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10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Word下载.docx

电气安全管理

平均

——

评定标准:

注:

1.本部分由系统自动生成,评审人员在上方签字即可;

2.在本表格1-12项评审要素对应表格内,评审人员根据评审要素所列文字说明进行评估,如果符合要求,即在评审栏内填写数字“1”,若存在不符合(包括不完整),请填写“0”,若不适用,请填写“X”表示,凡未填写数字1和0或X的,视为漏项;

3.评审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查阅资料和目视结果进行评估,任何口头描述而无实际证据的均视为“0”。

1.良好

90%—100%

2.合格

80%—89%

3.需改进

<

80%

1.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

自评得分率

复核得分率

备注

适用数

得分

Y=1N=0N/A=X

1.1

部门每半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识别和辨识;

1.2

所识别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1.3

识别出上述文件相适用的具体条款(一般不能以全文适用来表述,个别法律除外);

1.4

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中不包括过期失效的文件;

(如《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已废止)

1.5

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中不包括不使用的文件(如: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即为不适用的行政法规);

1.6

相关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是否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发生冲突;

1.7

部门是否组织对部门内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培训;

1.8

是否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清单以正式文件进行公布;

1.9

部门是否继续使用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件;

(如:

使用《安全标志》GB2894-1996)

1.10

部门声明要保留的过期、替代或失效的文件是否有明确注明“作废”字样;

1.11

是否及时修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以保持制度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一致性。

1.12

是否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可以获得部门员工安全管理制度学习记录)

1.13

部门员工是否可以获取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部门员工可以查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电子文本或书面文本)

1.14

部门各岗位是否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类似文件;

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

(1)SW-SB-QT01-001)

1.15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被员工掌握和知晓。

2.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2.1

新员工是否经过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

2.2

员工在本部门班组间转岗或跨部门转岗是否经过转岗教育培训合格;

2.3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四新”安全教育培训;

2.4

员工离岗6个月以上,上岗前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生产岗位员工进行部门级和班组级培训)

2.5

部门是否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6

安全教育培训是否达到规定学时;

三级安全教育中公司级8学时,部门级8学时,班组级24学时)

2.7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是否参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试行)》执行;

2.8

部门各项培训记录是否齐全;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等)

2.9

安全教育是否有编制培训教材;

培训手册,教案,课件(PPT)等)

2.10

安全教育培训是否进行考核;

试卷)

2.11

是否有征询员工安全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调查表)

2.12

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率是否达到100%;

2.13

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有安全培训合格证,且每年接受年度安全培训;

(特指安全管理人员)

2.14

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2.15

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是否100%。

3.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3.1

操作人员是否进行每日的日常安全检查;

(有检查表格,没有检查记录的视为未检查)

3.2

班组长、班组安全员是否每日进行安全检查;

3.3

部门负责人、部门兼职安全员是否每周进行安全检查;

(没有检查记录的视为未检查)

3.4

部门是否在节前、特殊天气前进行安全检查;

3.5

安全检查发现隐患或不符合项是否作出检查记录,安排人员进行改善;

3.6

部门安全检查内容是否全面;

包括作业人员行为,特种设备,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保护用品等)

3.7

部门是否指导员工的作业行为,以帮助消除不安全行为;

STOP活动)

3.8

部门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需要停产一天以上方可进行改善的隐患)

3.9

部门是否存在辖区范围内的拒绝隐患改善项;

3.10

部门内安全隐患是否在规定整改期限内完成;

3.11

部门内安全隐患现场是否有警示标志;

3.12

部门内安全隐患整改是否达到85%。

4.作业现场管理

4.1

部门员工是否存在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现象;

未佩戴护目镜等)

4.2

相关方进入公司车间是否要求佩戴安全帽;

4.3

相关危险作业是否进行危险作业审批;

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

4.4

作业现场危险部位、危险环境是否有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色;

当心触电标志)

4.5

作业现场物料、工具应摆放整齐,符合5S基本要求;

4.6

作业现场是否有大面积(S≥1㎡)积油或积水;

4.7

作业现场是否划定安全通道,设置疏散警示标志;

画出行人安全通道)

4.8

作业现场检修作业区域是否有安全警示区域;

设置警示带)

4.9

作业现场是否进行必要的日常清理工作,保持作业现场整洁;

每日清理作业现场)

5.职业健康管理

5.1

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员工是否进行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岗前体检)

5.2

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是否进行岗中职业健康体检;

(岗中体检)

5.3

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是否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离岗体检,包括:

离职和调岗)

5.4

部门职业病危险接触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是否达到100%。

5.5

部门内是否对女职工“四期”有特殊劳动保护;

(四期:

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5.6

部门是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粉尘接触员工)

5.7

部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是否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书面告知;

合同中明确规定或签订告知书等)

5.8

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定期进行监测;

5.9

部门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允许浓度限值;

氯气为1mg/m³

5.10

部门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是否按规定配发劳动保护用品;

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噪耳塞等)

6.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6.1

设备设施危险部位是否有安全防护设施;

(如紧急停止、防护罩、限位连锁装置等)

6.2

设备设施是否建立操作规程;

6.3

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是否适用;

6.4

设备设施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5

设备设施是否进行危险辨识,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

6.6

设备设施危险部位是否有警示标志;

6.7

部门内设备设施是否进行日常维护检查保养;

6.8

设备设施是否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6.9

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6.10

部门是否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档案;

7.劳动保护用品

7.1

劳动保护用品采购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7.2

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经过验收合格后入库;

7.3

劳动保护用品帐物是否相符;

7.4

部门是否有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记录;

7.5

部门员工是否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7.6

部门内是否随意丢弃劳动保护用品;

7.7

劳动保护用品防护性能是否满足安全、职业健康需要;

7.8

部门内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有浪费行为;

8.化学品管理

8.1

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

8.2

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建立危险化学品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8.3

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有保存危险化学品使用相关记录档案;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使用)登记表》等)

8.4

危险化学品是否落实“五双”制度;

(五双:

双人验收,双人发放,双人保管,双本帐,双把锁)

8.5

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有与危险化学品品名一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8.6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是否齐全;

(部门内有使用多少化学品,就应该有多少份MSDS)

8.7

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是否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并有安全检查记录;

8.8

危险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定期盘点;

(比对帐物是否相等)

8.9

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是否熟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8.10

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化学品存放量是否超过规定使用量;

8.11

危险化学品存储是否按化学品性质分类、分开或分区存放;

8.12

部门是否发生过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人身伤害事故;

8.13

部门是否发生过危险化学品失窃事件;

8.14

化学品使用部门购买化学品是否向安全环保部报备;

8.15

化学品使用部门是否定期向安全环保部报告化学品使用数量;

9.消防管理

9.1

部门是否对辖区范围内消防器材每月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一次;

9.2

部门是否对部门内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日常巡查工作;

9.3

部门是否对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9.4

部门内是否发生过火灾事故(包括未遂事故);

9.5

部门内消防器材是否完好;

(包括:

灭火器、消防水带、消火栓等)

9.6

部门内消防器材是否被阻塞或阻挡;

前方堆放杂物)

9.7

部门内消防通道是否被阻挡;

疏散通道前堆放杂物)

9.8

部门内消防器材是否有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器材标识上明确负责人姓名)

9.9

部门内是否存在失效、损坏的消防器材而未报修或更换处理;

9.10

部门内是否有消防是否未经许可而变更位置、配置数量。

9.11

部门内是否非因灭火需要前使用消防器材;

使用消防水冲洗地面)

9.12

消防器材完好率是否达到100%。

10.特种设备管理

10.1

特种设备是否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维护保养;

(要求有日常安全检查维护保养相关记录表)

10.2

部门是否对本部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要求有培训记录)

10.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是否前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或巡检;

(要求有检查或巡检记录)

10.4

在用特种设备是否已进行注册登记;

(要求要有特种设备使用证)

10.5

在用特种设备是否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定期报检;

10.6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是否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10.7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是否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0.8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是否定期进行校验;

(要求要有校验记录)

11.应急救援演练

11.1

部门是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11.2

部门是否组织或参与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11.3

部门事故应急演练是否符合次数要求;

(每季度至少一次)

11.4

部门组织的事故应急演练目的是否具有针对性;

现场处置、报告预警、器材使用等)

11.5

事故应急演练是否进行评估;

(要求有评估记录)

11.6

部门是否根据演练评估报告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改善;

11.7

修订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是否经过论证;

11.8

修订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是否经过正式文件发布;

11.9

部门内是否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统计台账;

11.10

部门是否定期对报告的应急物资进行检查;

(要求有检查记录表)

12.事故管理

12.1

部门内是否发生大于3次以上的微伤事故;

(损失工作日小于等于1天)

12.2

部门内是否发生大于1次以上的轻伤事故;

(损失工作日大于1天小于等于105天)

12.3

部门内是否发生大于1次以上的重伤事故;

(损失工作日大于105天或造成10级以上伤残等级)

12.4

部门是否发生无人身伤害的设备、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等;

(包括特种设备事故)

12.5

部门内发生事故是否立即向安全环保部报告事故;

12.6

部门是否有瞒报安全生产事故;

12.7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部门是否有填写事故报告单;

12.8

发生事故后,部门是否召开会议,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12.9

部门是否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检讨会议决议事项,落实改善措施。

12.10

部门是否有对事故相关改善措施进行追踪、确认。

13.危险辨识与危险源

管理

13.1

部门是否对本部门辖区范围内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作业内容进行危险辨识;

(危险辨识清单)

13.2

部门是否将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告知;

(安全培训记录)

13.3

部门是否将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

(明确公司、部门、班组、员工负责范围)

13.4

部门是否对本部门内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

(周期:

员工每天,班组每周,部门每月)

13.5

构成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是否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重大(重要)危险源警示牌;

13.6

部门是否有采取措施对部门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控制,以降低事故风险;

13.7

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投入使用前,是否有进行危险辨识;

13.8

部门是否建立本部门的危险源管理档案;

13.9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化时,是否有重新进行危险辨识。

14.安全会议与安全活动

14.1

部门是否有定期召开、参加安全会议;

(要求有会议记录)

14.2

部门安全会议是否实际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要求会议记录有问题改善追踪)

14.3

部门这全会议决议是否传达到相关个人;

(会议宣贯、记录传阅记录)

14.4

部门班组是否每周召开班组安全活动一次;

(要求每周有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14.5

部门班组安全活动是否充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14.6

部门班组是否每天召开班前、班后会,布置工作同时交待安全工作;

14.7

部门班组是否有针对作业内容进行班组危险预知活动;

14.8

部门班组是否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要求有交接班记录)

14.9

部门是否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

14.10

部门是否有相关安全宣传活动,以提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

安全宣传海报)

14.11

部门是否开展其他趣味活动,丰富安全活动内容;

15.电气安全管理

15.1

变配电室内环境清洁,物品、工器具摆放整齐,无堆放杂物;

15.2

变配电室门、窗、孔洞等应有挡鼠板、金属网等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防水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