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003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

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要关注近代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其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特点。

2.关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

3.要注意横向的比较。

与西方国家、前苏联经济发展相对比。

注意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纳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考查。

对经济发展原因、条件的分析探究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

(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4)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

原因:

一是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于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三是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误区警示】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没有继承关系,误以为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战前闭关锁国状态下的中国工场手工业生存状态骤然恶化,纷纷破产。

后来投资于新式工业的早期民族资本家,大多为官僚、地主、商人,而鲜有原先的手工业者。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误以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后,尽管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本能而顽强的抵制,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量有限。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外正当贸易中,西方国家才取得出超地位,中国才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二、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推动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

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三、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使得中国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产生了近代意义的企业,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都有所发展。

其次,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而且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倡实施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他们所宣扬的民主、科学逐渐深入人心。

再次,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但必须注意区分: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1)变化表现:

①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②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③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④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②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特别提醒】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五、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

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影响: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特别提醒】

(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

①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②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③政府的大力提倡;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2)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六、报纸、电影、网络在传播信息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①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使人们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道。

报纸除了报道新闻的功能外,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③互联网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从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加主动、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特别提醒】目前,发展报刊业需要注意问题:

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

考点一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例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变式探究】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在皮毛贸易的影响下,内地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国内地农村的经济市场化不断提高,故选A。

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C项错在“全面”,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

【答案】A

【变式探究】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D

考点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作用

例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8)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改变了“不索取原价分文”的做法,是为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故答案为B项。

材料所述“协造”方式只是由用船一方拨付造船所用材料费,并非由用船一方参与造船过程,排除A项;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变式探究】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历史上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考点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例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变式探究】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

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

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

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答案】C

【变式探究】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答案】D

考点四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例4、(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变式探究】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直接史料”。

荣德生是近代民族企业家,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无为之时,成立“国难自救会”维护国家利益,说明近代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选C。

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不是题干直接体现的信息,皆排除。

【答案】C

【变式探究】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由“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商

【答案】B

考点五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社会影响

例5、(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A

【解析】结合表格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A最全面。

B说法不全面。

C说法不符合表格。

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变式探究】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

【答案】B

考点六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

例6、(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

“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

【变式探究】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

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

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项。

《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项。

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项。

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项。

【答案】A

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2.(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高潮,开始于1911年,时间不符,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题干中反映的是是长江流域的留日学生较多,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也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D。

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8)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4.(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时间为1897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

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5.(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C

【解析】题干说到中国近代发展海军主要是局限于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抵制,西方侵略的程度和频度决定了海军的发展程度,故选C。

6.(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答案】D

【解析】“洋行”是商品输出的表现,甲午战前,对华商品输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故D正确;日

本在甲午战后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美国对华输出占据主导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B错误;德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

7.(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