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221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docx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中英文摘要…………………………………………………………………………………Ⅰ

1.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1

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

1.2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

1.3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2

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2.1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2

2.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3

2.3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6

3.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9

3.1泸沽湖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9

3.2泸沽湖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9

参考文献……………………………………………………………………………………15

致谢…………………………………………………………………………………………15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从很多不断显现的事实中发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

泸沽湖旅游景区也不例外,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民族文化的变质发展等问题日趋严重,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泸沽湖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泸沽湖旅游可持续区域合作

 

Abstract

AftertheendofWorldWarII,thetourismindustryafterdecadesofdevelopment,hasbecometheworld'slargestindustries.Inthisprocess,accompaniedbytheemergenceofmasstourismandtourismactivitiescontinuetoexpandthescale,manypeoplecontinuetoappearfromthefactsfound-maytraveltotouristdestinationsintheenvironmental,socialandculturalhaveanegativeimpact.LuguLakeScenicSpotisnoexception,thegrowingscaleofvisitors,causingdamage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developmentofnationalculture,suchasdegenerationoftheincreasinglyseriousproblem,thetouristareaofdevelopmentandplanningofthenewrequirements,theimplementationofsustainabletourismdevelopmentistheLuguLak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ouristdestinationstheonlyway.

KeyWords:

LuguLake,tourism,regionalcooperationforsustainabletourism

 

1.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

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1.2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之后,由于机器和能源的大量使用,生产率猛增。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水俣病、骨痛病等一系列公害事件。

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0%)上街游行,要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根治污染危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1.3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从不断显现的事实中发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旅游业开发中追求和攀比数量增长的情况不但继续存在,而且不断加剧。

旅游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峻,突出表现为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区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病态膨胀等。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增多使旅游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代价。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关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影响问题的研究也迅速向这一主题靠拢。

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环境,同时又可能会损害甚至破坏环境,这一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能使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期获得持续的经济和非经济效益。

可持续旅游发展这一主张也因此而提出,并成为世界各地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

所谓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其实质在于要求旅游的发展应实现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同时,使外来旅游者和接待区居民的需要都能得到同等的满足。

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

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位于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距宁蒗县城有73公里,距丽江县城280公里。

泸沽湖湖面海拔2680M,,平均湖深45M,最深处达93M,湖水清澈蔚蓝,最大能见度为12M,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世所罕见的至今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泸沽湖旅游景区面积为7.6万亩,湖面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2.82平方公里,约占56.7%。

四川在面积上占优势,在泸沽湖畔18个摩梭自然村落中,有16个都在四川。

具体范围如图所示:

 

2.2泸沽湖旅游区发展的现状

2.2.1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

泸沽湖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

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泸沽湖旅游区由湖区水域和永宁坝区两部分组成,湖区以清澈湛蓝的水体为主景,有湖岛、狮子山、女神幽谷、十七个沙滩和一个海堤连岛,湖周围森林植被及散落于湖岸沿线的落水、里格、浪放等十余个古朴的民族村落。

自然资源以泸沽湖水域与格姆女神山<狮子山)形成的湖光山色价值品味最高。

从人文资源来看,泸沽湖旅游区摩梭人的母系文化特殊的家庭结构、氏族集团、“走婚”习俗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无论是从进行学术研究还是从满足大众游客好奇心的角度来讲,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开发价值。

泸沽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摩梭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湖泊旅游资源富集于一体。

表2-1泸沽湖旅游资源类型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典型类型

自然

名山风光;

地质遗迹;

洞穴;

峡谷

狮子山、开基村阿沙沙神山、达波村则支神山、瓦哈男神山;

小鱼坝泥石流冲沟;

格姆尼科女神洞;

幽谷

湖泊;

岛屿与半岛;

泉;

瀑布

泸沽湖、竹地海、中海子、格裸小海子;

里务比岛、黑瓦俄岛、里格半岛;

温泉、冷暖阴阳泉、龙泉;

幽谷瀑布

天象

生物景观

气候景观;

森林;

野生动物;

生态景观

狮子山云雾;

杜鹃、云南松林、湖岸森林;

鹿、獐、熊等;

扎实生态村内的整体生态景观、十二坡生态景观

资源

古迹与

建筑

历史遗迹;

宗教建筑;

礼制建筑;

民居建筑

日月和元始祖住邺处、茶马古道老镇皮匠街;

扎美寺、者波萨雅寺、女神庙、海岛黄教寺、玛尼堆;

永宁土司衙署、黑瓦俄岛土司厅院、三老爷官邸;

摩梭民居厅院<经堂、花楼、祖母房、门楼组合)

民俗

风情

风情景观;

节庆;

歌舞

摩梭“女儿国”风情包括走婚习俗、家庭结构、宗教信仰、普M风情和马帮文化等;

摩梭正月春节、扎美寺法会、初五、十五、二十五<主要是农历七月)转山、转海节、十月祭祖节、牧童节、端午节;

锅庄舞、寺庙喇嘛舞、摩梭民歌

购物

地方特产;

名菜名食

中药材、自酿青稞酒、苏里马酒、野生蘑菇、苹果、木雕、皮革制品、泸沽湖裂腹鱼、民族饰品;

猪膘肉、酥油茶、青稞炒面、泸沽湖特色鱼

2.2.2泸沽湖旅游市场发育现状

以摩梭文化为核心的泸沽湖旅游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关注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初,泸沽湖云南部分开始有零星旅游者进入,到2004年泸沽湖旅游业分别成为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的支柱和主要扶持产业。

泸沽湖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农户自发的形式为主,主要开发了低层次的感知型观光旅游产品和以“猎奇”为目的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包括划船、骑马摔跤、打歌、转山、家访、观赏湖光山色和云雾天象、考察岛屿及风味食品等。

泸沽湖旅游区客源结构以国内游客为主,其中来自四川攀枝花市的最多,其次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周边的游客以昆明丽江、大理和西昌等地为主,另外,海外游客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中以欧美、日本等地的游客最多,且大部分是从丽江、大理和中甸等地分流而来。

游客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与儿童较少。

另外,在泸沽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中,受教育的层次普遍较高。

从游客的行为层次看,以游览观光为目的的基础层次游客为主,其次为文化体验类游客。

游客大多集中在5~10月份,其中尤以“五一”和“十一”节假日游客数量最多。

另外,游客逗留时间短、回头客少的特征也很明显,据调查,游客的逗留时间一般不超过两日。

2.2.3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现状

<1)基础设施

外部交通方面,丽江至宁蒗县城的110公里的旅游新三级公路已通车,宁蒗县城至泸沽湖旅游区89公里的公路已改造成三级路面;从攀枝花至宁蒗县城的公路已全程铺成柏油和弹石路面,从香格里拉到永宁的旅游交通条件随着道路的修通即将得到改善。

总之,目前可沿丽江—宁蒗—泸沽湖、丽江—永盛—泸沽湖以及西昌—左所—泸沽湖三路以及从四川经泸沽湖水路进入景区。

需要说明的是宁蒗至泸沽湖景区的公路沿线时常有山体滚石和滑坡,旅游交通有待改善。

内部交通方面,由于排污设备的修建破坏了弹石路面,多泥沙,雨天泥洼遍布,人行、车行均较困难。

泸沽湖旅游区内电力不稳,停电事件时有发生。

供水条件较好,永宁乡政府所在地及部分村子已经有自来水,35KW输电线已经通道永宁坝内。

沿湖各地已经开通移动、程控和磁卡电话;永宁坝内则相对落后,有待提高。

重点接待地摩梭山庄和落水村已经修建了一些排污设施。

<2)服务设施

宾馆、饭店等接待方面,摩梭山庄有500左右个床位,室内有卫生间,正在改造成高级宾馆,设备较完善;落水村有床位2000余个,室内无卫生间,隔音效果差;永宁坝也有300个左右床位;竹地附近建有宾馆。

上述的接待设施都达不到星级标准。

住宿与餐饮服务接待大部分集中在落水村,为家庭旅馆式经营,村内无大型停车场,停车地点分散在各家各户,造成用地浪费;餐饮服务也多在各家各户进行,特色饮食缺乏,卫生条件较差,落水村附近建有小型酒吧。

旅游商品服务设施集中在落水村,有数家旅游商品零售店,但是其所卖商品大多为外地引进,缺乏本地特色。

反映摩梭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有猪槽船等的木制品、野生蘑菇等菌类、药材以及有关泸沽湖和摩梭人的书籍和音像制品等。

泸沽湖旅游区无自己的旅行社和导游,导游多从丽江来,时常产生片面、歪曲的介绍泸沽湖景区状况的现象。

2.3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2.3.1环境问题

泸沽湖旅游景区湖泊水体清澈,各项断面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湖中鱼类由于过分猎捕,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大气质量基本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坝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山体植被稀少,可见裸露的土壤和岩石,冲沟、泥石流时常可见。

泸沽湖旅游区的卫生设施<如垃圾箱、公共厕所)较少,卫生条件极差,畜粪遍布,其中永宁坝地区更为严重。

2.3.2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威胁

伴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泸沽湖沿岸的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其具体表现如下:

摩梭文化日渐衰落。

摩梭文化是构成泸沽湖旅游区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但它却十分脆弱。

摩梭文化保护主体是摩梭人自己,但不少摩梭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脆弱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有可能导致汉化、泛化,旅游吸引力随之降低。

宁坝地区永的人文环境外观基本保持原貌,建筑格局未变,包括祖母房、花楼、经堂和畜圈四部分,人们仍操当地的摩梭语言,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

当地的文化藏化严重,这从喇嘛地位、经楼、扎美寺可见一斑,而原来摩梭人自己的达巴教几近失传,整个永宁坝仅剩两个年轻的的达巴。

母系文化遭到曲解。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的初期,人们出于对目的地文化的陌生,常常会衍生出曲解和误解。

尤其是泸沽湖地区摩梭文化还涉及到人们在传统观念中较为羞涩的“性”的内容,就更让人觉得神秘莫测了。

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人们对于摩梭文化特别是涉及到“走婚”的内容大做文章。

例如有的外地人租用了本地人的房屋,搭建经堂、花楼,并推出所谓“交钱后就可与当地人走婚”的娱乐工程。

他们还与旅行社或导游有暗中的回扣,所以很多团队游客都必须到此一游。

当地人对这样的做法很是愤慨,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在迎合一部分游客的淫秽心理,是在败坏摩梭人的名声,是对社会风气的污染。

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摩梭民族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可开发程度、文化的保持和发展都将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现代文明的侵入。

泸沽湖的现代文明是与旅游业一起来的,现在不仅有了电视、电话也有了电脑,现在游客和本地人能够很方便地上网,甚至也早已掌握了在网站上发布信息的工具。

例如里格村的“晴天”就是旅游网站上有名的住宿点,很多人慕名而来,利用网络这一便捷而时尚的信息发布方式,使得“晴天”成为了里格生意最好的旅馆之一。

现代生活文明,给摩梭社区带来利益和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夜晚活动不再是围坐在火塘边的谈话,青年人在烧烤城喝酒。

老年人和孩子就围在电视机旁。

村里流行的是最时尚的流行歌曲,甚至年轻人的服饰和生活态度也越来越趋于城市化。

只是碍于村里有要着民族服饰的规定,才不得不在“下班”之后再换上汉族衣服。

淳朴民风逐渐消亡。

当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时,完全开放的乡村,大量涌入的游客,给摩梭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现金收入,满足了他们的生活基本需求。

商品经济的直接后果是使一直淳朴的摩梭人民开始学会怎样算计旅游者。

所有的旅游服务,全是在金钱的指导下,与游客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交易关系。

一旦将这样的精明扩大化,就影响了邻里、亲戚甚至是走婚者双方的感情。

例如:

传统的走婚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不掺杂其他因素,不受外界影响的男女双方的事,但现在,人们纷纷以和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走婚为荣。

传统的习俗是当有客人到访的时候,全家人都要热情接待,但现在如果不是手持礼物的话,很难见到当家人的笑脸。

金钱至上的观念一旦根植下来,其他传统的价值观念便逐渐消亡。

民俗文化商业化严重。

民族文化的商业化意味着旅游产品完全被商业交换目的所掩盖,文化内涵荡然无存。

随着游客需求的增加,和摩梭民族文化开发的低层次和粗制滥造,摩梭民族文化只会走向庸俗化。

所有民族文化的精髓,如歌舞表演、祭祀、节庆节日全为手工操作,进行批量生产,原有的文化意义在这些产品上已经无从体现,艺术生命消亡,以商品形式活跃于交易领域。

摩梭民族传统的打跳,原来只是在节日举行,现在每天都可以欣赏到。

在方便旅游者的同时,重复的表演,缺乏良好的组织,表演者水平参差不齐,情绪不高,动作也懒懒散散,有的甚至将家里的小工拉来凑数。

表演气氛差可想而知。

缺乏区域合作。

泸沽湖两岸分别为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两地只自身利益考虑,一直为了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女儿国而争论不修。

首先,云南岸的旅游发展条件交好,而且在建以及已经建成的交通网络将使永宁地区成为整个泸沽湖地区的交通枢纽。

其次是云南岸泸沽湖地区的市场发育良好,景区规划、接待设施建设、旅游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最后,云南省已经制定了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泸沽湖地区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民族风情成为了一个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亮点,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支持。

而四川省也确定了发展旅游业以及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泸沽湖风景区的决策,四川省属于内地省份,在吸引外来投资、经济总量上都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四川岸泸沽湖因为依托稻城亚丁的名气,开拓徒步穿越线路。

四川岸泸沽湖旅游业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相对已经开发的一些云南村寨而言,四川泸沽湖一些村寨摩梭人的文化保留得更为传统和原始。

近年来,两地开始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开发治理泸沽湖旅游景区,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泸沽湖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由于泸沽湖地区特殊的山盆环境,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

20世纪80年代以前进入这一地区的外来人群,主要是马帮、小商贩、民族研究和湖泊研究工作者。

该地区的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都是自助式的旅游,旅游接待由落水村的村民自主承担。

1993年以来,国内和国际游客及旅游收入一直持续增长,在各种媒体和旅游者的大量宣传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市场空间,有了一定的外来投资,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泸沽湖正处于游客急剧增加、旅游设施建设高速发展、外来文化冲击强烈、环境急剧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泸沽湖旅游业能否继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采取优良的旅游规划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显得重要。

3.2泸沽湖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方法

3.2.1以保护性的利用旅游资源为前提

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

因此,旅游开发应采取对旅游资源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以谋求持续的旅游效益。

没有保护,旅游的开发利用都是短暂的。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保护性开发也是旅游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泸沽湖地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以保护性地利用资源为前提。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先原则

在泸沽湖地区的旅游开发中,依据生态效益保护优先的原则,对草海的保护首先要控制草海污染,建立草海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预测草海污染动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健全环境监测网络等,这些都已纳入本地旅游管理总体规划之中。

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防止草海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要注意草海生态系统的退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保护并不等于完全封闭。

适当的“干扰”是必要的。

干扰动因划分有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种。

前者有火烧、冰雹、洪水、风暴、地震、酸雨、泥石流、病虫害和干旱等。

后者主要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但是,干扰并不都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行为。

例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采伐、修枝、人工更新等一些人为干扰,即可以促进森林的发育和繁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率。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适时、适当地进行人为干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重视摩梭民族文化的护养与发展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

人文旅游资源是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替而保存下来的珍贵遗存。

一个旅游地的风格在本质的层面上,是一种与生存方式相联系的处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人文因素。

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制及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与泸沽湖、狮子山等自然生态紧密相连的。

衣食住行、母屋、生殖崇拜、猪槽船、节日传说,都构成了摩梭人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的统一,同时也构成了区域的人文环境。

对其保护与利用的好坏,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长远利益。

泸沽湖旅游区母系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的养护十分重要。

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护养摩梭母系文化,将外来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就是一种保护性利用。

利用首先考虑保护,保护又为了更好地利用,两者是互动、互补、相得益彰的。

进行规划性保护。

对摩梭母系制文化这一宝贵人文资源,应立足于“保护第一,有序开发”的原则例如自然村的接待不能一哄而上,而是部分试点,循序渐进。

母屋接待不留宿游客,保持摩梭人和谐的传统生活原生态。

进行政策性保护。

县委、县政府可以出台专门针对保护摩梭母系制文化的政策,如允许摩梭人走婚的婚姻形式。

生子可以不必认父,针对女性加强卫生与计划生育措施的宣传与实施。

制订和完善保护母系文化的乡规民约,采取利益分配机制,防止母系大家庭的瓦解等。

进行宣传性保护。

宣传尊重民族习俗和民族感情。

对于摩梭人走婚,给予正确宣传与引导,让游客了解,作为历史遗留的走婚制,并不是无条件的性乱婚,而是在有恋爱基础和双方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走婚。

切忌因商业炒作而猎奇式地侵犯隐私权,从而伤害民族感情。

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摩梭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十分珍惜,对防止母系大家庭的分裂,也出台了积极的防范措施。

正是旅游经济改变了泸沽湖村民的贫穷落后促进了泸沽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旅游经济发展的根基——摩梭母系文化的重要性,因而产生了自觉的保护母系文化的种种举措,实行自我调适与变革。

这种积极的应时而变,消解了母系文化面临经济利益的巨大冲击波,有效地保护了母系大家庭。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文化就是“村寨文化”。

保护民族村寨就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