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244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docx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季慎独专题三周三晨读篇

专题三周三晨读篇

【日积月累】

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

慷慨解囊

【释义】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例句】活动中,众多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前来捐款捐物,争先购买爱心物品,热心捐出款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科头跣足

【释义】光着头赤着脚。

【例句】儒家的冠服制度也动摇了,不仅服装的式样

、颜色都突破了汉代的规矩,而且穿法、打扮也常常标新立异,或科头跣足,或坦胸露背,或袍裙襦裤,或奇装异服,都突破了旧时的礼仪。

可丁可卯

【释义】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严格按规定办事,不能变通。

【例句】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可丁可卯就是这么多,因为基础设施往往会带动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圈可点

【释义】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例句】此次专场的拍品面貌统一、完整,且画面精道、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呈中国当代“新绘画”领域的风向标之势。

刻骨铭心

【释义】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例句】金门县县长陈福海说,金门过去曾有一段刻骨铭心、悲恸的历史记忆,但金门人渴望和平,祈求远离战争,今天两岸和平发展,可以说正是弥补历史伤痕的最佳时机。

【古韵寻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

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感悟经典】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

“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

“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

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

”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

“锯!

”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

“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

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

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

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

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

“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

“彼相之才也!

”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

“伊、傅、周、召。

”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

“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

其世守,而道谋是用。

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

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

“不然!

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

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

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

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

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

则曰:

‘非我罪也!

’可乎哉?

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译文】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

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

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

“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

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

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

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

”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

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

“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

”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

(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

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

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

挥动他的木仗说:

“用斧子砍!

”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

“用锯子锯!

”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

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

那些不能胜任的人

,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

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

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

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

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

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

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

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

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

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

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

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

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

“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

”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

“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

”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

(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

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

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

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有人说:

“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

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我说:

“不是这样!

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

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

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

‘这不是我的过错呀!

’可以这样吗?

可以这样吗?

我认为:

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

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

“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

“监督建筑之人”。

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名是杨潜。

【文苑漫步】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

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

“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

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十人2

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

‘‘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

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

“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

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

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

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素材积累】

经典素材:

1、测试(试验——离开——脏话)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实验。

事先在礼堂内藏了录音机,老师领着100多名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

当所有老师都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

十分钟后,老师返回,按下播放键,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

这当然不是说孩子的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学生们缺少心灵的持守。

2、做木箱(老木匠——不偷工——不负人)

有一名乡村老木匠,总是用带着老茧的手掌把木箱里边也打磨得光溜溜的,从不偷工。

徒弟不以为然地说:

“别人看不见,又何必出这等愚力气呢?

”师傅说:

“别人看不见,箱子自己看得见啊。

我不能做有负于任何人的事。

3、超市之夜(停电——漆黑——自律)

一家超市突然停电四分钟,监控设施全部失灵,滞留在超市内的上千名顾客在一片漆黑中经受了道德的考验,他们自觉放下选择的商品,有秩序地向大门挪动,坦然离开,没有拥挤及嘈杂声,也绝少出现夹带商品出门及偷吃或损坏食品的不道德行为。

4、阿B成长史(嫩了——磨炼——科长——有潜质)

阿B大学毕业招聘到机关,扫地、打水、抹桌子,样样抢着干。

局长私下对众人说,阿B不错,不过还嫩了点。

一年后,阿B的工作由新来的大学生接替,阿B也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看半天。

局长对阿B的评价:

还需要磨炼。

三年后,已成为副科长的阿B因为年年去局长家拜年、贺寿,每次一张“百零券”,还因为酒量大,常随局长“南征北战”,有好几次代局长放倒了“对手”。

很快,阿B被提拔为科长。

五年后,阿B给局长拜年、贺寿,出手就是10张“百元大钞”,还因会开车,常常带着局长在全市各大休闲中心出入,不止一次在局长包厢外担任警戒。

局长开始和阿B称兄道弟。

这一年,阿B成为副局长。

局长评价,这年轻人不错,有潜质。

……

又过了一年,阿B升为局长。

5、“四知”先生(发现——迎接——送金——拒绝)

东汉年间,有一个清官,名叫杨震。

他在荆州做官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让王密做了昌邑县令。

数年后,他调任途中路过昌邑。

王密听说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并无微不至地照顾。

晚上,王密悄悄来到杨震住处,乘室中无人,从怀中掏出黄金10两,捧送给杨震,以报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

”杨震连忙摆手拒绝,并郑重地说,“以前是因我了解你有真才实学,所以推荐你;现在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的为人了。

”王密又走近轻声说:

“现在是夜里,无人知道。

”杨震生气地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道?

认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是要不得的。

”王密听了,羞愧地带着金子退了出去。

6、佛会知道(纪念品——报酬——摇头)

我的朋友到泰国旅行,在货摊看见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了三个后就问价,女摊贩回答是每个一百铢。

他还价六十铢。

说了半天,她就是不同意。

最后她说:

“我每卖出一百铢,老板才能给我十铢报酬。

若六十铢卖了,我就什么也赚不到。

”我这位朋友听了,心生一计,说:

“这样吧,你卖给我六十铢一个,我额外给你二十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些钱。

双方都有好处。

”他满以为她会立刻答应的,却见她摇摇头。

他便补充上一句:

“你的老板不会知道的,别担心。

”她看看我的朋友,坚决地摇摇头说:

“佛会知道。

7、有自己的准则(矿泉壶——警惕——签字)

某外商派人在极秘密的情况下,给中国检验主批进口设备的技术负责人郝耿为送去了一只盛了外币的矿泉壶,要求他检验时抬抬手,事成后还有重谢。

郝耿为一方面向有关方面及时作了汇报,提醒大家警惕外商的花招,一方面愤然退回这只矿泉壶,他说:

“别觉得我们队伍里曾出了几个孬种,就觉得大家都见钱眼开,我们有自己做人的准则和良心。

”外商诡计未能得逞,在极严格科学的检验报告面前,只得承认耍了以次充好、违背合同的鬼把戏,乖乖地在赔偿

书上签了字。

8、名犬(代养——卖狗——送钞)

科员小李到张局长家办事,见院里蜷缩着一只瘦瘦的小狗。

局长解释说他爱狗,可夫人不让,眼下正愁着如何处置呢。

小李心中一动,说不如让他代养好了。

张局长瞅瞅他,微笑着同意了。

过了个把月,小李兴冲冲来到张局长家:

“局长,还记得那只小狗吗?

意外,真是意外!

别看其貌不扬,原来竟是名种呢!

这不,昨天我擅自做主在狗市里卖了它,得了5000块钱。

局长,卖的是您的小狗,所以这钱归您。

”小李说着递上一沓百元大钞。

张局长笑眯眯照单全收,又抽出两张给小李

“这是你精心饲养小狗应得的报酬,收下,一定要收下,我不能白用差。

”小李也不推辞,笑嘻嘻地收下走了。

局长夫人看着一大沓钞票,半天才回过神来:

“真看不出那只不中看的小狗竟是名种呢!

”“什么名种!

”局长一脸的高深莫测,“这个小李……蛮灵活的。

”不久,科员小李就变成了李科长。

9、在德国过斑马线(路口观察——灯是红的——老太太——不过马路)

刚到德国时,站在斑马线前等待疾驶的车辆通过,但汽车却主动停下来,开车人打手势示意让我先行,我便特意摆手致谢!

当我到驾校学车时才知道,这是行人的权利,无需致谢。

驾校学车路考时,哪怕考生在斑马线前稍微有一点和行人抢行的意识,考官便立即终止考试,绝不原谅!

因为驾校的教科书上明确写着:

当发现人行道上的行人有要横过马路的意识时,汽车必须减速示意,只要行人迈向斑马线,汽车就必须在斑马线以外停下,以免使行人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在斑马线前,德国人是否人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呢?

一次,我曾专门在车水马龙的旅游景区路口观察。

斑马线上人群川流不息,20多分钟过去了,没有发现一辆车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行。

还有

一次,夜里10点多,我见人行横道的信号灯是红的,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而站在马路边上的德国老太太就是不过马路。

我问她为什么不过马路,她说:

“楼上窗里有人正看着这里呢。

”德国人的自觉性,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10、郊外春游(骄阳——口干——西瓜)

同学们到郊外春游,孙诚落队了,走了大半天,带的水喝完了,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的他口干舌燥,路边也不见卖水人。

突然他发现了一片瓜地,便“飞”了过去,到了瓜地他却找不到看瓜人。

他喊了几声,依然没有人回答。

孙诚最后擦了擦汗,放下西瓜,赶大部队去了。

11、电话纪要(吃饭——北京——外面做事)

一天夜里,王局长搂着一个小姐在修仙娱乐城玩耍。

忽然,手机响了,他一接听大声说:

“哦,小赵。

不好意思,我失约,好。

罚我请客。

小赵呀,是这样的,上午临时来了个香港客户,现在我正在香格里拉请他吃饭,不好意思,行,回头见。

不一会儿,局长的手机又响了。

只见他眉头一皱,沉思半天才开口说话:

“喂,咪咪,你怎么啦?

你怎么啦你?

睡了没有?

想我了吧?

现在?

不是说了吗?

还在北京。

别说了,哭什么呀。

看来还要两三天才回来,乖乖听话,回来亲你啊!

”站在身边的一个小美眉掩嘴笑了起来。

还没过5分钟,局长的电话又响了。

他看了看号码,很坚决地摁掉了。

接着又响了,又摁掉。

看来他不想接这个电话。

可打电话的人真有耐心,硬是“穷追猛打”,局长来气了,接通电话大声吼道:

“喂,喂,你神经病呀你!

没事打什么打!

回局里再说!

什么?

——我挂你电话?

我在上厕所!

要我蹲在厕所跟你说话?

老婆呀,我求你了,老公在外面做事,你不要再这样啦,就这样,挂机了哦!

12、墙上只有中文(厕所——提醒——垃圾桶——烟蒂——吐痰)

墨尔本市至菲利普岛的途中有个小动物园。

也许因为园子有不少中国人光顾,所以有中文提示语。

汉字先是出现在一扇小门前,歪歪扭扭地写着:

“厕所。

”与之并列的还有英文与日文。

但踏进小门,前行几步,进入厕所后,英文与日文都不见了,只剩下中文:

“手纸用后请扔入桶中,便后请冲水。

”小小的不足十平方米的女厕内竟贴了三处,都在最显眼的地方。

这是写这些中文的人的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日本人和其它洋人都懂得上厕所有什么规矩,他们不需要提醒,而中国人却是需要的。

墨尔本一家宾馆大堂里立着垃圾桶,桶分两层,下面扔废物,上面一层铺着细沙,用来掐灭烟蒂。

中国人现在来澳洲旅游的人很多,到处可见黄皮肤。

但中国人进出宾馆,路过垃圾桶时,习惯地一“呸”,就将痰吐到那一层细沙上了,而且吐得东一处西一处,黏糊糊地挂在桶的边沿。

宾馆于是只好写了中文,赫然贴到墙上:

“请不要往里面吐痰。

外国人不是不吐痰,但他们吐在纸上,再把纸揉好,扔进桶的下面一层,如此而已。

这样的举动并不需要多么高难度的理解力,更无需任何技巧,却被我们忽视了。

13、买车(承包商——官员——决不收礼)

某承包商因为生意上的原因,准备用一辆豪华小轿车向一位官员行贿。

这位官员却板起脸说:

“先生,通常的行为准则以及我本人的职业道德都不允许我接受这样的礼物。

承包商说:

“我对此很理解。

这样吧,我以888元的价格把这辆车卖给你吧。

官员立刻笑道:

“既然如此,我就买两辆吧。

14、门德尔松的诚信可贵(《伊塔尔兹》——是天才——妹妹写的——没有夺人之美)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宴请作曲家门德尔松。

席间,女王对门德尔松的曲子《伊塔尔兹》极为赞赏:

“单凭这首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个天才。

”可门德尔松听了这话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很平静地说:

“可是您弄错了,这是我妹

妹写的

曲子。

”虽然门德尔松才华出众,享誉全国,但他在女王的赞赏面前没有夺人之美。

15、王象晋一生律己(不懈怠——对联——清静淡泊——严于律己)

明代有位坚持几十年严于律己的王象晋。

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布政使。

他一直到90多岁时仍然律己十分严格,坚持每天读书写作,即便是盛夏酷暑,也是衣冠严整,正襟危坐,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在他的客厅里,挂着一副对联,上写:

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书斋中又有一联,上写:

容人所不能容,

忍人所不可忍。

他还给自己写了一篇“自祭文”。

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不敢丧失仁义之心,不求达到一切满意,能自甘清静淡泊,能忍受别人闲气。

90年来,他于心无愧,可以和众人一起同游同乐,也可独自含笑长逝。

这祭文,正是他一生严于律己的真实写照。

16、徐溥投豆(想了一个妙法——投黑黄豆——深刻反省——一代名臣)

明人徐溥在求学时期,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妙法。

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想了一个坏念头时,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粒黄豆。

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时间,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

他再接再厉,律己更严,久而久之,瓶中黄豆半满,黑豆则屈指可数。

徐溥就凭着这种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德,终于成为明朝一代名臣。

17、律己与律人(儿子来京——安排工作——回乡从事教育)

新中国刚成立时,谢觉哉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内政部长。

他严于律己,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

他的第二个儿子来到北京,要求父亲为他在北京安排工作。

当时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