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64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docx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专题一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经济生活》专题一

考点1: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1)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弄清“用于交换”。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

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

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说明:

判断一种东西是不是商品,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一是产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是前提),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这是关键),才是商品,如果不是用于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那也不是商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独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①涵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所独有的。

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不同的商品价值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正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根据。

②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

商品是劳动产品,虽然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有所不同,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从这一点上看,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成为价值。

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

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商品的自然属性的关系,价值则是通过商品交换而产生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价值是商品、其他劳动产品和自然物品都具有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独有的,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④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具有的,或由生产者的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则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的。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

排斥:

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

商品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给生产者。

图表关系:

生产者消费者

让渡付出使用价值

才能实现商品统一体

使用价值价值价值

才能获得

※明白几种关系:

1、因质量存在瑕疵,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去闯荡。

这反映了

A.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

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考点2:

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层意思:

第一层货币是商品,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第二层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第三层意思货币与它产生之前的一般等价物有明显区别(是否固定)

(2)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其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这时货币的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对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一方面强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流通手段侧重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职能。

而商品流通是侧重的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与之前的直接的物物交换相比较的。

所以二者虽然公式都是:

商品――货币――商品,但是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不是货币的职能。

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的区别主要是它们交换的形式和交换的买卖时空特点是不同的。

交换的形式主要是公式上的区别(物物交换的公式:

商品——商品或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流通的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不同的商品生产者通过它让渡自己的产品而获得对方的产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而买卖时空上的差异,以前的直接的物物交换要求时空上一致,而现在则是可以分离的

※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

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

①产生时间不同;②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

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1、小王的父母采用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购买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2万元及利息5万元。

这里30万元、8万元、5万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2007年6月,小王非常幸运地通过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站成功预订了一张标价为5000元人民币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里500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②这里5000元是现实的货币

③小于的消费方式属于享受资料消费④小王可以通过信用卡办理相关结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3:

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完全具有货币的职能

第一,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在现实生活中,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只能代替货币间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二,纸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不完全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不是商品

纸币有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购买、支付的需要,对人们来说是有用的,但纸币没有价值。

纸币虽然能购买一切商品,但它是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纸币的票面价值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并不代表制造它的价值,纸币作为货币符号,一旦离开了它所能代表的货币,只能是纸片一张.

注: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

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则是指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

前者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④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1.下列关于纸币和货币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行量都由国家控制

B.购买力都由国家决定

C.本质上都是一般等价物

D.都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2.假定甲商品与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与丙商品是互补品。

当市场上出现甲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时,乙商品与丙商品都出现了需求量持续减少,这时市场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纸币发行量过多D.货币贬值

考点4:

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

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3)优点:

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5:

了解外汇和汇率

1、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理解这个含义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第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

这里还要给学生区分外汇和外币的有关问题。

外币和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围。

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

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第三,它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

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

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2.汇率。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又被称为汇价。

在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

并且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一是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二是哪一种货币的汇率升高,则意味着这种货币升值;哪一种货币的汇率跌落,则意味着这种货币贬值。

1.汇率改革三年多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由l:

8.11到2008年9月12日的1:

6.84,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不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投资

B.有利于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C.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D.增加留学和出国旅游的费用

考点6: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基本观点: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态度: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现实意义:

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材料一: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踊跃捐款捐物,纷纷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

灾情牵动人心,然而,在此国难之际,一些不发分子却以中国红十字协会的名义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

5月25日,国务院发言人称,公安机关已将相关责任人抓获,并移交法院。

材料三:

据现代快报5月16日报道,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一位乞讨老人两次为灾区捐钱,105元。

让人感动的是这位乞讨老人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

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谁能不被触动呢!

也许我们不富裕,但会比他更潦倒吗?

也许我们有爱心,但能像他一样尽心吗?

也许我们还没行动起来,我们的步履真的比他还蹒跚吗?

(1)结合材料说说你是怎样看待金钱的?

(2)联系抗震救灾中所见所闻,“就如何使用金钱?

”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1)①这里的金钱可以理解为货币,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捐赠为支援灾区作出了贡献。

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乞讨老人两次为灾区捐钱。

(2)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7:

理解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误区指正

误区: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时供求决定价格,有时价值决定价格。

指正:

一定要区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两不同说法。

供求和价值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不相同。

价值对价格是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影响。

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是常见的、多变的、不是基础性的影响。

思维拓展

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

当某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因为获得极大,就会刺激生产者竞相参与或扩大此产品的生产。

价格的上下波动,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1.优质商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根本原因是

A.优质商品供不应求

B.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质量的优劣决定价格的高低

D优质商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考点8:

理解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当时在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注意三个词语:

“现有”、“正常”、“平均”。

①“现有”:

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②“正常”:

正常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条件。

③“平均”: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的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平均时间,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平均劳动时间,而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1、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2、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

C、7.5小时D、8小时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

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

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

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

此题正确答案是B。

考点9:

理解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成正比”,这句话对吗?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别,商品价值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别,应当先确定各自的内涵,再讨论相应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试从下图把握:

   

单位商品价值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即产品数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1倍

↓1倍

↑1倍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1倍

不变

↑1倍

↑1倍

通过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和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和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60元。

如果某生产者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该生产者在4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

A.60B.120C.240D.480

2.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

C、18元D、18.75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计算此题分两步:

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有X=12.5综合式为15÷(1+50%)÷(1-20%)=12.5。

正确答案应为B

考点10: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

的现象.即“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

的现象即“买方市场”。

1、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A.经常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温家宝在《论当前发展若干问题》一文提到:

目前,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偏低,需要逐步适当提高,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

这表明

A.价格的变动影响商品生产B.生产决定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D.供求影响价格

3.在示意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会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会亏本;②在A、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不但要看其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③在A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④在A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11: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它包含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