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2086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7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docx

中考实验探究专题

2014中考实验探究专题

1.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

(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

(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猜想

(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

(3)猜想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白色粉末状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

为探究它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

步骤Ⅱ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3)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物质一定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3.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3)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4)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

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A.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B.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减小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4.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

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

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

KOH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_保存。

5.化学实验室需经常取用NaOH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部分变质了,若这种猜想通过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请完成下列各题:

(1)NaOH溶液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面是小强同学设计的验证过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的结论

1用试管取待测液少量,向其中滴加稍过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aCO3↓

溶液中含CO32-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OH-

(3)若将②中加入的溶液换成某盐溶液,会产生与②中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得出②中相同的结论。

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她先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红,(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如下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拓展应用】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常用碱液吸收。

写出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探究活动一】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Ⅰ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实验Ⅱ

步骤①: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步骤②:

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溶液

【反思】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含有的成分。

8.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氯气溶于水部分以Cl2分子存在于溶液中,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产物中,次氯酸HClO是一种弱酸。

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放入氯水中,品红试纸褪色。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成套装置图,请填空:

蒸馏水

⑴仪器X的名称是:

⑵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看,装置甲属于型气体发生装置。

⑶氯气在装置丁中被收集,其收集方法为,装置戊中可得到氯水。

⑷晓红对“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产生兴趣,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猜想1:

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2:

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

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4:

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把品红试纸放入水中

(A)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

试纸不褪色

猜想2不成立

试纸不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

【反思】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9、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

【提出假设】假设

(1):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

假设

(2):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

(1)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2)

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

(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拓展】

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

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10.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转化为黑褐色物质。

针对该黑褐色物质,甲同学认为其中含有单质铁;乙同学则认为不含单质铁。

为验证各自的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

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提出疑问:

(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甲同学又做了

(1)中实验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

证明

(1)中实验产生的连续的微小气泡是由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

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

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2.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性;

步骤2:

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

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选填答案: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实验验证](提示:

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

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

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一不正确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14.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

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15、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

①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  ;

(3)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

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

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

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17.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

(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

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说明此样品为(选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

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铂.

初步得出结论:

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废液处理】

(1)转化成沉淀。

小组同学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

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1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B.铁钉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D.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

欲除去铁锈可用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

“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

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

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

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

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

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20、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I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盐酸中,能反应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人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力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9氢气,理论上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21.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

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SnPb(H)HgAgPtAu,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猜想1.Cr>Fe>Cu;猜想2.Fe>Cu>Cr;猜想3.你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