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255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docx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轴:

地球自转的轴线,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南极,北极:

地轴通过地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交点经线:

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而跟赤道垂直的线。

也叫子午线。

纬线:

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

环绕地球表面,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周线。

通过地心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平面称为“地球赤道面”。

地球赤道面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准,赤道的纬度是零。

天球:

为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

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天穹:

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天球周日运动:

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北极星:

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

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

女星。

周日圈:

天体周日远动行径的路线

太阳的周年运动:

太阳以方向向东和周年(1年),在群星间巡天一周。

黄道:

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地平圈:

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

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Z和天底Z,)

天赤道:

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分天球为南北两半球。

它的两极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它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视行路线。

黄道的两极是黄北极K和黄南极K,

无名点:

天赤道对于黄道的两个远距点,尚无正式定名。

关于天球坐标

基圈:

球面坐标系的基本大圈,

辅圈:

通过基圈的两极,因而垂直于基圈的所有大圆。

始圈:

通过原点的圈(本初子午线)

关于地平坐标系

地平经圈:

通过天顶,天底且垂直于地平圈的一切大圆地平纬圈(等高线);一切于地平圈平行的圆

子午圈:

通过南点和北点(也必通过南北天极和上点,下点)的平经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子圈(北半圈)和午圈

卯酉圈:

通过东点和西点的地平圈,必要时以天顶,天底为界,分为

卯圈(东半圈)和酉圈

高度:

地平纬度

天顶距:

高度的余角(高度自地平圈起,沿天体所在的地平圈向上(下)

度量,自0?

—?

90?

方位;地平经度。

(P14)

第一赤道坐标系:

赤纬和时角

时角坐标系:

第一赤道坐标系。

(这种坐标系的设置,是用于时间度

量。

圆圈系统;(见P15

(2))

六时圈:

通过东点和西点的赤经圈,航海学上的名称

赤纬(δ):

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

极距:

赤纬的余角

时角:

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

时圈:

赤经圈

第二赤道坐标系:

赤纬和赤经

黄道坐标系:

黄道和黄经

无名圈:

通过二分点的黄经圈

二至圈:

通过二至点的黄经圈

黄纬:

黄道坐标系的纬度

黄经;黄道坐标系的经度

各种天球坐标系的区别

仰极:

天球的南北两极之一,在地平以上的(在地平一下的叫俯极)北极高:

在我国历史上,仰极高度的称呼

第三节恒星河星系

201恒星

恒星:

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类似球体的天体。

光谱:

是星光通过分光镜,使不同波长或者说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

发射光谱:

各种元素发出一定颜色或者说一定波长的光吸收光谱:

吸收别的光源发射的光线,在连续光谱中出现暗色的吸收线

恒星的亮度:

是指地球上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的光度:

是指恒星本身的发光的强度

视星:

表示天体亮度等级,记作m

绝对星:

表示天体光度等级,记作M

绝对星等:

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恒星的亮度

单星:

是恒星单个存在

双星:

是指一些恒星成双成对存在

星团:

是指许多恒星集中分布在一个的空间,彼此有物理联系,形成一个稠密的恒星集团

变星:

有些恒星的光度在短时期会发生明显的、特别是周期性的变化新星:

爆发变星中,亮度在很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天)突然剧增、然后缓慢减弱的恒星

超新星:

爆发规模特别大的变星

脉冲星:

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信号

中子星:

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202星系

星系:

银河:

夏秋季节,无月的晴夜,人们可以再天空中看到一条淡云薄纱般的白色光带

奔赴点:

我们的太阳率领其行星家族,向着天空中武仙座方向(近织女星)前进

星系群:

一些互相邻近的星系结合

本星系群:

银河系所属的星系群

星系团:

比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宇宙:

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第四节

天文单位: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距离的单位。

太阳常数:

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为8.16焦耳太阳活动:

太阳外层大气受太阳磁场的支配,处于局部的激烈运动中太阳大气有时比较平静叫宁静太阳,有时变化激烈,叫扰动太阳太阿活动周期:

黑子的盛衰有一个11年的轮回的周期光斑:

光球上明亮的斑点

耀斑:

太阳大气极小区域内发生的爆发性能量释放现象

日珥:

从色球不断喷射出来的火焰状物质

五星(五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七曜:

五星和太阳,月亮合称七曜

地内行星:

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

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

内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外行星:

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短周期彗星:

周期小于200年

彗核:

彗星的质量很小,大体上是固体颗粒,参杂着尘埃一级冻结的水汽,甲烷,氨,二氧化碳等

慧发:

太阳的热力使彗核中一部分冻结的气体蒸发或升华,形成一个云雾状的包层

陨星:

个别特别巨大的流星体,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过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

第五节

白道:

月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黄白交角:

白道面相对于黄道面的交角(5o9')

环形山:

整个月面遍布一种四周凸起,中间低凹的环形隆起月陆:

在月球表面,高出月海的区域

月坑:

以卫星看,常会看到月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凹坑月海:

而是指肉眼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

辐射纹:

月面上的一些亮线

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周期

第六节地球的自转

极移:

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地轴进动(交点退行):

南北两极在天球上的移动。

岁差:

由于交点退行,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其差值约为20分。

恒星日: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阳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太阴日:

以月球为参考点、地球自转所用的时间。

真太阳日(视太阳日):

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

平太阳日:

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

恒显星(拱极星):

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周围的恒星。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的恒星。

恒显星区:

以天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显圈:

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恒隐星:

南天极周围的恒星,永不升起南天地平。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恒隐星区:

以天南极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天空区域。

恒隐圈:

恒隐星区的界线,即南点同地平圈相切的那条赤纬圈。

出没星:

介于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之间的恒星,有东升和西落。

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恒星。

科里奥利力:

即地转偏向力。

第7节地球的公转

视差:

从不同地点观测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会有不同的方向,即在它的背景上有不同的位置。

不同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差。

视差位移:

由于观测者的位移,而使目标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视差位移。

周年视差:

当日地连线(即地球轨道半径)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这种情况每年有两次),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极大值。

这个极大值便被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或简称年视差。

1秒差距:

即周年视差为1″的恒星的距离,用符号PC表示。

光行差:

是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

光行差位移:

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

黄赤交角:

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

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

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

黄赤大距:

二至点距天赤道23?

26′,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

岁差:

即周岁与周天之差。

二十四气:

我国传统历法按太阳黄经,把黄道分为24弧段,全年相应地分为24时段。

十二宫:

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

会合周期:

行星合日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

大距:

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以会合周期为周期,往来于太阳的东西两侧,它们在太阳以东或以西的距角,有一定的限度:

其最大的距角称为“大距”。

分东大距和西大距。

金星:

又叫晨星、昏星、启明星、长庚星。

方照(东方照、西方照)、顺行、逆行、留:

P91朔、望、上弦、下弦:

P92

第八节

晨昏圈:

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昼;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

晨弧:

纬线位于昼半球的部分。

夜弧:

纬线位于夜半球的部分。

极昼: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个时期叫做极昼。

极夜: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这个时期叫做极夜。

曙暮光:

又称“晨昏蒙影”。

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阳光被高层大气分子和尘埃所散射,而使天空所呈现的微弱光亮。

按其对地面照度的强弱分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

持续时间与纬度、日期有关。

夏至日,在极区与北纬48.5?

之间,曙光与

暮光相联,称为“白夜”。

现代天文学称:

晨昏蒙影。

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

太阳高度:

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

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

第九节历法

历法:

如何方便地协调年,月,日的法则。

观像授时:

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地像授时:

观测地面物象来判定季节。

天象授时:

观察天空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

太阴历: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简称阴历。

太阳历:

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简称阳历。

阴阳历:

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阴阳历。

夏历:

俗称“农历”。

阴阳历的一种。

以朔望月为基础,以置闰来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

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13个月,全年384天或385天。

每月合朔之日,称为初一。

月的天数基本能反映月相。

农历:

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干支:

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

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

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

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

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

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天干:

也称“十干”。

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统常用作表示次序:

天干与地支相配是古代纪年的方法。

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总称。

又称十二支。

第十节时间

时段:

表示时间的久暂或长短。

时刻:

表示时间的迟早或长短。

恒星时:

春分点时角。

太阳时;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是太阳时。

真太阳:

一个真实存在的太阳,或称视太阳。

平太阳:

假想的太阳。

真太阳时: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或称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平太阳时:

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简称平时。

时差:

两种太阳时之间的时刻差。

地方时:

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

理论时区:

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

区时:

各个时区采用各自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

量时天体:

春分点和太阳

恒星时:

用春分点时角表示的

太阳时:

根据太阳时角推算的

真太阳(或称视太阳):

真实存在的太阳(沿黄道运行,非均匀)平太阳:

即是假想的太阳(沿天赤道运行,均匀)

真太阳时或视太阳时(简称视时):

以真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平太阳时(简称平时):

以平太阳时角推算的时刻

时差:

视太阳和平太阳存在赤经差或时角差,也即视时与平时的时刻差:

视太阳和平

地方时与世界时

地方时:

以观测地点子午圈为准测定的天文时。

(由于地球从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位于不同经线上的观测者,同一瞬间的地方时是有差异的。

两地地方时之差即为它们的经度之差。

世界时:

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

(这是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作出的决定。

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的时间计量系统。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有变化,因此它不是一种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

现国际上采用协调世界时替代了世界时。

标准时

标准时:

同一标准时区内各地共同使用的时刻,一般用这个时区的中间一条子午线的时刻做标准

标准时区:

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叫做一个标准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那一区叫做零时区。

以东经15?

,30?

…165?

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东一时区、东二时区…东

十一时区。

以西经15?

,30?

…165?

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西一时区、西二时区…西十一时区。

以东经180?

(也就是西经180?

)为中线的时区叫做东十二时区,也就是西十二时区。

相邻两个标准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

如东一时区比零时区早一小时,西一时区比零时区晚一小时。

也叫时区。

日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理论时区:

国际经度会议所划分的标准时区,只作理论性的规定法定市区:

区时:

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

法定时:

一国政府为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在本国全境或局部地区颁布法令实施的时间。

北京时间:

我国的标准时。

以东经120?

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

(由我国实行的单一的法定时)夏令时:

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

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

历书时:

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

其秒长等于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全年长度的。

原子时:

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振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

其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频率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

间。

其起点定为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

广泛用于天文领域、空间技术和物理计量。

协调世界时:

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简称UTC。

第十一节

日全食.生光:

月轮西缘同日轮西缘相内切,日全食终了.

复圆:

月轮西缘同日轮东缘相外切,日偏食终了.月全食.生光:

月轮东缘同地本影截面的东缘相内切,月全食终了.

复圆:

月轮西缘同地本影截面的东缘相外切,月偏食终了.食甚:

在日食和月食过程中,当月轮中心与日轮或地本影截面中心,最接近的瞬间,叫做食甚.

食分:

食甚时,日轮或月轮被“食”的过程,叫食分.

朔望条件:

月食必发生在朔,月食必发生在望.

交点条件:

朔望条件只是日.月食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日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合于黄日交点附近;月食的条件是日月相冲(望)于黄日交点及其附近.

食限: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切)于黄日交点的那段黄道第十二节

潮:

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

汐:

午后的一次海水上涨

潮差:

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

大潮:

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小潮)

潮波:

此起彼伏的海水运动

潮流:

海水不断地从正在落潮的海域流向正在涨潮的海域引潮力:

又称“起潮力”。

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力。

来源于月球和太阳。

太阳垂点: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及其对炻点

潮汐隆起:

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所形成的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顺潮:

向着月亮(太阳)的潮差隆起

太阴潮:

月球引起的潮汐

太阳潮:

太阳引起的潮汐

朔望潮:

发生在朔望日的大潮

.照潮:

发生在每月的上下弦的小潮

半日潮:

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24小时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低潮,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潮汐称半日潮。

全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相隔的时间大约为12小时25分,这种一日一个周期的潮称为全日潮。

如果在半个月内,有连续七天出现全日潮,而其余的日子里是一天两次潮,这种类型的潮也叫全日潮。

混合潮:

正规半日潮和全日潮之间的过渡潮型

第六章第十三节

地理纬度:

从赤道沿本地经线到所在地的一段弧的度数地心纬度:

这段弧对地心的平均发展球心角.

参考扁球

第十四节

关于地球的外部结构

岩石圈:

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的固体薄壳,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厚约,,—,,,,,。

水圈:

液态和固态水体所覆盖的地球空间。

大气圈:

围绕地球的气体层。

其全部或部分往往也称为“大气”或“大气层”。

由空体:

为了具体地表示地球开关的不规则性而设想的一个球体.

全球静止海面:

人们不去考虑地球自然表面的形状,而是研究它的某种理论上的表面形状。

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生物圈:

地球外部圈层之一。

指地球上存在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

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厚度约20千米。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

体波:

在地球内部自震源向全球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

面波:

在地球表面自震中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的一种

纵波:

一种压缩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同轴的波。

横波:

一种剪切波,是物质质点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振动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在地理上,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地幔:

地壳下面的地球的中间层

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莫霍面:

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

地球的表面结构

水半球:

相对于陆半球而言的。

水半球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但陆半球的海洋面积

然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海盆:

在海底,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

海岭:

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

洋中脊:

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

第十五节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磁极: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极。

这两个磁极的位置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很接近,人们把地球北极附近的磁极叫地磁南极,另一磁极叫地磁北极。

磁赤道:

磁赤道是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的各点的连线。

它与地理赤道不相重合。

在这一连线上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等于地磁场本身强度。

由磁赤道趋向两磁极,磁倾角逐渐增大,由0?

增至90?

磁倾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夹

角。

磁偏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

地磁:

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

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

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理论分布是有变化的。

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地磁要素:

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

地球磁层:

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

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

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

辐射带:

地球周围空间大量高能带电粒子的聚集区称为地球辐射带,又称为Vallen辐射带,它分为内外两个带,它们在向阳面和背阳面各有一个区,内辐射带是离地面较近,而外辐射带离地面较远。

偶极磁场:

地磁场与一个地心磁偶极子所产生的磁场非常接近,故常把地磁场近似地作为磁偶极子(即假设地球为一均匀磁化球体)产生的场,称为地球偶极磁场。

据1970年测算的结果,偶极子的磁矩为M=798×1022安?

米2。

重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力。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

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