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检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454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兰科植物检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科植物检索.docx

《兰科植物检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科植物检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科植物检索.docx

兰科植物检索

兰科植物,兰科花卉分属检索表

科中文名:

兰科

科拼音名:

lanke

科拉丁名:

Orchidaceae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

目:

天门冬目Asparagales

科:

兰科Orchidaceae

中国植物志:

17:

1

卡特兰文殊兰

兰科Orchidaceae

亚科

拟兰亚科Apostasioideae

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

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

兰亚科Orchidoideae

香荚兰亚科Vanilloideae 

兰科(学名:

Orchidaceae)植物俗称兰花,亦叫胡姬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科,约有超过800个属和25,000个种(一些资料列出超过30,000个种),和另外100,000余个园艺家培养的交配种和变种。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世界兰花对照表”列出了约24,000个公认的种名,每年还会增加约800个新种。

兰科植物的种类比包括硬骨鱼纲的所有脊椎动物还要多,约占单子叶植物纲所有种类的1/4。

早期的分类系统(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兰科与水玉簪科分类于微子目内,在1998年发表的APG分类法中归于仙茅目中,而2003年经过改进的以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II分类法则将其列于天门冬目下,并认为与仙茅科亲缘关系接近。

兰花由于植物区系的极度复杂性,花的所有特征都充分表现对昆虫授粉的高度适应性,并与真菌建立共生关系,被认为是植物演化的顶点。

    回到顶部

(奇*((乐))欢迎您在()奇*乐植(物(网)查看www*z$hiwu%w,*com更多花卉植物种植栽培养护知识各种花卉*图片图谱

兰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红门兰、白芨、绶草等)、附生(或有石生,绝大部分兰花皆有附生习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须兰、蕙兰属的大根兰和多根兰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兰),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与昆虫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构造复杂;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于附生兰。

有些品种的花朵大型而美丽,而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因此常被作为花卉栽培观赏。

除了南北二极外,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尤以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最多。

常见的品种有蕙兰、春兰、寒兰、建兰、墨兰、石斛兰、兜兰、蝴蝶兰、万代兰、文心兰与嘉德丽雅兰等。

国兰的概念

中国很早就有兰花的概念。

《诗经·郑风·溱洧》有:

“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蕑兮。

”《离骚》吟: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中国的兰科植物计有6个亚科、17个族、26个亚族及173个属大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而台湾原生兰约有95个属。

其中,蕙兰属中有8种兰在大中华地区被称为国兰,均为地生兰。

兰科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兰花为浙江省省花。

兰科所有属 :

Acampe脆兰属,Acanthephippium坛花兰属,Acriopsis合萼兰属,Aerides指甲兰属,Agrostophyllum禾叶兰属,Amitostigma无柱兰属,Androcorys兜蕊兰属,Anoectochilus开唇兰属,Anthogonium筒瓣兰属,Aphyllorchis无叶兰属,Apostasia拟兰属,Appendicula牛齿兰属,Arachnis蜘蛛兰属,Arundina竹叶兰属,Ascocentrum鸟舌兰属,Bletilla白及属,Brachycorythis苞叶兰属,Bulbophyllum石豆兰属,Bulleyia蜂腰兰属,Calanthe虾脊兰属,Callostylis美柱兰属,Calypso布袋兰属,Cephalanthera头蕊兰属,Cephalantheropsis黄兰属,Ceratostylis牛角兰属,Chamaeanthus低药兰属,Chamaegastrodia叠鞘兰属,Changnienia独花兰属,Cheirostylis叉柱兰属,Chiloschista异唇兰属,Chrysoglossum金唇兰属,Cleisostoma隔距兰属,Coeloglossum凹舌兰属,Coelogyne贝母兰属,Collabium吻兰属,Corallorhiza珊瑚兰属,Corybas铠兰属,Corymborkis管花兰属,Cremastra杜鹃兰属,Cryptochilus宿苞兰属,Cryptostylis隐柱兰属,Cymbidium兰属,Cypripedium杓兰属,Cyrtosia肉果兰属,Dendrobium石斛属,Dendrochilum足柱兰属,Didymoplexiella锚柱兰属,Didymoplexis双唇兰属,Diglyphosa密花兰属,Diphylax尖药兰属,Diplandrorchis双蕊兰属,Diplomeris合柱兰属,Diploprora蛇舌兰属,Disperis双袋兰属,Doritis五唇兰属,Epigeneium厚唇兰属,Epipactis火烧兰属,Epipogium虎舌兰属,Eria毛兰属,Eriodes毛梗兰属,Erythrodes钳唇兰属,Erythrorchis倒吊兰属,Esmeralda花蜘蛛兰属,Eulophia美冠兰属,Flickingeria金石斛属,Galeola山珊瑚属,Gastrochilus盆距兰属,Gastrodia天麻属,Geodorum地宝兰属,Goodyera斑叶兰属,Grosourdya火距兰属,Gymnadenia手参属,Habenaria玉凤花属,Hancockia滇兰属,Haraella香兰属,Hemipilia舌喙兰属,Herminium角盘兰属,Herpysma爬兰属,Hetaeria翻唇兰属,Hippeophyllum套叶兰属,Holcoglossum槽舌兰属,Holopogon无喙兰属,Hygrochilus湿唇兰属,Hylophila袋唇兰属,Ione堇兰属,Ischnogyne瘦房兰属,Kingidium尖囊兰属,Lecanorchis盂兰属,Liparis羊耳蒜属,Listera对叶兰属,Ludisia血叶兰属,Luisia钗子股属,Malaxis沼兰属,Malleola槌柱兰属,Microtatorchis拟蜘蛛兰属,Microtis葱叶兰属,Mischobulbum球柄兰属,Monomeria短瓣兰属,Myrmechis全唇兰属,Neofinetia风兰属,Neogyna新型兰属,Neottia鸟巢兰属,Neottianthe兜被兰属,Nephelaphyllum云叶兰属,Nervilia芋兰属,Neuwiedia三蕊兰属,Nothodoritis象鼻兰属,Oberonia鸢尾兰属,Odontochilus齿唇兰属,Orchis红门兰属,Oreorchis山兰属,Ornithochilus羽唇兰属,Otochilus耳唇兰属,Pachystoma粉口兰属,Panisea曲唇兰属,Paphiopedilum兜兰属,Papilionanthe凤蝶兰属,Parapteroceras虾尾兰属,Pecteilis白蝶兰属,Pelatantheria钻柱兰属,Pelexia肥根兰属,Pennilabium巾唇兰属,Peristylus阔蕊兰属,Phaius鹤顶兰属,Phalaenopsis蝴蝶兰属,Pholidota石仙桃属,Phreatia馥兰属,Platanthera舌唇兰属,Pleione独蒜兰属,Podochilus柄唇兰属,Pogonia朱兰属,Polystachya多穗兰属,Pomatocalpa鹿角兰属,Porolabium孔唇兰属,Porpax盾柄兰属,Pteroceras长足兰属,Renanthera火焰兰属,Rhynchostylis钻喙兰属,Risleya紫茎兰属,Robiquetia寄树兰属,Sarcoglyphis大喙兰属,Sarcophyton肉兰属,Satyrium鸟足兰属,Schoenorchis匙唇兰属,Sedirea萼脊兰属,Smithorchis反唇兰属,Smitinandia盖喉兰属,Spathoglottis苞舌兰属,Spiranthes绶草属,Staurochilus掌唇兰属,Stereosandra肉药兰属,Stigmatodactylus指柱兰属,Sunipia大苞兰属,Taeniophyllum带叶兰属,Tainia带唇兰属,Tangtsinia金佛山兰属,Thelasis矮柱兰属,Thrixspermum白点兰属,Thunia笋兰属,Tipularia筒距兰属,Trichoglottis毛舌兰属,Tropidia竹茎兰属,Tsaiorchis长喙兰属,Tuberolabium管唇兰属,Tulotis蜻蜓兰属,Uncifera叉喙兰属,Vanda万代兰属,Vandopsis拟万代兰属,Vanilla香荚兰属,Vexillabium旗唇兰属,Vrydagzynea二尾兰属,Yoania宽距兰属,Zeuxine线柱兰属。

兰科形态特征

  单叉柱兰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3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蕊柱。

蕊柱顶端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花粉团质地有粒粉质与蜡质之分,数目一般为2~8个。

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

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

染色体基数x=6~29。

  花粉大多为四合体,仅少数原始类群中为单粒。

无萌发孔,具一薄壁区,1槽或2小槽,或具3~4个略呈圆孔状的萌发孔。

地兰科史中无关于兰科花粉的记载,但大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始新世(意大利北部),称Protorchis,接近于今日的红门兰属。

  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

这一类兰花主要见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中透光处,如金蝶兰属、卡特兰属等。

它们的茎常变态而成肥厚的假鳞茎。

叶也常常有厚的角质层,有时变成肉质,也有变成圆柱形的。

气生根通常比较发达,外面复以肥厚的根被,间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时能迅速吸收水分。

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

它们生于地上,多半见于腐殖质丰富、荫蔽、排水良好的地方。

“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

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兰科生态分布

  兰科共700脆兰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

中国产1171属约1247种,以云南、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

主要的属有:

石豆兰属、玉凤花属、石斛属、羊耳蒜属、虾脊兰属、舌唇兰属、毛兰属、角盘兰属和杓兰属等。

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比较丰富,有些特有属非常原始,如进兰属、无喙兰属等。

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

这一类兰花主要见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中透光处,如金蝶兰属、卡特兰属等。

它们的茎常变态而成肥厚的假鳞茎。

叶也常常有厚的角质层,有时变成肉质,也有变成圆柱形的。

气生根通常比较发达,外面复以肥厚的根被,间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时能迅速吸收水分。

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

它们生于地上,多半见于腐殖质丰富、荫蔽、排水良好的地方。

“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

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兰科经济意义

  中国产的兰属、万带无叶兰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芨、石斛等至今仍供药用。

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兰科经典分类

  经典分类系统通常把兰科和水玉簪科放在一起,组成微籽目。

但J.哈钦森则主张把假兰族从兰科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竹叶兰立的假兰科,并与小金梅科一起放在给血草目中。

诚然,小金梅科中的仙茅属不仅体态接近于假兰族,两者花粉形态也很相似。

但是有些学者通过对单子叶植物表皮气孔器的研究,发现假兰族与其他兰科成员一样,气孔没有副卫细胞,而小金梅科则有2个副卫细胞。

其他如蕊柱、果实、种子等也不同于小金梅科,故一些学者仍主张将假兰族留在兰科内。

兰科包括4个亚科5个族。

假兰亚科

  花辐射对称或近辐射对称;雄蕊2~3,宿存;柱头顶生,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3室,中轴胎座;种子具厚壳,无透明种皮,极少例外。

含假兰族1族,包括三蕊兰属和假兰属。

杓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唇瓣囊状,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头顶生,向下弯,不明显的3裂。

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1或3室,中轴柳兰胎座或侧膜胎座;种子具厚壳或具透明翅状外种皮。

含杓兰族1族,包括杓兰属和兜兰属等。

鸟巢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极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头侧生,常凹陷,极少顶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一般具透明翅状外种皮。

分两族:

  ①鸟巢兰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属,如进兰属、双蕊兰属以及无喙兰属等。

  ②树兰族,包括万带兰属、石斛属等产于热带地区的属。

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雄蕊1,花药基部与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头侧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花粉块粒粉质,由许多小块组成;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具透明翅状外种皮。

含兰族1族,包括红门兰属和玉凤花属等。

兰科代表植物

鹤顶兰

  属:

鹤顶兰属  产地分布:

其分布非常广泛,除了中国以外,在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甚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地的丛林鹤顶兰中都能看到其鲜艳的花朵。

  形态特征:

花茎直立,生于假鳞茎的侧面。

花朵大型、较多,花期长。

花色变化范围很宽。

  生长习性:

鹤顶兰喜光,在亚热带地区,可以在直射阳光下生长,但气温不要太高。

  景观用途:

盆栽观赏。

  培育繁殖:

一是科学繁殖。

其可通过无菌播种和组培法大量繁殖;一般以分株繁殖为多;常在春季新芽萌发前或开花后暂短的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生长健壮的植株2?

D3年可以分株一次;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去掉旧营养土,再将生长密集的假鳞茎丛小心分开,使每3个假鳞茎成一丛,并带有新芽。

万带兰

  属:

万带兰属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是典型的附生兰类。

叶片在茎上排成两列,花较大,色泽鲜艳,有粉红色、黄色、紫红色。

总状花序从叶腋抽生,有花10~20朵。

  生长习性:

万带兰要求高温、高湿和较强的阳光,适于热带地区栽培。

北方需在高温温室种植,室温保持在20℃以上可用木框种植,吊在空中。

  景观用途:

适于盆栽观赏。

暖带可于庭院种植。

  培育繁殖:

用组织培养和试管苗栽培繁殖。

美丽兜兰

  别名:

拖鞋兰、美丽囊兰、香港兜兰  属:

兜兰属  产地分布:

中国广西、云南有分布。

泰国和印度也有。

  形态特征:

每苗有叶6~8片,绿色,背面稍浅,基部有亮紫色斑点,中脉向下呈龙骨状。

冬春季开花,通常为一朵花,花大型,色彩比较朵,以黄绿色为主,背萼为粉红色。

  生长习性:

有的生长在地上,有的附生在树权或岩石表面。

自然生长于湿润、具有散射光的半阴环境。

直射阳光和干旱的气候对兜兰生长极为不利。

兜兰喜温暖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18℃,9月至翌年3月为12~16℃。

冬季温度,绿叶型兜兰越冬的夜间低温在5℃以上,斑叶型兜兰夜间温度不低于  景观用途:

除园林布置以外,开始用于盆栽观赏。

  培育繁殖:

兜兰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

贝母兰

  属:

贝母兰属  产地分布:

产中国南部之关东、云南暖热地区,印度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附生性,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状矩圆形,顶端叶2片;叶革质,矩圆状披针形,花茎在2叶片之间着生,花茎短,花长常为1多,少数2-3朵,黄色,苞片长,鞘状,脱落,唇瓣三裂,基部凹下,蕊柱有翅,花期秋季(7—11月)。

  生长习性:

繁殖用分株。

要求温暖、潮湿、半阴、疏松透水、耐久的栽培基质。

常用泥炭藓,树叶。

泥炭土加木炭栽培。

温室内盆栽或木框,越冬温度10℃以上。

独蒜兰

  别名:

一叶兰  属:

独蒜兰属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生或半附生。

假鳞茎狭卵形,顶生1叶,叶于花同时出现,叶基部狭窄成柄,抱花葶。

花葶高15~25cm,花1朵,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大而艳,唇瓣不明显,3裂,有2~5条褶片。

  生长习性:

喜半阴、凉爽、通风环境,宜植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耐寒性较强,越冬温度不低于10℃。

花期夏季。

  景观用途:

适作盆栽室内观赏。

  培育繁殖:

分株或无菌播种法繁殖。

报岁兰

  别名:

墨兰、建兰、国兰、拜岁兰  属:

兰属  产地分布:

中国广东、福建及台湾等省,印度支那、日本、缅甸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根长而粗壮。

假鳞茎椭圆形。

叶剑形,4-5枚丛生,叶长50-100厘米,宽可达3厘米,光滑,端尖,直立性。

花葶高约60厘米,常高出吉面,着花5-15朵,花瓣多具紫褐色条纹。

花期11-1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报岁兰耐寒力稍弱,在华中地区栽培,冬季需移入室内越冬。

多野生于湿润山谷的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中。

兰根均分布于表土层中,根长可达50-80厘米。

在树下半荫处生长最为繁茂,在南坡日光较充足而干燥处,叶稍黄而着花多;而在阴坡,叶浓绿繁盛。

  景观用途:

本品是著名的珍贵盆花,常设置兰圃进行专类栽培。

它无花时叶态飘逸,四季常表,有“看叶胜看花”的誉称。

开花时花容清秀,色彩淡雅,幽香四溢,耐人品味。

一些兰属杂交种是国际上名贵的切花,一支花在常温下水插可观赏1个多月。

兰花的花、叶均可药用;花可食用。

  培育繁殖:

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虽可用播种繁殖,但实际应用很少,主要用于杂交育种。

近些年来,兰花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繁殖,进展较快。

杓兰

  别名:

紫花杓兰  属:

杓兰属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北部地区,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分布广泛。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30cm,具根茎,茎生叶3~4片,椭圆形。

花单生,苞片叶状,花被紫红色,唇瓣呈兜状。

花期4~5月。

  生长习性:

喜夏季凉爽、湿润、半阴环境,宜于肥沃、疏松砂壤土生长。

  景观用途:

杓兰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需要进行人工司种驯化,使之成为家庭花卉,盆栽可用于装点室内环境。

  培育繁殖:

繁殖多采用分株法,也可用组培培养育苗。

人工栽培须选择背风向阳小气候。

栽培用土一般选用泥炭土、细沙,按2:

1的比例混合而成。

石斛

  别名:

金钗石斛、吊兰花  属:

石斛属  形态特征:

多年报春石斛生草本花卉,为气生兰。

茎细长,节膨大,叶柔软或革质,顶部叶片在冬季有时宿存。

叶带状披针形或卵圆形,花序着生在上部节处,上萼片和瓣片近等长且同形,侧萼片、瓣片与蕊柱合生,形成短囊或长距,唇瓣大且变化较多,基部有鸡冠状突起。

花黄色和白色,也有黄白相间。

  生长习性:

增高温,冬季有明显的修眠期,耐旱力较强。

  培育繁殖:

以分株繁殖为主,花后进行。

石仙桃

  别名:

石橄榄、石上莲  属:

石仙桃属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根茎肥厚,短匍匐伏。

假鳞茎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肉质。

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短柄。

花亭从被鳞片包被住的幼小假鳞茎顶端伸出。

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花8-22朵。

花绿白色。

花期4-5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半阴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常生于山野间岩石上或其他树上。

  景观用途:

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

假鳞茎可供药用。

  培育繁殖:

用分株繁殖。

   

虾脊兰

  属:

虾脊兰(根节兰)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或落叶花卉,株高40-50cm,地下部分为根茎,似虾脊。

叶宽大呈椭圆形,略带皱折。

花茎从叶丛中抽生,较长,穗状花序顶生,花色有白、黄及青紫色和红紫色,花期3-5月。

  生长习性:

耐高温,怕冷,喜半阴的环境,土壤要求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

  景观用途:

以分株繁殖为主,一般在花后进行,2-3年一次。

蝴蝶兰

  别名:

蝶兰  属:

蝴蝶兰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花卉,茎较短。

叶卵状蝶兰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质地较厚,全缘。

花茎较长,有时会出现分枝,呈拱形,花茎上着花10-15朵,花朵呈蝴蝶状,花色有白色、黄色、红色,也有在白色或黄色花瓣上夹有红色和褐色斑点,花期为2-4月,有时7-8月也可开第二次花。

  生长习性:

阳性,不耐寒,喜空气湿润,土壤以排水良好的为宜。

  培育繁殖:

分株繁殖,秋季进行。

芳香石豆兰

  别名:

石枣子  属:

石豆兰属  产地分布:

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东南部。

是中国特产。

  形态特征芳香石豆兰:

根状茎纤细。

假鳞茎矩圆形,顶生1叶。

叶革质,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骤狭成短柄。

花葶纤细,直立,顶生1朵花。

花大,淡黄色。

  生长习性:

喜阴湿环境,常附生于山间密林中树上。

  景观用途:

芳香石豆兰花大而有香味,适宜附生于庭园树上或假山上,是装饰庭园荫蔽处的好材料。

  培育繁殖:

用分栽假鳞茎繁殖。

白芨

  别名:

良姜、紫兰  属:

白芨属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分布于山谷林下阴湿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假鳞茎呈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