涉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牡丹区、郓城县、巨野县和济宁市嘉祥县、市中区、微山县共2市7县(区)。

工程治理范围为洙赵新河入湖口至海头闸河段,不涉及南四湖自然保护区。

1.2工程任务、规模

工程任务:

通过扩挖河槽、整修加固洙赵新河堤防,治理沿岸建筑物,护砌险工段等措施,使河道的整体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除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至5年一遇。

工程规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洙赵新河治理工程堤防级别为2级,穿堤涵洞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魏楼闸、侯集闸、海头闸、史庄闸工程等别为Ⅲ等,相应建筑物级别为3级;王楼节制闸工程等别为Ⅱ等,相应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灌站为Ⅳ~Ⅴ级;生产桥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折减;防汛上堤路和堤顶防汛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

支流回水段堤防级别为4级,穿堤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1.3工程总体布置

洙赵新河治理工程总体布局为:

河道工程,堤防加固工程,堤岸防护工程,穿堤建筑物新建及加固工程,桥梁工程及堤顶防汛道路工程等。

(1)河道、堤防工程:

洙赵新河扩挖入湖口至海头闸(桩号0+000~131+281)长131.281km的河道,加固堤防(含缺口)长93.198km,3处险工段浆砌石护岸长0.8km;支流邱公岔、郓巨河、巨龙河、洙水河、鄄郓河、太平溜、徐河入河口500m范围消坡长3.0km、复堤长10.5km。

(2)建筑物工程:

干流维修加固5座节制闸,新建涵洞2座、原位加固和改建涵洞127座,重建排灌站18座、维修加固40座,新建生产桥1座、改建37座、维修加固7座;支流加固涵洞5座、排灌站1座、生产桥3座。

(3)道路工程:

干流新建堤顶防汛道路总长123.6km,新建上堤坡道62条。

1.4主要工程设计

(1)河道设计

洙赵新河河道治理范围为:

入湖口~海头闸下(0+000~131+281)河段按5年一遇的设计除涝标准进行扩挖。

洙赵新河开挖中心线尽可能沿老河槽进行,以减少工程量、占地、拆迁和满足防洪除涝为原则。

开挖方案:

在一期工程(即1993年洙赵新河治理工程)设计河底高程的基础上加深开挖0.5~1.0m,尽可能减少河口开挖宽度,使河道开挖后形成窄深河槽;并考虑河道上下游的衔接、河底比降和对拦河建筑物的影响确定开挖河底高程。

即:

入湖口~毛张庄闸下(0+000~52+798)河底高程,较一期工程设计河底高程下降0.5m;毛张庄闸上~侯集闸下河底高程,较一期工程设计河底高程下降1.0m;侯集闸上~海头闸下(101+179~131+281)河底高程,较一期工程设计河底高程下降0.5m。

入湖口~梁山闸河道边坡为1:

2.5,梁山闸~海头闸河道边坡为1:

3。

(2)护岸设计

在巨龙河入口左岸、局部河道弯道段王坊庄左岸、赵楼闸下康庄左右岸三处险工段采新建浆砌石护岸共3处,长800m。

(3)堤防设计

洙赵新河堤防工程是在现有堤防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培厚,堤线仍沿原大堤堤线走向布置,保持原堤距不变,利用挖河土方进行筑堤。

设计堤顶宽度为7.0m,堤顶高程为50年一遇洪水位加2.0m超高,堤防设计边坡采用迎水坡1:

3、背水坡1:

2,内外边坡均为草皮护坡。

加固总长度为93.20km。

对郓巨河、巨龙河、洙水河、鄄郓河、太平溜、徐河6条支流的回水段进行两岸堤防加固及干支流河底衔接开挖工程。

堤顶宽度为4.0m;迎水坡背水坡均为1:

2。

堤防加固总长度为10.5km,衔接开挖总长度为3000m。

堤防加固工程完成后,河道开挖土方剩余量较大,为稳固堤基,多余土方弃之堤外。

为减少永久占地、利于复耕,弃土高度为2.5m,堤外依大堤边坡堆放,弃土区外边坡1:

2;工程共弃土1559.82万m3,弃土占地16206.0亩,其中济宁段7915.0亩,菏泽段8291.0亩。

弃土区全部沿两岸大堤走向布置;避让村庄、交通道路、排灌渠系等地物。

1.5占地与移民安置

工程占地分为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

其中永久占地包括复堤占地、切滩占地、建筑物工程占地和工程管理建设占地,总计4348.30亩,其中农村集体土地2590.52亩、国有土地1757.78亩。

临时工程占地包括弃土区占地、施工道路占地,总计17390.65亩。

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2118人,移民生产安置采取调整土地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确保移民有一份基本土地,使其至少达到征地前人均耕地水平或人均0.5亩口粮田。

规划水平年需搬迁人口4户17人,采取本村后靠安置的方式。

1.6主要工程量

土方开挖1856.73万m3、土方填筑254.46万m3、混凝土6.37万m3、砌石6.05万m3。

施工总工时2180.24万个,高峰期施工人数为3500人,总工期24个月。

2环境现状简述

2.1水质

洙赵新河干流济宁-鱼台公路桥、纸坊桥断面位于于楼闸以下,水质目标为Ⅲ类,根据监测评价结果,现状水质为劣Ⅴ类,不达标;洙赵新河干流德商路桥、G106交汇处桥(东明)、高庄南(东明)、省道交汇桥(候集)、都司桥断面位于于楼闸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根据监测评价结果,G106交汇处桥(东明)、高庄南(东明)断面现状水质为Ⅳ类,达标,其他断面现状水质为Ⅴ类~劣Ⅴ类,不达标。

洙赵新河支流鄄郓河鄄郓河桥断面现状水质为劣Ⅴ类,不满足其Ⅳ类水质目标;支流郓巨河郓巨河桥断面现状水质为劣Ⅴ类,不满足其Ⅲ类水质目标;友谊河、邱公岔、巨龙河、老洙水河桥、临濮沙河胡集桥断面现状水质为Ⅳ类~劣Ⅴ类。

2.2生态

区域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耕垦历史悠久,自然植被遭受人为干扰比较严重,地带性植被-天然落叶阔叶林几乎丧失殆尽,现有植被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阔叶林植物群落中占优势主要为人工林,如人工杨树林、刺槐林等,野生植物主要是草本。

农业植被大面积分布,是本地区主要的植物景观类型。

总体上区域植被类型相对简单,群落构成相对较为单一。

根据资料及实地调查结果,工程区无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占地范围内无古树名木分布。

工程建设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人为活动频繁,工程建设区主要为农田、村镇。

区域野生动物较少,主要为小型野生兽类、两栖类和鸟类。

工程区分布有山东省保护野生动物黄鼬、黑斑蛙、家燕三种。

黄鼬在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工程区主要为农田,由于人为活动较频繁,该地区黄鼬数量相对较少;黑斑蛙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数量很多,工程区及周边广泛分布;家燕分布遍及北半球,我国北方分布广泛,工程区及周边广泛分布。

洙赵新河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莲、凤眼莲、水蓼、浮萍、菹草等。

浮游植物以蓝藻门数量和种类为多;浮游动物主要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底栖生物主要包括螺、蚌、水蚯蚓、摇蚊幼虫等;鱼类主要包括草鱼、鲢鱼、鲤鱼、鲫鱼等。

资料显示洙赵新河无生殖洄游性鱼类、珍稀濒危鱼类、鱼类集中产卵场。

工程区附近的南四湖为山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保护对象。

洙赵新河为南四湖湖西入湖支流之一,本次工程完全在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之外,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2.3土壤环境

为防止河道开挖底泥的二次污染,对洙赵新河干支流工程河段16个断面进行底泥样品采集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断面底泥质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底泥作为复耕土壤满足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要求。

2.4景观文物

工程区为一般的乡村平原区,施工影响区域主要为农业生态景观。

工程施工区无已公布的县级及以上保护级别的文物古迹。

3环境影响预测概述

3.1施工期环境

3.1.1水环境

1、基坑降排水

建筑物基坑降排水主要是涵闸等建筑物基础施工时需排除的降雨汇水、基坑渗水等。

经常性排水主要为降雨,在基坑范围内开挖排水沟并设相应的集水井,通过水泵抽排至基坑外。

由降雨产生的经常性排水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泥沙等悬浮物,浓度可达2000mg/L左右,在集水井内充分沉淀后,可达标排出。

2、生产废水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量6.03万m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涵闸、排灌站及生产桥各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分别配置0.4m3拌合机(生产能力为5~8m3/h)。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废水平均排放量约为45.1m3/d。

一般生产废水偏碱性,水质悬浮物浓度较高。

由于工程比较分散,各施工区排放量均不大,且工程排放水域不涉及地表水水源地和饮用水取水口,对排入水域水质影响很小,经处理后排放或回用,对水环境的影响会进一步削弱。

3、含油废水

机械车辆维修冲洗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含量较高,石油类浓度约50mg/L。

本工程日常需要维修冲洗的机械车辆约468台(辆),所排放的含油废水量为276m3/d,施工机械分布于34个临时生产区进行日常维护,平均每个施工区含油废水排放量约为8.1m3/d。

由于机械车辆冲洗维修、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含量较高,若含油废水随意排放,会影响水质、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含油废水要进行处理达标后回用。

4、生活污水

本工程总工期24个月,高峰期劳动力约为3500人,分布在34个施工生活区。

根据地区条件,人均日用水按120L计算,污水排放系数0.8,高峰期排放量约为336m3/d,平均每个施工生活区平均为9.9m3/d。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BOD5和COD,其中BOD5、COD的浓度分别为100~200mg/L、200~300mg/L,此外还含有致病病菌等。

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排放的污水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会使水质变差。

各施工生活区位于河流沿岸附近,为保护河流水质,应采取污水处理措施。

5、施工导流

河道施工导流:

干流施工导流期利用的支流、沟渠本身即相互连通,不存在污染转移问题;部分支流、支沟导流期采用开挖导流明渠方式使河水进入其他沟渠,根据监测资料,洙赵新河支流水质整体较差,因此可能存在污染转移情况。

建筑物施工导流:

桥梁施工导流水体为原河道水体,不存在污染转移问题;节制闸、涵洞、泵站建筑物施工时在河道侧和河道外沟、渠处修筑围堰,不需截断河道,不存在污染转移问题。

3.1.2大气环境

1、燃油机械废气

燃油机械和车辆施工较为分散,施工场地开阔,燃油废气易扩散,类比其他水利工程施工期监测资料,施工机械产生的SO2、CO、NO2、CHx等污染物在每处分布的很有限,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2、施工粉尘

工程土方开挖在短时间内产尘量较大,局部空气中的粉尘量将加大,对现场的施工人员将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总体施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施工区都在平原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在无雨天要注意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对环境大气质量影响将会很小。

混凝土拌和进料和搅拌时产生粉尘,浓度平均值为1000mg/m3,混凝土拌和系统一般配备有除尘设备,只要能正常运行,就可大大降低粉尘浓度,减小影响范围,粉尘污染属于间歇性、暂时性的非点源无组织排放。

由于环境大气背景值较低,大气扩散条件好,对总体大气环境影响很小;对于混凝土拌和系统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健康保护措施。

3、道路运输扬尘

交通运输扬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另一方面是装载水泥、土方等多尘物质运输时,汽车在中因防护不当等导致物料失落和飘散,将导致沿进场道路两侧空气中含尘量的增加,对道路两侧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施工道路车流量按33辆/h计算,扬尘的排放强度为75.7mg/s.m,由于工程所在地区一般大气开阔性很好,污染物比较容易扩散,但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将对施工道路两侧50m范围内约55个村庄,以及紧邻土方工程的农作物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需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

3.1.3声环境

混凝土拌和系统、综合加工厂、建筑物基坑开挖、土方工程施工噪声分别在20m、150m、300m、30m处达到昼间标准。

施工场内交通流动噪声在50m处达到昼间标准。

根据现场查勘情况,工程噪声影响洙赵新河沿线约55个村庄5500人,影响时间分别约为1~3个月。

工程施工中将会对受影响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工程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使对居民的影响水平降到最低。

3.1.4固体废物

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2725t。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会占压土地,生活垃圾中的病菌、寄生虫会对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粉尘也会随着飘尘飞扬污染大气。

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另外,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还会对场地周边景观产生影响。

3.1.5人群健康

工程建设期间高峰期人数达3500人,施工人员和其它外来人员较多,人员较为集中,人口密度较大,施工区容易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易造成施工人员中传染性疾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

根据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只要落实好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施工人员中各种疾病发病率可得到有效控制。

3.2水文情势

根据可研,洙赵新河现状情况下除涝过流能力大部分不满足5年一遇,中上游防洪过流能力大部分不满足50年一遇,工程后,洙赵新河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工程前(现状)与工程后(设计)河道典型断面除涝过流量、防洪过流量变化见表:

河道桩号

除涝过流量(m3/s)

防洪过流量(m3/s)

现状

设计

变化

现状

设计

变化

24+677

462

835

373

2077

1702

/

40+980

336

815

479

1380

1372

/

59+038

296

581

285

1000

1107

107

75+000

130

343

213

615

687

72

91+080

130

187

57

330

374

44

107+190

130

145

15

280

292

12

128+957

95

89

/

90

178

88

3.3生态环境

3.3.1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限定在施工工地周围。

施工破坏局部区域水生生物、陆生植被,降低区域生物量,造成自然系统生产能力的下降;各种施工噪声还会对周围野生动物产生惊吓。

工程施工期占地总面积为21739亩,根据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中对占地的实际调查统计分类,其中19981亩为耕地,其它主要是水面,参照自然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区损失生物量约为2.2万t。

植被损失造成自然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降低,对该区域的生态完整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程施工占地中耕地占92%,少量河滩地为草地。

农作物都是人工栽培物,损毁的自然植被主要是田边、堤坡、河滩草地,其中无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被破坏的植物在周边地区分布广泛,因此对植物的影响不大。

但植被的损失必然会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因此主体工程结束后,必须及时恢复工程施工临时用地的植被。

工程河道扩挖疏浚施工,主要是疏干河水进行陆地施工,造成施工期水生生境的毁灭性破坏,其中浮游类、鱼类可以随河水进入南四湖生存,底栖类、水生植物将死亡,施工对其影响较大。

施工结束后,底栖类、水生植物数量可以慢慢恢复,但种类将发生改变。

工程施工区完全位于自然保护区外,工程施工不会对保护区造成直接影响。

保护区野生动物以鸟类为主,约有205种,尽管保护区面积广阔,但不排除保护区鸟类偶尔到施工区活动,施工活动会对其造成惊扰,但工程施工对自然保护区内无影响。

3.3.2运行期

运行期生态影响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压部分植被使得该地区自然系统生产力受损;永久占地侵占了部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防洪标准提高,保障了区内陆生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工程永久占地4348亩,其中耕地2590亩,其它主要是水面和滩地,参照自然系统的平均生物量,永久占地区生物量的损失约为0.3万t。

考虑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情况下,运行期永久占地损失的生物量基本可得到补偿。

由于本工程为非污染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道拓宽、堤防加固、配套穿堤建筑物建设等,工程建成运行,洙赵新河防洪标准得到提高,使得防洪保护区区内农业生态及其它陆生生物生境不再面临汛期行洪带来区内陆生生态的灭顶之灾的风险,保障了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工程运行期,由于河道疏浚,水面扩大,水生生境增加,有利于区域水生生态系统发展。

3.4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

3.4.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共4348亩,其中耕地共2590亩。

工程规划水平年需生产安置人口为2118人,采取调整土地的方式进行安置,工程影响区各乡镇的耕地影响程度不足0.1%,影响较小。

3.4.2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工程移民安置对移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均收入等方面。

工程影响区规划总搬迁4户17人,移民分散建房安置中,综合用地标准为200m2/户,全部后靠分散安置。

根据农村现状生活用水实际情况,规划一户一口压水井。

安置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后,移民不会受到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

3.5土壤环境

根据可研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工程临时占地均需复耕,其中包括16206.2亩疏浚弃土区复耕。

根据疏浚河段底泥监测结果,底泥中镉、汞、砷、铜、铅、锌、铬、镍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即满足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因此弃土区复耕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作为耕作层土壤不会污染农作物和人体健康。

3.6交通影响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运输将使附近主要交通道路的流量增加,增加交通压力,但各道路均能满足工程建筑材料的运输需求,基本不影响各道路的正常交通。

在本次工程中,新建、改建及加固桥梁48座。

新、改建桥梁施工时,为解决临时交通,在拟建桥址上游附近修筑围堰兼作施工交通道路,并作为联系两岸的临时交通道路,施工期将对附近交通不利影响很小,工程完成后,工程完成后,将对当地交通将带来便利。

4环境保护措施概述

4.1施工期措施

4.1.1水环境保护

4.1.1.1混凝土生产废水

混凝土浇筑过程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悬浮物,可通过在混凝土拌合场地设置沉砂池进行静置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可添加适当的絮凝剂。

另外废水pH指标值较高,可在沉淀池中加适量的酸调节pH至中性。

处理达标后的废水全部用于施工道路和场地洒水,禁止排入坑塘等,沉淀池采用人工清理,泥沙随弃土弃渣一起处理。

4.1.1.2生活污水

施工期施工生活区生活污水设置化粪池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废水、污泥清除后由当地农民清运肥田,禁止处理后废水排入河沟、坑塘。

4.1.1.3含油废水

在各施工点机械设备停放场设置简单的清洗废水收集系统,含油废水汇集后进入设置的隔油池,进行加药破乳处理。

收集的废油可焚烧处理,沉渣随生活垃圾一同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处理达标后废水可回用于道路和施工场地洒水,不可直接排入水体和农田。

4.1.2环境空气质量保护

燃油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和尾气净化器。

拌和楼应安装除尘装置,加强除尘设备的效果监测。

施工过程中土方挖运、填筑可采取湿法作业。

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采取覆盖措施。

受影响的地区配备洒水车。

对处于产尘量较大的现场作业人员,发放防尘用品。

4.1.3噪声防护措施

选用低噪声工艺和设备;合理安排高噪声机械的施工时间,禁止敏感点附近的施工区在夜间(晚上22:

00~次日6:

00)工高噪声施工活动。

合理安排施工区和办公生活区位置,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尽可能远离办公生活区和居民区。

为降低噪声对临近施工区的集中居民点影响,设置可移动隔声屏障。

对受影响居民进行补偿。

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

4.1.4固废处理

在临时生活区设置卫生设施,生活区垃圾及时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施工区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

每个施工区配建1座简易临时厕所。

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工棚,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简易厕所、污水坑等进行清理和填平,并用石炭酸和生石灰进行消毒。

4.1.5人群健康保护

施工人员进场前,对施工场区和临时生活区进行平整和清理,对可能的污染源采取喷洒石炭酸和生石灰的方法消毒。

施工人员进入工区后,在生活区定期杀虫、灭鼠,如采用鼠夹或毒饵法灭鼠等。

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卫生检疫,防止传染病在施工人群中造成相互传染和流行。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区设置施工区医疗机构。

加强施工区卫生宣传。

施工生活区加强饮食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对取水井进行监测。

4.1.6交通影响对策

在桥梁施工期,两端交通道路两侧设置交通指示牌,标明临时交通道路载重要求,并标示临近交通道路指向,以便车辆绕行。

4.2生态保护

施工前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

标明施工活动区,控制施工期地表植被的破坏范围,严禁任何乱采、滥挖各类野生植物行为,严格控制野外用火。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最大可能地恢复已被破坏的植被。

植树造林的树种应首选当地的种类。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规定施工人员严禁参与打猎、捕鱼和参与野生动物产品交易。

尽管工程施工区在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外,远离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鸟类主要栖息地,对南四湖鸟类主要栖息地影响很小。

但南四湖重要保护鸟类如大鸨、大天鹅、灰鹤等多在冬、春季节(10月~次年4月)在南四湖越冬、繁殖,白鹳、鸳鸯等在10月、3月在保护区作短暂停留,为降低洙赵新河入湖口附近施工噪声、施工照明对鸟类影响,冬、春季节夜间应禁止洙赵新河入湖口附近工程区施工。

为保护鱼类资源,运行期进行增殖放流,可在4月份或11月份进行春季或秋季人工放流;设置5个放流点,每年放流7~12cm鲢鳙鱼50万尾,3年共需放流鲢鳙鱼种150万尾;放流所需苗种可由济宁市、菏泽市或临近的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指定增殖站提供;增殖放流由渔业部门负责实施;。

4.3占地与移民安置

加强拆迁区卫生消毒、清理措施和完善安置区的垃圾处理设施。

对折迁区的禽、圈、厕所等全面进行消毒处理,做好迹地的恢复工作。

4.4土壤环境

临时占地尤其是弃土区复耕时,由于原表层土富含腐殖质,复耕时应覆盖于上层,以保障耕作层土壤持水性和肥力,并做好相应灌排措施。

5评价结论

本工程实施后,进一步完善了洙赵新河流域防洪体系,由10年一遇防洪标准、3年一遇除涝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防洪保护区内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从而保证区域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保证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

从总体上分析,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且具长效显著性。

主要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