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968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docx

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word教案

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能根据物体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变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5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断克服和解决数学活动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缩小,比例尺,物体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安排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课时)

比例尺(3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2课时)

综合应用:

绘制校园平面图(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P64-65例1,课堂活动P651-3,练习P661,P664。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扩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图形的相似与图形的完全相同的联系。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

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

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就是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指名学生举例。

 

新课学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

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生:

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师:

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

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

课件演示:

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师:

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图片,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非常棒!

教师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2)、课件出示:

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师:

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

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

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师: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板书)

(4)、完全相同图形与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前几组图形:

找找哪些是相似图形?

为什么?

(2)、举例:

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3)、欣赏: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图片。

4、指导学生看书P64-65。

同桌互议。

 

四人小组议一议。

生:

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两张

生:

图片的大小不同

生:

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

……

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

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后回答并说明原因。

学生独立看书勾画。

巩固练习

P651-2

P661

P664

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P65例2,课堂活动P65,练习P662-3,P665-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扩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

教学重点

掌握图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扩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具准备

方格纸,投影仪,火柴、圆规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回忆:

(1)、什么是相似图形?

说说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相似图形。

(2)、请用火柴任意摆出相似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指名回答。

 

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新课学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

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1

2

3

师: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教师强调:

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

,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师:

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扩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还要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课件演示:

按以上步骤示范画出相似图形。

师:

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扩大或缩小规定的倍数。

这样,你们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就是相似形。

4、课堂活动。

P654-5

5、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画法。

(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5)、评讲反馈

 

四人小组议一议。

全班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看书后反馈。

巩固练习

1、P662-3。

强调:

3小题要突出相似,注意各边的关系。

2、P665。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位置不变”的意义。

3、课外延伸P679

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68例1、例2,课堂活动P691-3,练习P711,P71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

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的平面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师: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师:

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2、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

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比例尺)

 

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1:

建议购买第二套。

生2:

建议购买第一套。

生3:

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生4:

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介绍“实际距离”的含义。

师:

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明确: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介绍“图上距离”的含义

师:

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板书:

9厘米:

9米=9:

900=1:

100

6厘米:

6米=6:

600=1:

100

教师强调: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

100。

这里的1:

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师板书:

4.5厘米:

9米=4.5:

900=1:

200

3厘米:

6米=3:

600=1:

200

……

(4)、明确:

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

师:

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

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

怎么求呢?

师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比例尺

 

学生自主设计。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思路。

生1: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生2: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指名学生回答。

 

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

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

(1)主题图问:

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2)、反馈。

(3)、小练习:

说一说比例尺1:

25000000和200:

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

1:

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

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师:

1:

5000000,10:

1,1:

25000000和200:

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

(2)主题图问:

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反馈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师:

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

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

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同桌互说。

全班反馈。

指名学生说。

 

同桌互说后进行反馈。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学生看书勾画并反馈。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P691-3

2、练习:

P711,P712-3

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要么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要么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印证:

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

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69-70例3、例4,课堂活动P70─711-3,练习P71─724-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尺子,1:

6000000的中国地图,几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或中国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比例尺1:

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

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分之一。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知道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

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

教师:

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生:

(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新课学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

P69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师:

根据这幅情景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1):

儿童乐园儿童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师:

如果知道儿童乐园儿童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该怎么求?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生1,师板书:

40米=4000厘米,4000÷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2000=1(厘米)。

生2,师板书:

40米=4000厘米,4000×

=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

=1(厘米)。

生3,师板书:

比例尺1:

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强调:

单位的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

(2):

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

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

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

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师:

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再求实际面积。

2、自主探索,学习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

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P69-70例3、例4

4、教学小结: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师: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

板书:

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生:

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

2000。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生1:

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

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生2:

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

2000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3:

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

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小组讨论。

 

全班评议。

 

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学生看书。

学生小结

巩固练习运用提高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强调:

单位的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

(2):

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

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

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

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师:

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再求实际面积。

2、自主探索,学习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

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P69-70例3、例4

4、教学小结: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生1:

……倍数关系……

生2:

……分数关系……

生3:

……比例尺的意义……

师: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

板书:

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73例1、例2,课堂活动P751、2,练习P76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从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复习位置与方向

师:

在以前我们学习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回忆一下,你对这方面有哪些了解?

2、

课件出示坐标图,辨别八个方位。

师:

我们一般把正北偏东45度称为东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称为西北方,依次类推就有西南、西北。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

(1)神州5号飞上了太空,开辟了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神州6号取得了第二次载人航天的巨大成功。

教师:

火箭发射成功了,当杨利伟或费俊龙、聂海胜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安全着陆时,是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满世界去寻找他们呢?

教师:

他们有自己的着陆点,科技人员已经预算好的,这是科技领域里确定位置的例子。

生活中也有:

确定咱学校的位置、确定你家的位置、在地图上找重庆的位置、和小伙伴下棋时确定棋子的位置、甚至海战中确定舰艇的位置……。

板书:

物体位置的确定

生1:

上、下、左、右、前、后

生2:

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生3:

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新课学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怎样确定位置?

师:

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师:

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2)、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

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桌议一议。

教师板书:

方向距离

2、教学例3

出示例3: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南偏东方向450m处。

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1:

30000)

师:

你能确定出几个同学家的位置吗?

为什么?

师:

学校西北、东南方是指的什么?

比例尺1:

30000表示什么?

(3)、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师:

如果要把他们家的位置在十字图上表示出来,该怎么画呢?

①引一引:

找准方向

注意:

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要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

师:

你认为在十字图上先确定小明家的方向还是距离?

师:

你能一下子就标出小明家离学校300m的距离吗?

应该怎么办?

②做一做:

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

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

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③说一说:

小组汇报交流。

A、投影仪展示各组绘制的十字图,集体进行评议。

B、你们组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结合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小明家、小辉家的位置。

强调:

在量图上距离时要以观测点为零起点)

(4)、指导看书并小结(教师板书)

方向:

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

距离:

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

 

生:

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位置。

……

生:

只知道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

生:

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1)、学生搜集信息,并理解题意。

(2)、确定同学家的位置。

生:

因为几个同学家的方向和距离都知道了,所以可以确定他们家的位置。

 

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一个十字图,告诉学生,十字图的交叉点就是观测点。

指名回答。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

 

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这些知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1、课堂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