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04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档格式.docx

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胜任的工作有仓储配送部业务主管;

物流运输部调度、车队队长;

国际物流部报检员、跟单员;

信息管理部主管等。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物流的标志是信息化、标准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电子化”是首都物流企业的特点。

结合几年来专业建设经验,经过充分论证,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教学安排环节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将三年划分为基本素质教育、物流业务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和顶岗实习四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第一阶段按照人才规格要求安排文化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

第二阶段按照物流业务分类进行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养成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第三阶段按照物流企业业务部门设置分别进行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按照就业需要在对应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如图1所示)。

图1四段式教学安排

(二)课堂教学环节

为有效解决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断层”问题,设计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即:

1.引进典型物流企业的全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平台和仿真性实训环境按照物流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集成,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企业真实业务、原始票据,形成由现代新技术构建成的虚拟生产性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实施“案例驱动、原始单据流转、场景模拟、软件操作、信息处理、技能训练”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学会如何工作(如图2所示)。

2.把假期社会实践进行教学化安排,在企业顶岗实习前的4个假期分别安排专业认知、仓储配送教学实践、物流运输教学实践、国际货代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尤其要重视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如图3所示)。

图2以仓储配送业务管理为示例的“虚拟生产性教学平台”

图3假期社会实践教学化安排

(三)企业实习环节

保证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从第五个学期寒假开始,安排学生到有人才需求意向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在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中进一步提升胜任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另外,通过进一步深化“四位一体”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使职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形成相互链接的闭环系统(如图4所示)。

图4“四位一体”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物流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将专业培养定位于业务操作员和业务主管两个层次,部门经理定位于未来拓展层次,核心竞争力定位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和物流管理筹划。

业务操作员的核心能力分别是基本业务处理,包括:

仓储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计划与调度、国际货运单证处理、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录入;

业务主管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熟练进行业务管理并能够进行业务筹划分析,包括:

仓储配送业务管理、物流运输组织、业务筹划、物流信息管理。

学生毕业后的初职岗位是业务操作,经过1-2年,可以胜任业务主管工作;

再经过1-2年可以胜任部门经理工作,负责仓储配送部、物流运输业务部、国际物流部、企业信息管理部的全面工作(如图5所示)。

图5就业岗位定位分析

(二)课程体系总体构成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教育板块和职业能力板块构成,如图6所示:

图6课程体系结构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板块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主题教育、文化教育、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教育。

在职业素质教育中,根据物流行业任职要求,学生可获得“商贸素养证书”和劳动部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能力板块包括商贸通用能力训练、商业一条街岗位体验、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课程设置体现递进式、工学相结合。

商贸通用能力训练课程、商业一条街实习(岗位认知)是学院为所有专业开设“无差异”能力培养课程,学生通过学分积分自主完成通用能力训练和考核,考评鉴定合格,获得“商贸通用能力证书”。

(三)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确定每个物流业务中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能力、支持核心能力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非专业能力等(如图7所示)。

课程体系构建仿照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并采用如图8所示流程。

图图7岗位及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图8课程开发流程

2.实践课程体系实施

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3,4学期),此阶段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技能和从事物流管理岗位工作的业务技能。

课程设置包括:

商贸通用能力训练、商业一条街岗位体验、物流业务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训练等。

岗位通用能力训练课程、商业一条街岗位体验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服务业岗位的公共技能、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管理采用学分制,教学方式采用“网络课程+技能训练”,考核方式采用“技能鉴定”,在校期间取得规定学分,可以获得学院颁发的技能证书。

物流业务基本技能、核心技能训练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未来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劳动观念、职业道德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企业共同设计完成,教学模式主要是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所有教学活动都在“电子化物流业务平台+仿真实训”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学生根据业务流程,在软件系统平台上完成原始票据的信息处理,同时结合仿真实训环境、设备演示、知识讲解等“学训一体”方式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职业素养。

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实施教学,学生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带着工作任务在虚拟生产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根据“需求调研、方案制定、组织实施、过程控制、自我评价、教师评价”6个步骤实施教学。

校企合作开发物流业务技能大赛项目,通过技能大赛方式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向家长、社会展示培养效果。

第二阶段(第5学期):

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技能综合应用能力。

仿真物流企业部门设置和运作模式开展岗位综合模拟,通过岗位综合模拟,强化物流业务基本技能、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按照物流业务,组建不同的部门工作团队,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开展综合模拟,实训环境是“仿真物流公司”,教学实施在“电子化物流业务平台+仿真实训”的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带着工作任务在生产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通过“50笔业务处理无差错”学习竞赛方式开展能力考核评价。

第三阶段(第6学期):

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职业道德、劳动观念。

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工作中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习惯、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安排学生到20家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参与学生管理、考核评价,形成制度文件和规范。

三、实践教学环境改革

根据“校企共建,互利互惠”原则,在原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改善现有校内实训环境与条件,在现有基础上建成29个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生实习岗位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将保障“以电子化物流业务流程为平台、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满足专业能力递进式培养要求,促进教学和实践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互通,成为校企优势互补、设备技术先进、管理有效,兼容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的系统化多功能实训基地。

(一)改建、扩建原有实训室,新建一个仿真型“物流公司”

为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按照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设施、软件、环境、岗位职责等样式添置设备、购置典型管理软件、制作实训沙盘、配套企业文化环境等,把实训室建设成具备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型的实训环境。

(二)建立校企互利互惠合作机制,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

第一,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同步企业的真实业务,建立动态化真实性业务数据库,在校内计算机软件平台上实现真实物流业务原始单据流转,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物流管理软件平台上进行仿真生产性的技能训练和岗位模拟实训;

第二,将物流运输核心设备安装在易通公司物流的运输设备上,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

此外,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易通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

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